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四光爷爷的研究成果,补充句子。
李四光爷爷的研究成果,补充句子。
解答
可以造句如下:
李四光爷爷的研究成果,为祖国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㈡ 形容学术研究的句子
按所求拟一文章开篇引导诗:
学术讲座连周排,
科技活动隔月新.
注:学生会围绕学术与科技所展开的,多数为周学术讲座和科技活动月等,故以此诗句开篇.
希望我的解答能使你满意.
㈢ 研究成果与研究效益的区别
预期成果指的是自己开始在某个项目之前预想的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等,在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模板往上套就行了。还有就是要说明紫的项目完结时候出来的成果要有个表现形式,比如是公开或者不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是做一个产品(原型之类的)出来。然后再说说具体的量,比如发表论文,在哪个档次刊物上,几篇。产品的一些基本的条件,然后评审如何进行。预期效益是课题完成后会实现的效果.应实事求是,否则结题验收时会因为完不成或过不到预期效果而不得通过.个人认为预期效益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类。有些课题暂时没有经济效益的可以不写。从社会效益来说就是:研究达到目标为该研究领域所带来的益处、培养\培训人才数量、发表论文论著情况、申请专科情况等。建议量化指标不要太过肯定,给自己一个浮动空间。如: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论文3-5篇之类的。
㈣ 描写成果的句子
我在学校经过两年的努力换来的一生的轻松,这个就是我的成果。
㈤ 预期成果怎么写
预期成果指的是自己开始在某个项目之前预想的成果,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篇论文等,在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模板往上套就行了。还有就是要说明紫的项目完结时候出来的成果要有个表现形式,比如是公开或者不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者是做一个产品(原型之类的)出来。
然后再说说具体的量,比如发表论文,在哪个档次刊物上,几篇。产品的一些基本的条件,然后评审如何进行。
篇一:社会实践活动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达到这些成果。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调查研究的本身,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探讨仿建文化遗产类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就圆明新园个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从各个层面探讨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应,综合利用各种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圆明新园的建设开放,看其是否对浙江的经济结构引起蝴蝶效应和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还有圆明新园选择的建设地对其经济价值的影响,例如交通等。想要具体考察圆明新园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就其门票价值,其中的项目构成,游客的旅游意愿来具体分析;一是针对实践调查小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培养大家的能力,和对知识更多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培养沟通交流能力:与组员沟通的能力,与调查对象沟通的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调研和结合分析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完善个人品质,孕育出更好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层面的不足。
篇二:项目预期成果范本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
篇三:项目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成果:
兼职APP上线初期,通过学院学生体验评价再面向全校学生试用,到后期全面广泛应用,不断积攒用户,商家入驻收取服务费或者承包业务,从中获利。发展到一定阶段,兼职APP会接手广告业务获利,最终扎根市场,开启学生与企业双赢模式。
市场前景分析:
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及总量越来越大,高校市场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高校学生对兼职需求量大,商家与学生不能搭建直接桥梁,导致资源浪费,加之兼职中介机构收取高昂信息费,出现资源空缺,因此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同时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普金,智能手机品牌不断扩大,80后90后成为智能手机APP的主要用户,更利于此款兼职APP的扩大推广。
㈥ 自己勤奋付出换来的成果的说说
值得珍惜和记念!
㈦ 对科技成果的感想(简短的两三句就行,要求 内详)
据介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网络建设,加速高科技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在专海外的发属展也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将积极参与涉及区域性、全球性,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国际大科学项目以及高能物理和天文学领域的大型科学实验项目,全方位地推动与世界科技大国的高层次科技合作。
㈧ 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说说贾谊提出“早谕教”的几个理由
所谓“早谕教”,是西汉著名教育家贾谊针对皇室教育所提出的论述。“谕教”就是“晓谕教诲”的意思。早谕教,即指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先入为主,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至于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有以下两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按照贾谊的观点,实际上是倾向于哲学中所说的“白板说”,即人性非善非恶,本是一张白纸,完全在于后天教化。而这一观点在现代心理学上就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立场,通过动物和儿童的行为实验成果,该学派认为人的一生发展是由外界环境左右本能的行为学习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 甚至乞丐或强盗。”因此,这与贾谊“早谕教”观点不谋而合。认为只要先于婴儿接受其他环境刺激之前,先灌输自己所要他接受的知识和行为,就能让他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
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立场。贾谊关于教育方法的观点,也类似于现代认知建构主义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般的儿童发展理论认为,给予孩子的教育应与其实际年龄的心理发展水平匹配。但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通过教学实验和成长性观察研究提出,每一个孩子都超越其年龄普遍能力的潜能,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只要在特定的时间给予其特殊的开发手段,就可以让其超常成长。而这种开发手段,维果斯基称为“教学支架”。这一点,与贾谊的“早谕教”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中国古代文献“惜墨如金”的特点,无法详细了解其具体倡导的教学方法,不知道是否与维果斯基的认知结构理论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