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小学的科研成果
北京小学科研办学效绩突出, 北京小学把科研作为提升办学水平、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的重要战略,效绩突出。学校承担国家级、市级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在主体教育、个性化发展教育、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北京市科研示范校、北京市“九五”重点课题优秀实验校、“九五”重点课题活动课程优秀实验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获北京市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办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市级教育科学研究的多个实验项目,在主体教育、个性化发展教育、艺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及新学习模式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科研课题有 市级素质教育重点课题 “ 优化素质结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 、 发展主体性教育实验研究的延续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参与“做中学”项目的科研活动。学校 连续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办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了较高的声誉。学生中有50多人次在全国和北京市举办的小学生文艺、体育、科技、作文等竞赛中获奖。
Ⅱ 贵阳市省府路小学的科研成果
《新课程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的课题已结题,并分获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已结题,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整体构建德育的深化与研究》的子课题、市级课题《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问题与对策》已结题,获科研成果二等奖。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有80余篇获全国、省、市、区奖励;教师撰写教学后、札记、教学反思3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由全国高校素质教材研究编审委员会审定,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改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求索集》1、2两册,此书被指定为21世纪全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划系列从书,师范专业学生见习与实习辅导用书;第二套《感悟集》——贵阳市省府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集。
Ⅲ 教师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
Ⅳ 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应该是你教科研方面的成绩,比如论文,案例的评比,公开课教学,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研究等等的方面。
Ⅳ 庄志琳的教科研成果
庄志琳平时的教学研究中引入“行动研究”理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重视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指导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经常开展了自制多媒体课件的研究,注重多媒体、因特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99年嘉兴市第二届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课件《NEW YORK》获三等奖,在2000年嘉兴市第三届中小学多媒体课件评比中,《高一英语系列》再一次荣获二等奖,并在嘉兴市教学成果展示会上为全市外语老师作示范演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为同行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近20余次,能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有较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2004年3月初在嘉兴市秀州中学开设了示范课,受到了同行的好评,在2004年3月为嘉兴、绍兴、衢州、丽水、金华等地区在衢州举行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暨高考研讨上开设《阅读理解》公开课,受到了全省同行的好评。
他积极开展课题研究,1997年参与了《普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外部动机》这一市级课题,获得桐乡市三等奖;1998年参与了《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形成和探究》市级课题;2000主持了桐乡市级课题《计算机辅助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完成结题工作,课题成果在桐乡市推广交流。在2001~2002年参与的桐乡市级课题《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并获桐乡市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在2002至2004年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的立项课题《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课题编号JJWYYB2001067)的研究并已通过鉴定完成研究工作,课题成果由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在全国推广、并获嘉兴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刚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的立项的课题《高考英语复习及应试策略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编号GJWYS05094)的研究。
庄志琳老师积极开展教学论文的撰写和教材的建设,他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水平》一文发表在全国性杂志《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首页,充分体现了该教师的学术水平;2004年出版了《簿冰高中英语语法详解》,他是第一作者,承担1/2的编写工作(16万字),该书现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任现职以来共有20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Ⅵ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成果形式有哪几种怎样提炼成果德育课题(少先队中队建设)方面的课题有什么新要求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成果形式有哪几种?怎样提炼成果?德育课题(少先队中队建设)方面的课题有什么新要求,谁知道请帮我回答。
Ⅶ 教育教学成果和教科研成果有什么区别
它们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教学成果指的是:如:学生成绩、学生及个人荣誉证书、某一研究所获奖项 等。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等。
拓展资料:
科学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社会要求,经济价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Ⅷ 教师近年来主要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怎么写
围绕课堂教学 加强教育科研
河北联校河北学校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并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Ⅸ 傅根跃的科研成果
1. Fen Xu , Yang C. Luo, Genyue Fu , Kang Lee. Children's and al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ying and truth-telling.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9. Volume 18 Issue 4, P307 - 322
2. Haiyan Wu, Xiaoqing Hu, Genyue Fu (2009)Does willingness affect the N2-P3 effect of deceptive and honest responses? Neuroscience Letters, 467(2):63-66
3. Heyman, G. D.,Fu, G., Monica A.& Lee, K.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ume 27, Number 4, November 2009 , P 875-890
4. 2009年 测谎的 ERP 研究进展与趋势 《中国临床心理学》2009年第17卷第2期 P194-196 (胡晓晴,傅根跃)
5. 2009年 幽默加工的脑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第17卷第1期 P112–117(伍海燕 傅根跃 臧燕红)
6. 2009年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17卷第1期 P118–125 (胡晓晴 傅根跃 施臻彦)
7. 2009年GKT原理的卡片测试范式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9,32 (1) :173 – 175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
8. Fu, G., Evans, A. D., Wang, L., & Lee, K. (2008). Lying in the name of the collective good: A developmental study. Developmental Science, 11(4), 495-503.
9. Heyman, G. D.,Fu, G., & Lee, K.. (2008). Reasoning about the disclosure of success and failure to friends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4(4), 908-918
10. 2008年 儿童对心理特质信息来源的评价 《心理科学》2008,31(3):754-758 (丁晓攀 傅根跃)
11. 2008年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5期 P481-484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
12. 2008年 GKT测谎模式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1期 P106-109 (傅根跃 马艳 丁晓攀)
13. 2008年,视错动觉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8,21(1):70-72 (丁晓攀 俞秀梅 马剑虹 胡华敏 傅根跃)
14. Gail D. Heyman, Genyue Fu & Kang Lee Evaluating Claims People Make about Themselves:The Development of Skepticism Child Development 2007 Vol. 78, No.2, 367-375
15. Genyue Fu, Fen Xu, Catherine Ann Cameron, Gail Heyman & Kang Le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Choices, Categoriz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Truths and 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7,vol 43, No.2, 278-293
16. Genyue Fu& Kang Lee. Social Grooming in the Kindergarten: The Emergence of flattery behavior Developmental Science 10:2 (2007), pp 255–265
17. 2007年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04期 第32卷(总第151期):30-34 (傅根跃 王丽)
18. 2007年 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07年 Z1期 (傅根跃 王丽)
19. 2007年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及其与道德观念的相关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4期:15-21(王玲凤 傅根跃)
20. 2006年假想的道德两难条件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抉择心理科学2006年32卷5期P1049-1052(傅根跃王玲凤)
21. 2006年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14卷3期P286-288,291(陈昌凯傅根跃倪晓峰杨持光)
22. 2006年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心理科学2006年29卷2期P392-394(傅根跃丁晓攀)
23. 2006年孤独症相关脑机制的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2期P56-61(孙永珍傅根跃)
24. 2005年 为集体或个人情境下小学儿童对说谎或说真话的理解和道德评价,心理科学,2005年 28卷 4期 P859-862(傅根跃 王玲凤)
25. 2005年,测谎问题中的“情绪成分”对皮肤电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3,第3期321-323页(傅根跃,陈昌凯,缪伟,倪晓峰)
26. 2004年,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2,第4期410-413页(傅根跃,马艳,缪伟)
27. 2004,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语言与短时记忆特点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四期:13-16。(赛燕燕,傅根跃)
28. 2004,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与塑造,外国中小学教育,第二期:36-39(马艳,傅根跃)
29. 2003,幼儿面子谎行为和面子意识研究,心理科学,Vol. 26, No.6 : 1039-1042(傅根跃 孙永珍)
30. 2003, 我国孤独症研究的现状,中国特殊教育, 2003-10-1, 2003 年第5期P81- 84(孙永珍 傅根跃)
31. 2003, 儿童疼痛应对问卷的初步编制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第九期P568-569(谢敏芳 傅根跃)
32. 2003,儿童对他人情绪与过去经验的关系的认知,心理科学,Vol. 26, No.4,(王玲凤 傅根跃)
33. 20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1 No.2:128-129(王玲凤 傅根跃)
34. 2003,6岁儿童面子谎及其熟悉度与权威效应初探,应用心理学,Vol.9 No.1:24-28,(傅根跃 蒋培丽)
35. 2003,传统测谎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心理科学进展, Vol.11 No.1:108-115。(傅根跃 陈昌凯)
36. 2003,画人智力测验研究报告,在孟庆茂、车宏生、冯伯麟编: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116-12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傅根跃)
37. 2003,画人智力测验适用性的初步研究,在孟庆茂、车宏生、冯伯麟编:第四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370-383,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朱倩云,傅根跃)
38. 2002,威廉斯综合症及其研究现状,应用心理学,Vol.8 No.4 P56-60(赛燕燕、傅根跃、赵正言)
39. 2002,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心理科学,Vol.245 No.5:612-613(傅根跃 陈昌凯 胡优君)
40. 2002, 画人智力测验方法的应用价值 , 浙江预防医学 , 2002 年08期 P50-52(杨仁志,傅根跃)
41. 2002,画 人 智 力 测 验的城乡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10 No.1:54-55(朱倩云,傅根跃)
42. 2001,Chinese and Canadian Alt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about Pro-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32 No.6:740-746(SSCI收录,第一作者)
43. 2001,Taiwan and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A Modesty Effec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Vol.19:525-542(SSCI收录,第三作者)
44. 2001,小学儿童谦虚行为的发展研究,应用心理学,Vol.7 No.1:19-24(傅根跃 陈伟伟)
45. 2001,一个团体投射测验的介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9 No.4:303-306(郭洪芹 傅根跃)
46. 2001,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Vol.9 No.3:190-192(李菲茗 傅根跃)
47. 2000, 小 学 儿 童 对 谦 虚 的 道 德 评 价,心 理 科学,Vol. 23, No.5:581-585(傅根跃 陈伟伟)
48. 2000, 弱 智 儿 童 语 言 障 碍 调 查,应 用心 理 学2000. 12 Vol 6 (1) P70-75 (傅根跃)
49. 2000,Taiwanese,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s and alts’concepts and moral evaluations of lie- and truth-telling: The modesty effect,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三作者)
50. 2000,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一作者)
51. 2000,Chinese Children’s Concept and Moral Evaluations of Lie- and Truth-Telling,XVI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