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家玲的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日本的拜占庭研究 《西学研究》 第2 辑(张绪山主编) 2006年 商务印书馆
2、Notices of Roman-Byzantin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sources,ByzantineNarrative , Papers in Honour of Roger Scott((澳大利亚拜占庭研究促进会论文集)2006。
3、重引进 厚基础 甘为学科辅路石——郭守田先生学术和教育思想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圭恰尔迪尼在历史编纂学中的地位
5、文明与社会转型梳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5.5
6、谈宗教团体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统一战线》2005年
长春出版社, 获长春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2005年。
7、“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内外环境”(独撰),载孟广林主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奥斯曼帝国军事封建制解析”(独撰),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 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年
10、 第20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在巴黎召开,《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11、 民族、宗教与中世纪东欧封建政治(欧洲中世纪政治笔谈会之七)《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6期(原《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 (中国的拜占庭研究), 《全英拜占庭研究促进会年鉴》The Bulletin of British Byzantine Studies(BBBS),伦敦,2002 年(此文系2001年参加巴黎国际拜占庭大会提交大会理事会的报告)
13、论拜占庭灭亡的原因《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14、论拜占庭与西欧的文化联系《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妇女与宗教教育《妇女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16、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特点载自《2000年环球回顾》(国家一级学会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年1月
17、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18、世界宗教与女性教育载张明芸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0年
19、拜占庭历史的分期和早期拜占庭《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0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1999年以前的主要论文(除特殊标记外,均为第一作者):
1. 拜占庭与中世纪商业复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7年11期转载(《求是学刊》1997 年第5期)
2. 论4 -6 世纪拜占庭的经济复苏和转轨 1997 年10 月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历史教学》1999年,第4期
3. 比较宗教学的史前史追述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1997 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 年 第 6 期)
4. 中国丝织技术西行考-从君士坦丁堡到里昂《高校文科学报文献》1996年第2 期摘要辑录。(原《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6 期)
5. 早期拜占庭政教关系与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4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年第 6 期)
6. 查士丁尼与早期拜占庭王权 国家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成果之一,刊《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专论集,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10 月
7.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8.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
9.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原《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10.应该重视对拜占庭的研究,《世界历史》,1986年第11期
11.论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和东地中海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作者)《历史教学》,1986年第8 期
12.拜占庭研究在希腊,《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内参),1986年,第4期
13.早期拜占庭财税制度寻踪《东师史学》第2 辑,1996年
14.查士丁尼与拜占庭专制王权 《东师史学》第1 辑,1994年
15.试论米兰敕令的误区 《世界中世纪史新探》,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1996年 10 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6.论阿尔比战争《史学月刊》(全国历史核心期刊)1996年第 3 期;山东大学出版社,《史学研究新视野》(世界史·史学理论分册)1997 年转载
17.论第四次十字军改变方向的必然性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 年 3 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译著
1.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续)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 主编
2. 《封建社会》,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3. 《千古疑案-世界历史文化之谜》,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3年
4. 《走进拜占庭文明》,专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北京,2001
5. 《2000年环球回顾-社会转型问题天津国际学术会议论丛》主编第三位,(国家一级学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1年
6. 徐家玲等5人主译:《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译著(全2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7.《人类文明史图鉴·殖民时代》,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8.《人类文明史图鉴·诺曼狂飙》,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9.《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8年
1999年以前的主要著作和译著:
1.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主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主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2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
2. 《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年
3.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
4. 《世界战争通鉴》(特约编审),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4年
5.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89年
6.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年
7. 《美国国际防务与军事网络全书》(参译),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
8. 《世界中古史》(函授教材)(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3年
主要著作有:《早期拜占庭和查干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版,主译第一人);《世界三大宗教史纲》等;参与编写《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网络全书》、《世界战争通鉴》;参与组织翻译和校订《人类文明史图鉴》、《美国国防和军事网络全书》等十余种教材、辞书和历史普及读物等。多年来,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发表数十篇涉及世界中世纪史、拜占庭史、世界宗教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❷ 张荣翼的科研成果
1、论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论文 13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转摘)
2、世界观指导创作说质疑 论文 4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5年3期 3、艺术进步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6期
4、论艺术的生产性质 论文 7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6年4期 5、文艺研究的危机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3期
6、艺术创新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5期
7、批评:多种模式的选择 论文 4000字 批评家1987年5期
8、文艺理论的位置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6期(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88年1期转摘) 9、批评视野与“二度创作”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评:第十个缪斯 论文 8500字 批评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开拓 书评 1000字 文论报1989年6月5日
12、误解的历史与历史的误解 论文 7000字 批评家1989年3期
13、现象学文学批评等4篇 译文 13000字 《本世纪文论述评》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递的标准与标准的嬗递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0年7期转摘)
15、文学的后事 论文 7500字 文艺评论1990年2期(新华文摘1990年8期转摘) 16、文学概论辅导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连栽
17、文学理论的两种循环 论文 8000字 文艺评论1991年4期
18、流行艺术特征论析 论文 11000字 文艺研究199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10期转载)
19、文艺理论正位论 论文 11000字 浙江学刊1991年6期 20、文学与循环 论文 6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2年2期
21、文学批评标准的三重异质因素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6期转载)
22、文学原理教程(参编)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获国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奖)
23、预见性——文艺理论的反思盲点 论文 12000字 文艺评论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9期转载)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乐、美术专业考题评估报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过四川省教委鉴定 25、外国文学流派辞典(参编) 工具书32000字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与文学中的原型 论文 12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3年1期
28、文学史研究二题 论文 9000字 文艺评论199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7期转载)
29、批评中二元对立模式的潜妄 论文 7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0、文学与循环 论文 8000字 隹木斯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1、批评活动的美学定位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学批评中的他律、自律 论文 7500字 学术研究1993年4期(学术月刊1994年2期的学术综述上介绍)
33、电视文学对文学的观念再构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1993年11期
34、差别之中见同一 短论 1000字 文艺报1993年11月13日 35、论“文学虚构”的几层含义 论文 11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5期转载)
36、边缘、中心、东方、西方 笔谈(5人) 1500字 读书1994年1期
37、文学的本源、本质和本体 论文 9000字 江海学刊199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6期转载)
38、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问题 笔谈 2000字 东方论坛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学者沙龙中主讲的发言稿,整理成文后发表)
39、商品化与文学 论文 7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2期
40、晨思夜话---关于符号的思考 论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点上 论文 11000字 文艺评论1994年3期
42、文学氛围中的文学流变 论文 9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4期
43、“气”的美学---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含蕴 论文 1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东方丛刊>>总第9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两种文学,两种价值 论文 5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5、深刻的浅薄与浅薄的深刻 论文 70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6、文学史与文学历史 论文 9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6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47、文学“共鸣说”体现的理论视点 论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11期转载)
48、文学批评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3期转载及<<文摘报>>1995年1期转摘)
49、文学批评的阐释效度 论文 9000字 北京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50、文学批评学论稿 专著 220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哲学思考 论文 15000字 中州学刊1995年1期
52、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9000字 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1期
53、电视,一种文化霸权 论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论文艺理论当代视点的建构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1995年2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55、批评的孛论与反思 论文 6000字 贵州师大学报1995年2期
56、史诗的三次衰亡 论文 9500字 人文杂志1995年3期
57、回避的时代 ?---论当前的一种文艺精神 论文 9000字 齐鲁学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4期转摘)
58、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论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5年10期及《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0期转载)
59、艺术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3期
60、批评活动的文化惯例 论文 9000字 贵州大学学报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11期转载)获重庆市社科成果论文奖
61、阐释效度,文学批评的哲学 论文 8000字 学术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学的诗性表达及其变革 论文 13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4期
63、词.曲.小说——中国文学中边缘文体的中心化与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 论文 19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试析流行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差异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4期
65、文学理论的“用” 论文 105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3期
66、文学研究的外部规律与深度模式——论20世纪文论的走向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6期 67、宦鸟书鱼——清代奇儒纪昀 评传 75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学理论的有效性与文学对象的变迁 论文 75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1期
69、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6000字 学术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5期转载)
70、从边缘到中心——中国文学文体论 论文 20000字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
71、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平顶山师专学报1996年1期
72、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1996年8期转载)
73、论文艺理论的思维支点 论文 75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教改增刊
74、“说法”与“活法”——文学中人的表达与其存在矛盾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2期
75、论文学史的可能性框架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从供求关系来看文学的内部差异 论文 8500字 学术论丛1995年5期
77、批评的精神 论文 4500字 江海学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与文学创作 论文 75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2期
79、体坛骄子与艺坛明星等6篇 短论 12000字 重庆日报“文化丛林”专栏2月至10月
80、文学发展中的“遗忘机制” 论文 10500字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6年4期
81、在“进化”图式中的文学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5期转载)
82、电视,第三种话语 论文 9000字 艺术广角1996年4期
83、中国美学在他者“话语权势”中的错位 论文 15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6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复印资料《美学》96年1期转载)
84、为“平面化”一辩等两篇 论文 15000字 文艺界1996年3、4期
85、现代艺术:由创作论向批评论的转型 论文 14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2期转载)
86、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论文 12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6年6期转载)
87、文学批评中的话题和问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6期
88、论文学研究的规则问题 论文 8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4期
89、需求与欲望 短论 1500字 南方文坛1996年6期
90、思想线索: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议题 论文 12000字 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4期转载) 91、剩余意义的美学价值 论文 110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8期转载)
92、诗意美感弹向适意美感——文艺美感的变迁描述 论文 11000字 艺术广角1997年1期
93、文学史的时间坐标和哲学性 论文 13500字 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7期转载)
94、重建人文精神吗? 论文 4000字 唐都学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学阅读与读者境遇 论文 8500字 新批评文丛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学中理想境遇的三种类型 论文 81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2期
97、艺术独创探幽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8、从批评的三条途径来看其限度和可能 论文 8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9、文学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参照作用 论文 11000字 求是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
100、视觉文化与破碎的文学话语 论文 10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3期
101、文学史、文学经典化的历史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6-1997年文艺理论研究
102、文学潜本文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3、文学批评的守望意识 论文 11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1期转载)
10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教材(参编) 30000字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见的手”与文学创作 论文 10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3期
106、文艺理论阿基米德点的寻求 论文 11000字 海南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7、看清要点,抓住关键,廓清关系,理顺环节 论文 7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增刊
108、元批评话语与批评导向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批判三题 论文 11000字 东方丛刊总第21辑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国文学话语的八大特征 论文 13300字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1期
111、文学:在对话框架中呈现的状貌 论文 10500字 广西师范学院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8年3期转载)
112、似曾相识燕归来 论文 4300字 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年4期——本文批评与中国文论传统
113、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 教材(参编) 40000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文艺理论》99年2期转载)
115、走向“被看”的美学 论文 13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1期
116、文学批评中的几种话语权力关系 论文 11000字 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7、文学批评与文化语境 论文 11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8、文学史中的述史机制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创作“成功”的砝码 论文 11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2期——文学评价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换
120、论文学史研究中的辅助线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2期
121、反对解释的受众 论文 4000字 文艺评论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与重生 论文 95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3、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 论文 10000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期
124、论文学中诗性的基本形态 论文 9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5、文学中创作水准退化的积极意义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学选择 专著(主编) 40000字(全书210000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断历史化——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8500字 学术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学史的述史秩序 论文 8000字 齐鲁学刊 1999年1期
129、文艺理论不是X 论文 141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1期
130、误解:文学史的述录机制 论文 87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9年1期
131、三峡文化与重庆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论文 7200字 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2期
132、过时与再生——论一种文学机制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学在当前市场运作中的几个境遇转向 论文 12000字 艺术广角1999年3期
134、论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9000字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3期
135、铸造、烛照、逐潮、触骚——论文学创作的四种意识 论文 10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2期
136、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 教参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9年3期
138、论文学本文的话语性质定位与阐释定位 论文 6000字 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4期
139、文学史中的三种价值评判 论文 12100字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4期 140、重庆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主持人语 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1、文艺与商品经济 论文 6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2、文学接受中“后阅读”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论文 10000字 求是学刊2000年1期(辑入杜桂萍主编的论文集《原创性与文学、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语境与汉语批评 论文 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 10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艺术研究 专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受众的理想幻景 论文 5500字 社会科学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 11期)
147、文艺规律在当代的若干转换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5期
148、异质性研究的现实资源 论文 3000字 《文学评论》2000年6期 149、阐释的魅力 专著 269000字 重庆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峡文学研究中面对的几对 矛盾 论文 8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2001年1期
151、 文学阅读与历史维度 论文 1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5期)
152、关于文艺研究中“中华性” 论文 8000字 《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的学理思考
153、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55、教授关于流行文化的对话 笔谈(5人) 400字 《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6日
156、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1期)
157、关于当代流行文化特征的思考 论文 7000字 《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期)
158、文艺学概论 教育部项目教材 73000字(全书360000字,主编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丛书”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参编) 专著 22000字 巴蜀书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艺功能的变迁 论文 6200字 《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9400字 《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162、关于普适性文学理论的思考 论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艺功能变迁的四个方面 论文 4000字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论文 7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
165、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 论文 14000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6、在数字化与图象化之间或之外——当前人文学科研究的境遇与策略 论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0期
167、文艺阐释的语境问题分析 论文 8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7000字 《东方丛刊》2002.4 169、中国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 论文 10000字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70、试析文学史的自律论模式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7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论文 13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172、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论文 6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73、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几组“二元对立”关系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2003年2期
174、文学,一种在对话中实现的现实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5期
175、文学发展中的记忆机制 论文 8000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76、中国文论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论文 7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8期
177、文艺问题—文艺之外 的问题 论文 11000字 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镜像:港剧与大陆观众 论文 5000字 涪陵师院学报2003年6期
179、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 论文 9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2期
180、文艺学规则的学理依据 论文 8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学史的对话关系与比较文学 论文 56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1期
182、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论文 92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83、“言”与“思”——关于媒体方式与文艺话语关系的一种解读 论文 10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创刊号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 论文 4000字 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185、论文学本文的社会定位问题 论文 12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
186、文学批评价值论:共鸣的低落与震惊的兴起 论文 10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8期
187、大众文化导论 教材 20000字(全书30万字,担任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对西方文论的学科策略 论文 论文7000字 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189、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 论文 9200字 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190、试论边缘学科生长点
191、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论文 14000字 长江学术2004年第1期(总第6期) 192、关于两种文学史线索观的思考 论文 6000字 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193、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电影的解读 论文 7500字 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4、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珞珈艺术评论第1辑(武汉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9期
196、冲突与重建 专著 268000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 论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学批评导引 教材 45000字(参编其中一章“文化批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艺心理学阐释的两极:创作与接受 论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99、三种套路的解读——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析 论文 7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义蜕蚀与经典化 论文 8000字 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01、好莱坞电影跨种族性爱模式分析 论文 10000字 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学接受的多重维度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03、文学阐释的问题意识 论文 11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2006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8期
204、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在关键词 论文 14000字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05、文学研究中的未来意识 论文 11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2期
206、文学理论中统和视点的罅隙 论文 11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为文艺原型的中国镜像的变化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论文 9000字 《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图像时代的美学管窥 论文 105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学的一种可能方式 论文 10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诗的不可能性 论文 10000字 《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古今文论——试析古今文论的五种区别 论文 88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两种文学经典的夹缝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语境 论文 11500字 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❸ 韩陈其的科研成果
韩陈其教授,善于融会贯通,古今比较,研究内容涵容古今汉语的各个领域:羡馀现象论;语义结构论;音义关系论;文字训诂论;语法词汇论;《史记》语言论;《马氏文通》论;中国语学论;中国语史论;语言研究方法论。国学大师徐复教授《中国古汉语学·序》评曰:韩陈其“于语言文字各部门,均所擅长,凡有所陈,无不惬心贵当,卓然有所树立” 。
韩陈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流行语综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况(语言学类成果共约830万字)
[1]、韩陈其《古代汉语教程》上中下三册以及与其配套的韩陈其编写的《古代汉语练习》一册和《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一册(凡共五册)作为徐州师范学院内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约100余万字。
[2]、韩陈其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七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约150万字。
[3]、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汉语自学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写其中20万字。
[4]、至2009年发表语言学论文112篇,其中1.6万-7万的单篇论文约10余篇,共约为100万字。
[5]、古籍整理,约为100余万字。
[6]、正式出版独力专著七部(约310万字):
八十年代一部——韩陈其《古代汉语自学练习》,廖序东《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统一书号:7346·498 ;字数26万字。
九十年代以来六部,书名详下,共约为284万字。
(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独力语言学专著六部(约284万字)
[1]、韩陈其《中国古汉语学》(上下册),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约82万字
书号: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装)
ISBN 957-17-1387-2(上册:精装)
ISBN 957-17-1388-0(下册:精装)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装)
ISBN 957-17-1390-2(上册:平装)
ISBN 957-17-1391-0(下册:平装)
[2]、韩陈其《汉语借代义词典》,徐复《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版——实际约66万字 。书号:ISBN 7-5406-3201-1(精装、平装)
[3]、韩陈其《中国语言论》,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版——约50万字。书号:ISBN 957-17-1628-6(精装),ISBN 957-17-1629-4(平装)
[4]、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研究》,徐复《序》,许惟贤《代序》,齐鲁书社2001年版—约22万字
书号:ISBN 7-5333-0991-X
[5]、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徐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实际约43万字
书号:ISBN 7-80643-732-0/H27
[6]、韩陈其《语言是小河》,于根元《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实际约21万字
书号: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单篇语言学论文112篇(约100万字)
1981年
1-A.韩陈其《词的借代义》,《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有评介
2-B.韩陈其《现代汉语词语中的古义》,《教学与进修》198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C. 韩陈其《报刊病句评改》,《语文教学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词的活用与词义变化》,《语文教学园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韩陈其《“境壤界”是一个词吗》,《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6-B.韩陈其《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
7-C.韩陈其《〈说文解字〉义训条例举隅》,《盐城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
9-B.韩陈其《〈汉语成语词典〉读后》,《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C. 韩陈其《从〈史记〉看介词“于”在古汉语补语中的有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韩陈其《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B. 韩陈其《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
13-C.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第2 期
14-D.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教学与进修》1984年第3期
15-E.韩陈其《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9期
16-F 韩陈其《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1期
17-G.韩陈其《汉字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18-H.韩陈其《探求词的古义途径》,《语文教学》,1984年第6期
19-I. 韩陈其《论“修饰成分+人称代词”》,《内蒙古师范大学》1984年第4期
20-J.韩陈其《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子特点及其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5期全文转载
1986年.
22-A.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
23-B. 韩陈其《汉语词汇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韩陈其《典型的望文生义》,《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
25-D. 韩陈其《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大学文科园地》,1986年第1期
26-E.韩陈其《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7-F. 韩陈其《是芭蕉,还是蜡烛》,《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8-G. 韩陈其《古汉语单音假设连词之间的音韵关系》,《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
29-H. 韩陈其《错误百出的〈语言文字理论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
30-I. 韩陈其《古代汉语单音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赣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987年.
31-A. 韩陈其《〈上古音与通假字〉质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韩陈其《论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新疆师范大学》,1987年第1期
33-C 韩陈其《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34-D.韩陈其《语文随笔三则》,《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
35-E.韩陈其《汉语语法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36-F.韩陈其《百期纪念,读者评刊》,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10期
37-G.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1987年九总第九期
1988年.
38-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
39-B.韩陈其《训诂零札两则》,《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韩陈其《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
41-D.韩陈其《试论汉语语词的讹变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韩陈其《从“所”字结构看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汉语羡馀现象综合研究之八》,《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43-B. 韩陈其《试论文言名词充当动词性谓语时的语义结构程式和语言环境形式》,《徐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
44-C. 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综论》,袁晓园主编《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韩陈其《话是如何被“砍”出来的》,香港《普通话》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韩陈其《从香港故娘说开去——街头语法站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0年第2期
47- B.韩陈其《论文言今译的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及现状》,《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991年
48-A. 韩陈其《我的他:他是谁?——街头语法站谈之二》,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1期
49-B. 韩陈其《佳丽的家族》,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2期
50-C. 韩陈其《论<说文>会意字》,《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
51-D.韩陈其《论文言判断句的历时层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7月号
52-E.韩陈其《以今通古掌握词义》,《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1期
53-F.韩陈其《比较<刘氏语通>与申小龙“新说”》,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韩陈其《说“老”道“子”——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1期
55-B.韩陈其《苹果树、女人街及其他——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2期
56-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色彩》,《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
57-D.韩陈其《论<史记>复音词的意义特点》,《语文研究集刊》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韩陈其《对文的比照和词义的推求》,《中文自学指导》1992第2期
59-F.韩陈其《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韩陈其《男驴?女驴?——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
61-B.韩陈其《牛奶与情话之类——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
62-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意义》,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2期
63-D.韩陈其《试论古代汉语同义句式繁化的规律性倾向——汉语羡余现象综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韩陈其《汉字的男女文化》,《学习》(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韩陈其《新婚贺语的文化随想》,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
66-C.韩陈其《论连语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67-D.韩陈其《透过古音洞察文言虚词》,《语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韩陈其《人名与文化——汉语专名文化要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韩陈其《论“所”字结构》,《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韩陈其《同名互指的历史文化义蕴》,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期
71-C.韩陈其《街名与文化》,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韩陈其《街名与文化》(署名:晓丹)《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韩陈其《初读<马氏文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33——47页)
75-B.韩陈其《试论汉语词义:结构单位选择性》,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总第59期
76-C.韩陈其《〈经义述闻〉平议》,《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页)
2000年
77-A.韩陈其《论〈马氏文通〉语法观--〈文通〉百年,乡人评说》,载《〈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4——83页)
78-B.韩陈其《〈经义述闻〉评介》,载《中国典籍精华从书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页)
79-C.韩陈其《〈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
2001年
80-A.韩陈其《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载《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期(第197——206页)
81-B.韩陈其《汉语词汇学引论》,《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5——76页)
2002年
82-A.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韩陈其《论循境求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84-B.韩陈其《论汇比求义和文本诠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85-C.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86-D.韩陈其《关于汉语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徐州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87-E.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88-F.韩陈其《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韩陈其《论汉语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原则和释读途径》,《徐州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
90-B.韩陈其《论因声求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91-C 韩陈其《论比喻义和借代义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韩陈其《论诗歌语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网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新释》,中国人民大会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韩陈其《浅谈“ 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韩陈其《中国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欣赏系列研究苏轼词释读欣赏(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韩陈其《韩中语言文化比较漫谈——2004年11月韩国湖西大学大学院演讲稿》,《庆祝廖序东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韩陈其《论中国诗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以苏词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97-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 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 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苏轼词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7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7 年总第13期;又载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8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韩陈其《语言人视域内的关於韩中语言文化教育内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较认识和理性认同思考纲要》,韩中建交15周年纪念, 第9次韩中文化论坛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韩陈其 立红《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语学释读》,韩国汉阳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李光哲 吴秀琴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第131---180页,韩国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乡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2期【说明:本文与韩国版同名文章, 同名异实】
102-B韩陈其.《尔雅》名义考论新说:尔雅=明义,《辞书研究》2008年6期
103-C.韩陈其《论汉语词典编写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条例》,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5期
104-D.韩陈其《中华汉族鼠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7期
105-E.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汉语学习》2008年1期
106-F.韩陈其《视野高而邃发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刘永华博士<马氏文通>研究》,载刘永华《马氏文通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3月
107-G.韩陈其《关于<尔雅>研究的后瞻与前瞻的若干反思与正思》,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文论集》(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韩陈其《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启事,刊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
109-B.韩陈其《古诗文言意传输的最新最佳的尝试-----序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载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触觉类、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11-D.韩陈其《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联觉具象和感知及其变化和转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2-E.韩陈其《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来的其它语言学成果(约120万字)
[1]、《古代汉语常识百问百答》(约20万字),载《古代汉语自学指导》(韩陈其主编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点校本第794卷——900卷审订(约100余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来的语言学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创作
[1]、韩陈其《人:男人·女人》
[2]、韩陈其《花·人·街》
[3]、韩陈其《文身——图腾文化的映现》
[4]、韩陈其《服色与身份》
[5]、 韩陈其《壬申双春喜话猴》
[6]、韩陈其《汉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韩陈其《乡音的魅力和语言的势利》
[8]、韩陈其《花名与名花》
[9]、韩陈其《鸡: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韩陈其《鸡子·孩子·君子》
[11]、韩陈其《山水咏叹调》(托名)
[12]、韩陈其《读书耦谈》
[13]、韩陈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韩陈其《我的老师》
[15]、 韩陈其《人名与民风》
[16]、韩陈其《景名与游兴》
[17]、韩陈其《酒名与诗歌》
[18]、韩陈其《店名与社会》
[19]、 韩陈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厦》
[20]、韩陈其《新婚贺语随想》
[21]、 韩陈其《三“韩”缘——游韩咏叹调》
[22]、韩陈其《淑明“美”思——游韩咏叹调》
[23]、 韩陈其《韩国教育观“花” ——游韩咏叹调》
[24]、韩陈其《韩中女子名异同谈趣——游韩咏叹调》
[25]、韩陈其《秋色赋——游韩咏叹调》
[26]、 韩陈其《千禧之爱——游韩咏叹调》
[27]、 韩陈其《梦溪乡思》
[28]、 韩陈其《狗头狗脑----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韩陈其《乡人赛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韩陈其《华盛顿的樱花世界》
[31]、 韩陈其《三游美国费城》
[32]、 韩陈其《美国“牛友”麦乐尼》
[33]、 韩陈其《游祭美国葛底斯堡古战场》
❹ 杨向荣的科研成果
一.专著
1.《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参著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参著)。
2.《文学理论导引》(季水河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著)。
3.《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参著)。
4.《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周宪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著)。
三.译著
1.尼采:《权力意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译著)。
2.培根:《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译著)。 一.CSSCI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
2012年
1.《从诗学的审美诉求到批判的社会规划: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2期。 2.《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学认定二类期刊)。 3.《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第6期。
2.《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4.《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1.《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转载)
2.《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
3.《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
5.《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
6.《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009年
1.《模仿与再现新读》,《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
4.《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
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载)。
6.《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总第4辑。
2008年
1.《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3.《跨越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4期摘载)。
4.《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
5.《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
6.《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第12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7.《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
8.《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03年-2007年
1.《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2.《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摘载)。
3.《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4.《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6.《取消前在性》,《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二.部分其他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
2012年
1.《五四启蒙话语的反思与批判》,《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2.《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及其审美意义建构》,《社科文库·人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官网2012年1月5日。 3.《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4.《〈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导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
3.《〈讲话〉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论》,《君子莲》2011年第3期。
4.《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4日。
5.《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载)。
2010年
1.《童年的影像记忆:谈谈“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结》,《中国政协报》2010年10月25日。
2.《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文艺报》2010年10月15日。
3.《当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文艺报》2010年8月3日。
4.《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马列文化研究》第15辑,2010年9月,湘潭大学出版社。
5.《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
6.《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与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7.《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
9.《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桥梁: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0.《政治文化视野下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CSSCI扩展版)。
2009年
1.《传媒时代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2.《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60年文艺学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3.《山寨文化解读: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
4.《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
5.《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006年-2008年
1.《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认同话语建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2.《齐美尔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
3.《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
4.《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
5.《陌生化与非人化》,《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奥尔特加与艺术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
7.《现代生活的中断与救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
8.《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文景》2006年第7期。
9.《时尚的文化社会学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
2003年-2005年
1.《“陌生化”与“新奇”》,《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
2.《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
3.《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年第2期。 4.《〈挪威的森林〉中的“性”与“死亡”》,《学术前沿》2004年第4期。 5.《西方陌生化诗学纵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6.《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7.《说韵》,澳洲《汉声》2003年第9、10期。8.《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天中学刊》2003年第3期。
9.《陌生与熟悉》,《钦洲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10.《论“韵”的流变与内涵》,《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1.《论文学性与陌生化》,《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三.教改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
1.《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质量的风(二)》,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1.《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2.《〈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❺ 苗菊的科研成果
1.专著
《探索翻译过程与译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Investig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Translator
《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ranslation Instruction
2.论文
1. 学习的主动者 未来的开拓人,《英语学习》1999年
2. 更新教材 改革教法 创新课程,《天津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
3. 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的诸多因素,《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0年
4. 英语泛读课教学法新论,《外语与外语教学学术论丛》2000年
5. 神形兼备,意形兼得,《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
入选2004年4月出版《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6. 翻译研究学派的发展实力,《南开学报》2000年
7.The Limitations of Equivalent Effect (等效原则之局限)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otology Volume 8:3, 2000
国际翻译学刊:《视角:翻译学研究》2000年
8. 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转载入2002年第一期总第10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2002年获新时期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9. 有声思维---翻译内在过程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6期
2005年为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世界学术期刊协会核心期刊
《教育成果研究》、《社科研究》录用
10. 西方翻译实证研究二十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5期
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选优秀论文奖,入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文化卷》
11. 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4期
2007年获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征文评比一等奖
12. 本地化与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中国翻译》2008年5期
13.构建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术语学的借鉴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年10期
14.Process-Orientation in Translation Instruction(翻译教学的过程教学法),
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外文出版社2008年12月
15.认知视角下的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研究,《外语教学》2010年1期
16. 构建MTI教育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中国翻译》2010年2期
17.莱比锡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贡献,《外国语文》2010年4期
18. 翻译实证研究---理论、方法与发展,2009 年青岛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论文,《中国外语》2010年6期, 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11年1期全文转载
19.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年3期
20.现代技术与应用翻译人才培养,《商务外语研究》2010年1期
21.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职业译者---MTI笔译教学模式探索,《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6期
22. 多语种网站建设与翻译---语言服务行业主体业务透析,《中国翻译》2013年1期
23.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试析翻译准则,《中国外语》2014年1期
24. 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的翻译教育理念,《语言教育》2014年3期
3.译著
《大求索》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英译汉)
4.其它(合编参编编译等)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❻ 彭建武的科研成果
在CSSCI 核心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学刊》、《外语界》、《外语教学》以及各类刊物、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的论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和教育部办《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发。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等专著3部,著作、教材等近20部。
三、科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主持:国家留学基金项目
主持: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
主持: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主持: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子课题
四、主要获奖
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山东省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作品奖
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泰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泰安市“十佳社科人才”
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青岛开发区青年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
青岛开发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❼ 你认为科技的进步靠文科生多点,还是理科生多点
我的观点是科技的进步靠理科生多一点。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此话虽有偏颇,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数理化在科技层面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诺贝尔奖奖项设置方面就可以看出来,自然科学方面有医学(生物)、物理等好几个奖项,文学奖就一个。
❽ 杨俊蕾的科研成果
专著: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学人”文丛,2003 年10月出版
《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译著:
《十八世纪法国室内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广场”丛书,2003年12月出版《小爵爷方特罗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随笔集:
《祥云飘在五台山上》,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
2007年
《国产大片的“文化斜视”》,《文汇报》,文艺百家版, 2007年1月7日 全文转载:《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第2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发展》,《文学评论》,2007年06期
《“英雄”什么最让人惦记》,《文汇报》,2007-08-04
《文化研究关键词》,编纂词条“零度写作”“交往理性”“狂欢”,2007年1月出版《谁的痛苦与你无关》,《新民周刊》2007-5-4~17 日,第18~19期
《因为美丽而获罪》,《新民周刊》2007.06.15第24期,总441期
2006年
《影像记忆中的历史和个体》《杭州师范学院院报》2006年第1期
History and Indivial in the Image Memory 《爱情生活》《新民周刊》,2006年第1 期(1月6日~12日)
《海岩品牌的配方》《新民周刊》,2006年第11期(3月17日~23日
The Formula of Hai Yan Brand 《无“时”之尚:当代时尚透视》《上海文化》,2006年第2期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Fashion 《关键词:狂欢-狂欢节化》
《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4期
Keyword: Carnival and Carnivalization 《paralogism由谁推断,如何展开:谈<诗学>第二十四章中的一个译注》(9373字),《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
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Who deced the paralogism & How to make it: about the annotation of the chapter 24 of Poetics 《王后,还是奶妈》《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8月18日
Empress or Nurse, about the annotation of the chapter 24 of Poetics
《追逐理想的生命传奇》《文汇报》2006年8月19日 影视A专刊
The Legend of Life: to Chase after the Dream 《写在传奇边上》
《新民周刊》2006年第33期 影视
At the Edge of Legend 《人类学影像的纪实与虚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砚之道》,《新民周刊》2006年第37期 影视
The Logos of Ink-stone 《<越人歌>的寂寞》《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版2006年11月3日
《<夜宴>的寂寞》《珠海特区报》11月22日
《论中国当代写作中的少年叙述》《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
《十年偏锋 一朝失陷——韩国故事片<时间>的风格化失误》《文汇报》2006-12-10文艺百家
《“补丁”太多 难以藏拙》《新民晚报》2006年11月7日
2005年
《迎合与拒斥:后殖民写作中的身份与身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Humor or Rej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Bodily Status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
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
《当代中国文论转型的研究方向》在《陕西教育学院报》2005年第1期
The Research Asp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
《打破文艺研究僵局,探索理论转型可能》《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打左灯,向右转》《文汇报》,2005年4月16日
About the World Directed by Jia Zhangke 《寻找流行读物中的文学经典原型》
《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
《飘的舞蹈,飘的美学:评贾樟柯<世界>》《大众电影》2005年第10期
Fluttering: The Dance and Aesthetics 《从十七到十九的青涩旅程》
《中国艺术报》, 2005年6月17日
《大学问,真性情,薪火相传承》《社会科学报》,2005年7月28日
《韩剧“箱底”不值得翻》《新民晚报》2005-10-07
《韩国人眼中的大长今》《她他周刊》 2005年9月16日
《看贾樟柯的“世界”》《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
《掏空林语堂的口袋》《新民周刊》2005年11月30日
《续没续上,改没改好》《新民晚报》2005年12月20日
2004年
《当代后殖民文本中的族群记忆和身份认同》,《岭南大学学报》(韩国),2004年第1期
《续写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人民日报》,2004年4月13日
The Native Novel in the New Era
《新锐写作中的历史意识缺失》《人民日报》,2004年9月26日
The Lack of Historic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Generation Writing
《当代意义危机和精神价值重建》《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The Crisis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Re-build the Spirit Value
《有关买<岛>与偶像同游海南事件的看法》《海南日报》“读书”版2004年12月5日
2003年
《类像时代中的写作策略》:《山花》,2003年第4期
《传统文论话语的知识型改写》:《文学评论丛刊》2003年第2期
《现代叙事危机中的古文论转化》:《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
《晴月揽星,微风行船》(迟子建小说创作谈):《上海文学》2003年第10期
《当代文论转型中的危机表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2003年12月
Love with Regret: Reading about the Prehistory of Maturity
《献给凡高》《长江文艺》2003年第8期Comments about Chi Zijian, a Great Female Writer
《后殖民文本中的东方问题:身位考察与话语权确立》《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
2002年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寻找本真的卡夫卡》:《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话语权》:《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新新人类写作的文化精神》:《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摘卡2002年第8期选登)
《关于德里达和他的论文字学》《学园》:2002年第2期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社会科学》,2002年8期
《网络写作的交往可能与局限》:《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
《从权力、性别到整体的人》:《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后殖民文本中的东方问题:身位考察和话语权确立》:《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2月
《风入心》:《红岩》2002年第3 期
To Accept the Post-modernism and Understand the Modernity
《遗憾地爱着:关于成长史前史的阅读》《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8月23日
The Crisi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
《接受后现代与理解现代性》《社会科学报》2002年9月19日
2001年
《论作品的场式存在》:《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卡片存目)
《精神绝望与价值关怀》:《马克思美学研究》2001年第5辑
《试读福柯:文本也癫狂?》:《中华读书报》2001/8/1
《图文结合的形式再造》《文艺报》2001/11/23
1999年
《追光:中西绘画的美学精神》:《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论文翻译
《《山石之音在艺术中的回响》:《东方丛刊》2001年第2期
艺术评论
《尝试结缘:摄影文学中的图文关系》:《文艺报》2001、4/27
《献给凡高》:《长江文艺》,2003年第4期
学术时评
《境中之镜与像外之想》:《文艺报》2001/8/14
《问题批判与价值重建》:《二十一世纪》(香港),2002年第2期
《为学之道,魂魄精诚》:《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学术推进与范型新建》:《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2期
《整合独创,返本开新》:《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个人成长的本真叙述》:《北京大学校报》2001/2/20
《遗憾地爱着:读池莉<水与火的缠绵> 》:《文汇读书周刊》,2002年8月23日
《接受后现代与理解现代性》:《上海社会科学报》2002年9月19日
小说散文
《酥皮儿饼》(外一题《声声寂静》):《山花》20015期
这两篇小说被收入《2001年大学生最佳小说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春日的空中花篮》:《绿色家园》2001年第4期
文论教程与文学读物编写
《歌德谈话录赏析》、《审美书简赏析》,《名著导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十章:论女权主义》、《第二十二章:论解构主义》,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主编散文集《人生至真》,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❾ 肖北庚的科研成果
论文
自1994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00余篇,现摘其要者如下:1. 《论协商民主在行政决策机制中的引入》,《新华文摘》2010年3期详摘(8000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转摘2.《法律保留实质是权利保留》,《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3.《论我国私有财产权行政法限制之“依据法律规定”》,《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第6期复印)4.《政府采购国际规制之规律及我国因应》,《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6期。5.《控权与护权的统一:现代宪政发展新趋势》,《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6.《WTO政府采购协定之实施机制》,《现代法学》,2002年第6期。7.《宪法实施之评价》,《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8.《法治社会――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目标》,《法学》,1998年第1期。9.《法治文明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精神文明》2000年第2期复印。10.《公民财产权保障之行政法完善》,《法令月刊》(台湾地区),2004年10号。11.《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性质》,《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12.《政府采购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缺失的规范与实证分析》,《行政法研究》,2005年第4期。13.《法治政府的理论解读》,《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7期复印,《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论点摘编。)14.《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法的法理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4期。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法制现代化趋向》,《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3期复印。16.《法学视野中的身份平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4期论点摘编。17.《平等与效率及其关系的法律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1期。18.《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法律监控比较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劳动法》2000年第6期复印。19.《美国政府采购法制价值演进之路》,《中国财经报》,2006年7月19日。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意识供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93年第9期复印。21.《历史偶然性及其成因》,《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7期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9期。22.《缔约国于《WTO政府采购协定》之义务及我国因应》,《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4期。23.《深化对法治政府的认识》,《光明日报》,2005年1月27日。24.《论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采购立法模式及变迁趋势》,《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学》2009年第9期复印。25.《我国政府采购法制之根本症结及其改造》《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3期26.《政府采购法制之发展路径:补正还是重构》《现代法学》2010年2期27. 《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28.《政府采购协定成员国次级中央实体出价规律与我国对策》,《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29.《中国协商民主 宪法依据与制度实践》,《湘潭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术文摘2014年第2期)。30.《行政决策法治化的范围与立法技术》,《河北法学》2013年第6期。(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术文摘2013年第5期)31.《法治社会 法治演进的逻辑必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5期。
著作
1.《宪政法律秩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2.《国际组织政府采购规则比较研究》,方正出版社2003年3月版。3.《政府采购之国际规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版。4.《走向法治政府》,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2月版。5.《电子政务背景下政府治理结构研究》,海南出版社2008年12月版。6.《WTO政府采购协定与我国因应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❿ 董恩林的主要科研成果
1.《唐代老学:重玄思辩中的理身理国之道》,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
3.《隋唐韬略》,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编《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编《中国历史文选》(郑铁钜主编)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编《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编《中小学生标点符号手册》,湖北崇文书局2005年版。 1.《张居正集校注》(张舜徽主编),荆楚书社1987年第一版。
2.《中华掌故类编》(朱祖延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三国志辞典》(张舜徽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后汉书辞典》(张舜徽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资治通鉴全译》(张舜徽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尔雅诂林》(朱祖延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二十四史全译·魏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与历史文献学方面
1.论传统文献学内涵、范围、体系诸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辩正 中华书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旧五代史》考证 中华书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献之我见——兼与单柳溪同志商榷 《文献》1986年第4期
5.尔雅郭注版本考 《文献》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章学诚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
7.历史编纂学论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记·天官书》与星象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观约取 推陈出新--评张舜徽先生《清儒学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2.简论古籍整理的方式与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
13.《旧五代史》校读札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6期
14.论王念孙父子的治学特点与影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16.简述汪中的经学成就 《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第26辑
17.张舜徽与清代扬州学派研究 《张舜徽学术研究》第一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简论王念孙《史记杂志》-兼与《史记志疑》、《史记考异》比较 载《逐鹿中原――史记论丛》第三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尔雅》研究述评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20.《尔雅》及其研究 《图书馆与读者》1986年第2期
21.采众家之长 绘一方丽色——全国民族院校专用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编后琐语 《西北第二民院学报》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经典研究方面
1.论唐代老学的理论特色 《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论辨析:诸家道论比较 《哲学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辨误 《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
4.论郭象与成玄英独化思想的异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5.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论 《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诠释文献述论 《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简论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的文化价值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4期;
9.论成玄英的庄学思想 《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版
10.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的诠释宗旨 《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注疏》特点简析 《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第20辑
(三)史学理论、古代史及其他
1.试论历史正统观的起源与内涵 《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与隋文帝比较研究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8-5;《新华文摘》98-12摘转
4.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5.五代枢密院考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体制考略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第6期转载
7.《五代史话》评介 《山东济宁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8.近代国计外侮录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
9.华工出国与近代国情 《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10.归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初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6期
《学术研究动态》1991年第1期转载
12.档案学概论二题 《档案学通讯》1992年第3期
13.马士英简论 《贵州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简论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人民日报》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学术动态”摘转
15.简论以德治国的内涵与途径 《山东烟台师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以战求和:唐代边塞诗的主旋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并收入《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7.黄石天主堂随访 《中国宗教》2006年第2期
18.制度之良与运作之失――历代科举制演变检讨《“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