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条件与成果是什么
世界力量对比的乾坤大转移
——公元11~12世纪西欧的第一次农业革命11世纪中叶,当外来入侵暂告一段落,西欧人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来发展他们的经济。到了1300年,他们就已经超越了两个对手——伊斯兰世界和拜占廷帝国,全球范围内只有繁荣的古老中国可与之相媲美。从此欧洲开始其对外扩张的进程,并最终主宰了世界。这种格局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改变。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西欧第一次农业革命所起的作用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1.第一次农业革命——条件与成果
在11世纪中期以前,中世纪农业革命的许多先决条件就已经具备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欧洲文明重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西北部、低地国家和德意志等地。只有到这时候,欧洲北部从英国南部到乌拉尔山脉的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也才完全有能力被开垦。
另一个先决条件是适宜的气候。从公元700年持续到1200年,西欧出现了一个最适于作物繁殖生长的气候好转时期,平均气温转暖,气候变得干燥。而和平的环境、持续的好气候以及不断扩大的投资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是重犁的使用。这种犁适用于欧洲北部更为肥厚、潮湿的土壤,既有利于灌溉,又节省了劳力。与重犁的使用密切相连的是庄稼轮作的三圃制的引入,这种新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合理分配劳动力,增加产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奇迹。许多夏季作物因此得以种植,进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三项重要革新是磨坊的使用。从1050年起,欧洲出现了一个建设高效率的水力磨坊的热潮。水力磨坊技术又启发了风力磨坊的出现。从1170年欧洲建造了第一批风磨开始,风磨在一些低地国家迅速普及开来。其他的技术突破还包括铁马掌的出现以及双马前后拉纤的挽具的使用,这时的马取代牛成为耕畜,效率得到提高。此外还有轮车和耙的发明。
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是可耕地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已开垦土地的更为精细的耕作。始于1050年并在12世纪大大加速的开垦土地运动,改变了加洛林时代无数小块耕地被森林、沼泽和荒野所孤立分割的局面,清除森林和排干沼泽的工作加速了耕地的逐渐扩张和彼此相连。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到了13世纪,农民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开始更有效、更精细的开垦他们的全部土地,结果使土地的肥力大大增加。
以上这些变化导致了农业产量的巨大增加。下播的谷物种子的平均产量从加洛林时代的最多两倍增加到1300年前后的三至四倍。磨坊的出现又大幅度的提高了碾磨效率,节省了人力。结果,欧洲人开始第一次依靠定期的、稳定的食物供应生活。当更多的土地可以被用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不再为了维持生存而仅仅局限于谷物,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便随之产生,许多地区专门养羊,而另一些地区则专门栽培葡萄,有的种植棉花和染料作物,这些新的产业有些用作本地消费,但相当多的用作长途贸易。
这一时期,农村的畜牧业作为农民的重要副业仍在发展,牲畜数量增多,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具有专业化、市场化倾向的畜牧业在少数地区发展起来了,主要是为毛纺织业加工羊毛。
2. 什么叫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
详细点,不懂
3. 请问小学的正高级职称可望而不可及都需要那些必备条件和业绩成果条件啊
正高级职称可望而不可及?都需要哪些必备条件和业绩成果条件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贵州省的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吧,仅供参考:
(三)破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资历,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任高级教师2年以上,可破格申报正高级教师。破格申报正高级教师的人员,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款之一;
1.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卓越,获国务院表彰。
2.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前 3 名以上;或获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优质课竞赛、职业技能比赛国家级一等奖以上;或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最后不得不说这条件真的是难啊,对于我这个乡村学校的教师怕是没希望了,看您的了,您觉得呢?
4. 民法中条件成就是什么意思
所谓条件成就,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用语。
所谓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行为成立时效力是不定的,其何时生效、是否生效,要看所附的条件是否成就。
比如,A和B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但是A在合同中附加了这样一个条件:如果B考上了大学,那么合同才生效,我就把xx卖给你。这里,B考上大学就是所谓的条件。在b考上大学前,合同虽已成立,但未生效,如果这时a将标的物转卖,他不承担违约责任,只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是当B考上了大学,那么条件就成就了,合同也随之生效,A就应当履行合同约定卖给B标的物。这个条件就是所谓的延缓条件或停止条件,意在延缓法律行为的生效。当条件成就时,也就是条件约定的事实发生时,法律行为就生效,不成就时,就不生效。
还有一种条件是所谓的解除条件,即当条件成就时,法律行为就失去了效力。比如a和b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如果约定,如果B考上了大学,A就不在将房屋租给他,那么当B考上大学、条件成就时,租赁合同就解除了。
当然,条件不一定是积极条件(如果发生了什么事就怎么样),也可以是消极条件(如果不发生什么事就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是,所附条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必须是可能的、未来的、不确定的、合法的。还要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相区分。
5. 成果要求
设计书要求提交的各项成果都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最终成果包括文字报告和附图两部分。诚然,比例尺不同其内容有所差异。但报告书的提纲可大体参照下列章节拟定:
(一)绪言(目的、任务,前人研究程度,国民经济概况,实际完成各项工作量,工作阶段和方法,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地形,气象,水文,植被)
(三)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四)地质构造(地层划分,岩性描述,构造类型的形态和成因)
(五)水文地质条件(按含水介质划分的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化学特征及有供水意义的储水构造类型,可能的最佳富水地段)
(六)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七)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八)结论(主要水文地质规律及地下水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开展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附图部分应以综合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为主,除必须有实际材料图外,应根据具体地区的需要来确定取舍及合并(按设计书要求)。例如,基岩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埋深图,水化学图,及其他各种专门性图件等。
复习参考题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2. 应怎样正确选择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如何布置观测线与观测点?它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 通过泉与井(孔)的野外调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4. 在基岩山区、河谷区、平原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应分别着重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5. 水文地质测绘要求最终提交的成果(报告和图件)应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6.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怎么写,从哪几个方面去写,请给以解答,好吗
创作思路:
论文的预期结果一般在开题报告里面,也就是论文的研究对象预期中期望能带来的理论意义(比如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某个理论或者计算方法的优化等)、经济效益等。
理论意义(比如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某个理论或者计算方法的优化等)、经济效益等。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
举个例子,假设你发现了城市停车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做一个智能停车系统,这个系统有什么,就是你的预期成果形式,比如这个系统包括一个车载接收器,包括停车场停车桩,以及停车场控制系统软件,这些就是你的预期成果形式。
正文:
在刚开始研究这个主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认识也比较肤浅。闭门造车效率极低,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必不可少。因为研究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突破才有价值,不一定非要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应用上的拓展和连接也是突破。
选择资料。现在资料获取越来越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是上网(维基网络、谷歌搜索),更深一步的研究则要浏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研究、著作等。一定要学习这个主题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不要害怕。大师的东西都可以学会。不是权威成果经常会误导人。
评估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汗牛充栋,互相矛盾,用前要对资料进行甄别。一定要把观点和事实区分开,没有事实支撑的观点只是猜想,只学习那些论据充分、尊重事实的资料。
学习资料。到这一步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方法可以写很多本书了,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精读或略读,把那些值得学习的资料理解透,将不同的观点列出来。
这个过程与个人的理论基础、阅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有必要花功夫深入学习一下学习的方法。
(6)条件和成果扩展阅读:
研究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
“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理论,或把这样事实、法则或理论作出实际应用。
研究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因为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资料的方法,正是科学所强调的方法。
7. 课题成果适用条件指的是什么意思
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勤于锻炼身体,使自己扎实地成长起来,让母亲少为我们操劳,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内回报.@@在怎样回报亲容亲母爱这个问题上,我们强调的不应是“新意”,而应是“心意”.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节就要到了,让我们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给母亲送去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请同学们展示送给妈妈的礼物和祝福语.
大多数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很少能从生活的琐事、细节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而家长则不同,他们有为人子(女)的经历,也有为人母的感慨,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真切.今天我们的父母已经年老体弱,需要关心和照
8. 中级工程师中的业绩与成果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级工程师中的业绩与成果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一、申报材料清单
1.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 (中、初级一式两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业绩一栏要填写详细、具体。
2、上一年度的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二、专业论文
1、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
2、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
3、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三、交验毕业证、初级职称证原件。
四、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五、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8)条件和成果扩展阅读:
中级工程师对学历和外语的要求:
一、学历
(1)博士研究生毕业。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所申报专业工作满2年。
(3)本科毕业后,从事所申报专业工作满5年。
(4)专科毕业后,从事所申报专业工作满7年。
(5)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后,取得助师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满4年。
(6)1982年底前取得中专学历,并从事所申报专业工作满15年。
二、外语
申报人须持有2000年及以后取得的全国职称外语B级合格证书、合格成绩或评审当年的外语成绩通知书,其中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2004年度及以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B级(或A级)达到45分以上可以申报。
9. 视为条件已成就 已成就是什么意思
视为条件已成就就是指符合条件的客观事实出现,比如说,甲与乙约定:如果乙你能够考取大学(条件),我就赠送你一辆车(达到条件后的结果)。结果乙果然考取了大学,那么此时“乙考取了大学”就是条件已成就,不知道你可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