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毕光明的科研成果
(一)专著:
1、《文学复兴十年》,25万字,谢冕作序,海南出版社(海口)1995年12月出版,2004年9月第2版。
2、《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与姜岚合作),近26万字,洪子诚作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出版。
3、《海南当代文学史》(合著),27万字,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
4、《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与姜岚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5、《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6、《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二)编著:
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115万字,佘树森、牛运清主编。1991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优秀成果奖。本人任编委,负责新时期诗歌部分,计10余万字。
2、《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4万余字。
3、《融合与超越:新时期文学与外国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撰稿1万3千字。
4、《中学语文美育》,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任《纪实文美育》分册主编。撰稿4万余字。
5、《爱我中华诗歌鉴赏》(近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撰稿3万余字。
6、《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当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撰稿1万余字。
7、《中国历代名胜诗文鉴赏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撰文2篇。
8、《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本人任怀古咏史类主编,撰稿18篇。
9、《中国文学历程·当代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6000字。
10、《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参编,撰稿2万5千字。
11、《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9月出版,任编委。
12、《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参编,撰稿3万5千字。
13、《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南方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与李少君、张德明主编。
(三)部分论文代表作:
1、《北岛和他的诗歌》,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5年第4期。
2、《现代小品文盛衰刍论》,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6年第6期,《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1987年第1期摘转。
3、《角度.尺度.透明度:读洪子诚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载《文学评论(北京)1987年第4期。收入《未名湖畔书飘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
4、《顾城:一种唯灵的浪漫主义》,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收入顾乡著《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0月出版。
5、《现代派与民族化——从新时期的“现代派”小说看创作家的民族化意识》,载《理论与创作》(长沙)1989年第1期。又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89年第5期全文复印。
6、《人生实现与文学实现:王蒙审美意识的张力场》,载《当代文坛》(成都)1989年第3期。
7、《悄寂的灵魂之旅,永恒的生命之歌: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载《名作欣赏》(太原)1989年第4期。
8、《当代作家对举谈》,载《社会科学动态》(武汉)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3年第8期全文复印。
9、《王蒙、张贤亮:在文学与政治之间》,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3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沈阳)1993年第6期转摘。
10、《九死犹未悔:作为人格精神的“归来”作家群》,载《琼州大学学报》(通什)1994年第1期。
11、《诗运十年:描述的整合》,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4年第2期。
12、《优势或局限》,载《南方文坛》(南宁)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4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3、《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杼:< 文学的本体世界 > 管窥》,载《海南大学学报》(海口)1994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价》(北京)1994年4月全文复印。
14、《文体家:修筑散文的篱墙——刘锡庆的散文研究》,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北京)1994年第5期。又刊《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6年第3期。
15、《圆梦,最后的冲刺:世纪末之于纯文学》,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5年第1期。
16、《<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艺术》,载《文科教学》(集宁)1995年第1期。
17、《<廊桥遗梦>:旷世情爱的双刃剑》,载《艺术广角》(沈阳)1996年第3期。
18、《<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1辑。
19、《矜持的芦苇:何其芳与<回答>》,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4辑。
20、《小女人散文大家谈》,与谢冕等合著,载《作品与争鸣》(北京)1996年第10期。
21、《新时期文学人文精神的正体与变体》,载1997年4月15日《文论报》(石家庄)。
22、《恪守天职——论杜红的诗歌创作》,载《南方文坛》(南宁)1997年第4期。收入《新加坡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武汉)1997年增刊。
23、《天使镜像:作为诗论家的程光炜》,载《诗探索》(北京)1997年第2辑。
24、《回到作品:对小说文本的返观》,与谢冕、洪子诚等合著,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
25、《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载《资料与研究》(马来西亚)1997年总第30期。收入论文集《中国文学新走向:文学史闪光的二十年》,陈雪风主编,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1999年8月出版。国内刊《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冬之卷。
26、《〈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载《创作评谭》(南昌1998年第5期。
27、《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载《文学评论》(北京)2000年第4期。
28、《女性文学:人性表现的陷阱》,载《花溪》(贵阳)2000年8月号。又载《百花洲》(南昌)2000年第4期。
29、《从“伤痕”到“反思”——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一》,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8期全文复印。
30、《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二》,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
31、《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5期全文复印。
32、《当代小说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9期全文复印。
33、《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悲怆写作》,载《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
34、《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
35、《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载《南方文坛》(南宁)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5期全文复印。
36、《隐蔽生活的诗性书写》,载《名作欣赏》(太原)2004年第9期。
37、《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载《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又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3期。
38、《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载《文学自由谈》(天津)2004年第5期。收入王富仁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39、《人面挑花》,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0、《弱者复仇的白日梦——评莫言的〈月光斩〉》,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9期。
41、《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评陈希我的〈我疼〉》,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11期。
4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载《中文自学指导》(上海)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全文复印。收入《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3、《纯文学极其研究的价值——对一种文学歧视的岐见》,载《文艺评论》(哈尔滨)2006年第2期。
44、《让灵魂经历》,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5、《〈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载《小说评论》(西安)2006年第5期。
46、《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以“底层叙事”为例》,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全文复印。
47、《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载《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2期全文复印。
48、《多元批评格局中的纯文学批评》,载《文艺评论》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北京)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
49、《人世温度的一次测试——评苏童〈拾婴记〉》,载《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
50、《当代文学三十年》,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1、《格致散文启示录》,载《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8年第8期全文复印。
52、《捍卫的代价——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3、《文明落差间的心灵风景——重读铁凝〈哦,香雪〉》,载《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
54、《黎族心灵的探寻——评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载《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9年第4期全文复印。
55、《难以告别的革命——评蒋韵短篇小说〈红色娘子军〉》,载《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
56、《疗救沉疴赖“青皮”》,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
57、《难以突破的禁区——〈红豆〉的爱情书写及其阐释的再考察》,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58、《〈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5期。
59、《传统乡村文化孤魂的祭奠与礼赞——评韩少功的〈怒目金刚〉》,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
60、《评论二题》,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6期。
㈡ 乔耀章的科研成果
乔耀章教授发表或出版科学研究成果数百万字。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理论、发展政治学、区域政府与政治。主要代表作为《政府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纵横谈》、《区域政府管理问题初探》、《行政管理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其中《政府理论》被国务院教育部学位办列为全国研究生推荐用书,被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列为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学术论文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稿》等转载数十篇次,获国家人事部、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苏州大学二、三等科研奖十多项。
㈢ 叶显恩的科研成果
在对明清徽州佃仆制进行研究的同时,叶先生着手对徽商展开研究。1980年《中国史研究》第3期发表了叶显恩撰写的《试论徽州商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侧重从徽州佃仆制的角度出发,论述徽商的形成与发展。随后,叶显恩又连续发表了《徽商的衰落及其历史作用》(《江淮论坛》1982年第3期)、《徽商利润的封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山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两篇文章,对徽商巨额利润的去向进行了考察。叶显恩的徽商研究,深化了20世纪50年代傅衣凌、藤井宏的徽商研究成果,拓展了徽商研究的视野,为80年代以后的徽商研究重新点燃了熊熊烈火。
198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叶先生的专著《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获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在这部专著中,叶先生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批阅大量丰富的徽州文献材料和各种徽州民间契约文书的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徽州的历史地理、徽州人的由来、徽州历史上人口与土地变动、明清时期徽州土地占有关系和乡绅阶层、徽州商业资本、徽州的封建宗法制度、徽州的封建文化、徽州的佃仆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和研究。把徽州明清时期的诸多历史问题,如缙绅地主势力的强大、商业资本的发达、宗法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宗法势力的强固、封建文化的发达、理学和礼学的盛行、佃仆制的顽固残存等,一一放到徽州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加以考察,揭示其起源、性质和演变情况。在这部著作中,所涉及到的徽州研究,几乎囊括徽州文化的所有课题,成为20世纪80年代徽州学兴起的奠基之作。
叶先生还先后主持国家重点项目“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史研究”、“近代华南农村研究”。著有《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兼撰稿人有《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清代通史-第五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广东航运史-古代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含英文版)、《历史研究》等国内学刊和国外书刊发表论文70余篇。
㈣ 王运武的科研成果
论著 《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王运武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首部将协同理论引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作,首部倡导利用协同理论指导数字校园建设的著作。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 陈琳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7.7万字,2008年6月第1版。 《现代教育技术》,陈琳 主编,王运武参编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顾明远 石中英 主编,刘臻 刘冬雪 王运武撰写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期刊论文 《近十年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辍学问题研究综述》,周静 王运武,《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杨曼 王运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让学习更开放和灵活:新兴模式和方法——首届开放及灵活教育国际会议(ICOFE2014)综述》(1万字),王运武,《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于长虹 王运武 马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9期。 《新兴技术如何变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深层次解读》(1.1万字),王运武 周静 杨曼,《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中新教育技术发展比较研究》(1万字),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5期。 《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1.2万字),王运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4期。 《关联主义知识观要义阐释——网络时代知识变革的视角》(1.3万字),刘菊 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2期。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于长虹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10期。 《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魏先龙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9期。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李小刚 王运武 马德俊 靳素丽,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3年第10期。 《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李小刚 靳素丽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13期。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3年第2期。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1.2万字),方兵 杨成 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2年第6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战略协同与团队协同》(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2年第7期。 《实现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八种作用机制》(1.8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年第1期。 《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产生及其提升策略》(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1期。 《科研新手到专家的必备技能——学会学习隐性知识》,王运武,发表于《科技导报》(核心期刊),2011年第28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1.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10期。 《协同提升数字校园价值——基于数字校园建设案例的分析》(1.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9期。 《毕业论文指导平台与普通网络方式实现指导的差异》,梁德深 王运武 詹斌 黄剑文,发表于《现代计算机》,2011年8月中旬刊(核心版,总第371期)。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1期“教育技术”栏目索引)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教机构为例》(1万字),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期。 《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0年第12期。 《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1.1万字),黄荣怀 陈庚 张进宝 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0年第6期。 《课堂话语分析初探》,孙杰 王运武 赵兴龙,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年第9期。 《国外中小学数字校园:进展与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5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10年第11期、《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4期、《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文摘)。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转载于《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3期。 《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9年第5期。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发展亟需转型》,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9年第5期。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1.2万字),陈琳 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2.36万字),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第8期。 《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4期。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CSSCI扩展源)2008年1期。 《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2期。 《思辨中演进的教育技术学》(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年11期。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研究》2007年5期。 《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王运武 王太昌,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3月第120期。 《关于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分析与思考》,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导刊》2006年第6期(总第018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收录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论文入选荣誉证书”。 会议论文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y. Wang Yunwu,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Flexible Ecation, 16-17 January 2014, Hong Kong. Analyses on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Jie Sun, Cui Kang, YunWu Wa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16, 516-52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 Ecoinformatics and Ecation (CSEE2011), August 21-22, Wuhan, China. (EI, ISTP)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cation. Yunwu WANG, Lin CHEN. 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CCSSTA’2011), August 4-7, Huangshan, China.(ISTP)(2011年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 《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 刘连启,发表于2010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ETIF2010)论文集《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韩锡斌 徐福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发表于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陈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王运武,录用于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The 4th Doctoral Forum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8),2008年10月。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册),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报纸
1. 《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王运武,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3. 《治学经验介绍》,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报》(XZNU Postgra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
4. 《为国储才建奇功 敬文精神永流传》,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
5. 《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运武,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 总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
获奖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王运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4JS003。 《从专科到博士——有梦想总会成真》,王运武,徐州市委教育工会“我的青春故事汇”征文荣获三等奖。 《教育信息化人才立体、多元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陈琳、蔡国春、李子运、黄如民、王帆、王运武,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教育技术学科网”,王运武 席春荣 徐华平 刘连启 王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一等奖,2012.12。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为例》,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第八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系列论文,陈琳 王运武 张琪 徐华平 黄如民,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10。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北京师范大学“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征文二等奖,2009.9。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征文一等奖,2009.8。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7。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价值哲学、社会学、生态学视角》,王运武,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征文二等奖,2007.11。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征文二等奖,2007.10。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工科专委会(华东北)2007年会征文三等奖,2007年8月7日。 《移动无线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教育技术征文二等奖,2006.11,证书编号:063030。 2008年4月,获得研究生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徐州师范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每年评定2名) 2001年,获聊城大学教育技术系(已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奖;象棋大赛三等奖;聊城大学网页大赛三等奖,摄影大赛鼓励奖。 研究报告
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撰写约9.2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2.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共14万字,其中撰写约7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评审稿》(1.4万字,主要执笔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
4.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撰写约9万字),完成时间:2010年3月。
5.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3.7万字,其中撰写约2万字),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1月。
6. 《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约1万字,参与撰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采用,完成时间:2009年4月。
㈤ 张荣翼的科研成果
1、论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论文 13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转摘)
2、世界观指导创作说质疑 论文 4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5年3期 3、艺术进步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6期
4、论艺术的生产性质 论文 7000字 广西师院学报1986年4期 5、文艺研究的危机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3期
6、艺术创新的观念 论文 9500字 当代文艺探索1987年5期
7、批评:多种模式的选择 论文 4000字 批评家1987年5期
8、文艺理论的位置 论文 10000字 文艺评论1987年6期(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88年1期转摘) 9、批评视野与“二度创作”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评:第十个缪斯 论文 8500字 批评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开拓 书评 1000字 文论报1989年6月5日
12、误解的历史与历史的误解 论文 7000字 批评家1989年3期
13、现象学文学批评等4篇 译文 13000字 《本世纪文论述评》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递的标准与标准的嬗递 论文 8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0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0年7期转摘)
15、文学的后事 论文 7500字 文艺评论1990年2期(新华文摘1990年8期转摘) 16、文学概论辅导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连栽
17、文学理论的两种循环 论文 8000字 文艺评论1991年4期
18、流行艺术特征论析 论文 11000字 文艺研究1991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10期转载)
19、文艺理论正位论 论文 11000字 浙江学刊1991年6期 20、文学与循环 论文 6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2年2期
21、文学批评标准的三重异质因素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6期转载)
22、文学原理教程(参编)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获国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奖)
23、预见性——文艺理论的反思盲点 论文 12000字 文艺评论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2年9期转载)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乐、美术专业考题评估报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过四川省教委鉴定 25、外国文学流派辞典(参编) 工具书32000字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与文学中的原型 论文 12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3年1期
28、文学史研究二题 论文 9000字 文艺评论1993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7期转载)
29、批评中二元对立模式的潜妄 论文 7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0、文学与循环 论文 8000字 隹木斯师专学报1993年3期
31、批评活动的美学定位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学批评中的他律、自律 论文 7500字 学术研究1993年4期(学术月刊1994年2期的学术综述上介绍)
33、电视文学对文学的观念再构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1993年11期
34、差别之中见同一 短论 1000字 文艺报1993年11月13日 35、论“文学虚构”的几层含义 论文 11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5期转载)
36、边缘、中心、东方、西方 笔谈(5人) 1500字 读书1994年1期
37、文学的本源、本质和本体 论文 9000字 江海学刊199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6期转载)
38、大众审美文化的“价值”问题 笔谈 2000字 东方论坛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学者沙龙中主讲的发言稿,整理成文后发表)
39、商品化与文学 论文 70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2期
40、晨思夜话---关于符号的思考 论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点上 论文 11000字 文艺评论1994年3期
42、文学氛围中的文学流变 论文 9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4期
43、“气”的美学---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学含蕴 论文 1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东方丛刊>>总第9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两种文学,两种价值 论文 5500字 呼兰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5、深刻的浅薄与浅薄的深刻 论文 70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年4期
46、文学史与文学历史 论文 9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6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47、文学“共鸣说”体现的理论视点 论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11期转载)
48、文学批评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3期转载及<<文摘报>>1995年1期转摘)
49、文学批评的阐释效度 论文 9000字 北京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50、文学批评学论稿 专著 220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关于文学史研究的哲学思考 论文 15000字 中州学刊1995年1期
52、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9000字 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1期
53、电视,一种文化霸权 论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论文艺理论当代视点的建构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1995年2期(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入)
55、批评的孛论与反思 论文 6000字 贵州师大学报1995年2期
56、史诗的三次衰亡 论文 9500字 人文杂志1995年3期
57、回避的时代 ?---论当前的一种文艺精神 论文 9000字 齐鲁学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4期转摘)
58、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论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5年10期及《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0期转载)
59、艺术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3期
60、批评活动的文化惯例 论文 9000字 贵州大学学报1995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11期转载)获重庆市社科成果论文奖
61、阐释效度,文学批评的哲学 论文 8000字 学术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学的诗性表达及其变革 论文 13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4期
63、词.曲.小说——中国文学中边缘文体的中心化与知识分子的话语转型 论文 19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2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试析流行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差异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4期
65、文学理论的“用” 论文 10500字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3期
66、文学研究的外部规律与深度模式——论20世纪文论的走向 论文 8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6期 67、宦鸟书鱼——清代奇儒纪昀 评传 75000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学理论的有效性与文学对象的变迁 论文 75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1期
69、文学史: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 论文 6000字 学术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5期转载)
70、从边缘到中心——中国文学文体论 论文 20000字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
71、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平顶山师专学报1996年1期
72、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1996年8期转载)
73、论文艺理论的思维支点 论文 75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教改增刊
74、“说法”与“活法”——文学中人的表达与其存在矛盾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6年2期
75、论文学史的可能性框架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从供求关系来看文学的内部差异 论文 8500字 学术论丛1995年5期
77、批评的精神 论文 4500字 江海学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与文学创作 论文 75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2期
79、体坛骄子与艺坛明星等6篇 短论 12000字 重庆日报“文化丛林”专栏2月至10月
80、文学发展中的“遗忘机制” 论文 10500字 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6年4期
81、在“进化”图式中的文学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5期转载)
82、电视,第三种话语 论文 9000字 艺术广角1996年4期
83、中国美学在他者“话语权势”中的错位 论文 15000字 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东方丛刊>>总第16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复印资料《美学》96年1期转载)
84、为“平面化”一辩等两篇 论文 15000字 文艺界1996年3、4期
85、现代艺术:由创作论向批评论的转型 论文 14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2期转载)
86、文学经典机制的失落与后文学经典机制的崛起 论文 12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6年6期转载)
87、文学批评中的话题和问题 论文 10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6期
88、论文学研究的规则问题 论文 8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4期
89、需求与欲望 短论 1500字 南方文坛1996年6期
90、思想线索: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议题 论文 12000字 洛阳师专学报1996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4期转载) 91、剩余意义的美学价值 论文 11000字 浙江社会科学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8期转载)
92、诗意美感弹向适意美感——文艺美感的变迁描述 论文 11000字 艺术广角1997年1期
93、文学史的时间坐标和哲学性 论文 13500字 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7期转载)
94、重建人文精神吗? 论文 4000字 唐都学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学阅读与读者境遇 论文 8500字 新批评文丛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学中理想境遇的三种类型 论文 81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2期
97、艺术独创探幽 论文 90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8、从批评的三条途径来看其限度和可能 论文 8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9、文学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参照作用 论文 11000字 求是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
100、视觉文化与破碎的文学话语 论文 10000字 当代文坛报1997年3期
101、文学史、文学经典化的历史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9期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6-1997年文艺理论研究
102、文学潜本文的论析 论文 11000字 社会科学家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3、文学批评的守望意识 论文 11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1期转载)
10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教材(参编) 30000字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见的手”与文学创作 论文 10000字 黄冈师专学报1997年3期
106、文艺理论阿基米德点的寻求 论文 11000字 海南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7年12期转载)
107、看清要点,抓住关键,廓清关系,理顺环节 论文 7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7年增刊
108、元批评话语与批评导向 论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批判三题 论文 11000字 东方丛刊总第21辑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国文学话语的八大特征 论文 13300字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1期
111、文学:在对话框架中呈现的状貌 论文 10500字 广西师范学院199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8年3期转载)
112、似曾相识燕归来 论文 4300字 中外文化与文论1997年4期——本文批评与中国文论传统
113、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 教材(参编) 40000字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学与文化语境 论文 9000字 吉首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文艺理论》99年2期转载)
115、走向“被看”的美学 论文 13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1期
116、文学批评中的几种话语权力关系 论文 11000字 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7、文学批评与文化语境 论文 110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8年1期
118、文学史中的述史机制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创作“成功”的砝码 论文 11000字 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2期——文学评价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换
120、论文学史研究中的辅助线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8年2期
121、反对解释的受众 论文 4000字 文艺评论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与重生 论文 9500字 河南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3、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 论文 10000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期
124、论文学中诗性的基本形态 论文 9000字 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25、文学中创作水准退化的积极意义 论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学选择 专著(主编) 40000字(全书210000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断历史化——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8500字 学术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学史的述史秩序 论文 8000字 齐鲁学刊 1999年1期
129、文艺理论不是X 论文 14100字 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1期
130、误解:文学史的述录机制 论文 8700字 吉首大学学报1999年1期
131、三峡文化与重庆文化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论文 7200字 涪陵师专学报1999年2期
132、过时与再生——论一种文学机制 论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学在当前市场运作中的几个境遇转向 论文 12000字 艺术广角1999年3期
134、论文学批评的历史因素 论文 9000字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3期
135、铸造、烛照、逐潮、触骚——论文学创作的四种意识 论文 10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2期
136、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 教参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论审美文化中的当代情结 论文 12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1999年3期
138、论文学本文的话语性质定位与阐释定位 论文 6000字 延边大学学报1999年4期
139、文学史中的三种价值评判 论文 12100字 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4期 140、重庆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主持人语 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1、文艺与商品经济 论文 6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1期
142、文学接受中“后阅读”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论文 10000字 求是学刊2000年1期(辑入杜桂萍主编的论文集《原创性与文学、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语境与汉语批评 论文 75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 1000字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艺术研究 专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受众的理想幻景 论文 5500字 社会科学2000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 11期)
147、文艺规律在当代的若干转换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5期
148、异质性研究的现实资源 论文 3000字 《文学评论》2000年6期 149、阐释的魅力 专著 269000字 重庆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峡文学研究中面对的几对 矛盾 论文 8000字 《重庆师院学报》2001年1期
151、 文学阅读与历史维度 论文 13000字 《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5期)
152、关于文艺研究中“中华性” 论文 8000字 《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的学理思考
153、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论文 10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论文 7500字 《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55、教授关于流行文化的对话 笔谈(5人) 400字 《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6日
156、汉语批评的语境分析 笔谈(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1期)
157、关于当代流行文化特征的思考 论文 7000字 《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期)
158、文艺学概论 教育部项目教材 73000字(全书360000字,主编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丛书”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参编) 专著 22000字 巴蜀书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艺功能的变迁 论文 6200字 《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9400字 《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162、关于普适性文学理论的思考 论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艺功能变迁的四个方面 论文 4000字 《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 论文 7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10期
165、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 论文 14000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166、在数字化与图象化之间或之外——当前人文学科研究的境遇与策略 论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0期
167、文艺阐释的语境问题分析 论文 8000字 《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批评 论文 7000字 《东方丛刊》2002.4 169、中国传统文论的“拼接”方法 论文 10000字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70、试析文学史的自律论模式 论文 10000字 《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7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论文 13000字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172、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发展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论文 6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73、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几组“二元对立”关系 论文 11000字 河北学刊2003年2期
174、文学,一种在对话中实现的现实 论文 110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5期
175、文学发展中的记忆机制 论文 8000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76、中国文论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论文 7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8期
177、文艺问题—文艺之外 的问题 论文 11000字 思想战线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镜像:港剧与大陆观众 论文 5000字 涪陵师院学报2003年6期
179、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 论文 9000字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2期
180、文艺学规则的学理依据 论文 8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学史的对话关系与比较文学 论文 56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1期
182、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论文 92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83、“言”与“思”——关于媒体方式与文艺话语关系的一种解读 论文 10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创刊号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 论文 4000字 文艺争鸣2004年第2期
185、论文学本文的社会定位问题 论文 12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
186、文学批评价值论:共鸣的低落与震惊的兴起 论文 10700字 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8期
187、大众文化导论 教材 20000字(全书30万字,担任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对西方文论的学科策略 论文 论文7000字 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189、关于文学传统的类型分析 论文 9200字 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190、试论边缘学科生长点
191、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论文 14000字 长江学术2004年第1期(总第6期) 192、关于两种文学史线索观的思考 论文 6000字 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193、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电影的解读 论文 7500字 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4、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珞珈艺术评论第1辑(武汉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对文艺活动体制化的三重批判 论文 10500字 郧阳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9期
196、冲突与重建 专著 268000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 论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学批评导引 教材 45000字(参编其中一章“文化批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艺心理学阐释的两极:创作与接受 论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99、三种套路的解读——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析 论文 7000字 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义蜕蚀与经典化 论文 8000字 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01、好莱坞电影跨种族性爱模式分析 论文 10000字 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学接受的多重维度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03、文学阐释的问题意识 论文 11000字 陕西师大学报2006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8期
204、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在关键词 论文 14000字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05、文学研究中的未来意识 论文 11500字 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2期
206、文学理论中统和视点的罅隙 论文 110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为文艺原型的中国镜像的变化 论文 6000字 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中国文学的后发现代性语境 论文 9000字 《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
图像时代的美学管窥 论文 10500字 《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学的一种可能方式 论文 10000字 《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诗的不可能性 论文 10000字 《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古今文论——试析古今文论的五种区别 论文 8800字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两种文学经典的夹缝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语境 论文 11500字 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㈥ 徐元的科研成果
1、论文《浅谈科学技术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载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论库》,学苑出版社,1997年版。
2、论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思想》在辽宁省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被评为一等奖。载《牢记历史 发奋兴辽》,辽宁人民出版社。
3、论文《生态城市与大连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并入选论文集。4、论文《论大连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与生态化》,载《城市开发》,1998年第6期。
5、参与大连市软课题《大连市21世纪议程》的研究,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6、参与延吉市软课题《延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是主要撰稿人之一。
7、参与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国际民事程序法》(中英文版)的编写。
8、论文“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技能型人才培养”,载《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
9、论文“论贸易政策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及反倾销的不合理性”,载《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论文“简析反倾销与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冲突”,载《法制与经济》2006年9月下半月刊。
11、论文《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载《经济纵横》2006年第10期。
12、论文“从科技兴贸到创新强贸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载《中国对外贸易》2006年第12期。
13、论文“各国反倾销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的冲突”,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11期。
14、论文“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特点”,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第12期。
15、论文“反倾销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冲突”,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21期。
16、论文“贸易政策合理性问题探析”,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17、论文“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载《大连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
㈦ 校园宣传稿 500字字
蓝天之下 沐浴阳光 快乐行者健康成长
我与阳光共灿烂
--涧西区芳华路小学工作纪实
学校简介:涧西区芳华路小学,是直属涧西区人民政府的公办学校,地处即将成为涧西新兴商贸带的芳华路中段,学校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学校成立于1923年,始初名为同乐学堂,1949年改名为郊区同乐寨小学,1980年归属涧西区,先后改名为嵩山路二小、嵩山路小学,1997年改名为芳华路小学。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历为本科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
校长简介:孙玲玲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注册高级教育、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全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小学教育一级职称。荣获河南省妇女联合会“感动河南十佳优秀母亲”,洛阳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涧西区优秀教师、涧西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栏目、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家庭”栏目、阳光卫视“成功当妈”栏目、浙江卫视“谈话”栏目的专题采访。《教师报》《教育时报》《洛阳日报》《中国家长报》《妇女生活》《家庭》等报刊杂志的专题报道。
办学总体思路“十二字”方针:“树正气、聚人气、扬志气、创名气”。
工作目标:坚持“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学生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狠抓教学质量,狠抓紧扣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家长的教育技术,全方位树立学校形象,打造魅力芳小、和谐芳小、法制芳小、一流芳小。
教学目标:开创教学、实施发展、科学沿革、储备基础。对教师进行“准名师工作室”管理,加大教育创新和教科研激励机制,向教研要质量、要实用、要业绩;对学生继续按照“低年级习惯培养目标、中年级超越能力目标、高年级理想选择目标”的教学思路积极试验,不搞花架子、不急出功利,实实在在,扎实前进。
教师发展:加强管理,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建立全国第一个小学教师官方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fanghualu),形成“教师博客文化”,打造文化教师团队。加强教师自我培训意识,为教师自我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个人的名气搭建先进的平台。
学生发展:建立全国第一个由学生负责的“芳华路小学同学博客圈” (http://q.blog.sina.com.cn/fanghualuxiaoxuekuailexingzhe),用写博客的活动开展,为每个孩子创设高层信息平台,让每一个让孩子在新兴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发展。
家长发展:自2003年至今,坚持每学期进行为每个家长进行4次(20课时)的家长学校讲座,普及家庭教育常识、礼仪常识、卫生常识、交通常识、法律常识和教育技术。坚持“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理念,为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和办人民满意教育打下和谐基础。
校训:知以获智 智存高远
取得成绩:
学校被教育部、全国妇联授予首批全国示范家长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省妇联授予河南省首批示范家长学校。
学校成为河南省立项课题“社会、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机制改革的研究”实验基地;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一等奖;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项目结题。
洛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成果先进单位;洛阳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洛阳市普法示范学校;洛阳市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洛阳市教育局、洛阳市关工委“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洛阳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洛阳市继续教育先进集体,洛阳市普法先进单位;洛阳市母亲教育学会家庭教育试验基地。
涧西区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涧西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涧西区“法律特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年先进集体;涧西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涧西区学籍管理先进单位。
㈧ 徐家玲的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日本的拜占庭研究 《西学研究》 第2 辑(张绪山主编) 2006年 商务印书馆
2、Notices of Roman-Byzantin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sources,ByzantineNarrative , Papers in Honour of Roger Scott((澳大利亚拜占庭研究促进会论文集)2006。
3、重引进 厚基础 甘为学科辅路石——郭守田先生学术和教育思想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圭恰尔迪尼在历史编纂学中的地位
5、文明与社会转型梳论 贵州社会科学 2005.5
6、谈宗教团体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统一战线》2005年
长春出版社, 获长春市委统战部颁发的全市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2005年。
7、“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内外环境”(独撰),载孟广林主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奥斯曼帝国军事封建制解析”(独撰),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 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载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年
10、 第20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在巴黎召开,《世界历史》2002年第3期
11、 民族、宗教与中世纪东欧封建政治(欧洲中世纪政治笔谈会之七)《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6期(原《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 (中国的拜占庭研究), 《全英拜占庭研究促进会年鉴》The Bulletin of British Byzantine Studies(BBBS),伦敦,2002 年(此文系2001年参加巴黎国际拜占庭大会提交大会理事会的报告)
13、论拜占庭灭亡的原因《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2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14、论拜占庭与西欧的文化联系《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妇女与宗教教育《妇女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16、论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特点载自《2000年环球回顾》(国家一级学会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年1月
17、论早期拜占庭的宗教争论问题《史学集刊》2000年第2期
18、世界宗教与女性教育载张明芸主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0年
19、拜占庭历史的分期和早期拜占庭《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0年第2期(原《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1999年以前的主要论文(除特殊标记外,均为第一作者):
1. 拜占庭与中世纪商业复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7年11期转载(《求是学刊》1997 年第5期)
2. 论4 -6 世纪拜占庭的经济复苏和转轨 1997 年10 月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历史教学》1999年,第4期
3. 比较宗教学的史前史追述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1997 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 年 第 6 期)
4. 中国丝织技术西行考-从君士坦丁堡到里昂《高校文科学报文献》1996年第2 期摘要辑录。(原《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6 期)
5. 早期拜占庭政教关系与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4年第 1 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年第 6 期)
6. 查士丁尼与早期拜占庭王权 国家社会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成果之一,刊《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专论集,施治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10 月
7.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8.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
9. 12-13世纪法国南部异端运动的派别及其纲领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转载(原《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10.应该重视对拜占庭的研究,《世界历史》,1986年第11期
11.论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和东地中海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作者)《历史教学》,1986年第8 期
12.拜占庭研究在希腊,《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内参),1986年,第4期
13.早期拜占庭财税制度寻踪《东师史学》第2 辑,1996年
14.查士丁尼与拜占庭专制王权 《东师史学》第1 辑,1994年
15.试论米兰敕令的误区 《世界中世纪史新探》,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1996年 10 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6.论阿尔比战争《史学月刊》(全国历史核心期刊)1996年第 3 期;山东大学出版社,《史学研究新视野》(世界史·史学理论分册)1997 年转载
17.论第四次十字军改变方向的必然性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 年 3 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译著
1. 《世界历史文化之谜,千古疑案》(续)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 主编
2. 《封建社会》,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3. 《千古疑案-世界历史文化之谜》,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3年
4. 《走进拜占庭文明》,专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北京,2001
5. 《2000年环球回顾-社会转型问题天津国际学术会议论丛》主编第三位,(国家一级学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1年
6. 徐家玲等5人主译:《人类文明史图鉴》系列丛书译著(全2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7.《人类文明史图鉴·殖民时代》,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8.《人类文明史图鉴·诺曼狂飙》,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0年
9.《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8年
1999年以前的主要著作和译著:
1.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主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主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2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
2. 《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年
3. 《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
4. 《世界战争通鉴》(特约编审),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4年
5.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北京,1989年
6. 《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参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年
7. 《美国国际防务与军事网络全书》(参译),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
8. 《世界中古史》(函授教材)(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3年
主要著作有:《早期拜占庭和查干丁尼时代研究》(专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版,主译第一人);《世界三大宗教史纲》等;参与编写《中国大网络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网络全书》、《世界战争通鉴》;参与组织翻译和校订《人类文明史图鉴》、《美国国防和军事网络全书》等十余种教材、辞书和历史普及读物等。多年来,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发表数十篇涉及世界中世纪史、拜占庭史、世界宗教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㈨ 蔡如海的科研成果
一、论文:
论文“企业债券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5月。
论文“我国人身险市场规模的实证分析”,《济南金融》2005年3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5年5月全文转载。
论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银企关系的重要性”,《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论文“解读利率市场化改革”,《证券导刊》2003年第9期。
论文“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金融论坛》2002年第8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3期转载。
论文“储蓄分流、金融风险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金融论坛》2002年第1期,该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5期转载。
论文“关于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几点看法”,《资本市场评论》2001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1年12月全文转载。该文收入《现代金融:理论?政策?借鉴》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二、参与项目
为人民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金融结构研究——基于微观层面的分析”的主要成员,本人的博士论文“从企业成长视角看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为该课题主要成果。
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的子课题“金融体制变迁中的货币制度与货币供求均衡机制研究”(李健教授主持)的研究工作。
三、参编教材
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参与黄达教授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金融学》部分章节的撰写以及全书的统稿工作。
2000年7月至9月,任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金融市场学》网络教材编导,该教材已于当年11月上网教学。
四、参与翻译和译著:
译著《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2002年7月至8月,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保险专著《责任理赔》第1章和第2章的翻译工作。
2001年3月参与黄达教授主持的《金融中介理论论文集》的翻译工作。
㈩ 杨颖秀的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杨颖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新战略的着力点,《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9.19(CSSCI)
杨颖秀: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遵循的“四点一线”路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CSSCI)
王智超 杨颖秀:教育政策执行滞后问题的深层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CSSCI)
杨颖秀 王智超:新师范生政策的价值呈现与道德风险,载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省级)
杨颖秀:走出徘徊:确立教育管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思考,中小学管理,2008.12(核心)
杨颖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权保障的政府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CSSCI)
张红 杨颖秀:二战后韩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嬗变与成效,《外国教育研究》,2008.5(CSSCI)
杨颖秀:《劳动合同法》视域下教师聘任制的劳动关系审视,《高等教育研究》,2008.4(CSSCI)
张红 杨颖秀: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省察及期待,《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CSSCI)
杨颖秀:高中阶段教育公平的缺失及策略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2008.2(CSSCI)
杨颖秀: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十年演进及重大转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新华文摘2008.7全文转载(CSSCI,国家级)
杨颖秀:学校必须担起保证学生安全的责任,《中小学校长》2007.7(省级)
杨颖秀:现代大学教学科研组织的运行模式及特征,《高教探索》2007.5(CSSCI)
杨颖秀 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与现实冲突及建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CSSCI)
杨颖秀:学校管理者需要怎样的课程管理素养,《福建教育》2006.B11(核心)
高庆蓬 杨颖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6.9(CSSCI)
杨颖秀: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与义务失衡的法理分析,《中小学管理》2006.8(核心)
杨颖秀:美国的校长培训制度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6.7(重点,CSSCI)
杨颖秀:对修订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思考与建议,《中小学管理》2006.6(核心)
杨颖秀:An inspection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budget ecational public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for China’s basic ecation, 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 Number2.April,2006(外刊)
杨颖秀 张红: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年的反思与前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6.6,《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006.12
杨颖秀:中美研究生教学的比较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
杨颖秀:结构性教育问题的危机与解除危机的教育政策重构
——学校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政策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CSSCI)
宋娟 杨颖秀: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复杂性,《中小学校长》2005.11
杨颖秀: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轨迹、价值取向及其对研究者素质的挑战,《教学与管理》2005.10(核心),《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005.22,《中国学术年鉴》2005全文收录(国家级)
杨颖秀: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考查,《教育研究》2005.9(CSSCI,国家级),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论点摘编2006.2
杨颖秀:“尊重的教育”的法理分析,《尊重的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杨颖秀:学校管理模式的超越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反观,《尊重的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杨颖秀:学校改革的陷阱,《中小学管理》2005.8,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05.11(重点)
杨颖秀:《民办教育促进法》能否促进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5.8
杨颖秀:奖励也要逆向思维,《中国教育报》2005.6.7(6)(重点)
杨颖秀:学校品牌在品而不在牌,《福建教育》2005.7B
杨颖秀:美国:谁有资格当校长,《上海教育》2005.6A(核心)
王丽秋 杨颖秀: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的规制探求,《教学与管理》2005.6(核心)
杨颖秀:美国:营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几种常用方法,《中小学管理》2005.3(核心)
杨颖秀: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小学校长》2005.3
杨颖秀:教育督政: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色分析,《US-China Ecation Review》2005.2(外刊)
杨颖秀 郭莲蓉: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显著特色《教育科学》2005.2(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文摘卡》摘要转载2005.3
杨颖秀:学生发展的契机与学校管理的话语,《教育管理评论》(第三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杨颖秀:从个案看国外现代学校制度变革,《上海教育》2004.12A(核心),《教育文摘周报》转载2005.2.9(6)
刘冰 杨颖秀:变革社会中的教育管理,《中小学管理》2004.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05.2(重点)
史春媛 杨颖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外流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核心)
杨颖秀 王智超:中国大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教育曙光》(香港)2004.11(外刊)
杨颖秀:校长培训应科学定位,《中国教育报》2004.10.26(7)(重点)
杨颖秀:现代学校制度要关注培养人的问题,《中国教育报》2004.9.14(6)
杨颖秀:准确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福建教育》2004.9B
杨颖秀: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政策视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4.10
苗绘 杨颖秀: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4.8(重点,CSSCI)
李海双 杨颖秀:相同案件,为何两种判法,《教学与管理》2004.7(核心)
杨颖秀:研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学生新的课业负担
——从美国学生的口头报告看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及其实施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4.5(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4.8
杨颖秀:课程管理是学校的常规性管理活动,《中小学管理》2004.5(核心)
杨颖秀:现代学校制度的变革特点,《教育策划》2004.4
杨颖秀: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看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学刊》2004.1(重点,CSSCI)
杨颖秀:学校事故预防是学校的常规性管理活动,《中小学管理》2004.1(核心)
杨颖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整合,《人民教育》2003.24(重点)
杨颖秀: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法律视点,北京:《中国教育法制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杨颖秀:新任校长慎行三件事,《中小学管理》2003.9(核心)
杨颖秀: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与督学专业化的政策性建议,《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杨颖秀:热象中的冷思考
——“教育券”政策建构中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中小学管理》2003.6(核心)
杨颖秀:个性化提高学历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5(重点)
杨颖秀:信息技术课程应当突出伦理目标的实现,《小学校长》2003.3
杨颖秀:学校不承担未成年学生监护职责的误区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2(重点,CSSCI)
杨颖秀:学校管理道德观的冲突与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CSSCI)
杨颖秀: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防范,《长春教育》2002.12
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教学与管理》2002.8
杨颖秀:由美国校园枪声引发的思考,《中国教育法制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曲正伟 杨颖秀:美国中小学的课外计划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2.6(重点,CSSCI)
曲正伟 杨颖秀:德行成本: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新视角,《教育科学》2002.4(CSSCI)
杨颖秀:教育决策失误原因分析,《中小学管理》2002.2(核心)
杨颖秀:学习型学校的创建,《长春教育》2002.1-2
杨颖秀:略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从小抓起
——由美国校园枪击引发的思考,《外国教育研究》2001.8(重点,CSSCI)
杨颖秀:美国学习圈教学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8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民主与效益问题分析,《教学与管理》2001.2(1)
杨颖秀:学业成绩评定的激励作用分析,《教学与管理》2001.2(2)
杨颖秀:等级评定要讲“三性”,《中小学管理》2000.12(核心)
杨颖秀:依法治教中的几个法理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6(CSSCI)
杨颖秀:中国大陆小学数学应用题编写误区分析,《教育曙光》(香港)2000.5(外刊)
杨颖秀:美国中小学校长要会做什么,《中小学管理》2000.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管理》转载2000.3(重点)
杨颖秀:教学督导新议,《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0.4
杨颖秀:素质教育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中小学管理》2000.1(核心)
杨颖秀:论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防范,《教育科学》1999.12(CSSCI)
杨颖秀:课堂提问九则,《长春教育》1999.8
杨颖秀:依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小学校长》1999.6
杨颖秀:高校文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几点思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1999.5
杨颖秀 赵庆祥:关于教育管理三维结构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9.2(重点,CSSCI)
杨颖秀: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1(CSSCI)
杨颖秀:教育投入需要法律保障,《中小学管理》1998.11
杨颖秀:中国大陆学校管理中的帕金森现象浅析,《教育曙光》(香港)1998.11(外刊)
杨颖秀: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实现小学的规范化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重点)
杨颖秀:等级评价的模糊性浅析,《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1998.4(重点)
杨颖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科学管理教育的根本法,《吉林教育科学》1995.12
杨颖秀 郑长利: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结构特性,《教育评论》1995.3
杨颖秀:学校管理中的经济激励问题探析,《中学教育》1995.1
杨颖秀: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农村初中课程改革试验》,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杨颖秀:农村初中素质教育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杨颖秀:劳动技术课在发展学生脑功能中的作用
杨颖秀:正确认识努力实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培训》1994.4
杨颖秀: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滞后与对策,《中小学管理》1994.1
杨颖秀 刘淑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校管理的质量观,《吉林教育科学》1993.11
杨颖秀 孙万库:角色转换: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议题,《现代中小学教育》1993.4
杨颖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中国教育报》1993.1587
杨颖秀:劳动技术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的作用,《长春教育科研》1993.4
杨颖秀 刘淑兰:课堂教学实习指导的五环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4
杨颖秀:以纲要为指导,科学管理教育,《长春教育科研》1993.2
杨颖秀:关于教育法功能的思考,《长春教育科研》1992.2
杨颖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心理误区,《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1993.3
杨颖秀:对我国教育法特征的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1.2
谢利民 杨颖秀:改革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1
杨颖秀:中小学教师的思想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5
杨颖秀:对教育过程中明示与暗示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通讯》(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89.3
杨颖秀:大学授课也要讲究教学方法,《吉林高等教育研究》1987.2
杨颖秀:赞科夫教学论思想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毕业论文选》1984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杨颖秀 王智超:新世纪教育政策与法律解读,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杨颖秀:教育法学,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柳海民 杨颖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年度报告(20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杨颖秀:安全教育读本(一至九年级),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杨颖秀:教育法学(第二版),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杨颖秀:学校管理学,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杨颖秀:教育法学,主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杨颖秀:公共管理学,参编,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杨颖秀:教育管理学,专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专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东北师范大学图书出版基金项目)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杨颖秀:中学网络全书(学校管理卷),编委、撰稿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杨颖秀:教育法学基础,专著,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