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论文发媒体、网站可等同发核心期刊吗
核心期刊阅读数量与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的受众数量,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唯核心期刊论”该摒弃了。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优秀网络传播成果经申报认定后,将等同于“一级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学术成果。办法中明确刊载媒体包括《新京报》和几大门户网站等。
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将媒体和网络的优秀传播成果上升为学术认定体系,某种程度上算是学术评价标准的与时俱进。在网上,此举引发强烈反响。
互联网成果则不同,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融媒体时代成果形式多种多样,用户的点击量、转发量和评论参与度成为成果影响力的硬指标。
特别是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成功转型,在媒体与互联网大融合背景下,一大批有专业素养和学术精神的学者、科研机构更愿意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方式首发和传播学术思想。很多网络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远远超过核心期刊,政府更愿意采纳,社会更愿意接受,业界更愿意吸收。
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价值存在的这些矛盾,科研机构和高校管理者不能视而不见。学术评价应更关注成果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而非是否发表于核心期刊。
浙大的学术评价新规开启了国内高校学术评价标准的改革先河,在此标准下,学人们也可以抛开“影响因子”、“八股范式”和“学术关系”,写更多对得起时代的真东西。
如果实现了,这项算是鼓励自主创造了。
❷ 被认定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就可以直接晋升职称吗
日前,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此文件提出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方法,不是对已有评价方法的排斥、否定、替代,而仅仅是一种补充。
❸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
办法很简单
❹ 如何评价《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探索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2017年9月,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最高可认定为权威学术期刊文章。
❺ 网站发文等同核心期刊为什么要有前置条件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重大影响、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省部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因此,除了对阅读量的衡量之外,还需引入同行评价机制,由同行评议决定网站发文能否等同于核心期刊;在评定职称上,也需明确热点网文与严谨学术论文不能相互替代,学人必须有体现学术水平的正规论文,才能评定相应职称。还有,防止一些网站及其“两微一端”成为新的“核心期刊”,像一些核心期刊一样行收取版面费等影响学术评价之事。
实施《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有利于打击造假,胡编一些情况出现。
❻ 浙大网络文化成果新规引热议校方如何回应的
9月19日前,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针对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原创作品,根据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将可被认定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可等同于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
对此,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来,出台的这个办法在网络上形成了热议,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关注。网络文化成果是优秀的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大学要鼓励和引导师生产出高水平的成果。我校希望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对于满足办法中基本条件的成果申报,根据本办法规定,要由专家委员会以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秉承严肃的学术传统、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进行严格评审,来看是否能评定为相应的学术成果。”
严格把好每一关。
❼ 浙大新规是改革先锋还是学术鸡汤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浙大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网文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学术评价体系是个苹果,苹果开始腐烂了,但“农夫”却没有从苹果的内部去寻找腐烂的原因,而是又丢进来一颗枣,枣有可能像苹果一样腐烂,也有可能长得不错。但这对苹果来说毕竟是个巨大的“刺激”,苹果可能会因为感觉到了“竞争压力”而有所努力吧。
另外,点击量高的网文不一定就是好文章,此之为常识,而浙大此番将点击量作为评判之标准,确实可能如有些网友所担心的,会“拉低”学校的学术价值。无论大学的现状有多糟糕,我们依然希望它是这个社会精神的引领者,依然希望它站在知识和精神金字塔的塔尖,而不是只能为社会端出一锅锅点击量超高的“学术鸡汤”。而且我还很担心,在现有高校体制之下,列出了媒体名单和点击量的这一标准,会不会在原有的高校论文利益链之外,再催生出另一条高校网文利益链。
严格把好每一关吧。
❽ 浙大是如何回应网红论文考核的呢
日前,浙江大学出台《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其中涉及到的如10万+阅读量、重大网络传播等考核标准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此举是在打造“网红论文”,但这些考核标准不切实际。昨天,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10万+仅是基础性指标之一。
此《办法》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影响和关注。发布最新说明的原因是有网友单拎出来一些字眼去歪曲、误解这个规定,比如10万+的阅读量、要求主流媒体转发等,其实阅读量只是考核的基础性指标之一,选择媒体的标准也主要是看影响力。在初步讨论阶段,我们曾经拿之前的一些学术成果去套用这个标准,其实有满足条件的文化成果很少。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在每年6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认定,师生集中提交时间应该在明年6月份。目前还没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也没有确定具体的考核人员。
❾ 论文发媒体网站可等同发核心期刊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优秀网络传播成果经申报认定后,将等同于“一级学术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学术成果。办法中明确刊载媒体包括《新京报》和几大门户网站等。
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将媒体和网络的优秀传播成果上升为学术认定体系,某种程度上算是学术评价标准的与时俱进。在网上,此举引发强烈反响。
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价值存在的这些矛盾,科研机构和高校管理者不能视而不见。学术评价应更关注成果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而非是否发表于核心期刊。
浙大的学术评价新规开启了国内高校学术评价标准的改革先河,在此标准下,学人们也可以抛开“影响因子”、“八股范式”和“学术关系”,写更多对得起时代的真东西。
浙江大学这样做起了一个标杆的作用,相信很多学术界都会欢迎这样的做法,让人才尽显,成果尽显。
❿ 阅读量超过10万或40万的网络文章都可以被认定吗
《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提出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方法,不是对已有评价方法的排斥、否定、替代,而仅仅是一种补充。阅读量超过10万或40万的网络文章不是都可以被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