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新百伦

成果新百伦

发布时间:2021-12-28 15:36:45

1. 列举古代希腊 杰出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nb...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等。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被誉为“网络全书式”的学者

2. “两弹元勋'b nbvnb

1.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
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
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
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
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
92年逝世。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
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
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
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
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
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
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
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
研制成了氢弹。
2.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县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
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1968年以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
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
理事长。1983年逝世。
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
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领导探空
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获得丰富的试验资料。参
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
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
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组织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
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同时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64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
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
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
年逝世。
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
、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1962年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
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
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
制和钎焊工艺研究课题,研制成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并以钎焊结构取代了我国液体
火箭发动机的老式焊接结构。主持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和液体火箭
焊接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问题的研究,并应用到型号的研制工作上,对火箭部件的设计、
选材和制造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他治学严谨,以身作则,为科研人员培养和作风建设作出
了重要贡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4.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
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
会理事长。1968年逝世。
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
人造卫星。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同年10月
,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
议。在他领导下,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
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19
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他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他对中国
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
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领导下还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
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1985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5.邓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1924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缚美国普渡大学
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
、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
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1986年逝世。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
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
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
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
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6.王淦昌 (1907-1998)
江苏省常熟县人, 1907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曾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0年5月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
九研究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第2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第
3、4、5、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逝世。
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在从事核武
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
任委员,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
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
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与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索夫同时独立地
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新概念。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积极促成建
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并一直指导惯性约束核聚变的研究。积极指导原子能研究
所开展电子束泵浦氟化氢激光器等的研究。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7.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
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
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回国,历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
长等职。
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
、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瞬拧?97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副所长,1978—1983年任理论物理所所长。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
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程开甲 (1918- )
江苏省吴江市人, 1918年生,男,中共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
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
、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科技委顾问。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第
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
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创建了核试验研究所,成功地设计和
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增强型原子弹等不同方式的几十次核试验,推动
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试验技术协调发展。他是核试验总体技术的设计者,及时提出了向
地下核试验方式转变的建议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实现了大气层试验向平洞与竖井试验的
转变。创立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开创
了核爆炸的测试研究,对武器的研制及改进、效应及其防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开创了抗
核加固技术新领域并完成首次抗加试验。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9.黄纬禄 (1916- )
安徽省芜湖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
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风一号”副总
设计师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
固体战略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
技术顾问。
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在导弹武器系统总体及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
具有很深的造诣,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
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末,在我国涉及火箭技术相当多的学科和技术领域都处于空白状态
下,他主持突破了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仿制和改型设计难关,进而通过自行设计
相继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的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
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70到80年代,在
没有任何外国实物和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主持研制我国
第一个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并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
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射击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及冷发射、高
海情下导弹出水大姿态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0.屠守锷 (1917- )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
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后,历任国
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科技委副
主任,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一院技术总顾问和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从50年代后期起,作为开创人之一,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
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先后担
任我国自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
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带领科技人员突破了一系列技术关键,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特别是在洲际液体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中,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
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了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导弹任务的圆满
完成。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
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1钱学森 (1911- )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
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
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
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
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
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
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
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
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
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
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
、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12.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至1997年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周光召教授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国际
交流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中方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协会名誉主席,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
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学会副主席,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兼理事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顾问委员会委员;被聘兼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2000年亚洲基金会名誉顾问,中国科学
院特邀顾问等职。
周光召教授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使他在国际物理学界
享有盛誉。因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于1964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因在量子场论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
果奖一等奖。周光召教授还被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
尔大学四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1993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
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
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他目前是美国科学
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捷克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蒙古
科学院、法语区工程师科学院、罗马尼亚科学院、韩国翰林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
院士,是目前中国担任外籍院士头衔最多者。
13.杨嘉墀 (1919- )
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获硕士
和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
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
总工程师。
他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
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
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
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
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研制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
重大科研项目。1984年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4.陈能宽 (1923- )
湖南省慈利县人,1923年生,男,中共党员,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毕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获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物理冶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研究员
。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实验部主任、第九
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1986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1988年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
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
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
短的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预期结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
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5.陈芳允 (1916-2000 )
浙江省台州市人,1916年生,男,中共党员,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
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年在英国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工作,解放前夕
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1956年,参加了国家12年长
期科学规划制定工作,负责新电子学研究所的筹组工作。1964年起从事空间技术工作,19
76年调入国防科委,在技术上负责卫星测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设备研制、布局建设以
及星地协调工作。1984年调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原苏联发 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他
即对卫星进行了无线电多卜勒频率测量,并和天文台的同志一起,计算出了卫星的轨道参
数,该方法成为以后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所采用的跟踪测轨的主要技术之一。1963年研制出
国际领先的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1965年担任卫星测量、控制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为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预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参加了我国回收型遥感卫星的测
控系统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为我国十几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相继
提出了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双星定位系统”、遥感小卫星群对地观测系统和小卫星移动
卫星通信系统等方案。他直接参与指导研制成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在我国同步通信卫
星发射和运行中发挥了很高的效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6.吴自良 (1917- )
浙江省浦江县人,1917年生,男,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后在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厂、昆明中央
机器厂任设计师、工程师。1943年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冶金系学习获理学博士学
位,后任该校金属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49年任锡腊丘斯大学材料系主任研究工程师。
1950年底回国,1951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冶金系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所(后为上
海冶金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4年领导完成了中央军委下达的抗美援朝前方需要的特种电阻丝研制任务,获得奖
励。50年代,用国内富产元素锰、铝等代替短缺的铬,研制苏联40X低合金钢的代用钢取得
成功,对建立中国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60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
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
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组成第十研究室,他兼任该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
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于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17.任新民 (1915- )
安徽省宁国县人,1915年生,男,中共党员,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
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0年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毕业。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
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1952年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8月参加筹建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历任总体室主任、液
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
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
1964年作为型号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
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他相继领导
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工作
。1980年5月在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中,作为首区总指挥,协
助领导和指挥了这一重大的飞行试验任务。组织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保证发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成功。领导组织了氢氧发动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
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发射服务零的突破。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
功,1989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8.孙家栋 (1929- )
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男,中共党员,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3.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声誉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大波士顿地区),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扫盲版介绍
麻省理工学院素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2017-18年度,MIT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工程学世界第一、计算机科学第二,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麻省理工学院混为麻省大学。事实上,这是两所完全不同的大学。麻省大学即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简称UMass),是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大型多校区公立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请人最多和最“难读”的学系,并曾连续七届获得美国工科研究生课程冠军,其中以电子工程专业名气最强,紧跟其后的是机械工程。其余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建筑学也都非常优秀。近数十年兴起的供应链管理专业(Supply Chain Management)也是麻省理工的强项,MIT的MLOG(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Logistics)项目已多年在全美排名第一。
麻省理工学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属于大波士顿地区,临近哈佛大学。波士顿水域面积占到了城市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查尔斯河,尼本赛特河,神秘河,切尔西溪,都流经波士顿或在波士顿与其他城市的边界上。因此,波士顿常被人们称为“美国的雅典”,风景怡人。
波士顿的金融业及咨询业发展成熟,有很多世界级著名公司驻扎于此:吉列公司、千禧年医药、泰瑞达公司(Teradyne)、波士顿咨询公司、富达投资(Fidelity)、美洲银行、王者银行 (Sovereign)、新百伦 (New Balance)、霍顿·米夫林出版社。这些公司都为麻省理工的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资源。
澳门赌王何鸿燊和四太梁安琪三子何猷君就是毕业于MIT,还有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和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等都是来自于MIT。

4. 基于NB-IO软件设计有什么预期成果

你希望未来能得到的结果 就是预期成果

5.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同文馆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改正: &nb...

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6. 北京西单亦购里卖的新百伦是真的吗

一、晚上九点去超市 很多超市的果盘、沙拉、糕点、熟食等,都会在晚上9点开始打折,价格可能是标签上的一半不到,但能让我们的夜生活更有“质量”一些。 二、网上购物使用返还网 没错,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因为其实惠,比较出名的淘宝,京东,卓越,一号店,凡客等而其中以在淘宝为最,2009数据显示淘宝占网络消费大概80%的份额,其中返还网( http://www.fanhuan.com/#xigua1) 比较出名。通过返还网去淘宝、京东、艺龙、一号店、凡客等200多家大商城购物都能返现金,高的有15%-30%,还有商城免费提供的购物现金券可以领取使用,一个月能省不少钱,喜欢网购的朋友不妨去试试! 三、上午购买机票最便宜 你知道一天之内什么时候买机票最便宜吗?答案是上午。因为机票的折扣通常会隔夜重新调整。另外尽量避免周一上午和周四晚上出行,因为这两个时段旅客最多。理想的飞行时刻是:每天中午及一周的中间日子。乘坐转机航班到目的地,会比直飞航班便宜许多;选择规模相对小的航空公司航班,通常比超大型航空公司航班便宜;如果在携程网上订票,注意它的“往返特价区”,订购往返机票会比购买两张单程票便宜40-60%不等。 四、选购超市自有品牌 购买日常用品,超市自有品牌是物美价廉的选择,它们的质量通常与品牌商品无甚区别,价钱可便宜不少。另外,止痛药也不妨购买本土品牌,它们通常具有同样疗效。 五、电影看打折的 好电影当然要去电影院看。除了众人皆知星期二全天电影半价外,有的电影院特地推出“女士之夜”,女人照样享受半价。还有“信用卡之夜”——持指定信用卡即可半价。另外周末早期几个小时,看早场大片最便宜只要10元,最起码也可以享受对折。 六、别忘了更新手机套餐 不要轻易接受电信销售人员向你推荐的套餐计划,因为他们会推荐利润率最高的套餐,而你可能并不需要。仔细核算自己的通话量,最精确的方法是上网调出通话详单,一目了然。 七、打车时每15公里抬表结账一次 大多数人只知道夜晚11点以后起步价多收钱,殊不知真正的夜间行驶每公里都要多交20%的费用。另外,如果你乘坐距离超过15公里,就要求司机开到15公里后抬表结账一次,或干脆换车,因为超过15公里就要支付往返空驶费。 八、拨打12580免费查询,还有礼品 拨打12580免费电话,不仅能查娱乐、生活、餐饮、便民服务等咨询,今年3月开始,中国移动还推出拨打12580的奖励活动。每月累计拨打3次,就奖励10元电话充值卡,12元麦当劳兑换券和10元吉野家代金券,邀请6个朋友参与活动更可获赠额外奖励。 九、下栽电子杂志 很多平面杂志都提供电子杂志下载,既环保又省钱。在杂志各自的网站上可以找到下载链接。有的杂志会节选部分章节刊登,有的则正本提供下载。当然有些畅销杂志可能不会免费下载,比如《三联生活周刊》,需要每期付费4元,但也比从报摊买一本花8元便宜一半。 十、旅行时住大学的招待所 经济型酒店也越来越贵了,那就瞄准大学里的招待所吧。一百多块就可以来个标准间,若在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这种学校本身就是一处好景点的话,那就更值了。 十一、联名信用卡让你一边花一边赚 联名信用卡指发卡银行与盈利机构(比如航空公司或百货公司)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持联名卡除了可享受信用卡的便利外,还能得到盈利机构提供的一定比例的折扣、回赠,或其他增值服务。推荐有车族办张建行汽车龙卡,加油、维修保养、车险、租车都有优惠;“空中飞人”可办理上航浦发联名信用卡,不但积累里程,还能享受登机专属柜台,机票买一赠一。 十二、掌握自己的消费习惯 赢过知名理财专家建议:每个人都应该熟悉自己的消费习惯,找出最易乱花钱的诱因,为下一次冲动购买准备好应对策略。比如刷卡前,问一问自己:这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选择能力范围内的商品,才不会负债累累。 十三、购买电器时认准节能标志 当你购买新电器时,别忘了找一找节能推荐标志,这个标志意味着电器运转成本更低,也更环保。换掉你家的旧冰箱吧,一年可以节约不少电费呢。 十四、不喜欢的礼物,下次转送给别人 收到的礼物,难免有不对自己口味的。这时,别着急拆吊牌,先收好了!下次有合适场合,加层包装纸再转送给别人。这不是对别人不礼貌,而是把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当然,事物不在此范围内。 十五、小奖励巩固节俭成果 坚守一份苛刻预算,就如同过分节食。如果你对于自己过于严格,最终可能会在压力下崩溃。一次压力爆发后的放纵花费,就会让多日的节约成果付诸东流。所以,时不时给自己放放假,用一份哈根达斯。一块蓝莓蛋糕,给自己小奖励。 十六、别再白白浪费健身卡 冲动下办的健身卡一再变废卡?每周去健身馆不到一次?别再浪费了,赶紧把卡转让给更需要的人吧。 十七、选择容易打理的发型 是的,我们当然知道丝毫不打理头发,肯定不行。但少花钱也一样可以弄出漂亮发型。如果你不需要定期进行昂贵的挑染,而是告诉发型师你的发梢需要修剪,算一算可以省下多少钱呢?何况频繁染发,对健康也没好处。 十八、节约美容成本 美容品不一定要到大商场购买,网络购买既方便又省钱。果皮网是家很有信誉的化妆品专业购物网站,不仅经常有打折促销活动,还能买到在国内没有上市的国外美妆精品。没事上去逛逛,还节约交通费呢。此外如果有熟悉的美容师,可以问问美容院是否有你信赖品牌的美妆品大包装出售,因为美容院有专业渠道,比外面零售卖便宜得多。 十九、尽早付清房屋按揭 去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六次加息,说不定还将有第七次、第八次。加息意味着偿还购房贷款时,要多付更多的利息。怎样提前还贷才最划算?专家介绍了三种最省钱的还款方式:将所剩贷款一次性还清;部分提前还款,增加月供,缩短还款周期;部分提前还款,月供不变,缩短还款周期。

阅读全文

与成果新百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