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匈牙利与中国加深合作,目前双方有哪些合作成果
和十六加一合作机制,使中匈两国在政治、经贸、金融、人文等领域交流频繁,成果丰硕。中匈建交68年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旋律,深入人心。当前,中匈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巩固,务实合作领域广阔,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一带一路,是两国签署的首个联合单向合作文件。这标志着倡议在中国和匈牙利东进政策的成功实施。匈牙利是中国与中国的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今年5月,两国领导人共同决定将中匈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化双边关系、促进务实合作开辟了新的更广阔前景。
在提到两国之间历史人文行业的协作时,我国在奥地利已开设4所语言学校,在其中佩奇大学中医学语言学校是欧洲大陆第一所中医学特点语言学校,这种语言学校为营销推广中文课堂教学、散播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着积极主动功效。此外,由两国政府一同筹备的中匈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地区唯一另外应用本地语言和中文课堂教学的民办学校,上年该学校加设高中间,打开了奥地利中文课堂教学的全全线贯通时期。
㈡ 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2,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3,老挝铁路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筑路队伍整装待发。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根据规划,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4,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
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带一路
㈢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五年来,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
中缅原油管道投用,实现了原油通过管道从印度洋进入中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经超过9000列,班列到达了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二、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高于中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
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4.1%;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39.0%,近五年来进口额增速首次超过出口。
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并购项目整体锐减五成、交易总额整体下降逾10%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投资额逆势增长32.5%。
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中国—老挝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园区也在加快建设。
三、金融合作深入发展。
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价值链创造,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国际接受度不断提升。
五年来,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3)双边合作成果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9756.23亿美元,增速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中亚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与卡塔尔、黑山、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经贸往来表现出强劲增长动力。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境外经济合作区增加到82个,对外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累计上缴东道国税费20.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
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蒙古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与20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运行线路65条,通达15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
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显提升,运送货物由电脑、手机扩展到服装、鞋帽、粮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贷款项目34个,共计70亿美元,正助力数以亿计的人们改善生活。
各类“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陆续搭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应合作需求而生,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而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挥总牵引作用,扮演着合作机制内核和指挥棒角色。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广泛共识和强大动力,达成279项合作成果,目前各项成果正在积极落实中,并且许多已成为常态性工作。二是中国与合作伙伴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㈣ 外交部:愿同刚果(金)加强沟通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双方有什么合作成果
外交部:愿同刚果(金)加强沟通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双方有什么合作成果?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熟悉,毕竟非洲一些国家,大家都关注比较少一些,其实中国和刚果(金),一直合作十分愉快,经济方面相互补充,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答案:
三、中国和刚果之间在环境保护以及环保经济领域,合作项目非常多:
刚果金在环保领域和中国合作也非常多,因为刚果金是一个环境,需要极度保护的国家,他们现在的始森林破坏非常严重,所以对于刚果金来说,必须要尽快的把环境治理好,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的国家在环境方面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从2016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和刚果惊进行了环保方面的经济合作,在这方面,中国和他们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在未来的几年中,这种合作也会进一步加深,所以说刚果金和中国的合作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且双方的合作互补性非常强。未来几年,中国还会给刚果金建设一条非常好的高质量铁路,这对于刚果金环保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其他一些领域也有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所以未来中国和刚果金的合作会越来越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国的外交部才会做出积极评价。
㈤ 我国“一带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是政策和规划对接不断强化。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去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了279项成果清单,目前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包括大家知道的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
三是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我们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四是金融服务领域合作得到加强。丝路基金已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扩大。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框架下,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了2500万人次。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㈥ “16+1合作”成果和中方倡议评价如何
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此次会晤恰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设立五周年。多国专家学者、政界及媒体人士表示,“16+1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方在会晤中提出的合作倡议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
“‘16+1合作’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践行了‘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合作理念。”前立陶宛-中国商会会长奥斯瓦尔达斯·丘克西斯认为,各方合作建立在平等关系基础上,不仅要发展商贸合作,还应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
匈牙利布达佩斯科尔维努斯大学助理教授、中东欧亚洲研究中心主席毛图劳·陶马什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不仅为双方长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中欧加深相互了解、扩大政治和经济合作。
中方倡议将为合作注入新动力
会晤期间,中国领导人就“16+1合作”发展提出了做大经贸规模、做强创新合作、做深人文交流等具体建议,强调“16+1合作”不是16对双边关系的简单相加,能够产生16+1远大于17的效果。中方合作倡议获得多国人士的赞赏。
卡恩迪拉罗夫说,保加利亚社会党及社会各阶层对中方倡议非常认同,指出它会促进“16+1合作”机制实现均衡发展。
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中东和远东研究中心教授马尔采利·布尔德尔斯基表示,这次会晤表明“16+1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总结了五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取得的成果,也宣布了未来愿景和发展方向以及进一步加深合作的途径。
保加利亚投资署执行总监斯戴蒙·雅尼夫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加强金融合作将为双方各领域合作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动力。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也向世界传递出该地区经济前景可期、潜力巨大的积极信号,有助于这些国家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在斯洛伐克亚洲研究学院学者理查德·图尔恰尼看来,中方提出“16+1合作”能够产生16+1远大于17的效果,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决心与巨大潜力。
阿尔巴尼亚经济学家史乔西表示,“16+1合作”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难得的经济发展机遇,希望阿尔巴尼亚等巴尔干地区国家的政治家能够领会、吸收“16+1合作”传递出的信息,不要错失机遇。(
㈦ 中非合作交流农业“致富经”,双方有着哪些合作成果
我国同非洲国家在各个领域合作有20多年,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和骄人的合作成果,其中有针对水稻种植的农业合作、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培养农业技术员和援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这些高质量合作,为非洲国家脱贫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就业率也比以前更高了。
㈧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建交之初回中国与五国的贸易总额答仅为4.6亿美元。
21世纪,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合作的“黄金世纪”: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后,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08年的贸易额已达308亿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有所回落,为235亿美元。此后,双边贸易再次发力,呈加速发展趋势。
2012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已高达460亿美元,20年间增长100倍。
㈨ 稳步推进重要双边、多边合作
(一)中德合作
1.与德国美因茨大学合作
2013年3月4日,我院与德国美因茨大学联合成立“德中合作研究中心”的仪式在美因茨大学举行。中心的研究内容将从以深海为主扩展为深海和深部地壳甚至更广泛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一些地学难题,研发生物医学材料和新的天然产物/药物。7月2日,我院代表团访问美因茨大学并举行会谈,双方充分肯定了合作以来取得的成果,并积极酝酿签署合作协议。
“德中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王小烈书记(左一)与德国美因茨大学副校长沃尔夫冈·霍夫迈斯特教授会谈
2.与德国波茨坦大学合作
2013年7月1日,王小烈书记与德国波茨坦大学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布里恩教授签署了《中国地质科学院与德国波茨坦大学合作协议》,就地学合作与人才联合培养达成系列共识。根据协议,院先后派出两批共7名在读研究生参加德国波茨坦大学组织的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东部陶恩构造窗野外课程和法国南部岩石脆性变形野外课程,迈出了与欧洲高等院校开展研究生教学交流活动的第一步。
赴奥地利野外地质课程学习全体师生合影
王小烈书记(右)与德国波茨坦大学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布里恩教授签署合作协议
(二)中俄合作
1.积极推进中俄高层互动
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的委托,董树文副院长率团于2013年9月29日至10月2日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由全俄地质研究所承办的“欧洲国家地调局联盟第35届大会暨世界最大区域地质研究和矿产潜力评价国际合作项目会议”,期间就中俄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领域合作举行双边会谈。
俄联邦地质矿产署署长瓦列里·帕克先生会见中国代表团
2.进一步拓展中俄合作领域
2013年6月26日至7月1日,我院代表团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由全俄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俄罗斯独特地质遗迹的保护及开发远景国际研讨会”,积极拓展中国与俄罗斯在地质公园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独特地质遗迹的保护及开发远景国际研讨会开幕式
3.中俄双边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根据“中国与西伯利亚二叠纪火山岩省对比研究”的工作计划,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建民研究员一行3人于2013年9月2日至15日赴俄罗斯全俄地质研究所,对俄罗斯诺里尔斯克联合野外地质考察期间获取的地质样品开展综合处理和测试分析。
(三)中澳合作
2013年12月19日,董树文副院长会见了来访的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保罗·德克斯教授和经济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常兆山博士,双方就深入拓展学术交流进行洽谈,并就合作谅解备忘录文本达成一致。
院所领导会见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来访代表并合影
(四)中非合作
1.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2日,挂靠在我院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培训班”,来自12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1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培训班开班仪式
2.吴珍汉副院长与苏丹喀土穆大学地质系阿卜杜勒·纳迪(Abdel Halim El-Nadi)教授进行了会晤,双方讨论了地学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等事宜。
㈩ 中非代表探讨“十四五”规划双边合作契机,具体都取得了什么成果
12月8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大使圆桌会议,会议以“十四五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对“十四五”规划中的国际合作新机遇、如何加强中国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合作等进行解读。非洲各国六十余位大使和参赞代表,以及中方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