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市雍阳中学的学校成果
办学七年来,全体干部教职工励精图治、努力拼搏,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已成为享誉全区的初中示范学校。自2002年起,学校四届毕业生中考成绩“三率一分”均居全区第一,学生全部升入高中,其中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均在30%以上。2005年,正取升入市级以上重点高中学生人数115人,占学生总数35%,其中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人,天津耀华中学2人,天津一中2人,杨村一中110人。2011年,正取升入重点高中243人,占学生总数50%以上!
2006年学校78名一线教师均在全区范围内公开择优聘任。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5人(含研究生学历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7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2人。全校教职工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9%。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学校、中小学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贯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规程》先进单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单位、落实德育规程示范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9项市级荣誉及21项区级荣誉。学校办学成果多次被天津电视台、武清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㈡ 南头中学的学校成果
南头中学连续三年被评为深圳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培养了广东省高考状元沈实等多名省市级状元,本科升学率一直在80%以上。2012年,我校高三(1)班胡志文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一直是南头中学的办学优势和引以为豪的成果。
在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方面,学校多次夺金获银。先后获得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生物联赛一等奖,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一等奖等10余人次,获得全国学科竞赛奖项总计达50多人次。学校连续四次蝉联深圳市中学生辩论大赛冠军,多次获得市名著新编短剧大赛一等奖。
学校是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南山区具有绝对优势。连续17年获南山区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第一名,两次获深圳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冠军、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曾获得亚洲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季军。
学校是南山区美术教研基地,美术特长生成绩突出。近三年,美术生术科考试全部过本科线,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三年,累计向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输送学生一百多名,其中有8名同学考入清华。金梦媛同学美术术科成绩位列广东省第一名,苏安琦同学超出清华线近100分,其专业成绩排名全国第一。2011年美术班重点率更是高达76%,本科率100%。2012年南中荣获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学校文学特长教育也令人瞩目。小诗人钟梓伟、桑一丹、陈深锋、王丹青、翁晓琳已出版了个人诗集和文集。凤冈诗社社长桑一丹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副社长王丹青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赵荔同学获得第六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其著作《遭遇创意队》在上海举行了首发仪式。
㈢ 顺德李兆基中学的学校成果
教育教学质量呈现跳跃式可持续发展态势。高考成绩连年突破,仅2003年,考上重点本科122人,本科线以上273人,上线率82.7%。2003年高考各科平均分别排佛山市近70所普通高中的第二、第三、第四,个别的排第10名。1999年和2000年的高考顺德市状元出自我校;升大考生遍布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学生书法美术作品获国际、国家、省级奖励分别有2件、127件、158件。舞蹈《飞向未来》获广东省中小学文艺汇演二等奖、《闹龙舟》获广东省迎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演出优秀奖、《新世纪的太阳》获省教育厅“爱我中国,爱我广东”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特别奖、编导奖、演员奖,《龙舟锣鼓戏少年》获亚洲民间艺术节银奖。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吴汉良侨资学校办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广东省贯彻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和佛山市冬季体育锻炼活动先进集体、佛山市文明学校、顺德市(区)先进学校、顺德市(区)体卫工作先进单位、顺德市(区)德育先进单位。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多年都荣获“顺德先进学校”称号,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显著。
㈣ 马鞍山成功学校的办学成果
成功学校创办于1998年8月,前身为“马鞍山市二中初中部”,2004年经改制成为股份制的民办学校,2012年11月20日,中加双语学校并购马鞍山成功学校。校长更换为原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政教处主任,优秀青年教师杨辉 。董事长为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校长朱传海,并且在此基础上成立安徽成功教育科技发展公司,简称成功教育集团,董事长由朱传海出任,集团旗下现有三所学校,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宣城市第十三中学、马鞍山成功学校。 校址在车站路18号。学校为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254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完备。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6人。 成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141人,专任教师11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0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市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0人,高级教师占26.8%。拥有先进、齐全的达省I类标准的教学设备。办学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发展全面、个性优良、特长明显的优秀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频频获奖,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近几年来,学校还获得了“全国民办教育示范学校”、“省、市民办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还和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和圣公会中学建立良好关系,每年选送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公费留学。
㈤ 开平市金山中学的学校成果
学校开办以来,获得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江门市标兵文明单位、开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开平市示范初中、江门市一级学校等殊荣;学科比赛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奖励有284人次,江门市级奖励有42人次;2002年至今连续数年的中考成绩均名列开平市榜首,其中,2005年中考成绩尤其突出,中考六个学科和总分的“一分两率”,我校囊括了21项第一名,总分的平均分比第二名的学校拉开85.1分,比开平市的总体平均分多了151分,上重点线(508分)有135人,比率达63.1%,比第二名的高出27.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高出46个百分点。2005年首次参加高考,旗开得胜。173人参加考试,上本科线(二B)有82人,上线率为47.4%;上第三批有166人,上线率达96%;任探琛同学以总分784分排在市的第九名。教师参加各科的优质课比赛成绩突出,有两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9人获得开平市第一名,6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2002年——2010年向重点高中共输送了2458名优秀生;2007年——2010年1286名,上重点线率超66%。特别是2010年中考创历史新高:考入国家示范高中(一中,开侨,含实验班)人数、比率创历史新高,达530人,入重点率达72.21% ;囊括市前5名、前10名占9名、前20名占18名、前50名占46名、前100名占84名、前200名占154名(不计实验班),没有400分以下的低分人数。实现了“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良好效果。
2013年,金山中学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佳绩频传,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3人,省级一等奖20人,地市级奖61人;司徒小芳、雷亮等教师获2013年江门市学科优质课大赛第一名;4月,在2013年江门“一模”中,金山中学716分以上的学生有10人(开平全市共10人),683分以上的学生95人(开平全市共100人);7月中考成绩揭晓,该校875人参加考试,746人考入国家级示范高中(包括开平一中、开侨中学等),入重点率达85.3%。
㈥ 如何让科研成果在学校见成效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领导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实施科学地管人、理财、用物、处事,提高学校管理的综合效益。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如何发挥人的管理效能,确实是全面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直接因素。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关键是搞好对教师的管理。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只要学校领导善于调动它,就能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力量。下面就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运用激励机制是途径。
人文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其中人的积极性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通过激励,可以创设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激发其潜力;通过激励,可能使校园充满活动,使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奖赏激励机制。这是一种通过奖励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先进分子,以引导教师努力奋进的导向性激励机制。它包含物质奖赏和精神奖励两种。具体要求:①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奖励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老师。可设有先进班主任奖、教学进步奖、优秀课奖、先进教研组奖、最佳服务奖等,并在每年教师节进行颁奖;②健全教师评优评先制度。要坚持标准,依照程序,由下而上逐步推荐并公示,广泛听取意见;③在学校经费紧缺情况下,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④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意气用事,对人不能有新疏之分,对事不能有抑扬之嫌。
2、情感激励机制。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者:①要以情感人,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②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③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④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感到集体有情,产生归属感、依附感,从而调整心态,激发热情。
3、目标激励机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将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积极性,而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能给人以某种需要的满足,激励人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具体要:①学校要制定明确、合理、有吸引力的集体目标;②要通过教育、宣传、引导教师把个人利益和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和谐统一起来;③实行严格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推行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这种“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调控教师过“激”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还要构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制度他控和道德自控功能。 ①对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要有具体的惩处条例。如在竞争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等;②要倡导和培育“宽松、和谐、务实、进取”的学校精神;③要推选教师行为准则。
二、凝聚人心所向是关键。
效能管理理论要求我们:人心向背是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强化人心所向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1、领导表率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①校长应当永远当好公仆。一位好校长,对等教师应以诚相见,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工作上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样的“师者之师”的校长,在教师面前才有威信,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学校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校长把自己视为教师控制者,缺乏爱心关心,没有人情味;在工作上没有长远打算,任人唯新,在这样的校长带领的学校必定派别林立,勾心斗角,正气不足,学校就缺乏凝聚力,更谈不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②校长在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致力于建设支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方面,校长要注意分析和授权给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才能;另一方面,班子每一位成员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广大教师职工,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起来,并善于接受他们的监督。这样,才能把广大教师凝聚在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
③校长要不断强化民主意识,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要不断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让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民主决策,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设,要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期向教代会作工作报告,并由教代会制定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能使校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才有利于积极性的提高。
2、思想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动力。要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实施“树我形象,铸我师魂”工程。要通过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要注意联系实际,对教师关心的热和难点问题,组织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3、帮困解难办实事,这也是凝聚人心所向的重要工作。要开源节支,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恰当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还应利用节假日组织活动,春节走家慰问,日常看望慰问病号,及时帮困解难,为教师办实事,这样才能大大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总之,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都在于都教师。学校管理者只有千方百计地把教师积极性调协起来,把教师身上蕴藏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㈦ 学校在教学成果中的贡献该怎么填写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他们更习惯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在日常的专教学属工作中,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练习,努力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
㈧ 水钢高中的学校成果
学校自建立以来,就极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现有的131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91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14名,中级职称教师45名,是全省普教系统师资实力最为雄厚的学校之一。但学校仍狠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教师自学进修、函授,获取“双学历”;教研积分制、导师辅导制,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促使了年青教师快速成长,纷纷在省市献课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教育战线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办学以来,教师中已有400多人次获国家教育部、冶金总局等各级部门的各类奖励表彰。学校也多次获公司、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贵州省冶金厅在“七·五”、“八·五”期间两度授予水钢高中为“教书育人先进学校”。
㈨ 河源市第一小学的学校成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学校、市一级学校、市美丽校园、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市优秀家长学校、市绿色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市德育示范校、广东省红旗大队、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示范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巾国文明岗、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普及普通话先进集体、广东省无吸烟学校、广东省电化教育优秀等级学校、广东省集邮示范校、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中华百佳少儿书法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大队等集体荣誉八十余项,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比赛频频获奖,学校民乐队、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体育运动队多次代表河源市参加省一级以上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每年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