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郑晓江的科研成果
1993年-2004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获奖人 获奖单位 获奖时间 备注 1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郑晓江 全省高校第三届(1991-1992)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3年 2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郑晓江 江西省第二届青年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3年 3 试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的现代价值(论文) 郑晓江 江西省第六次社科三等奖 1994年 4 中国死亡智慧 郑晓江 江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1996 5 生死哲学系列研究 郑晓江 江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8 专著 6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郑晓江、李承贵、杨雪骋 江西省高校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 专著 7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郑晓江 江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0 8 论中国传统死亡智能慧与“生死互渗”观 郑晓江 省高校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1 9 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郑晓江 江西省第五次青年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1 代表性论文 1 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 《船山学刊》 2000年 2 道家生“生死一体”观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道教》 2000年 3 免于死亡焦虑与恐惧之方法——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中国哲学史》 2000年 4 中国死亡教育的新进展及沉思 《中国心理》 2000年 5 人生价值之源的寻觅 《文化中国》 2000年 6 《论陶渊明之生死观》 《中国哲学史》 2002年 7 《思想考古方法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现代哲学》 2002年 8 儒家德治理念与实践研究 《孔孟学报》 2003年9月第81期 9 论王船山的生死哲学 《孔孟月刊》 2003年11月第3期 10 黄檗古寺——寻访希运禅师 《普门学报》 2003年5月第15期 11 论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孔子研究》 2003年11月第6期 12 人生与民族—论文天祥的人格气节 《文化中国》 2004年6月第2期 13 论陆学即实学 《文史哲》 2004年5月第5期 14 佛教与临终关怀 《普门学报》 2004年5月第21期 15 宜黄大师欧阳竟无的学术与精神 《世界宗教研究》 2004年1月 16 《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变法实践》 《求索》 2005年3期 17 《周敦颐生死观探微》 《学海》 2006年3期 代表性专著 序号 成果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三人)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 2 《穿透人生》 上海三联 1999年 3 《传统──现代人的两刃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年 4 《中国人生精神》(二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5 《西方人生精神》(二人)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7年 6 《生死两安》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 7 《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8 《拷问人生》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 9 《中国死亡智慧》 台湾三民书局 1994年 10 《杨简》(二人) 台湾三民书局 1995年 11 《祸福之门》 台湾汉欣出版社 1996年 12 《生死智慧》 台湾汉欣出版社 1997年 13 《善死与善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4 《中华贤哲》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5 《超越死亡》 正中书局 1999年 16 《生命终点的学问》 正中书局 2000年 17 《寻求人生的真谛》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2年 18 《穿透死亡》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年 19 《八千里路云和月》 新华出版社 2003年 20 《神游千古—寻访历史文化伟人》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年 21 《中国生命学——中华贤哲生死智慧》 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5、9 主编著作 序号 成果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中国神秘术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年 2 《中国死亡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5年 3 《中国生育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9年 4 《中国避邪文化大观》 花城出版社 5 《疗救人生》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年 6 《宗教生死书》 台湾华成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 7 《融通孔佛——一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4年 8 《江右思想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9 《解读生死》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10 《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年 11 《六经注我》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 12 《草根南昌》 学苑出版社 2006年 13 《赣文化研究》(1—11期) 1994-2004 已经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经费 批准时间 1 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 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5万 1994-1998 2 江右思想家研究 江西省社科重点项目 6000元 2002-2004 3 江西思想家及江西人之精神研究 省教委 4500元 2002-2004 4 陆九渊与“江西之学”研究 省级 4000元 2003-2005 5 南昌市民俗民居调查与研究 横向课题 5万 2004年 6 三清山道教文化调查与研究 横向课题 5万元 2004-2005 7 “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沿岸景观线‘赣文化长廊区’ 文化内涵设计” 横向课题 3万元 2004 8 “我们的赣江”沿江景观带主题命名 横向课题 2万元 2004 9 葛仙山历史文化调查与研究(副组长) 横向课题 1.5元 2004 10 宋代江右思想家研究 国家重点人文基地子项目 2万元 2003-2006
㈡ 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职称有效吗
应该是可以加到分的,但是评职称中,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在职称中加分的
㈢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管理办法
在这方面,国家是有统筹安排的,社会科学的成果评价管理瘦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体制来决定的,所以这是国家在不断社会发展中实践出来的
㈣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是哪个单位的
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财政学会
㈤ 郑永扣的学术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习论坛》、《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或国家权威报纸发表论文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或摘要转载10余篇。代表论文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质”(《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论上海楚简《民之父母》的‘五至’说”(《哲学研究》2004年第4期)、“人性、德性、党性的统一: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12期)等。
出版《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原文化大典·学术思想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著作。主持并主编河南省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哲学与人研究丛书》(第一辑5部著作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哲学基础及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之“经典作家基本观点研究课题”子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研究”,国家新闻出版署、河南新闻出版局重点出版项目“中原文化大典·学术思想卷”,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社科规划项目。曾获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主编的《中原文化大典·学术思想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在《河南日报》(2007年5月11日)发表的有关“弘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崛起”的笔谈文章等,挖掘、整理、弘扬中原传统学术思想,深入探讨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第一作者出版的《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在《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7日)发表的《如何培育我们的大学精神》、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9日)发表的《破解“三大课题”,建设高水平大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9日)发表的《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助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河南日报》(2006年5月17日)发表的《走创新型大学建设之路》等,以郑州大学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新时期大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郑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㈥ 张玉霞的科研成果
《从镜之像到灯之影——中国代际导演文学改编史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5月)
《电影艺术三论》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电影艺术鉴赏》(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国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12月)
《普通话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8月)
《语文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语文中考考点分解及专项训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1.《道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管子学刊》,2012.3
2.《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电影》,《管子学刊》,2011.3,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2年2期),获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鲁剧的发展与思考》,《中国电视》,2011.1,获淄博市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10月)
4.《从边缘到中心:第六代导演的皈依之路》,《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5.《张艺谋电影改编缺失管窥》,《山东理工大学报》,2011.1
6.《民俗镜语与影像建构——民俗在中国影视艺术中的运用及其审美价值》,《民俗研究》,2010.1,获山东省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12月),获淄博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10月)
7.《多赢的文化产业选择:金庸武侠小说的电影改编》,《电影文学》,2009.10(北大核心期刊)
8.《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中国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青睐的文化分析》,《管子学刊》,2009.8
9.《冯小刚及其贺岁片带给国产商业电影的启示》,《电影文学》,2009.6(北大核心期刊)
10.《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山东理工大学报》,2009.4
11.《论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山东理工大学报》,2008.6
12.《载道:中国电影功能观念——“道统”观念对中国电影及电影审美观念的影响述略》,《管子学刊》,2008年第2期
13.《从<论语>探析孔子素质教育思想的现代理论价值》,《管子学刊》,2007年第1期
14.《论周星驰电影的价值观》,《齐鲁艺苑》第1期,2006年1月
15.《虚空澄明 物我两忘——探析“虚静”说》,《山东理工大学报》第5期,2005年10月
16.《<聊斋志异>的生态美学解读》,《蒲松龄研究》第2期,2004年6月
17.《模糊语言功能论》,《山东理工大学报》第4期,2003年8月
18.《幅短意丰 文简韵长——论<聊斋志异>中的笔记小说》,《东岳论丛》第2期,2003年4月
19.《试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人教育》第7期,2002年7月
20.《“味”与“悟”——浅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淄博学院学报》第2期,2002年第6月
(注:以上论文信息引自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
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怎么填
一.评奖来范围
时间限制:14年自1月1日至15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的成果
内容限制:1.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科普读物等社会科学著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机关和市社科联确定的软课题
3.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刊物发表的社会科学论文
二.格式要求
《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一式四份
成果原件及复印件(著作及调研报告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4份,论文类每项成果必须报送原件1份,复印件3份)
成果如被有关部门采纳,须附上证明材料;被中央、省级报刊转载须附上复印件(同样一式四份)
三.申报时间
2016年6月10日前,欲申报此成果奖的讲师需将准备完全的申报材料(包含《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一式四份及根据要求准备的支撑材料四份)及所在院系科研分管领导签字盖章的初审表一起送至科研处。
四.参评成果及各项附件概不退还
具体要求请阅读群共享中的文件:关于印发《武汉市(第1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方案》的通知
㈧ 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是指哪些
省级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只有一种,就是有省政府颁发的,一般有省社科联组织评审,其他的都不是。
㈨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什么意思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回门颁发的关于你在答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