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2-01-03 18:07:23

① 冯贤亮的成果

工作以来,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1)、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0)、第四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11年)、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2006)、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4年)、第三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二等奖(2004年)、第三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2年)、第四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4年)、华东师大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计划”(2004)、“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2005)等。

② 孙祁祥的主要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
中国保险学会兴亚创新基金保险理论创新成果一等奖(2006年)
中国保险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
《空帐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2001年入选“北京大学首届文科论坛”经济学论文; 2002年获“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保险学》,1999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权制度、风险机制与经理者阶层》,1998年荣获“当代企业改革论坛”首届年会征文评比优秀论文奖。
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1996年)
《论两种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参考报》,获1995年度全国报纸理论文章二等奖。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荣获“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995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模式转换时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1988年获“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入选论文奖”。
《我国租赁经营的实践对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启示》,《经济纵横》l988年第12期,荣获全国第二次工业企业租赁经营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荣获全国第二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看中国企业的惰性》,1986年获首届中青年中国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奖。

③ 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得上

晋升职称、调动工作或是相应的评选学术带头人之类的地方可以用得上

④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评奖 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吗

不包括,级别就不对,中国社科院是全国性的机构,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是市级单位。

⑤ 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获奖成果汇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

⑥ 谢富胜的奖励、荣誉称号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第十四届(2010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2009)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8)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7)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
国家教学成果奖(参与人)(2005)
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2005)

⑦ 梁树发的代表成果

1.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与赵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马克思主义辞典(主编之一)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马克思主义史 第3卷(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执行主编之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光明日报 1999年2月26日
7.谈谈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9年第6期
8.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
9.卢卡奇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10.柯尔施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年第4期
11.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体系——一种关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的观察视角 浙江学刊 2004年第6期
12.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1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 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
14.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
15.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 教学与研究 2005年第8期
16.世界历史、全球化的社会形态意义——兼论世界社会形态概念的合理性哲学研究 2005年第12期
17.科学发展观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8.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及建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年第3期
19.西方马克思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
20.马克思逝世周年纪念性话语及其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8期
21.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路径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
22. 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从划清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多元论”界限谈起 解放军理论学习 2009年第2期
23.“以人为本”何以是一个唯物史观的科学命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尔滨) 2009年第2期
2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发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谈起(第一作者,合作者黄刚) 学术研究 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
2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与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认识谈起 (第一作者,合作者李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年第4期
26. 理论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形式与可能 理论视野 2009年第12期
27. 学科化——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的互动 党政干部学刊 2010年第2期
28. 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研究方法辨析(第一作者,合作者李慧) 江西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29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的科学基础(第一作者,合作者黄刚)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第3期
30.梁树发,于乐军. 关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J]. 理论视野,2010,(8).
31.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潮研究三题[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02(004).
32.梁树发,彭冰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认识发展[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
33.梁树发.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路径问题[J]. 理论视野,2011,(2).
34.梁树发. 共产党人要做马克思主义者——写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5.梁树发. 科学“马克思学”的意义[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36.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理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37.梁树发. 具体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 理论视野,2012,(9).
38.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
39.梁树发. 中国经验、中国式表达中的哲学解读与哲学发现[J]. 理论视野,2013,(10).
40.梁树发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推进三个结合,拓展两个视野[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28(B02).
41.梁树发. 试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系统[J]. 教学与研究,2014,(1).
42.梁树发.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写中的三个关系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
43.梁树发.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河北学刊,2007,(4).《新华文摘》2007年第27期。
获奖成果:
1.《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1991年获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二等奖;
2.《马克思主义史》1997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3.《新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评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几种形式》、《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论文一等奖。
4.《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几点思考》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5.《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 原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9月4日
6.《马克思逝世周年纪念性话语及其启示》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

⑧ 肖永亮的获奖情况

留美期间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过多篇重要学术论文,获得美国科学与工程世界名人称号。
获得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NSF)奖金资助完成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蓝天制片厂参与领导多部电影票房榜首影片特技和电视轰动性广告的设计制作,其中影片《邦尼》荣获7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金像奖。
中华创意产业大奖“创意大国手”称号。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务院侨办——第二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星光奖——优秀论文一等奖

⑨ 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都有哪些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门颁发的关于版你在社会科学研究权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 回答:2008-12-09 15:06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⑩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金分别是多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专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属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立的政府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项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至于奖金是多少,每年都不同的。

阅读全文

与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