1. 房子可以买保险吗
可以买。
房屋保险属家庭财产保险范畴,主要保障火灾、爆炸、雷击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房屋损失。房屋保险一般由屋主或住户投保,保险费率为0.1-0.2%,发生损失时,保险公司按房屋的实际价值计算赔偿,但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
保险区别:
房屋保险与家财保险的区别:
第一,保障范围不同。
房屋保险的保障范围是房屋的建筑结构;家庭财产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室内财产,包括装修、家具、衣物等。
第二,保险标的面临的风险不同。
这两个险种的保险标的不同决定了风险不同。房屋的建筑结构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火灾、爆炸以及在保险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等;家庭财产除房屋建筑结构面临的风险外,还存在很大的盗抢风险、水管爆裂后的自身家庭财产损失和赔偿责任等风险,购买家庭财产保险的保户一般附加盗抢险和水管爆裂险。
第三,赔偿处理不同。
房屋保险的保险标的的价值容易确定,而且保险标的一般不会变动,因此在投保时要尽可能足额投保,以获得充分的保障,对不足额投保的,在出险时保险公司将按比例赔偿;家庭财产的保险标的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事先约定。
出现保险损失后,保险公司在保险金额的限度内,按实际损失金额赔付。家庭财产赔付时一般不适用比例分摊制。投保人在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条例,以免赔偿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1)ifz证书扩展阅读:
保险金额:
房屋保险的保险金额,也就是该保险标的的金额,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实际投保金额,它是计算保险费的依据,也是当事人约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负责赔偿的最高限额。房屋保险的保险金额一般是通过对房屋财产的估价确定的。
作为保险标的的房屋财产在投保当时的实际价值就是保险价值。保险人和投保人在保险价值内,根据投保人对该标的物存在的利益程度和保障愿望,确定保险金额,作为保险保障的最高限额。因为房屋保险的目的在于补偿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所以房屋保险金额一般不得高于保险的房屋财产的实际价值。我国《保险法》第39条第2款也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的部分无效。”
但是,由于房屋财产数量大、价格变动快,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不可能将财产在投保时逐一正确估价,也不可能随时将财产变动的情况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因此,根据保险金额与保险财产实际价值的关系,一般可将保险金额分为三种情况:
(一)足额保险:
又称全额保险,是指保险金额相当于房屋财产实际价值的保险。在足额保险中,市场价格如有变动,应随时注意增加或减少保险金额,使之与市场价格相符。足额保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险,被保险人所具有的保险标的价值,可得到完全的保护,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能够按实际损失得到十足的赔偿。
(二)不足额保险:
又称低额保险,是指保险金额低于实际价值的保险,其不足部分应看作是被保险人的自保,被保险人在发生损失后只能从保险人那里获得比例赔偿。
《保险法》第39条第3款规定:“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额保险可能于保险合同订立时发生,也可能在保险合同订立后,因某种特定因素的出现而产生,通常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形:
(1)被保险人企图节约保险费支出,自愿承担部分风险;
(2)由于房屋财产价格上涨,未及时调整保险金额,使原来的足额保险变成不足额保险。
(3)保险人为了促使被保险人注意保险财产的防灾防损工作,硬性规定投保金额必须低于财产的实际价值,如果财产发生损失,被保险人自己须承担部分损失。
(三)超额保险:
保险金额大于房屋财产实际价值的保险,称为超额保险。导致超额保险的原因也有三种:
(1)由于投保人希望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获得多于实际损失的补偿,即因投保人的恶意所致;
(2)由于投保人不了解市场行情,过高地估计了财产的价值,即因投保人的善意所致;
(3)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如市场价格的浮动等所致。对于超额保险,如前文所述,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无效。
由于确定的保险金额不同,所能获得的赔偿也不尽相同,因此准确估计房屋财产价值,合理确定保险金额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家庭房屋财产的保险金额一般是由投保人根据实际价值,自行估价确定。当房屋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而发生全部损失时,按保险金额赔付;如果保险金额大于实际损失,则按实际损失金额赔付。
若保险房屋遭受部分损失时,保险公司按房屋组成部分的市场价格和损失程度计算赔付;损失金额50元以下的免赔。保险房屋发生部分损失赔付后,保险单继续有效。有效金额为原保险金额减去赔偿金额后的余额。
赔偿处理:
所谓房屋保险赔偿的处理,实际上就是被保险人的索赔和保险人的理赔。
一、被保险人的索赔:
当保险标的物在保险有效期限内发生损失或损毁时,被保险人可要求保险人按保险单的规定给予赔偿,这种要求对被保险人来讲就叫做索赔。被保险人购买保险的目的无非就是在损失发生后能够获得一定的赔偿,因而索赔是被保险人的主要权利。
被保险人索赔的程序是:
(1)发出出险通知。在损失发生时,被保险人要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他有关情况,以最快方式通知保险人,以便其查勘。即被保险人有通知的义务。
(2)被保险人应设法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保险法规定,保险的房屋财产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当积极施救,使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即被保险人有施救的义务。
(3)等待接受检验。被保险人应保持损失现场的完整,以等待接受保险人的检验。损失现场是否完整,将影响损失金额的理算和保险人责任的确认。
(4)提供必要的索赔文件。不同的险种所要求的索赔文件有所不同。索赔文件一般包括:保险单、原始单据。如企业帐册、房屋产权证等。保险事故情况报告书、出险证明书及损失鉴定证明等。
(5)领取赔偿金。保险赔偿金一经双方确认,被保险人即可领取赔偿金。但当赔偿涉及第三者责任时,被保险人还应该出具权益转让书,将向第三者追偿责任的权利转让给保险人,并有义务协助保险人向第三者追偿。
保险合同对保险的索赔时效也有一定的规定。房屋保险的被保险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索赔权从事故发生之日起3个月内不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或不提供有关单证,或者从保险公司书面通知之日起1年内不领取应得赔款的,即为自动放弃权益。
二、保险人的理赔:
理赔是指保险人处理有关保险赔偿责任的程序和工作。保险人为保障自身的利益,通常对被保险人的索赔都会认真处理,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认损失是否确实是承保的风险引起的,并搞清损失程度后才会作出应有的赔偿。
理赔的基本程序为:
(1)立案编号、现场勘查。
(2)审核保单。通常要审核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事故是否在承保范围内致损;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单的有效期内;已毁损的财产是否为被保险的财产;损失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财产是否有可保利益等。
(3)损失核赔。即确定保险标的实际损失,准确计算赔偿金额。
(4)给付赔偿金。保险赔偿金额一经保险合同双方确认,保险公司应在约定的时间内次支付赔款并结案。
(5)代位求偿权的取得。当保险的房屋财产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时,保险人可按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先予以赔偿,但被保险人必须将向第三方追偿的权益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向第三方追偿。
意义:
房屋保险通过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实行经济补偿,起着促进生产发展安定群众生活的作用。房屋保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安定群众生活
房屋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资料,其使用时间长、价值大,当被保险人的房屋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发生损失时,由保险公司及时提供赔偿,就可帮助被保险人重建家园,安定被保险人的生活,从而为其日常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二、有利于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房屋保险给购房者带来了安全感,从而推动了个人购房比例的提高。过去由于住房公有,房屋保险几乎是个空白。保险公司适应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向社会推出了自购公有住房保险、商品住宅综合保险、房屋责任保险等新险种,解除了广大购房者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推动了住房制度的改革。
三、有利于维护房地产经营者的利益
房地产经营者通过支出少量的、一定的保险费将其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危险而导致的房屋损失及由此带来的责任和利益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以维持其既定的利润。
四、有利于增强被保险人的信用程度
房屋保险可以保障住房抵押贷款的安全返还,因而具有提高信用、促进资金融通的作用。例如,以房屋为抵押物申请银行贷款时,银行往往要求申请者将其房屋进行保险,以增加担保价值,故房屋保险有助于房屋所有权人信用的提高。
五、防灾防损,减少灾害损失
保险公司从企业经营管理和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必然要关心保险标的的安全,积极进行防灾防损工作,以降低赔付率。保险公司还运用自己处理危险的经验和专门知识,指导房地产经营者的风险管理,向被保险人提供防灾咨询,进行安全检查,提出建议,督促被保险人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同时,保险公司还从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防灾基金,资助有关部门增添防灾设施、开展灾害研究。如人保上海分公司在1988年4月给市公安消防部门赠送了从德国进口的高层云梯、用于高层建筑灭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房屋保险
2. 德国吉森大学怎么样
吉森大学,全称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德语: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缩写为JLU),是一所位于德国黑森州吉森的公立大学,1607年由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路德维希五世(Ludwig V.)建立,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3]
1945年以前学校的正式名称一直是路德维希大学(Ludwigsuniversität),以此来纪念这位学校的奠基人[注 1]。1957年,经过战后重建,学校以曾在此工作过的化学家尤斯图斯·李比希来命名并沿用至今。
学校所处的吉森市位于黑森州中部,距法兰克福7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其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德国排名第一[4][注 2]。和毗邻的马尔堡以及诸如海德堡、弗莱堡、蒂宾根、格丁根这样的德国城市类似,凭借着庞大的学生数目以及不设围墙的学校,吉森堪称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现状
2.1 学费
2.2 学生数目
2.3 院系设置
2.4 科研机构
2.5 大学排名
3 国际交流
3.1 友好学校
4 著名校友
5 参见
6 备注
7 资料来源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1607年的学校成立证书
1607年的学校徽章,中间头像为学校创办人路德维希伯爵
1615年的行政大楼
1957年德国邮政发行的校庆纪念邮票,图中为李比希的实验大楼
应该说,吉森大学的创立不得不感谢当时关于宗教改革的争论所引发的“信仰混乱”的年代。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路德维希五世之所以创建这所路德宗的州立大学,正是由于当时邻近的马尔堡大学(成立于1527年)以及黑森州的部分地区于1605年加入了加尔文主义的改革宗。而那些不愿参与此次运动的新教徒神学家们,只能被驱逐并独自前往吉森,寻求出路,吉森大学(当时名称为拉丁文的Academia gissena)便应运而生,于1607/1608年的冬季学期正式开始教学活动。
由于黑死病的流行和三十年战争的影响,刚创办不久的学校便不得不面临搬迁的命运。从1625年5月25日至1650年5月5日的近25年间,学校都一直在附近的马尔堡上课。这期间虽也曾于1633年回过吉森,但只短暂停留了12个月。
1787年至1833年期间,会计师、统计学家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威廉·克罗默(August Friedrich Wilhelm Crome)来到吉森大学讲学,同时还出任校长和一个叫作“战争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的作用是要防止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被法国占领军掠夺一空,因为此时正值18世纪末,学校已经被无情地卷入到了法国大革命战争中。1792年,学校的一些建筑被征用,作为生产武器弹药的厂房[6]。1796年时记录在案的注册学生只有区区30个人,而一度只有其中的5个真正呆在吉森,在此种情况下校方只能无奈的采取停课的措施[7]。
到了19世纪,正是因为有了像威廉·伦琴和尤斯图斯·冯·李比希这样的科学巨匠,给学校增添了不少色彩,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快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纳粹登台,以及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校受到了极大影响,规模急剧萎缩。1944年12月盟军对吉森的空袭又摧毁了大部分的建筑,即使连主楼都未能幸免于难,在大火中化为废墟。大学附属医院所在的区域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有42栋建筑被炸弹命中并被夷为平地。与此同时,大约90%的文学系的建筑被彻底毁坏。尽管如此,学校仍旧坚持从1945年1月10日起继续运转。但3月14日开始的新一轮轰炸又将目标指向了兽医学系所在的区域,并且还伴随着美军的地面攻势,学校不得不于当日再一次地宣布闭校。6月26日,卡尔·贝歇特(Karl Bechert)接过了校长的重任并马上着手组织学校的重建工作。此时与新成立的“大黑森地区政府”之间的联络实在是相当困难,而且新派驻到学校的美国首长哈茨霍恩(Hartshorne)也对接管这所坐落于吉森的大学表现地毫无兴趣。到1946年3月底,哲学、神学以及法学这三个科系已被迫关闭,而图书馆的馆藏也悉数送给了周边的大学。4月13日,卡尔·贝歇特终于又重返岗位,而策马克(Cermark)则是他的继任者。5月27日,吉森大学以“尤斯图斯-李比希农业与兽医高等专科学校”的身份复课,直到1957年,这所“高等专科学校”才得以重新恢复到综合性大学的状态。
1997年秋天,一股始于吉森大学的抗议浪潮席卷了整个德国,而此次学生罢课行动又被戏称为“幸运罢课”[来源请求]。由于主楼被学生占领,并且不断有学生走上街头,加入示威和抗议者的队伍,使得校方不得不关闭学校达数周之久,直到1998年春天整场风波停息为止。而学生所表达的不满,主要针对的是校方未加大对于硬件设施的投资以及课堂日益人满为患所带来的资源紧张。
现状[编辑]
主楼
学费[编辑]
根据社民党和绿党联名发起,并于2008年7月1日通过的法案,黑森州境内所有的公立大学从2008/2009年冬季学期开始不再收取学费。[8]此前,在2007/2008年冬季学期和2008年夏季学期,黑森州公立大学曾短暂地收取过500欧元/学期的学费。而各校则会根据不同情况每学期收取少量的杂费,其中包括各种学校管理费以及能够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学期票等费用。2010年夏季学期吉森大学的杂费为222.45欧元。[9]
学生数目[编辑]
图书馆
附属医院
下表显示了吉森大学学生数目的发展历史:[10]
截至2009/2010年冬季学期,全校注册学生数和新生数首次分别突破了24000人和4500人的大关。如果从注册学生数来衡量的话,吉森大学是黑森州内第二大高校,仅次于拥有37000名学生的法兰克福大学。[3]
院系设置[编辑]
法学系与经济学系校区内的“露天教室”(Open-Air-Hörsaal)
校园内矗立的格哈德·马克斯(Gerhard Marcks)的雕塑作品“嘶啸的骏马”(Wiehernder Hengst)
经过1999年的院系调整,吉森大学如今拥有以下11个科系:[11]
法学 [1]
工商管理与经济学 [2]
社会学与文化研究 [3]
历史学与文化研究 [4]
语言学、文学与文化 [5]
心理学与体育科学 [6]
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学、地理学 [7]
生物学与化学 [8]
农业科学、营养学与环境管理学 [9]
兽医学 [10]
医学 [11]
吉森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开设了超过150个专业,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对课程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并且按照博洛尼亚进程转换成分段的学士/硕士学制[注 3]。2009/2010年冬季学期全校共有24100名注册学生[1],而最受欢迎的专业则分别是企业管理学、营养学、各师范[注 4]专业以及有招生名额限制的医学专业(含兽医学)。
科研机构[编辑]
吉森大学围绕一系列重点课题建立了直属的研究中心,通常科学家们会在其中进行学科交叉的合作研究。[12]
哲学与科学基础研究中心(ZfP), 由奥多·马库阿德(Odo Marquard)于1960年代创办[13]
国际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ZEU),成立于1998年[14]
环境安全的生物学基础跨学科研究中心(IFZ),成立于2000年[15]
媒体与互动研究中心(ZMI), 成立于2000年[16]
吉森文化研究中心(GGK),成立于2001年[17]
吉森东欧研究中心(GiZo),成立于2006年[18]
此外,吉森大学还拥有以下附属科研机构:[19]
吉森大学农村合作社研究所[20]
吉森大学野生动物学研究工作组[21]
吉森大学生物心理学与行为医学研究所[22]
吉森大学社会调查与应用研究所[23]
吉森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24]
大学排名[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将吉森大学排在德国第33-39位[25]和世界第401-500位[26]。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与QS公司联合发布的2009年世界大学排名将吉森大学排在世界第501-600位。[27]
国际交流[编辑]
作为一所德国高校,吉森大学除了参加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me),这一传统的欧洲大学间交流计划外,还与世界各地40余所大学签署了合作或者是交流协议,并定期与各校进行学术上的合作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换。[28]
而借助黑森州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马萨诸塞州、威斯康星州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良好的州级教育合作关系,吉森大学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的交流项目。[29]
目前与吉森大学展开合作交流的院校包括(部分):[30][31]
华威大学,考文垂, 英国
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林肯/内布拉斯加州, 美国
麦觉理大学,悉尼, 澳大利亚
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 日本
国立东华大学,花莲, 台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中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 中国
友好学校[编辑]
目前与吉森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建立了伙伴学校关系的大学包括:[32]
艾杰大学(Ege University),伊兹密尔, 土耳其,始于1970年
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曼哈顿/堪萨斯州, 美国,始于1976年
威斯康星大学(同时包括麦迪逊分校与密尔沃基分校),麦迪逊、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州, 美国,始于1983年
国立喀山大学(Kazan State University),喀山, 俄罗斯,始于1989年
罗兹大学(University of Łódź),罗兹, 波兰,始于1978年
著名校友[编辑]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学校四百余年的历史积淀,有不少知名人物曾经在此学习,或是从这里毕业,他们包括:
埃米尔·埃伦迈尔:化学家
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化学家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化学家
威廉·李卜克内西:社会主义者,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旺加里·马塔伊:社会活动家,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政治家,法学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重要人物,前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除了学校的命名者,著名的化学家、“肥料工业之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之外,还有很多学者曾经在吉森大学担任教授,对学校产生过重要影响:
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化学家,发明贝克曼温度计(英语、德语)以及发现贝克曼重排反应
瓦尔特·博特: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化学家,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保罗·德鲁德:物理学家
科特·考夫卡:心理学家,格式塔学派创立者之一
威廉·伦琴:物理学家,发现X射线,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威廉·维恩:物理学家,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科斯塔斯·西米蒂斯:政治家,希腊前总理
此外,在吉森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头衔的人物包括: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法国革命将军,1798年12月17日获得哲学荣誉博士[33],1818年加冕成为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
海因里希·弗里泽(Heinrich Friese):昆虫学家,1907年被授予荣誉博士
卡斯帕·埃尔姆(Kaspar Elm):历史学家,1997年获得荣誉博士。
此文来自网络,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