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南水北调成果

南水北调成果

发布时间:2022-01-02 21:28:33

1.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酝酿了50年的水利工程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宏伟设想,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的序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测规划设计工作,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总体布局和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多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程度。
统筹考虑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受水区的缺水情况、发展需求和建设安排,确定先期实施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
目前已经开工的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目标是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同时加强污水治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目标。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总投资320亿元,其中干线工程投资180亿元,治污工程投资140亿元。(江夏) 2003年02月28日 人民网
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二十七日正式动工。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中新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王立彬 董峻)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提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规划分三期实施。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南水北调 节水为先
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届时将大大缓解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尽管工程刚刚开工,尚有十年、几十年的施工期,仍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慰藉,着实令人振奋。但这绝不意味着到时候北方缺水地区就可以敞开随便用水,甚至浪费也无所谓了。恰恰相反,南水北调,从一开始就要把节水放在首位。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到3万亿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方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4,但耕地却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北方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许多大城市,又是重要的粮食基地,无论工业、农业以至整个经济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节水为先。首先是施工中就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水利专家指出,南水北调须统筹兼顾,不仅要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基点应放在节水上。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调多少水都不够用。
其次,要立足节水调整经济结构。应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特别是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须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国情出发,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更要调减耗水型工业、耗水型农业,千方百计推广节水技术。
水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吃“大锅水”。这种状况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既然水是商品,就应当按价值规律办事,就应当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什么是合理的水价机制?业内人士指出,第一是定额用水,第二是差别水价,第三是超额累进加价。例如,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要有个定额,在定额以内,水价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超过这个定额就应当加价。高消费用水,如洗车、桑拿浴等,就应当加价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既照顾了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又限制了高耗水消费。同样,污水处理也要运用市场机制,排污也要收费。
节水的潜力很大很大。节水工作刚刚起步。重要的是多多宣传节水的道理,唤起全民族、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http://www.shimen.net/water/ReadNews.asp?NewsID=45&BigClassName=水资源&SmallClassName=水利工程&SpecialID=1

2. 关于南水北调的议论文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该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1] 。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2] 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保证在不影响南方生态的情况下滋补北方。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连年降低。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3] 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4] 南水北调[5] 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6]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6]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7]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程:水源70%从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汉江流向丹江口水库,[8]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3. 什么是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工程构想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2.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3.工程组成
东线工程: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2015年初,东干渠将进行静水压通水试验。冲水试验完成后,还需要南干渠、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届时方能全线通水。
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南阳淅川)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4. 南水北调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意义

南水北调是非常有必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4)南水北调成果扩展阅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5.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是什么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介绍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6.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石家庄到保定段成果图

氨水调工程中线石家庄到保定段的成长

7. 什么是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的意思是: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7)南水北调成果扩展阅读:

截止2019年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工程体系和梯级格局,通过新建11座、改扩建3座大型泵站,提升调水能力。

拓浚、整治沿线河湖,挖掘蓄水配水潜力,完善运河线、运河西线双线供水系统。江水北调工程提档升级,抽江规模扩大到每秒500立方米,年度总调水能力接近188亿立方米,年均净新增供水36亿立方米。

江苏统筹境内江、淮、沂沭泗来水和本地雨洪资源多水源配置;综合城市生活与农业灌溉、航运与生态、省内与省外多需求保障;保障输水时间、输水水量、输水水质多目标任务,实现了南水北调新建工程与江水北调工程的“统一调度、联合运行”。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近8年来,江苏已累计向山东调水超47亿立方米,同时,还为安徽洪泽湖周边受水区提供稳定水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河北、天津延伸应急供水提供支持,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危机作出重要贡献。

8. 南水北调工程完了没!

南水北调工程还没有完工,具体分析如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所以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还没有完工,只完工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

(8)南水北调成果扩展阅读:

南水北调的成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已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其中,北京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提升至1.2,河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水北调

9.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运营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南水北调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运行平稳,综合效益明显,水质总体良好,移民稳定发展,资金使用规范,管理有序有效,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张高丽强调,要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继续扎实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各项工作。要加强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和运行监管,保证工程平稳运行。要强化监测保护,把“三先三后”原则落实到位,确保调水水质稳定达标。要做好移民帮扶,把该给的政策给足、该办的事情办好,促进移民和当地群众同步实现小康。

要建立良好的节水、调水和用水机制,优化水量省际配置和调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保障好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用水需求,推动工程充分发挥效益。要深入研究论证,有序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准备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强化协调配合,完善管理体制,落实支持政策,把南水北调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9)南水北调成果扩展阅读

汪洋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运营并取得巨大成效,再次验证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要认真总结工程建设和运营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让工程长期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要加大对库区移民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负责人在会上汇报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有关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10.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运营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是什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

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



(10)南水北调成果扩展阅读: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阅读全文

与南水北调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