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陈甬军科研成果

陈甬军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3 08:21:21

⑴ 请问重庆工商大学的历史大事件详细资料,越细越好

校园网上应有尽有,www.ctbu.e.cn

⑵ 周末的人物简介

专业:实证产业组织理论、政府管制与反垄断教育背景: 2009-201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博士研究生 2009-201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 访问学者、联合培养 2007-2009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硕士研究生 2003-2007 南京大学商学院国家经济学基地班 本科工作经历: 2012至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 讲师教育科研研究领域: 实证产业组织理论、政府经济管制与反垄断、微观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项目: 1.银兴经济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2012)主持人 “市场势力测度与福利损失估算” (荣获2012年度银兴经济学基金优秀成果奖)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主要参与者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模式的优化研究——基于福利损失测度的视角” NO.70940012 -负责开发运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垄断产业福利损失进行测度的基本方法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9)参与者 “中国产业市场势力的测度及其福利损失的估计” NO.70673106 -负责开发新产业组织实证框架下市场势力直接测度的方法 。
主要研究成果: 1. 周末,陈甬军:《中国工业企业的垄断程度与福利损失》,匿名审稿中 2. 周末,陈甬军:《政府经济管制与反垄断的理论基础: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述评》,即出 3. 周末,王璐:《产品异质条件下市场势力估计与垄断损失测度》,中国工业经济[J],2012.06 4. 陈甬军, 周末:《市场势力与规模效应的直接测度》,中国工业经济[J], 2009.11(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5. 周末,王良举,陈甬军:《钢铁企业规模过小了吗?:基于NEIO和SFA方法的分析》,产业经济评论[J],2012.01 6. 周末:《转型时期中国电影院线产业分析》,产业经济研究[J],2008.3 7. 周末, 李东:《文化产业与南京区域经济发展》,南京社会科学[J], 2007.5 8. 周末1,杨德才2:《论国企产权改革的控制权核心》,江苏社会科学[J],2007.4 9. 郑适1, 周末2:《中国房地产检测与分析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按照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师队伍中,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据有关资料显示,研究院教师队伍中有陈甬军、杨志、徐孟洲、于同申、陈满华等教授8人,曹伟、周炜、李立众、郭晓蕙、李秀英等副教授5人,徐阳光、何林、陶曲勇等讲师5人,均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等派出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在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成果显著。研究院还聘请国际一流学者、国内外实业界知名人士作为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研究院的教学科研队伍。2008-2009学年,陈雨露、吴晶姝、任淮秀、张杰、朱青、郭庆旺、谭荣华、杨瑞龙、曾湘泉、胡乃武、林清泉、汪昌云、王利明、徐二明、金正昆、杨志、关伟、吴晓求、孙健敏、岳树民、孙久文、董克用、沈伟基、陈岳、庄毓敏、郑功成、高培勇等27位国内外知名教授在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专业涉及金融学、财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保障、公共财政管理等多个学科。2010年,温铁军、孔祥智、刘元春、韩大元、胡锦光等44位知名教授在研究院招收博士研究生。

⑷ 商业经济学的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商业经济学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学科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淀深厚。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中,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学专业同工业经济学专业一同并入新设立的产业经济学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我校自主设立流通经济学专业,2012年更名为商业经济学专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商业经济学科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以曾洪业、林文益教授孙冶方、薛暮桥为代表的优秀学者。当前,以纪宝成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商业经济学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将商业经济学建设成为具有稳定的学科优势,使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推动商业经济学的若干研究方向产生国际影响,是我校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
经过多年努力,商业经济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界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教学科研。本学科有着长期的教学科研基础与积淀。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学科点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共获得社科基金13项(其中,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涌现了一批有学科特色、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优秀理论科研成果。本学科点构架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础雄厚的经济学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个应用经济学科,涉及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流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商品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师资队伍。学科设立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学科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本学科具有一支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结构的师资队伍,其中8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外学习与研究背景。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均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商业政策制定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人才培养。本学科点为全国多所院校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师资培养、商业经济高层次人才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许多院校为了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正规化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与业务水平,选送多批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中国人民大学为全国多所院校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的培养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Over the past decade,本学科点以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为重点,本科生培养为核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内贸流通领域输送了大批多层次的商业经济专门人才。
从2012学年起,本博士点专业接受商业经济学专业和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市场体系与市场运行
以纪宝成、王晓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研究传统,融入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以宏观市场的重构、规范、规划、运行和发展为对象,研究重点涉及决定市场运行规律与因素、新型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秩序规制、市场供求调节、市场运行模式转换与机制矫正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
(2)产业发展与战略产业
以徐佳宾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融合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与产业选择”和“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两大研究方向,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管理学的思想,以产业并购整合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在产业融合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发展,在产业选择中确立战略产业”的战略思维。
(3)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政策
以陈甬军、蔡荣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对市场进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解决市场与产业结构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各国市场竞争政策的变化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了我国市场垄断的发展历程及反垄断政策的重点。
(4)市场监测与流通创新
以马龙龙、刘向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商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为具体也更具战略价值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产业层面,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控、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流通产业运行的深度探讨,发现了流通产业在活跃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3、专业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产业分析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据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人员上,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产业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对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致力培养既精通微观管理技术和技巧,又具备中宏观产业眼光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输送融合宏微观分析视角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其理论修养和学术眼光,并在导师辅助下找到理论突破点,形成理论特长。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博士应当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行业协会或经济组织的行业分析专家或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制定的决策人员。他们就学期间所作的研究和毕业后作从事的工作,都会从产业的层次上对某一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所影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两专业现有学术梯队共19名教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5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1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85%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纪宝成教授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科组召集人);领衔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学术带头人也均在学术背景、社会影响、学界声誉等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5、对外学术交流
两专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五年中参加了相关领域8次国际理论研讨会,组织了2次国内大型的理论研讨会,资助了“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商务部、科技部、统计局、粮食局等其他市场监测单位实现了横向交流和合作。
6、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流通经济学科为研究生开设“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开设“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为研究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平台;开设“流通经济学主文献研读”、“市场流通理论前沿专题”、 “商品流通体制研究”、“零售与批发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完善流通经济研究的知识结构;开设“国际贸易政策前沿专题”、“经济社会政策”等政策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政策分析视角,重点打造“流通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1)流通经济学
(2)产业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
(4)商品流通体制研究
(5)零售与批发战略管理
(6)流通经济学主文献研读
(7)市场流通理论前沿专题
(8)国际贸易政策前沿专题
(9)经济社会政策

⑸ 苏州怎么会有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不是在北京的么那么苏州那边的那所中国人民大学是什么性质的

苏州那边是研究生院,专门招收研究生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亲自兼任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首任院长,现任院长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教授兼任,院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陈甬军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志教授、副院长王小虎、副院长陈满华教授。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金融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0年9月,研究生人数将达到千人规模。研究院设有公共基础课教研组、外语课教研组、财政学与金融学教研组、法学教研组、汉语国际教育教研组、会计硕士教研组等教学机构。研究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法国马赛商学院、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中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设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平台上,建立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研究院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中心(苏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分园)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联合办公室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特别奖,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研究院学生代表队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十一届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研究院2009年来先后举办的纪念郭小川诞辰90周年诗歌朗诵会、新年晚会和新年舞会、“五四”歌咏比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研究院主办的院报《人大江南报》由纪宝成校长亲自题写报名,已面向院内外广泛发行。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将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紧密联系区域发展实际,坚持贯彻“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为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贡献。

阅读全文

与陈甬军科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