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博物馆的展览是如何做出来的
在博物馆工作七年之久,经常被别人问起每天的工作是什么。
作为陈列部主任,我自然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但是我很清楚,做展览三个字远远不能解释清楚工作的具体内容。
也许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尤其在博物馆多的城市,人们有很多机会去看展览,对博物馆的展览不会陌生。
但是,对于我生活的这座三线小城,文化资源的匮乏,还没有让人养成去博物馆看展览的习惯,而在博物馆做展览,也被看成是一种少见的职业。
的确,在我这座城市里,专门在博物馆做展览的,可能不会超过10个人。
那么,做展览具体做什么呢?
不妨回忆一下你看过的展览。
你是否记得博物馆展厅里那巨大的玻璃展柜,里面摆放着几千年前的文物,还有墙上众多的展板,描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或是重要文物。
你是否还记得那迷宫般的参观路线,那些逼真的历史场景复原,那些模型、假人、众多说明标签。
也许你看的展览很简单,只是图版和文字,简单的介绍而已,不管怎么样,当你回想起这些就够了。
那么,你认为,这些展览的内容是如何出现在你面前的呢?
在策划一个展览之前,我们和观众一样,有可能对展览的内容一无所知。
展览的选题有可能是上级分配的任务,也有可能是我们看到馆里保存某类藏品较多而选定的,还有更轻松的是引进其他博物馆的展览。
这里单说博物馆原创的展览。
所谓原创的展览,就是博物馆自己完成策划,编写展览方案,组织设计施工布展的。这里强调的是自身的创意,并将创意付诸实践,但是其中一些步骤,如展览细节的设计、陈列装修,可以引进外部专业力量(如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协助。
说了原创性展览,那么就有非原创性展览,比如引进其他博物馆的展览。这是展览的一种分类方式,还有另一种分类方式很常见。
展览可以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
基本陈列一般是博物馆精心打造的最重要的展览,体现着博物馆的收藏系列和办馆水平,投入资金多,展览时间长,一般都要十年左右,甚至更长;
专题展览的展期比基本陈列短,一般1年至5年不等,它是基本陈列的重要补充,体现着馆藏特色;以上两种展览也称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这类展览展期从几天到半年不等,灵活多样,展示内容丰富,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博物馆举办最多的就是临时展览,每年最多的工作也是举办临时展览。
一般情况下,我馆每年举办两次原创精品展览,举办一次引进精品展览,剩下的多是书画展和图片展。
展览的第一步是选题,不管是主动选的还是被动接受的,选题确定以后就要开始编写陈列大纲。
大纲是一个展览的框架,也是灵魂,最基本的创意都要在大纲里体现出来。
编写陈列大纲也是要分步骤的,第一步是盘点手中掌握的与展览有关的资源。比如要做一个本土的历史文化展览,那么就要盘点馆内保存有多少与本土历史相关的文物,这些文物是否都能展出。
如果数量太多就要挑选出其中的精品,如果数量不够就要想办法征集。
不管怎么样,这个时候应该列出一本可以上展的文物清单了。
文物只是一方面,还要有本土历史的研究资料,要先收集足够的资料,搞清楚这段历史,这就需要一定量的阅读,而且这个阅读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段历史的精髓,这就要求必须选取经典的研究资料,而不是在低水平的资料上浪费时间。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直接联系研究这方面的专家,请他们给予帮助,或请他们帮忙列出必读的书单。
如果你耐着性子把这些资料看完,那么你已经迈开编写陈列大纲的第一步了。第二步就是把你掌握的知识和目前有的藏品结合起来。说起来只是一句话,做起来很难。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起草陈列大纲了,可以先把历史内容分成几个章节,列出大概的分类,然后根据这个分类把展览文物进行划分。
我们期望分类后的结果是每部分都有展品,相对比较平均,这样展示的效果最好。
但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种完美的情况极少出现。
当然如果馆藏丰富,又恰好分类合理,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说,恭喜你,能少死好多脑细胞。
更多的情况是某个章节文物多,某个章节文物少,有的章节甚至没有文物。
这个时候有几种处理的方式:
首先说最简单的,就是减少文物少的章节的内容,弱化这部分,甚至去掉这部分对整个展览影响不大也可以考虑,当然这是下策。
那中策是什么呢?
中策就是用辅助展品代替,比如说其他博物馆同时期文物的复制品,或者做模型、场景复原、油画、雕塑、沙盘,或是多媒体表现等等,这要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而定。
上策也是最难的,征集到这个时期的文物,这个就要看运气了。
除了分配展品以外,大纲里还要体现出创意,比如表现一个历史事件,是简单的图版加文物,还是增加更多的表现手法,大纲里不要求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办法,但是一定要有初步的设想,这个设想会直接影响后面的方案设计和形式设计。
经历了绞尽脑汁的构想,大纲基本成形了,就交给领导审批。
如果涉及到重大问题,可能还要交给更上一级领导,或者组织专家论证会讨论。
如果是较复杂的展览,大纲是要经过数次改动的。
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大纲之后还有陈列方案要写。
陈列方案比大纲可要复杂多了,如果说陈列大纲只是建了一个房子的框架,那么陈列方案就相当于把这个房子装修了。
一般情况下,陈列方案上要表现出展览的绝大多数内容,比如展览上所用的文字,包括前言、每部分引导语、展品说明牌文字、图版的说明文字、多媒体中的文字,如果展览有外语,还要把外语加进去。
所有要展示的图版,所有展品和图版的展示顺序,要具体到在哪章哪节哪组。展览中出现的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模型、复制品、沙盘、油画等的构思和说明文字,要给制作人提供指导性的文字。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每个章节的设计思路,希望达到的效果等等。
对于基本陈列而言,这是个非常庞大的工作,我馆基本陈列面积3760平方米,展品700余件,图版500余张,陈列方案将近十万字,是我们团队花费巨大精力制作的。
几百平方米的临时展览,相对简单,一般方案不会超过一万字,展品不会超过200件,图版不会超过50个。
如果是更小更简单的展览,比如简单些的书画展,甚至可以省去陈列大纲,直接写陈列方案。
在陈列方案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形式设计了。
形式设计就是要把纸面上的东西放到三维的空间里,安排每件展品,每个图版具体的位置。
对于临时展览而言,如果方案编写得好的话,形式设计并不是很难的工作。
因为临时展厅一般是固定的,每次展览改动幅度不大,基本有固定的套路,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参观顺序设计,将展品和图版的对应关系处理好,把展品的展示顺序处理好就可以了。
这个工作一般由博物馆内部的员工就可以完成。如果是基本陈列或专题展览的形式设计,博物馆的力量不足的话,也可以请有资质的专门的设计公司做。
这类展览内容复杂,展示手法多变,又涉及到空间重新划分。
在形式设计完成之后,就是装修施工布展。
一般而言,临时展览不需要装修,只是调整展厅的展柜和灯光等,然后布置喷绘图版。
一切就位后,开始布置文物,放说明牌,最后再调整下,基本就可以了。
如果是常设展览,就复杂了,我馆的基本陈列布展施工一年之久,专题展览一般也有几个月。
博物馆的施工布展与其他的不同,在这个布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不合适的地方,就需要及时改动,所以博物馆工程一般都要延期。
有一点要说明,布展期间是陈列部最忙的时候,因为布展这个活绝对是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考验。
布展完成以后,前期的工作基本就完成了,没有大部头的工作。
不过对于展览来说,仅仅是开始,因为还要编写讲解词,还要维护展览设备,还要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展览内容,还要根据展览内容编写宣传册或出版书籍等等。
而一个展览结束之后呢,等待你的是下一个展览。
-END-
②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有货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博物馆和雅典货币博物馆,主要看你想去那个国家了,我得印象中就知道这两个,但是既然是中国人当然得去中国博物馆才可以啊,因为那得货币是最全的。
③ 观复博物馆的历届展览
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1996年10月—1997年4月)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1997年4月—1997年10月)
中国古代箱匣展(1997年10月—1998年4月)
宋辽金元古瓷展(1998年4月—1999年2月)
明清小品展(1998年6月—1998年10月)
海上怀旧展(1998年5月—1998年6月)
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1999年2月—1999年9月)
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1999年9月—2000年8月)
中国古代建筑门窗及陈设展(1999年6月)
明韵清风——中国古代家具展(2001年1月— 2004年7月)
明韵清风——中国古代家具展(2001年1月—)杭州馆举办
中国古代银器展(2001年10月—)杭州馆举办
“衣、食、住、行”之中国古代建筑门窗展(2003年10月)
(中法文化年 在非洲大洋洲博物馆举办)
魏紫姚黄——紫檀、黄花梨家具展(2004年5月—6月)(观复博物馆与中华世纪坛合作展览)
魏紫姚黄——紫檀、黄花梨家具展( 2004年12月—20年1月)
(观复博物馆与杭州历史博物馆合作展览)
中国古典家具展(2004年10月—)
中国现代油画及雕塑展(2004年10月—)
中国古代家具展(2005年10月—) 厦门馆举办
中国明清瓷器展(2005年10月—) 厦门馆举办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 (2005年12月—) 杭州馆举办
宋元明清瓷器展(2006年10月——)
中国古代门窗展(2007年2月——)
中国明清工艺展(2007年3月——)
国庆六十周年-观复博物馆奉献特别展览
④ 国家博物馆有哪些展品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
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3、人面鱼纹陶盆
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4、虎纹石磬
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 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 。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编磬。
这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
5、大盂鼎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⑤ 上海博物馆介绍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楼,现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总投资5.7亿元。
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馆名“上海博物馆”系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所书。
(5)货币博物馆是成果展览扩展阅读:
展馆介绍
1、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古代雕塑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展厅,其中有120余件展品。展厅以金、红、黑三色为基本色调,以佛教艺术中常用的莲瓣形做隔墙,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以及露置的陈列形式。
3、历代绘画馆: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共陈列历代绘画精品120余件,从唐代至近代,各种绘画门类均有所体现。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
4、民族工艺馆:展厅面积700多平方米,集中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近600件。表现了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奇异风格。
⑥ 中国钱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其藏品有清代咸丰元宝宝泉局当千,宝源局当五百,南北朝梁太清丰乐,陈太货六铢等.但最著名的当属汉代马蹄金,金代承安宝货一两半,以及宋代九叠篆皇宋通宝小平,此三品均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⑦ 最近国家博物馆有那些展览
国博近期的展览内容很多,包括:
1、“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
2、“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
3、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4、国博水下考古成果展开幕
5、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
6、中国古代钱币展
7、中国古代玉器展
……等等
⑧ 首都博物馆的展品陈列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
2000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之时,展陈大纲的编写工作马上开始;展览大纲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多位学术权威的指导,力求体现已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最新成果。展览设计力求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枯燥的展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展陈技术和手法,营造不同类别的陈列氛围,给观众以体验式的参观经历,具备形式上的亲和力、趣味性、互动性,做到雅俗共赏。
数十年来,首都博物馆广泛征集各类文物,馆藏文物已达二十五万件,其中包括:青铜器、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玺印、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间工艺品等,藏品中还不乏享誉海内外的孤品与珍品。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各类文物总计 8.3万余件,其中一级品305件。藏品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北京地区出土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商周以至辽、金、元、明、清各代。馆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铜器“堇鼎”,通高62厘米,重41.5千克,内壁有铭文4行26字,对研究北京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馆内设基本陈列、精品陈列和临时展览。
一.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核心,表现了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不断递升并走向辉煌的都城发展史,成为创建国内一流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二.精品陈列有《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教艺术精品展》、《书房珍玩精品展》。这七个馆藏精品展览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对北京文化展现的补充和深化。
以上展览共展出馆藏文物5622件。
三.临时展览是研究与观赏北京文化与其它地区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关系的舞台。
⑨ 首都博物馆展厅详细介绍
首都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有两个基本陈列和8个专题展。
此外还有大量临展,展期较短。其中最近的一个是:读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位于O展厅(地下一层水景庭院)
1.基本陈列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位于方形展厅二层 C厅
该展览以深厚的北京文化为主线,以时代演进为顺序,展现了北京从原始聚落到形成城市,从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跃升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都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历史进程。 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一本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立体教科书。
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
位于方形展馆五层 F厅
该展览主题是“胡同人家”,通过展示胡同邻里的婚育、节庆等活动,表现清末、民初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和各种礼仪。
2.专题展
千年宝藏 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
位于圆形展厅六层 L厅
该展览遴选出北京古代遗存的部分佛塔文物进行展出,以期展现古都北京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独特的佛教文化风貌,以及建筑、雕塑和各种工艺等发展水平。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位于方形展厅四层 E2厅
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及当时北京历史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位于方形展厅四层 E1厅
该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丰厚底蕴。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位于圆形展厅五层 K厅
该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位于圆形展厅四层 J厅
该展览以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的对比、西周与东周青铜器的对比作为贯穿展览的两条轴线,通过展示北京地区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将北京地区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地位呈现出来,展示了北京地区青铜器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