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园林规划成果

园林规划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3 09:56:50

① 国家景观设计成果国家需颁发哪些设计奖项

中国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颁发奖项
设计典范点、设计推动奖、设计创新奖和企业类奖

② 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什么

园林规划设计得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纸,其中包括总平面图、单体景观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

③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最终成果有哪些

很多,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鸟瞰图,施工图,包括各个建筑专和小品的详图,植物属配置图,建筑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详图),园林小品图(包括各个小品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详图),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细节,比较多。

④ 城市绿化的成果

⒈城市绿化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结合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旧城改造开展绿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绿地面积;园林化街道、小区和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6.3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大多数省会已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沈阳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⒉草原保护与建设成绩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面积达2亿多公顷,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全国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超过26.7万公顷,草原围栏超过33.3万公顷,全国禁牧面积超过33.3万公顷;2000万头牲畜改为舍饲圈养,干草产品200多万吨,牧区和半牧区依赖天然放牧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转变。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牧草产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态明显改善。
⒊绿色通道工程稳步推进。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的原则,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要求,坚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方向,多部门(系统)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通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十五”期间,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达50多万公里;湖泊、水库绿化面积17920公顷,江河沿岸绿化18650公里。在全国6.1万公里国家铁路营业线上,宜林铁路3.73万公里,已绿化达标2.03万公里。
⒋部门绿化作用明显。各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成为国土绿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间,铁道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996.3万人次,植树3843.9万株,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62个,面积达1752公顷。水利部门义务植树194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沟、荒滩1663万公顷,庭院绿化870多公顷。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妇联等部门坚持组织开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生产技能和本领。解放军一直走在义务植树的前列,大力开展荒漠、荒滩、荒山造林绿化,每年植树13万公顷以上,同时还有力支持了地方绿化工作。武警部队营区绿地率平均达到32%以上。石油系统坚持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石油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覆盖率已达23.8%。
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05年,全国征占用林地管理日趋规范,林地确权发证面积已经超过90%,林木采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国森林资源监测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林政案件查处率达98.30%。全年共查处破坏草原案件4000多起,资源保护工作显著加强。
全国森林公安全年共查处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处罚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1805人次,收缴木材90.16万立方米,野生动物193万多头(只),野生动物制品32974件。“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绿剑行动”等一系列集中统一行动,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高发的势头。
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1524起,受害森林面积73701公顷,因火灾死亡人数92人。发生草原火灾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积5万公顷,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
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933万公顷,防治面积700万公顷,防治率为75%,其中无公害防治率64%,成灾率5‰。农业草原鼠虫灾防治面积953万公顷,减少经济损失近10亿元。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登记建档、围栏挂牌、远程监控、宣传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1万多株,二级古树(300-500年)104.3万多株,三级古树(100-300年)175.3万株,国家级名木5281株。
⒍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7269亿元,比上年增加376亿元。人造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573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29%;林产品年总产量达9400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36.5%。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64万公顷,年产值超过431亿元。竹林面积超过480万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15%。“十五”时期,全国共生产各类林木种子1.26亿公斤,合格苗木1549亿株;林木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会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⑤ 北京绿维创景在景观设计方面有哪些成果

绿维创景在景观设计上有一定的经验,下面就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来为您分析景观设计的特点。 度假酒店室外休闲娱乐功能景观创造手法 根据依托的旅游资源,度假酒店有海滨、森林、滨湖、温泉、高尔夫、草原、谷地深坑(利用天然或人工谷地、深坑地形建造)等类别,资源不同,其休闲娱乐功能和环境景观表现也不同。以下选择几类加以探讨。 ◆◇海滨度假酒店 这类酒店的室外休闲娱乐的项目主要以海为主题,如海水浴场、游泳池、海上游乐和沙滩运动等,其景观设计主要考虑: ◆◇完整的空间形象 海水浴场与沙滩娱乐、海上游乐以及相应的餐饮、商业区既紧密结合、相互呼应,又各有分区,有条不紊,各分区内不同的休闲娱乐项目和服务功能也是如此。在室外休闲区的中心,可建与海文化或酒店主题相呼应的主题广场,周边修建饭店、舞厅、酒吧、咖啡室、音乐台等娱乐休憩场所,形成完整、丰富而又有条理的室外休闲环境。 ◆◇私密性与舒适性 滨海度假酒店到海滩往往还有一段距离,与海滩景观设计不同,酒店设计更注重私密性与舒适性。应须充分利用周围的起伏地形,通过园林减少视觉冲击和房间之间的对视。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观景的通透性与游客活动的私密性,客房和公共空间应面对海景或其他核心景观,提供开阔的视野,别墅花园、会议场所则要营造私密、安静的环境,同时可利用植物的多样性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灯光效果制造优美的夜间视觉环境。 用滨海植物营造滨海度假的氛围,充分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利用高大植物制造适宜的遮阳效果;利用乔、灌、花草结合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同时要创造由不同灯光制造的优美的夜间视觉环境。

⑥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主要成就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 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 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
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园林
(一)长安皇家园林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
(1)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
(2)东内大明宫
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3)南内兴庆宫
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2、大内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二)洛阳皇家园林
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
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
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一)长安
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
1、玉华宫
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
2、仙游宫(避暑行宫)
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
3、翠微宫(避暑离宫)
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
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5、九成宫
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二)洛阳园林
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
1、西苑 (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上阳宫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即文人山水园。主要以长安、洛阳两地为盛。
一、城市私园
1、长安
长安城内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游憩园,叫“山池院”——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
2、洛阳私园
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和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园。
履道坊宅园
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
A:位置、规模和布局
《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
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

二、郊野别墅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拥有对象:⑴两京的贵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别墅特点:贵戚、官僚别墅,格调华丽纤秾;一般文人官僚别墅,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
长安:作为首都,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贵族、大官僚多集中在东郊一带,如太平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别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阳: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林尤为密集,同长安园林一样,多由达官显宦修造。例:
①平泉庄
园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
园林特征:
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
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
“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
珍禽异兽
②浣花溪草堂
园主人:杜 甫
位 置:成都
园林特征: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唐代,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建设,其中尤以名山风景区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依附于庄园而建的别墅,与唐朝的制度有关。许多官员有城内的宅院、郊外的别墅,同时还拥有庄园别墅,成为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
唐代的庄园别墅,对唐代文坛中“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三、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第四节 寺观及其他园林
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
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现在:
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⑦ 风景园林施工图设计成果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一般设计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组织专家论证;施工图设计成果通过专业图审而不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⑧ 景观园林设计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你可以去景观中国的网站看看,首页里的“国际资讯”栏目会有景观园林设计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⑨ 苏州古典园林景观在中国园林选景艺术上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扩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选景之妙借清溪: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选景之山石之美: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园内长廊四面贯通,廊壁上嵌有书条石刻,皆为名家书法佳作。
选景之画境得真: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园林本就于吴门烟水密不可分,拙政园更是有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方成。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选景之分景成趣: 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选景之花草谐趣: 艺圃位于苏州阊门内,建于明代。原为药圃,清初改现名,又称敬亭山房。药圃为住宅花园,面积不大,在苏州诸园中,以园景开阔、自然质朴称胜。其中的植物配置合理得当,种类丰富,有山林野趣,堪受盛赞。
中国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艺术水平为最高格,与其选景、用景、造景的艺术密切相关,苏州园林大小众多,实难尽述,今暂论若此,以为参考,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还需自己细细品味,方能得其真谛。

⑩ 中国绿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扎实推进。 通过在 全国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执法检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北京、重庆等地开展城乡手拉手,一对一帮扶工程,通过义务植树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环境。福建省结合义务植树开展种植名贵树木,建富裕新村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农村群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河南郑州、河北张家口、四川成都、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通过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不仅使城市周边贫瘠的荒山和废弃的荒地披上了绿装,彻底改变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处城郊森林公园和生态休闲基地,给城市居民创造了森林游憩、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便利场所。一些省(区、市)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捐植苗木、树木,以实际行动参与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据统计, 2007 年全国有 5.0 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 22.7 亿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 515.4 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加速了城乡绿化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
国土生态体系建设与保护继续加强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 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达到 6.6 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 27.5%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成效明显。 2007 年全国完成造林 7800 万亩。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 1/3 ,年均增量占世界的 53.2% ,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森林资源监管力度加大。湿地保护进一步推进,又新增国际湿地 6 处、国家湿地公园 9 处,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约有 47% 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质量效益明显提高,重点沙区绿洲面积进一步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新建自然保护区 26 处,新增面积 2707 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 18.45 亿亩,占国土面积的 12.8%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有了新的进展。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到 4.23 亿亩,新增草原围栏面积超过 1.0 亿亩,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累计达到 13.48 亿亩,草原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
部门绿化加 速发展。 各部门 ( 系统 ) 按照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从各自的行业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土绿化事业快速发展。铁路、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调解决绿色通道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绿色通道建设。铁路系统投入资金 10.6 亿元,完成绿化里程 1.29 万公里;交通系统投入资金 31 亿元,完成公路绿化里程 9.45 万公里;水利系统投入资金 6000 万元,完成江河沿岸绿化 3.51 万平方公里。全国绿色通道建设里程累计达到 140 万公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搞好营区和军事区绿化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造林,在绿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投入兵力 256 万人次,绿化造林 265 万亩。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建设生物质柴油原料示范基地 600 万亩的合作协议, 2007 年已在云南、四川等 7 省区建立基地 102 万亩。共青团中央广泛动员青少年,通过“ 5 元钱捐植一棵树、 200 元钱捐植一亩林”等方式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 330 多万亩,并使 3.5 亿(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态文明教育。全国妇联动员广大妇女参加义务植树、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绿色示范基地 28 个。中直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怀柔、密云等地的 200 个义务植树基地进行补植补造和林木管护,基地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地绿化覆盖率已达到 90% 以上。
城市绿化步伐加快。 各地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目标,按照“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的总体要求,普遍开展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等方便市民休闲的公共绿地建设。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森林不断增加,已有贵阳、沈阳、长沙、成都、包头、许昌、临安等 7 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同时,深入开展了“绿化美化小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新社区”的社区绿化活动,开展了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花园式单位的建设和评比活动。许多城市还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建设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城市绿地不断扩大,绿化景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一些城市达到了居民出门 500 米以内就能见到公园、绿地广场或绿化小游园。据统计,全国 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 35.11% ,较上一年增长了 2.57 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8.30 平方米,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顺义、 河北秦皇岛、山西晋城、吉林长春、上海闵行、江苏南京、浙江嘉兴、安徽马鞍山、福建厦门、江西景德镇、山东日照、河南郑州、广西桂林、陕西宝鸡等 14 个城市受到全国绿化委员会的表彰,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行列。
新农村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的通知》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电视电话启动会议精神,大力组织开展农村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涌现出一批规划设计科学、树种配置合理、绿化档次较高、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示范效果较好的“绿化示范村”,基本实现了“村外有林环绕、村内绿地成景、庭院花果飘香”的农村新气象。北京、山西、广东等省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启动实施了一批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加快了农村生态建设步伐。有 100 个县、 990 个村和 9162 户农户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绿色小康户”的荣誉称号。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生态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 26 处,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 — 湄州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庆、河南等省市也相继建立多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专题片《森林之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百名文艺家采风活动”启动,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生态文化传播力度明显加大。在开展植树节、湿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爱鸟周等纪念活动的同时,各地还举办了有关林业、花卉博览会等活动,传播生态文明。
林产品供给能力日益增强。 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 1.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9.85% 。全国生产木材 6974 万立方米、人造板 7365 万立方米,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 1 亿吨,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 570 亿美元。以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产化工、林机制造、木浆造纸、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林业经济强县,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
我国的国土绿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全球森林植被总量逐年减少和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仍在继续,对我国生态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2007 年表现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纪录,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300 亿元。
2008 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国土绿化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以低温雨雪冰冻灾区的植被恢复为重点,全面实施《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后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等各项措施,以推进部门绿化和单位绿化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要认真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城乡群众通过绿地、林地养护形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要大力统筹城乡、区域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区域绿化一体化,促进全国造林绿化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备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阅读全文

与园林规划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