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瓜分成果

瓜分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4 08:10:42

A.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蒸汽汽车、火车、轮船被发明出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美苏英法中成功地试制原子弹。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1)瓜分成果扩展阅读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B. 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独立立法、司法、行政权及免向中央缴纳关贸税等政策,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中国之后,经济迅速增长,比往日更繁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

澳门是一个国际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其著名的轻工业、旅游业、酒店业和娱乐场使澳门长盛不衰,成为全球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2、神舟五号升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4、“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近几年,“两弹一星”又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5、航母研发成功

辽宁号航空母舰(代号:001型航空母舰,舷号:16,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隶下的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

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

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

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两弹一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港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舟五号飞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辽宁号航空母舰

C. 21世纪新中国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52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1.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00年国内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89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R&D经费总支出中,基础研究占5.2%;应用研究占17.0%;试验发展占77.8%。其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国内 R&D经费总支出的60.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企业逐步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7个(其中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中心 188个,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4个;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数44536篇,本国居民的专利授权量92101件,其中发明专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47亿美元;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工贸总收入67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76.2亿元。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正在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企业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24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类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转制工作,多数科研机构的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技术市场发展迅猛;宏观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 3.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人类基因测序、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微机电系统研究、南海大洋钻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学非线性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等八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4.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5.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农业科技方面,仅"九五"期间共培育出600多个新品种,单产增产10%左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 工业科技取得了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提升了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药物、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小康住宅、夏商周断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设施的建设,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 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 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二) 与教材结合点分析 1. 从经济常识看: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2) 财政的巨大作用。经济发展靠科学,科学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举的大量科技成果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3) 当今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人类基因组草图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由美国启动,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先后加盟。 2. 从哲学常识看: (1)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家尊重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他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如人类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又面临着基因垄断、基因成果被过分用于追求商业利益等新问题。 (3) 认识深化发展的观点。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等事实,都是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 从政治常识看: (1) 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职能。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经 济的发展。

D. 试述职能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为获取利息、将货币资本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借贷资本家。原来使用自有资本的职能资本家,现在兼用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甚至全部用借入资本来经营企业。

职能资本家使用了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就不能完全占有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要按期从中取出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支付利息后的利润余额,才作为职能资本家占有的企业主收入,即支付利息后的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集团之间进行瓜分。

(1)产业资本家通过投入产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产业利润。

(2)商业资本家通过投入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商业利润。

(3)借贷资本家通过投入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利息。

(4)大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地租。

(4)瓜分成果扩展阅读

借贷资本家不直接使用资本,把资本的使用权转给职能资本家,从而产生了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同一资本对借贷资本家来说,是作为单纯所有权的资本;

对职能资本家来说,则是执行职能的资本。职能资本家用借入的资本去经营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生产剩余价值或实现剩余价值,直接剥削各个产业和商业部门的雇佣劳动者。

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以及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使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的对立,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一方面,借贷资本家只从职能资本家手中取得利息,没有同雇佣劳动者直接发生关系,在利息的形式上,看不出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另一方面,企业主收入则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管理劳动和监督劳动的报酬,似乎不是从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事实上,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的区别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剥削实质,而企业主收入和利息实质上都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E. 支付宝瓜分15亿,你们今天都领到了多少

我3.33×10,一共33.3,主要是因为每天基本都用支付宝。
望采纳谢谢

F. 清朝外国瓜分大半中国如何收回的查不到。怀疑中国历史了。。。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俄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日本、意大利在中国的殖民地和租借地被全部剥夺。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1919年到19149年间,中国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遭到动摇:早先苏联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历来传闻如此,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苏联做到了这点,或者作出过这个声明。);国内民主意识与救亡图存观念日益上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此起彼伏。令当时的北洋政府受到极大压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甘于受人宰割的决心,其结果是远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没有在破坏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此后不久,随着联俄容共的实现,中国国民党领导进行北伐。自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陆上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权力收回与“改订新约”运动,使得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这一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虽不敢彻底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已经对部分国家主权展开收回行动。其主要活动为:
1. 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收回发生一三惨案事端的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
2. 收回关税主权: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之一;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3. 废除领事裁判权与最惠国待遇。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并没有彻底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这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依然不足以与世界强国对抗,政府害怕面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后各 国可能做出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动用武力;国民政府需要有外国的经济、外交上的支持,不可能接受被国际孤立的形势。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不平等条约的体 系反而再次加强,但各国也已经不再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转而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一些对中国而言无关大局的利益来换取特权,或者先制造舆论优势渲染签订条约 的利益。如何梅协定就是日本先制造“华北独立”的事端,再通过舆论向外界诠释华北不设防带来的好处,最终使国民政府接受协定。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中国与意、日为交战方,因此废除了在华的不平等条约。为了维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稳定,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分别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新约》、《中英新约》,自愿放弃在同盟国中国的特权。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公开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G. 为什么“平均利润”不能反映资本家不同集团联合起来共同雇用工人并相互瓜分剥削成果

过程中有竞争环节。

H.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

一、经济建设现代化

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进行了多种探索。在较长的时间里,我们曾采取计划经济体制,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新事物。历史地看,该体制在两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1、是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2、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本社会福利人人享有。

3、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最为突出的创新,是大胆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功不可没。

二、社会建设现代化

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的探索和创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构建了覆盖巨大人口的现代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

1、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极大提升了国人的健康水平。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12年的75岁,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4年的8.9‰。

2、在教育现代化上,我国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我国在农村普遍建立小学,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2015年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7.5%,在国际上也属于较高水平。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制度执行力。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更加成熟定型、更具现代化特色的制度体系。

中国这个巨型社会自古以来就依靠巨大的管理体系运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要创造低成本、高效率、奉行良法善治、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从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构这样一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主体是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权利义务、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现代化。如果中国人都能成为有理想、有信念、负责任的现代人,中国必将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更大尊重和支持。

五、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建国之初,就得到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印度、缅甸、瑞典、瑞士等国同我建交;英国也很早承认了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为很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I.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



(9)瓜分成果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J. 瓜分成果是什么意思

摘要 瓜分成果意思就是:平分一起努力下来的果实。

阅读全文

与瓜分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