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罗建华的获奖情况
罗建华(排名第一),我国有色金属矿业产业组织研究,1999年9月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
罗建华(排名第一),公开发表的8篇学术论文组成的系列论文《我国矿业产业组织及矿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6月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罗建华(排名第一),构建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研究,2005年10月在“管理创新、产业集群与湖南崛起”学术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罗建华(排名第一),企业专利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理,2007年12月,获湖南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㈡ 郑鹏程的获奖记录
《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专著),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
㈢ 肖北庚的获奖情况
1.2012年所著《WTO政府采购协定及我国应因研究》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0年获湖南省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奖二等奖;
3.2009年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
4.2008年所著《走向法治政府》获湖南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06年所著《政府采购之国际规制》获湖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2013年获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称号。
㈣ 杨洪明的获奖情况
[32] 赖明勇杨洪明张新华龚秀松聂普焱,电力价格决策模型群及其应用研究,200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3] 姚建刚罗滇生杨洪明刘光晔余虎葛亮,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运营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4] 姚建刚罗滇生杨洪明江岳春张佳启余虎,电力商业运营理论、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5] 童小娇刘仲云杨洪明罗可黄创霞王晚生,非线性方程和优化的理论、高效算法及其应用研究,200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公示)
[36] 赖明勇杨洪明龚秀松刘建民刘正军,湖南经济运行成本优化及其个案(电力价格成本)研究,2005年度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7] 赖明勇祝树金许和连包群彭水军钱晓英杨洪明王建华,系统建模方法研究及其在国际贸易系统中应用,200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8] 杨洪明,2009度第七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
[39] 杨洪明,2008年度第二届湖南省优秀博士后
㈤ 何震的学术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研究”(2008);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2003);
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2006)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4);
国家档案局科技攻关项目(2003);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 在《中国科技论坛》、《软科学》、《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太平洋学报》、《求索》等发表论文《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因素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主导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构建与优化》等100余篇,其中CSSCI重要来源期刊40余篇,并有10余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学》、《档案学》等刊物转载,10余项成果分别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档案学会优秀成果学术著作类二等奖(2008年)、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湖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06年)、湖南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2006、2007)等。1项成果被国家社科规划办鉴定为“良好”等级,并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网站“成果选介”专栏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选编》。
㈥ 欧爱民的获奖情况
1、《破译宪法的实践密码》,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
2、《湖南法治的个案推进——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为样本》,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湖南省人民政府,2012年);
3、《宪法实践的技术路径研究》,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
4、第五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法学会,2008年);
5、 湖南省2009年度最有影响力的法治人物(湖南省依法治省办公室,2010年);
6、CCTV2011法治人物湖南十佳(华声在线,2011年);
7、2010年度湘潭市十大新闻人物(湘潭晚报,2010年);
8、民进湖南省“双岗建功”标兵(民进湖南省委,2012年);
9、三等功(常德市人民政府,2001年);
10、《建构“当事人”参与型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2012年);
11、《构建参与型教学模式,培养法律应用人才》,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 2010年);
12、《构建参与型教学模式,培养法律应用人才》,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湘潭大学,2010年);
13、《法学实践性教学“当事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湘潭大学,2012年)。
㈦ 冯贤亮的成果
工作以来,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1)、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第四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11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06)、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4年)、第三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04年)、第三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2年)、第四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4年)、华东师大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计划”(2004)、“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5)等。
㈧ 胡肖华的科研成就
1.《宪法诉讼原论》(独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行政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独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行政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合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国家赔偿案件诉讼策略与实例点评》(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权利与权力的博弈——行政诉讼法修改纵横谈》(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6.《走向责任政府——行政主体行政责任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宪法学》(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宪法自学辅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宪法学》(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宪法学》(主编)(网络教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国行政法律制度》(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宪法》(参编)(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关于国家行政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与限制问题》,载《湘潭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2年第7期全文转载);
2.《再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载《湘潭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9期全文转载);
3.《西方国家表达自由之限制的比较研究》,载《湘潭大学学报》1993年法学专刊;
4.《论我国行政审判中的司法变更权》,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法学专辑;
5.《论西方宪政中的弹劾制》,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6.《乡镇人大监督权若干问题微探》,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法学专辑;
7.《法治建设论纲》(上),载《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
8.《法治建设论纲》(下),载《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4期全文转载);
9.《论预防性行政诉讼》,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试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CSSCI);
11.《试论执行诉讼》,载《湘潭大学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2.《地方自治:中国的实践与背离》,载《湘江法律评论》第3卷1999年12月;
13.《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载《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4.《行政审判方式的特点研究》,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5期(CSSCI);
15.《行政诉讼目的论》,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6期(CSSCI,《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2年卷全文转载);
16.《论学校纪律处分的司法审查》,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6期(CSSCI);
17.《宪法的演进与演进的宪法》,载《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1年3月;
18.《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设置》,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0年民事·行政诉讼卷(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9.《民主、宪政民主与宪法诉讼》,载《湘潭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0.《宪法诉讼目的概论》,载《宪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行政确认可诉性的实证检讨》,载《湘江法律评论》第5卷2002年;
22.《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的构想》,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23.《司法理念转型下再审制度的收缩》,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体系》,载《湘潭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5.《论行政权的宪法规制》,载《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CSSCI,《中国行政法学精萃》2005年卷全文转载);
26.《违宪审查原则论》,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7.《行政再审制度的检讨与改造》,载《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8.《高校校规的违宪审查问题》,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卡》2005年第2期摘录);
29.《以宪法诉讼拷问高教行政法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5/16期(CSSCI);
30.《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与限制原则》,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CSSCI);
31.《“良法”治校与大学生合法权利保障》,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6期;
32.《创新与突破:转型期中国行政法治原则嬗变》,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4期(CSSCI);
33.《论村民选举权的性质》,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法治建设论》(合著):1999年获湖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一等奖;
2.《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及其法治化》:1999年获湖南省教委、科委等八家单位联合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跨世纪湖南青年论坛三等奖;
3.《行政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001年获中国法学会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4.《法治建设论》(合著):2001年获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建设多层次高质量教材体系》:2001年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湖南省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行政诉讼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002年获湖南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
7.《宪法诉讼原论》:2004年获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第三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8.《宪政视野下的高教行政法治问题》:2008年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9.《构建参与型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获2010年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㈨ 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都有哪些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门颁发的关于版你在社会科学研究权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 回答:2008-12-09 15:06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㈩ 彭建刚的主要学术奖项
1.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2012年获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3.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4.2010年获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5.2010年被湖南大学评为“985工程”二期优秀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
6.2007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7.2006年获中国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8.2006年获湖南大学天语教师奖
9.2005年和2003年分别被湖南大学评为科研标兵
10.2004年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11.2004年获湖南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12.2003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第二届十佳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
13.2002年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14.2002年获获湖南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15.2000年被湖南大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并获优秀教学质量奖
16.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荐)
17.1999年和1997年分别被湖南财经学院评为科研标兵
18.1998年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四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19.1998年被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确定为湖南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 1996年被湖南财经学院确定为金融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1.1995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第一获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