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苏南通发展超越常州、为什么江南的常州会以为江北的南通不如自己呢面对现实吧!
排第一和你有什麼关系?给你加工资吗?
⑵ 近几年南通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有个伟大的政府伟大的党,去南通看看 南通的行政中心就知道了!还是经济发展起步晚,必然落后于其它城市。不过,近代南通轻工业发展还是比较领先的
⑶ 南通发展如何
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具体,这样回答吧,
一,南通本身的发展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近年来,你可以感觉到,城市变大了,路变多了,高架起来了,长江南北通达了,过江铁路什么的,南通的GDP也得升不少,高楼也很多,沿海沿江开发成果初现,各种开发区科技园也落实,其发展速度在江苏是较快的,只是其底子不厚,所以总量还落后于苏,锡,南京。
二、如要人说南通对你个人的发展,从大家的认知上看,南通对个人的发展不如苏州,上海。但每个人在选择时要权重很多因素,上海也有很多穷人不如南通的人;南通也有很多人比上海人有钱,有地位,有能力。个人发展,看机遇,看个人能力,看人个选择。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南通的文博事业给南通带来了哪些发展成果,及文博事业带来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南通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和各类媒体的密切关注。2002年起,南通加大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文博馆群建设力度。继2004年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通馆、中国南通珠算博物馆开馆后,2005年以来又有南通城市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南通实物股票收藏馆等建立,还有部分企事业正在筹建相关博物馆。目前南通市共有各类博物馆25家,市区每5万市民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这一指数在国内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以展现南通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示南通文化,特色鲜明,门类齐全,人文魅力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环濠河文博馆群已经形成,并以其整体面貌和形象为南通“文博之乡”作了最好的诠释,成为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历史文化和沿海开放城市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重要标志。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领略到了南通博物馆事业的建设成就,“南通——文博之乡”的风采蜚声海内外。海内外人士通过博物馆这扇文化窗口,进一步了解并钟情南通,南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显著成果和城市文化、人文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力、拓展力也得到充分展现。
南通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更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南通从城市的性质上来讲,是江苏省一个省辖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从南通特点来讲,第一,南通是纺织之乡,南通纺织起源于1895年张謇创建的工厂;第二,南通是建筑之乡,南通的铁军在全国都是第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三,南通是教育之乡;第四,南通是体育之乡,涌现了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在地级市里是非常少有的;第五,南通是长寿之乡,百岁以上老人占有比例超过了江苏省的一半;第六,南通也是文博之乡,南通有中国最早的博物苑。南通这几年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上态势非常好,连续几年迈了几大步。2003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实现了“双超”,2004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和2006年继续大幅向前发展,2006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750多亿,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在江苏省保持第一。大家非常关注节能和减排问题,南通在污染物的减排上做了很多贡献。2006年南通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市,在污染物的减排方面,主要水污染物实现总量削减3%,而全国水平是增加了1.2%,南通对空气二氧化硫减排了6%。它标志着南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和社会一种协调的发展。
⑸ 江苏南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个人感觉南通苗木发展前景不错.
现在城市都对绿化投入很大,每年都有大量需求.
南通离长三角核心区上海很近,便于销售.
另外随着南通铁路等交通的建设,国内市场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⑹ 南通近年来的发展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黄海,面向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现辖四市、二县、三区,辖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万。南通是长江流域进出物资的转运枢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市区的五山(即:狼山、剑山、军山、黄泥山,马鞍山)为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江南古陆下沉后残留于地面的高顶。全市地势平坦,沿江、近海与中北部地区至里下河区略有起伏。境内沟河纵横交错,使江、海、河连成一片。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土地肥沃,沟河纵横,雨水充沛,是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江海平原,全市拥有耕地707万亩,耕地产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里以粮棉为主,盛产棉花和特种经济作物,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自1984年开放以来,南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被誉为"江海明珠,风水宝地"的南通日益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魅力,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经济资源,独特的港口优势,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文化教育。经国家权威机构评估认定,南通进入了中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的城市行列。
⑺ 如何评价南通这座城市发展潜力如何
如果让我形容南通,我觉得是精致,低调。
经济发达,民富相当可以,房价高。总的来说,南通的城市生活水平和品质还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比我们那边高一些,貌似人均GDP人均收入都不错,各种城市综合体都不少,购物什么的都很便利,治安很好。
南通在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这五年中,南通很有可能成为继南京、苏州、无锡后第四个GDP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
同时南通将会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引领苏北各市打破发展瓶颈,缩小与苏南地区的经济差距,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这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苏通大桥通车后,时间缩短为一小时,吸引了苏南的投资,南通也提出了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的口号,领跑苏中。也确实,这两年发展速度很快,大型企业的进驻,大资本的投入。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沪通园区,规划中的中创园区等等,但实际上还是当时政府的主动融入苏南的政策。
总结如下: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时期,南通是第一批十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首批国家批准建设的开发区之一,但受制于长江天堑等各方面,一直被称为南通难通。中国教育看南通,南通从来不缺人才,之前的答案提到了。
但老一辈人的思想就是南通小城市,还是要去上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闯荡。南通高等教育并不发达,只有一个南通大学,在江苏是本一水平,以建筑和医学擅长,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可以去外面上,但回来工作创业也是上佳的选择。
⑻ 我想知道南通最新的经济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2007年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9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96.89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741.03亿元,增长16.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8.2%、56.7%和35.1%。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通确定了跨越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工作思路。
今年,随着苏通大桥通车和洋口港的初步通航,南通结束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的历史,使南通真正融入了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大大增强接受上海和苏南辐射发展自我的能力。同时,南通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通航,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已成为国家枢纽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北翼的主要港口之一。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揭晓。南通六县(市)全部入围。
具体排名为:通州第28位,海门第41位,启东第56位,如东第86位,海安第90位,如皋第92位。
http://www.gydcw.com/press/2008_11/20080723101532.html
⑼ 江苏南通的发展怎么样
江苏南通近年的发展很迅速,经济活力较好,潜力很大,江苏的省会如果要变的话,是一个强力的竞争城市,生活成本不高,收入也相对客观,适合创业、定居
⑽ 南通的历史发展经过
南通历史由来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区还是茫茫海域。从汉代以后到公元11世纪,南通地区形成过程中,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这次大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可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当年这里是海陵县(今泰州市)东境。
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
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东布洲与大陆连接后,长江北岸砂咀扩展到现在的启东市的东部一带,古称宋蓼角嘴,现在南通市的东部范围大体形成。
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
南通的行政建制
随着南通古代渔、盐业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南通的古代经济逐步繁荣,居民聚落随之出现,南通历史上的县级城市也逐步建立。唐代以前南通地区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五代以后曾设有路、州、直隶厅、军、监、县几种地方行政单位。如静海军、通州路、利丰监等。军,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行政设置,体现了当年南通一带的军事地位。监,是生产性的行政设置,南通的"监"主要管理盐业生产。明清时的"州"有散州与直隶州之分。明代通州为散州,亦称属州,是府的下属单位,其地位略高于县。清代雍正以来通州为直隶州,直属布政使司,其地位与府相当。直隶厅与直隶州地位相同。
东晋安帝统治时期,南通范围内曾有宁海、临江、蒲涛、如皋等县,后又增设海安县,到周、隋时期这些县多被撤并。
唐代,胡逗洲得到开发。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镇遏使的职位。后来,五代吴国曾设丰乐镇、大安镇、崇明镇及狼山镇。五代时直接统治静海与东洲一带的是姚氏家族。姚彦洪建筑城池官廨,号称"静海都镇",统辖狼山、丰乐、大安、崇明四个大镇。
后周显德三年(956),周军压境,姚氏政权控制东洲、静海约半个世纪的局面结束。显德五年(958)初,后周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今南通市),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通州,按其位置来看,由海路北上可达齐燕辽东,南下可抵闽越,沿江南可至三吴,西可到楚蜀。四方通达,因以为名。通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天圣元年(1023)通州改名为崇州,又称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称静海郡。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复为州,属扬州路。崇明县曾短时间归属通州,后又划属苏州。明初,静海县废,此后,通州只管辖海门一个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废,通州无属县,至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为直隶州,划如皋、泰兴二县归通州管辖,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维持到清统治结束。乾隆三十三年(1768)设立海门直隶厅,直属江苏省管辖。
1912年,民国政府废州厅设县,江苏通州改称南通县,海门厅改称海门县;1928年,设启东县。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苏中根据地,今南通范围内曾为苏中四行政区辖地,民主政府建立县级政权。1941年初,设立如西县,1943年在海泰地区设紫石县。抗战胜利后,南通范围内曾为苏皖第九行政区及一行政区的一部分。1945年,改如西为如皋县,改如皋为如东县。1948年改紫石县为海安县。1949年南通城解放,南通县设市,驻南通城,南通市曾为苏北行署辖市,后又为江苏省辖市。南通设市后,于金沙镇另设南通县。南通范围内的六县属南通专员公署管辖。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市管辖六县二区的格局形成。1990年前后,启东、南通、如皋、海门四县分别撤县建(县级)市,其中,南通县改称通州市,六县(市)仍属南通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