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难经的成果

难经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9 10:22:10

Ⅰ 难经的意义

南京所代表的意义是一个人,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现在就可以念这篇南京,向别人复述他的困难在哪里。

Ⅱ 《难经》是于何时成书的

《难经》是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释难解疑,其成书显然在《黄帝内经》之后。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已提到“八十一难”的名称,而《隋书•经籍志》载本书亦言有三国时的注本,一般认为约成书于西汉时期。

Ⅲ 问: 素问、皇帝内经 、 难经 大概的成书年代,三书的先后年代。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学术界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代,《难经》成书于东汉之前,一说成书于秦汉之际。

Ⅳ 《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fbZydfD6d3OO_p_PIRJ-cg 提取码:5usf

书名: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08-4

页数:318

内容简介: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是养生家、道家、气功内丹家、武术家、医家尤其针灸家必读的首选书籍。虽然《难经》全文不到1.2万字,但文简意赅,地位重要,除《黄帝内经》外,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本医书可代替它。因为自《难经》之后,中医理论日益纷乱,欲溯本求源,探明完整的古代医理,通过正统的中医理论了解真正的古代养生之道,必须要细读《难经》。如此重要的经典之作,在中医悄然复兴,伪中医养生图书欺世盗名、遗害国人的今天,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本书编写特点:吸取两千年来的《难经》研究成果,化纷乱繁复为简洁统一,终极精确解读原著。补入与《难经》相关的知识,使读者获得更完备、更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以图表、流程图、表格代替冗长艰涩的文字,使阅读更加轻松,理解更加透彻。通过正统中医理论阐明养生原理,使读者得到更本真、更实用的养生知识。《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讲述了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远的年代里,人们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古代人体使用手册。阅读本书,你就会惊奇地发现,2000多年前的古老医学,并没有随历史一起尘封起来,也没有因人类科学的飞速发展而显得落后。今天中医课本中的经络腧穴,依然是2000多年前医书上的内容;2000多年前的针灸疗法,不但没有被现代医学取代,反而在国际上备受推崇。通过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古老而正宗的中医理论,更重要的是,可学习到古代许多实用而有效的治病方法与养生知识。和所有医书一样,《黄帝八十一难经》艰深难懂,不为普通人所熟识。因此,我们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图解手法,生动有趣的精美插图,为你精确解读、细致阐释《黄帝八十一难经》的微言大义,既便于初学者入门,又适合专业者精研。

点击浏览热门家庭保健用品

Ⅳ 黄帝八十一难经主要的内容,及价值

主要内容 《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由于历代专家学者的更改校注,现在流传的《难经》版本早已不是原书的本来面貌。根据元代吴澄的分篇方法,《难经》八十一难被分为六篇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脉学在《难经》占有相当的比重。《难经》对《内经》所提出的寸口诊法”进行了发展,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指出了气口部位寸、关、尺三部的阴阳属性,每部的浮、中、沉三候,以及与脏腑经络的配合关系;论述了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是由于寸口为脉之大会”,是十二经脉经气汇聚之处而决定的。此外,还具体讨论了正惩异常的脉象及其临床意义。《难经》的独取寸口法改变了《内经》的全身遍诊法,为后世普遍推行的寸口诊脉法奠定了基础。 在论述脏腑生理功能的同时,《难经》首次把右肾称为命门,明确了命门与肾的关系,强调了命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命门为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从而开创了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难经》对三焦的概念和功能也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记载了五脏六腑的形态,描述了一些脏腑器官的周长、直径、长度、宽度及重量、容积等,补充了《内经》的解剖学知识。 《难经》还全面叙述了奇经八脉的含义、内容、循行部位、起止、与十二经脉的关系,以及发病证候等,补充了《内经》中所缺乏的这部分内容,使经络学说更为完善。此外,《难经》还郑重讨论了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其中有迎随补泻法、刺井泻荥法、补母泻子法、泻火补水法,以及补泻的手法和步骤,误用补泻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等。从而对针灸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由于《难经》文字不易理解,所以历代医家对该书作了各种注本。最早的注本为三国时期吴太医令吕广为之注本,以后唐代杨玄操、宋代丁德用、庞安时、金代纪天锡、元代袁坤载、滑寿、明代马莳、清代徐灵胎、黄元御等,都对《难经》作过不同的注释阐发本。

Ⅵ 中国古代的神医,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快!!!!!!!!!!!!

神农氏:《神农百草经》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 春)人。家世业医,注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曾长期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铃医请教,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馀种,对各种药物亲自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多种药物,经二十七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其书收录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人民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又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平素钻 研医学,曾郃时十二年,注释九卷本《黄帝内经素问》。所著又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一说为后人

王惟一: 北宋医学家。天圣四年(1026)参与官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总结古人针灸医疗实践基础上,考定明堂图经络孔穴。并铸成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后又参预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对东亚地区针灸医学有重要影响。

唐慎微: 北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曾著《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并搜辑经史诸子文献内所载方药。重视民间医药经验,曾赴各地采访单方、草药,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

许叔微: 南宋医学家。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 士,所著《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另著有《普济本事方》,记录医案及经验诸方。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学医于张洁 古、李东垣,并任赵州医学教授。所著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阴症略例》等,对脾胃学说多所阐发。

朱丹溪(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医学,所著《格致馀论》,认为多种疾病的病机,均由“阳有馀、阴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张“滋阴降火”。对于当时《和剂局方》中用药偏于温燥现象,著《局方发挥》加以批评。另著《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

薛己(1488--1558): 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家世业医, 曾任太医院院使。其医论重视脾肾,治法善用补益。自著及注释医书十六种,多附治验病例。 人汇集其著作为《薛氏医案》七十八卷,其《口齿类要》等,为现存较早的口腔、喉科专著

张景岳(1562--1639):明代医学家。名介宾,字会(惠)卿,会稽(今浙江绍 兴)人。曾学医于金英(梦石)。精研《内经》,历时三十年为之整理注释,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于医学理论颇多阐发。

张石顽(1617--1701?): 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所著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又著《医通》,

薛雪(1681--1770): 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少习文史, 兼擅诗画,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曾选辑《内经》原文,按阴阳、藏象、论治、疾病等分为十四类,约取诸家注释,并加入个人体会,编为《医经原旨》。又著《湿热篇》,为论湿热病之专著。

王清任(1768--1831): 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以为“业医诊病, 当先明脏腑”。为明解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非难,亲至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并至刑场检视尸体脏器结构。所著《医林改错》,纠正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之错误(也有误改之处)。其医论和诊治重视气血、擅长活血化瘀。

Ⅶ 张仲景的《难经》成书于哪个朝代

张仲景于150年正月十八日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张仲景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从此发誓成为扁鹊那样的名医。于是张仲景从小爱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10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提高很快,同时搜集了许多治病的验方,成为一方有名的良医。《难经》是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释难解疑,其成书显然在《黄帝内经》之后。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已提到“八十一难”的名称,而《隋书•经籍志》载本书亦言有三国时的注本,一般认为约成书于西汉时期。

《难经》以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全书共讨论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简称《难经》。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1至22难论脉,23至29难论经络,30至47难论脏腑,48至61难论病,62至68难论穴位,69至81难论针法。《难经》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在中医理论、针刺以及诊断学上颇多贡献,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Ⅷ 现存难经的最早注本是什么

《难经》最早见于著录的书目是《隋书·经籍志》,
其中提到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曾注《难经》,这是已知的《难经》的最早注本。

唐代杨玄操在吕广注本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并明确提出《难经》为秦越人所作。

Ⅸ <难经>中的四诊

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旧题秦越人撰,该书不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未提及,刘向、刘歆父子及李柱国校医书时也不曾记载,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才在序文中提到《八十一难》,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是最早主译《难经》的人。因此,研究者多认为:《难经》成书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该书也带有这一时期某些文化印记。《难经》共3卷(一说5卷),是一部以问难形式解释古医药的理论著作:关于《难经》书名的含义。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问难之“难(nan,发音为四声)”,清·徐灵胎《难经经释·自序》说:“以灵素之微言奥旨,引端未发者,设为问答之语,俾畅厥义也。”另一种观点认为,以“难”字作为难易之“难(nan,音同“男”,二声)”。唐·杨玄操《难经注·序》说:“名为八十一难,以其理趣深远,非卒易了故也。”以上两种理解都有其代表性,从该书体例和文义分析,前一种说法似更符《难经》一书内容之本义。

《难经》的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涉及到人体正常生理、解剖、疾病、证侯、诊断、针灸与治疗,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种种疑难问题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在阐发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经》现存本以明经厂刻医要集览本与日本武村市兵卫刻宋·王九思《黄帝八十一难》集注本等较早,历代注释,发挥者约50家。

《难经》不但在理论方面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在临床方面颇多论述,除针灸之外,还提出了伤寒有五的理论,对后世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难经》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医家所遵循,对历代医学家理论思维和医理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Ⅹ <难经>的第一难是什么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十二经都有动脉(血管里有血称脉),独取道从寸口过去,所以,寸口可以决定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你同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然(这是样),寸口者,脉之大会(阴阳二脉在这里相会),手太阴之脉动也(手是阴脉起始的地方(阴脉指控制体内藏精脉,阳脉是控制体内气行的脉)),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稳定的呼吸),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通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50度可以看做是一把直尺,度--量度单位),周于身(意思同等于拿把直尺圈一圈在物体上),漏水下百刻(时间计量工具),荣卫行阳二十五度(六府卫气需要二十五度,也可以说供给六府二十度用来做卫气),行阴亦二十五度(五藏藏精精需要二十五度,也可以说供给五藏藏精的精二十度用来做活命气),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并不是从肝脏造血为起始点,而是以血会于手的寸口做为周的起始点),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个人翻译,我不是中医,也没学过医术,所以,请自行判断对错

阅读全文

与难经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