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
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很多,如下: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 理论成果。
五、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Ⅲ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那些内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
Ⅳ 马克思主义学习心得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谢谢 ^_^
Ⅳ 简答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任何新的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版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权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的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Ⅵ 马克思一生追求什么
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追求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要,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1)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共产党人要当好马克思的忠实“粉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Ⅶ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从四个方面做了全面深刻的概括,应该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们是:
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二,“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第三,发现了“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四,创建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这就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功绩和思想盖棺论定性的高度概括,应该作为继承者们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贡献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哲学指导思想。虽然概括为“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些绝对,但对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毕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人类科学自觉地引导社会发展已经并且必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恩格斯才把它作为第一大贡献摆在了首位,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这方面,因为只有领会掌握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科学的考察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升华为一门科学。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中起着统帅作用。
第二个贡献认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说得过早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成果对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确实有所帮助,但是说发现了它的“特殊运动规律”是不确切的,因为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掌权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内在矛盾不可能完全暴露出来,发现其特殊运动规律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它的寿命)的认识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因而导致对创建未来新社会革命阶级和革命形势的一再误判。
第三个贡献被恩格斯认为是主要的发现,其他发现与之相较“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如果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地揭示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把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的话,可是并没有深一步揭示出社会存在是如何产生的,而发现“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把唯物史观又深化了一步。我们经常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如果科学没有新的发现,技术没有新的发明创造,群众的劳动和斗争就不可能使社会发生革命性的质变,社会只能进行一些改良或改革,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步。
第四个贡献对维护工人阶级自身利益和促进资产阶级社会自我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无产阶级唯一的力量是组织起来,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刚,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正因为工人阶级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才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进行一些改良或者改革,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有了今天各种形式的合作股份经济和宪政民主。但是,把“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寄托在现代无产阶级身上,既不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有违历史事实,因为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新的社会力量才有能力创建更新的社会,历史上也从来都不是被压迫阶级自己翻身做主人,而是新产生的奴隶主、地主、资产阶级率领劳动人民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Ⅷ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贡献: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上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只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发现整个社会文明共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它们分别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通过研究发现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是国家的建立,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通过社会化大生产消灭一切阶级。
影响:在上述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其理论不仅指导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而且也从反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改良。
(8)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扩展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马克思研究始终不能绕开恩格斯,更不能曲解恩格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伯恩斯坦首开修正主义先河,既需要把恩格斯作为挡箭牌又对他颇有微词;卢卡奇开辟西方马克思主义道路,亦对他进行责难;而学者们试图为主体辩证法开辟道路时,亦喜欢把他贬为落伍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Ⅸ 有关考研政治的一些小问题,希望各路英豪多多指点(高分悬赏)
你提了十个问题,0悬赏分...
这点分只能告诉你政治第一章前两部分的考研大纲,分低,没有回答问题动力~~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努力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的主观因素。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所进行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包括列宁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所进行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