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要成果认识
在充分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认识的基础上,在专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对陕西秦岭地区主要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典型铅锌、银、铜、金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成矿特征、成矿机制、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秦岭造山带中高山地区铅锌、银、铜、金矿开展了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勘查方法技术试验和有效性评价,建立了综合勘查模型,指出了成矿远景区,圈定了找矿靶区,并对重点找矿靶区实施了工程验证,获得了8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果:
1)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5万沟系次生晕资料,对凤-太、柞-山、勉-略-宁三大矿集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全面总结,开展了化探异常圈定和成图,并提出找矿预测区。
在凤-太矿集区圈定以Au、Ag、Pb、Zn、Cu为主的5个异常带和一个异常区,即苏家沟-老铁厂-黄柏塬异常带、长沟-洞沟异常带、双王-(八卦庙-铜岭沟)-南山异常带、双石铺-铅硐山-苇子坪-太白河狮子坝异常带、西坝-王家塄异常带和文家庄异常区;柞-山矿集区圈出以Au、Cu、Ag、As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北部老林-营盘街-丰北河Au、Ag异常带、中部曹坪-上官坊Au-As异常亚带和马耳峡-穆家庄-元子街-马鹿坪Au-Cu-As异常亚带、南部二台子-板板山-龙王庙异常带; 在勉-略-宁矿集区圈出以Au、Zn、Ag、Cu(Ni、Co)为主的3个异常带,即郭镇-茶店异常带、代家坝-艾叶口异常带和巩家河-雪花太坪-陈家坝异常带。
2)选择凤-太矿集区典型铅锌、金矿床进行了物化探方法试验研究,并对这些物化探方法进行了有效性评价。
对典型铅锌、金矿床的物探方法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①常规充电法适合于埋深200~500m的就矿找矿,应用前提是要求有较好的矿体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见到矿体,应用充电方法在凤-太矿集区进行盲矿体追索效果极佳; ②TEM法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异常体的水平投影界线时准确性较高,但对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对含炭质岩层、含金属矿物的岩脉、断层及不同电性界面也会形成异常,对矿体形态判断不利;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是电阻率-频率测深,具有探测深度大、快捷、能及时提供视电阻率-频率拟断面图等优点,但也有静态效应、近场效应及场源附加效应,以及所测电阻率参数单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释难度,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 ④EH4方法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由于工作频率的限制,深部采样间隔较大,使得该方法也有先天的明显缺陷,在已知矿区的试验结果与地质现象相反,勘查效果不佳。
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1:1万(或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可有效圈定找矿靶区,评价不同地质体的含矿性。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等化探新方法对于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3)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完成了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沈家湾金矿和柞-山矿集区池沟铜矿蚀变矿物的ASD填图试验。
对已知矿区的蚀变矿物填图试验研究认为:①ASD蚀变矿物填图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勘查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为勘探工程部署提供更充分的地质依据; ②ASD仅是对矿物的鉴定,而不能判断矿床成因;③ASD仪器对含羟基矿物的辨别比较准确和快捷,而对硅化和钠长石化的矿物成分难以区分;④开展ASD蚀变矿物填图工作,选择工作对象非常关键。对于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浆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岩浆热液所引起的蚀变带范围一般远大于矿体的范围,并且蚀变带中的矿物组合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性,蚀变矿物填图效果往往比较明显,而对于沉积岩区或与区域变质有关的金属矿床,由于这些矿床在形成过程中不发育或仅发育小规模的蚀变,且蚀变矿物组合的规律性不明显,因此利用ASD仪器开展蚀变矿物填图,判断蚀变类型和矿化分带效果较不明显。
4)开展的大比例尺遥感图像解译指示性强,为找矿选区提供了信息支撑。
通过对凤太地区1:5万和1:1万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解译,认为:①在秦岭中高山强覆盖地区开展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Aster数据和IKONOS数据均能够满足分辨率方面的要求,采用彩色合成、数据融合等手段进行数据处理,能够有效地增强数据的可分辨程度; ②采用Aster数据的多光谱特性在1:5万层次进行特征矿物蚀变信息的提取较ETM/TM数据具有较高的优越性;③利用Aster数据开展1:5万层次影像解译,遥感信息提取成果及地质解译与已知地质要素吻合程度较高;④利用IKONOS数据开展1:1万层次影像制作,在微观地质单元的解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对小面积的碳酸盐岩(及其褶皱构造)分布区域以及人类采矿形迹能够达到详细解译的程度,遥感解译与地质吻合程度较高,对于找矿选区可提供指示信息。
5)建立了三大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多数金属矿床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模式。
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最新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柞-山矿集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穆家庄铜矿床,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金矿床、铜厂铜(铁)矿床等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标志。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中的多数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后期构造改造就位的成矿过程,从关键控矿因素分析,造山带中的多数矿床具有明显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即同一区域的矿床既受某一特定构造时期的成矿环境及其成矿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矿元素组合,同时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改造作用控制,多数矿床的最终就位主要受区域晚期造山构造岩浆作用控制。根据这一共性控矿规律,秦岭造山带矿床往往具有变质热液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
6)对山阳池沟铜矿进行了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同位素年代学、矿产勘查学及遥感等多学科系统研究,获得了矿床成岩成矿年龄,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铜矿。
系统的LA-ICP-MS测年研究表明,Ⅰ号岩体结晶年龄为(146±1)Ma,Ⅱ号岩体年龄为(148±1)Ma,Ⅲ号岩体年龄为(141±1)Ma,Ⅳ号岩体年龄为(144±1)Ma,V号岩体年龄为(140±1)Ma,Ⅵ号岩体年龄为(146±1)Ma,池沟小岩体形成于140~148Ma。该矿床辉钼矿Re -Os测年显示,矿石的形成时代为148Ma,与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岩体的侵入与矿化存在时、空和成因联系,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床。
7)初步建立了秦岭中高山地区Pb、Zn、Ag、Cu、Au矿床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体系和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
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①预查选区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综合研究+水系沉积物测量+激电剖面+地质地化剖面; ②普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沟系次生晕加密+高精度磁测+TEM/CSAMT +工程控制; ③详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大功率激电+井中/井地充电+工程控制。以上方法组合依据不同的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等有所区别,但地质和综合研究工作贯穿于所有方法的整个应用过程中。
综合勘查模型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TEM、激电和或CSAMT物探方法与化探沟系次生晕加密确定勘查靶位→钻探、坑探或槽探发现矿体→坑道或钻孔充电确定矿体走向和延伸,指导探矿工程布设→系统勘查,控制矿体,圈定估算资源量。
8)找矿勘查验证取得重大进展和发现。
通过成矿理论预测选区,依据综合勘查模型选择投入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实施工程验证,新获得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8.7×104t,铜332+333+3341资源量20×104t,实现了产学研密切结合推动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目标。
在秦岭造山带风-太矿集区取得了铅锌矿找矿重要成果,在白杨沟、东塘子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白杨沟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4.3×104t,东塘子铅锌矿新增铅锌332+333+3341资源量24.4×104t。
在柞-山矿集区取得了斑岩铜矿重大发现,勘查发现了山阳池沟斑岩型铜矿。该矿床主要由池沟隐伏钼矿化带、Ⅰ号铜钼矿化带、付桑沟矽卡岩铜矿化带和Ⅳ号铜矿化带组成。综合研究认为,铜矿化与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在已控制岩体和围岩中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发育。初步预测硫化物富集于Ⅰ、Ⅲ、Ⅳ号岩体中。岩体形态复杂,产状陡立,Ⅳ号岩体尚未控制到根部,判断岩体沿东西方向侵入。通过地表和深部工程,池沟铜矿预获铜333+3341资源量14.7×104t。
在勉-略-宁矿集区取得了铜矿勘查重大进展,在铜厂矿床西延部位勘查发现了徐家沟铜矿床。地表目前共圈出3条铜矿化蚀变带,根据工程控制程度,现已在Ⅰ号矿化蚀变带中圈定出11个铜矿体,Ⅱ号矿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出2个铜矿体,预获铜332+333+3341资源量5.4×104t。另在徐家沟铜矿外围圈定两个找矿预测区:徐家沟南矿带和黄泥梁矿带,预测这两个成矿带远景资源量在(10~15)×104t间。
❷ 成就心态怎么写
形容一个人有了成就的心态,可以用的词语是:
沾沾自喜,志得意满
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得偿所愿,心满意足
兴高采烈,兴奋莫名,等等
❸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做事太注重外表而忽略了其本质 详细的故事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派马谡去镇守街亭,马谡到了街亭后,查看地势,发现街亭旁边有座山,没有仔细勘察,就贸然下了命令将部队驻扎在山上,王平提出不同看法。
马谡说“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势也”,王平又担心魏军会把山下的水源断掉,山上的部队没有水喝,就会自乱,马谡仍然不听,说“兵书上说,兵置死地而后生”,一意孤行。
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他只是看到街亭一带地势的表面现象,没有仔细勘察分析,照搬兵书,结果兵败。
(3)太注重成果扩展阅读
影响
街亭之战失败,令到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日后蜀汉数次北伐亦未能获得比本次令三郡投降更大的影响,而且本次蜀军大败,对本来已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有较大的影响。
本来自刘备征孙权失败,不久逝世后,蜀汉都没有什么侵扰魏蜀边界的行动,曹魏都没有作出什么准备,以为蜀汉已无力侵边;故此当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时,令朝野震动,更加令三郡叛离。
战后曹魏亦加强了对蜀汉的防卫,包括曹真预计诸葛亮会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守治陈仓城,以致年底(即229年年初)诸葛亮进围陈仓时无功而还。及后亦因曹魏多作防备而令北伐难以获得大的成果。
❹ 关于:辩论赛 正方:工作应该更加注重效率 反方:工作应该更加注重成果 我是正方,希望网友给我几个建议
在工作中想 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除了让自己的工作技能不断地提高之外,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还要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技巧,那么能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首先,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要遵从你的节奏。很多时候,我讨厌工作是因为我必须努力的对抗自己,去做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情。自然的,那就总是会有一些事情你是一点都不感冒的(比如扫厕所)。不过究竟你有多么频繁的为了工作而对抗自己,当你真的需要放松的时候?在你答应自己休息的时候,你不得不去工作,你就像是要结束转移你自己到其它东西上去,拖延工作。那样,你就感到压力,然后,更加讨厌工作。相反,遵从自己的节奏。当你想工作的时候,就工作。当你不想工作的时候,就不工作。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复杂了。
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还要懂得:做,就不要想太多。我会保留这一点,而不会想太多。只要去做就好,不要想太多。失败了,迟点再更正。
不要将糖放进你的油罐里面。你不会将糖放进你的油罐里面,不是吗?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要明白,你也不会让你的身体里面填满了不健康的“燃料”。如果你没有能量将你的工作完成,那工作起来,就是一种强迫。
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还要清除被隐藏的“路障”。是什么让你逃避工作?又是什么让你工作起来像是做一件繁重又无聊的事情,而不是充满乐趣的?也许,应该对你所相信的东西进行质疑。也许你只是没有那么自信,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也没有充足的经验。质疑你自以为是的想法吧,考虑清楚,什么是你可做到,什么事你做不到的。
只要做到你自己的最好。你的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当你不断被要求完美的时候,工作很容易变成一件琐碎的杂事。其实,你的想法并没有你想象那么棒。然后,工作起来就像是不断打击自己。如果你接受(你的想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棒)这个想法,只是做到自己的最好,那你就不会再抨击自己了。猜猜看,当你不再用“梳子 ”来选出你干的最好的事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极大的解放!那感觉,就像你竟然可以享受你的经历,而不是总是担忧事情的结果怎样。这就是轻松的工作。
跟着你的直觉走,你的工作会更有效率,当你觉得你有了一个好主意,相信自己。照着去做。抓住它,除非你没有了呼吸,或者让自己停下。因为,如果你不相信你自己,不久之后你就会感到后悔。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着你的直觉走,相信命运。如果没有其他的,相信你自己。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己,那么你怎样去相信你的质疑?这不怎么聪明,是吗?
将注意力集中到事情上,会使你的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心,不断地将我们置于不同的方向上。我们必须将这种烦躁的声音清除掉,还自己一个清静的心灵空间,完成那封给很快不是你老板以及那份该死的工作的辞职信,和其他什么这样的东西。我们要趋向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紧迫的事情。为了将重要的事情做完,我们必须狠心的清除掉令我们分心的事情。如果将来你想带着你的笔电(笔记本)去到咖啡厅里面坐着,在里面写你伟大的小说,不要迟疑,干它的吧!避开那些紧迫的琐事。清除所有分心的事情,那样你就能将注意力在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面去。我宁愿在工作上花4个小时,也不愿花同样的时间在编织我的轮子和抓破自己的脑袋,试图弄清楚今天自己做了什么
想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就要拒绝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我经常逃避工作,是因为我试图去做那些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应该更多的阅读,因为这能使我更聪明。我觉得我应该去买新的衣服,因为这能使我看起来更“cool”。我觉得我应该在这个项目里面工作,是因为这能使我很好的重新开始。忘记那些你觉得你应该做(除了可能要做的……付税)的事情。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吧!身边的人都会理解的。实际上,他们还可能羡慕你呢!
❺ 如何辩证的看待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辩证的看待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不带个人情感用最正规的科学去解释。
❻ 是做一个只看结果而不在乎过程的人好, 还是做一个注重过程而不过于在乎结果的人好
只看结果而不在乎过程的人通常比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注重过程而不过于在乎结果的人通常是比较会享受劳动和成果,比较乐于助人!不会半途而废! 哪个好,我相信你知道了!
求采纳
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
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7)太注重成果扩展阅读: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与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与邓小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推动和指导,这个伟大的转折就不可能在那个时候顺利实现。而今,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闭幕之际,我们不能不想起邓小平对那次会议和历史转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深切地缅怀这位时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1、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和国家面临在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尽快扭转局面。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邓小平的思路十分明确。他认为,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须打破思想的禁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受到坚持“两个凡是”的一些人的批评和压制。
对此,邓小平认为,这是关系到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的大问题,于是旗帜鲜明地给予了支持。
正是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才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形成为一次全国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大大地解放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如火如荼,邓小平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先后去了一些省份,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他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一路上,他发表了许多重要观点,史称“北方谈话”。
在“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四人帮”要搞的“穷社会主义”荒谬至极,只有努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他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因此,“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一心一意搞建设”。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北方谈话”中实现了破题,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发展生产力,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最根本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为这一转折的实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出发,从中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包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严酷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再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尽快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
早在1977年下半年军委主要领导人在广州起草军委全体会议文件时,邓小平一开始便提出,文件应以什么为纲?怎么才叫工作的纲?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揭批“四人帮”可以叫纲,但这是暂时的,我们还有长远的考虑。
之后,他明确地讲,看起来现在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可以,但是很快就要转,要结束,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不能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正是从上述考虑出发,为了使党的工作在这次中央全会上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变,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以前,提出应该在讨论经济工作之前,首先讨论一下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
中央工作会议开得空前热烈,生动活泼。在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的推动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会议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坚决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
并围绕这个问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实行改革开放。
可以说,正是邓小平关于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大倡议,使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好了准备,使三中全会开成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3、改革开放的宣言书
12月13日下午4时,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对这个讲话非常重视,在10月份出访日本之前,他就找有关的同志谈了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围绕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起草一个初稿。这个初稿在中央工作会议之前就写了出来。
但会议进展很快,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顺利地得到了解决,会上又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地作出回答,例如:如何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如何处理全面拨乱反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实现安定团结的关系,
如何解决会上提出的人事变动的要求以及可能会由此引起的国际反应,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认识就不能统一,全党就不能很好地团结起来、顺利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邓小平根据会上提出的新问题和国内外的反应,自己用铅笔写了一个约500字的提纲,然后找有关同志谈想法。后来,他又几次约见起草者,谈了一些修改意见,最后作了一些修改和润色加工。
从讲话稿的起草过程来看,这个讲话完全是在邓小平的直接指导下,根据他的思想写成的。其中许多重要的话,都是他本人的原话。
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着重讲了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向前看、研究和解决新问题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不仅提出并回答了中央工作会议与会者关注的、涉及历史转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中央工作会议作了总结,而且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指导思想,因而它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它的主旨和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全会所接受并被写入全会公报,成为指导全面拨乱反正和制定改革开放新政策的总的指导方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五大报告将这个讲话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由于中央工作会议作了充分准备,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深刻改变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经过近四年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到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党已经从遭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转变到了领导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国家已经从冤案遍地、百业待兴、是非颠倒、问题成山的境地,走上了全党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光明历程。
具体地说,政治上,结束了长期社会动乱,实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经济上,通过党的工作重点的坚决转移,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举措引起了世界关注;
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上,整顿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
文化上,在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后基本走上正轨,并开始得到发展,初步出现繁荣景象。对此,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这些巨大的变化,充分说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党、治国、治军中干出了实绩。
尤其是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宽阔胸怀,以及他驾驭宏观全局的高超本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使全党全国人民深信不疑:这个领导集体是靠得住的,是我们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今天,在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道路,
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❽ 喜欢成果的男生
嗯,是一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男生麽喵~
❾ 中科院每天都在研究什么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成果出现呢
导师曾经是中科院软件所的,我也来回答一下,减轻一下我的罪恶感。 现在本科快毕业,本科毕业论文每章节都是已发表的论文。如果按照学校的标准,我的成果够硕士毕业绰绰有余了。 但是我想说我实际上很水,我并不觉得我所做的工作有多少意义。我总是需要申请项目,总是需要做研究,总是需要写报告,我感觉很讨厌但又不得不做。我的论文虽然是自己写的,但是导师会修改,导师的修改只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更加像一篇论文,而非内容上有什么重大突破。论文之所以可以在较高级别的刊物上发布,是因为导师和他们很熟,因为他是这圈子里的人。身上挂了很多东西,有项目有论文有著作权,还有申请中的专利,但是我觉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但是我整天无所事事吗?当然不是,我几乎是12*7地在工作,看论文看书,思考问题,处理好每个细节。标准的好学生,也没做坑蒙拐骗的事情。我不笨,也不想混日子,但是我想说这样其实很累。因为你总会因为人情事故而烦恼,总需要去明白诸多的规则和道理,总是扛着巨大压力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否定。 终于快毕业,研究生阶段毅然选了一个并不那么出色的导师,决心接下来只做应用,不再纠结计算机理论。 求折叠。 ------------------------------------------------------------------------------------------------------ 今天上来看了一下,居然莫名的多了这么多赞成,顿时非常汗颜。。。。写这个的时候大部分出于个人低潮期的发泄,居然得了这么多票,颇有劣币驱逐良币之感,也反应了大家对中国科研界一些东西的不满,包括得票数最高的那个答案,也有部分原因。这样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加深误会。这里重新补充一些答案相关的内容。 陈浩的答案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大家可能对中科院的定位有偏差。中科院这样由政府提供支持的科研机构,其目的并不在于出一些你看得到的成果。注意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你能看到的那些成果往往都是公司支持的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因为首先他们的成果本身商业性质就比较浓,偏实用,你能看见,其次公司本身也会对自己的创新性成果进行比较多的宣传。要知道研究所里的东西大部分人是看不见的,外人无法理解,甚至内行人都未必懂,但他们确确实实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理论上的研究走到实践,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也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在最后产生你能看得见的实体时,你很可能完全不会感受到当初那个理论的存在。 看了上面提到的,突然想到,如果你看到中科院出了什么很实用的成果,反而不是件好事。如果中科院的一个成果很快被你看见了,很可能是这样一个逻辑。第一步,政府觉得我需要一样东西,别的国家有,我们没有;第二步,开始提出一个方向,然后包括中科院在内的众多研究所开始研究;第三步,成果很快出来了,然后宣传一把,接着利用政府的力量进行大力推动,扶植一个新的企业,出产品,推市场。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在这里也不想评价这样的模式好或者不好。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都太快了,所以导致这些东西反而成了次品。 需要对之前答案进行说明的一点,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在混日子,也有很多扎实的研究工作者。在国内评估教师的好坏,无非就是发多少论文,拉多少项目。有的人踏踏实实,有的人浮于表面,都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这个问题下面也能看到不同的声音。对于这一点,我想那些在国内和国外研究机构都呆过的人,会有更深的见解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