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改革开放三十年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夜空,是那么的神秘。我凝视着那轮弯弯的月亮,回想起了奶奶向我诉说的那些“童年的故事”:小时候啊,家里穷,成天过着那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生活。住着的房子是泥瓦房,一到南风天和下雨天,屋子里渗满了水,一年里头吃不上几回肉,有时穷的连粥都没得喝——那日子,哀鸿遍野,饥寒交迫......
想起这故事来,我不禁泯然一笑。眼前的景象,和奶奶的故事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只见,成千上万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笔直平坦的交通公路照射得光彩耀人;再看,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行满了一辆有一辆各式各样的平拍小汽车......低矮的平房消失了,泥泞的小路没有了,破烂的农用车鲜见了!还记得,有一个人说个这样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雄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是的,这个预言成真了,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超长智慧,使一个泱泱大国从沉睡中觉醒,向全人类庄严宣布:“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中国人!人民站起来了!”
我坚信,30年后的中国,一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② 近十年左右医学有什么重大突破吗
丙型病毒性肝炎,全球3%的人口感染,感染后大部分会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近年来发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直接杀灭丙肝病毒,最新数据显示已经可以完全治愈,功德无量。可惜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口或者仿制,预计要3-5年以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③ 急求一份医学成果报告书范文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进行查询。
④ 请问目前在医学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有那些
万方数据库,一查便知道了。没有最前沿,只有更前沿。
医学领域太广了,包括预防医学。所以实在太多,您还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方向性的去研究更为实际些。
⑤ 近年的医学发展有什么成果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3年该奖授予了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以及托马斯•聚德霍夫。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长山中伸弥。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2 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 1943-)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9 英国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美国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阿达-尤纳斯因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获奖。
2008 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4 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均为以色列人;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2003 彼得·阿格雷, 美国人 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人 他们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是个重大发现,开启了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之门
⑥ 近十年医学生的发展趋势
1. 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医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导技术,从而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加速预防、诊断、治疗等技术的更新,使整个医学面貌发生根本改观。
(1)基础医学将普遍进入分子水平,从根本上阐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阐明疾病与疗效的机制。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遗传学、神经科学及内分泌学从器官、细胞到分子水平的发展,将使基础医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预防医学将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引导下产生出多种高效安全的疫苗(人工合成多肽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独特型疫苗等)以及新的预防药物。从长远看将根据基因图谱分析及其他先进方法预测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上这些发展结合环境的保护和人群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将为疾病的预防开创新纪元。
(3)临床医学将充分应用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①诊断方面。超声、X、CT、MRI、PET、DSA等影像诊断;生物技术检验,敏感性与特异性大大提高;无创或低创的直视检查更为精确;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的综合诊断;基因诊断可作预测诊断及早期发现病人。
②治疗方面。药物及生物技术制品;内窥镜及各种介入治疗手段;显微外科成为外科常规手段;生物和非生物取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治疗;基因治疗将取得重大突破。
2.医学将从原来的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模式,将从传统的“一个医生一个病人,开一个处方做一个手术”的纯治疗型模式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的模式。随着这两个模式的转换,预测医学科学将出现以下新的动向:
(1)保护环境,控制人口,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成为未来医学乃至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环境与人口是互为制约,互为因果的。在达到人口增长基本得到控制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人口素质的改善与提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须加强老年医学研究及老年保健工作。
(2)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矫治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成为医学科学及医务工作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医生在医院中等待病人上门的现象必须改革,因为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有心理反应的处在特定条件下的病人。这将对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3)世界各国之间,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一个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已构成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确保公平保健,缩小这种差距,是医学科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应当重视脆弱人群(妇女、儿童、老人及残疾人)的卫生保健。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及财政资源,也是卫生经济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⑦ 未来十年医学将会有什么变化
会越来越人工智能化,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即可看病开药做基础治疗
⑧ 医学生的简历工作展望怎么写
自己不会写简历,可以找专业机构,比如锐取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