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的成果转化
学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江苏移动公司、五星电器集团、扬子石化、齐鲁石化、苏通大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国信集团、美国惠普公司、安捷伦公司、德国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B.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成就
2006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0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2项,名列大陆高校第一。在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SCI论文榜上曾经在我国大学中领跑7年;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和《Nature》发表的论文数全国第一。
1995年,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南京大学位列中国高校第二,仅次于北大。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最新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南京大学位居143位,位于亚洲大学第27位,居国内高校第五。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居国内高校第一。2009年中国高校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奖排行榜,位居国内高校第三。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国内高校第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2009年中国15所一流大学之一,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环境排名,位居国内高校第四。
C. 秦晓晴的科研成果
1.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教学研究”(10BYY035)。2014年6月结项,等级为“良”
2.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第五批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ZGWYJYJJ2010A30)。2012年结项,等级为“优”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规律及特征(NCET-05-0654)” 2006-2009年
4. 国家985项目创新基地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研究(985HUST-12)” 2005-2007年
5.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文本特征和写作方式的系统研究” 2004-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高校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X020),2003-2005年
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英语写作特征及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2003d010),2003-2005年
8. 教育部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外语听力考试标准及评分误差控制研究(40.1)” ,2002-2004年
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及其外在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01JA740019), 2001-2003年
10. 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1-2002年
1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 ,2001-2003年
12.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重点建设基地重点项目“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研究”,2001-2003年
13.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2001-2002年 1. 2009年12月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 2006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计划
3. 2002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4. 2001年12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5. 1995年10月获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二等奖
6. 1997年4月获华中理工大学青年学术论文交流一等奖
7. 1996年12月获南京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一等奖
8. 1997年10月获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一等奖 1. 学术写作中文本借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现代外语》2014年第4期
2. 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趋势及其启示,《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
3.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话语的文本借用策略特征,《外语教学》2014第6期
4. 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及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2014第5期
5. 词汇呈现方式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外语界》2014年第2期
6.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研究述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第5期
7. 《抄袭、知识产权与二语写作教学》评介,《语言教育》2014年第3期
8. Writer’s Block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China. 2014.11.13-15, 2014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North Arizona University
9. 2013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特邀会前工作坊“外语教学定量分析”。2013.10.31 — 2013.11.3 华中师范大学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of College EFL Writers in China and Writing Proficiency: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2013.10.17—2013.10.21, 2013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11. 国外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述评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2013年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48-568
12. 二语写作流利性研究趋势,《现代外语》,2013年第3期,315-322
13. 二语写作流利性指标的效度——一项基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14. 英语学术写作中作者显现度研究综述,《外语教育》,pp. 31-37。2012年11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5. 流利性与二语写作质量和二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0月12-14日
16.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年第3期, 365-380
17.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2年9月收录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战菊主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47-68.
18. 大学生英语写作话题知识运用特点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3期,29-35
19. 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国外语教育》2011年第4期,62-70
20.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导读――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2011年10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i-xxvii
21. Exter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第16届应用语言学国际大会,2011年8月24-28日。
22. 二语学术写作教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首届中国二语习研究高层论坛,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6月25-26日
23. 内容知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
2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Undergraate and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究会,2010年9月25至26日吉林大学
25. 学术写作中的外在知识资源使用研究,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23-25日苏州大学
26.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写作焦虑测试报告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外语界》2010年第2期
27. 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8. 二语写作准确性结构效度研究(第2作者)《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2期
29.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Man Li, Xiaoqing Qin. AAAL 2010 Annual Conference Atlanta, March 6 - 9 2010
30.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
3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一项针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第2作者)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
32.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s of EFL Learner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第2作者). Asian EFL Journal, 2009, Volume 11. Issue 3
33. 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调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4期
34.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选题特点《外语教育》2008年12月
35. 第二语言写作过程研究现状。2008年9月26-27日“第六届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北师大)
36. Motivation for Writing and Writing Strategy in EFL Writing Process 。2008年3月22-23日“第六届亚太地区二语习得研究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北外)
37. 跨文化语用交际策略(第3作者),《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第三期
38.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rtiary English learners. (Co-authored with Li Jie. Pp. 146-170).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39.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o-authored with Mu Jinyun. Pp 790-804).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4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1.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42.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与应用》(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
43. 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4.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研究的现状,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06年5月)
4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2006年5月)
46.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co-author with Li Jie). 2006. RELC Journal (Vol. 37, 1)
47. 《外语教育》(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48. 成功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2005年12月《外语教育》第5期
49. 英语专业大学生句法复杂性的发展特征研究。2005年11月12-13日第二届全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南京)
50. 非英语专业生英语写作策略意识调查,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1. 浅析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
5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5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Li Jie
54.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Mu Jinyun
55.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o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co-author with Li Jie). 2003.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1:17-32
56. Internal structure of EFL motiv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n Hu Wenzhong (ed.) 2003,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 pp. 593-62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胡文仲主编《中国英语教学(三)》2001年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57.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5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59.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使用情况,《外语教育》2003年第3卷
60.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61.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之探讨,收入马登阁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有《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
6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63.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现代外语》2002年第1期
64. 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
65.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讨《外语教育》2002年第2卷
66.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1年05期
67.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68.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的研究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69. 通过互动发展研究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70. 外语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1. 英译汉教学中还原法的灵活运用,《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
7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
73. 论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74. 论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5.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6. 论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7. 论索绪尔的语言社会性,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8. 通向外语教学的理想目标--外语的直觉性掌握,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79. 与动词同源的边缘介词,《英语学习》1996年第6期
80. 与比较相关的几种英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4期
81. 动词转化的临界连词,《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2期
82. 研究生应试中英译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5年第2期
83. 《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主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7年2月
84. 《考研特别快车——英语》(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85.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语法·词汇·完形填空》(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86.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英译汉》(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D. 任欣伟的科研成果
1、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于2009年立项,正在研究。
2、省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重建”于2010年12月结题。
3、 中央电教馆专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于2006年结题,并被评为优秀项目。
4、省规划课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于2007年结题。
5、省级课题“高中综合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于2009年结题,成果获一等奖。
6、国家级课题子课题“语文学科活动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等3个课题于2007-2009年结题。
7、论文《我心目中的大学》2012年5月发表于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
8、论文《常州一中所追求的教育》2011年入选《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会刊》(清华大学委托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出版)。
9、论文《教育家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0、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要念好“三字经”》(《成才导报》2008年第21期)
11、论文《从民主管理走向共同管理》(《成才导报》2007年12月19日)
12、论文《把民主当作制度来建设》(《成才导报》2006年10月11日)
13、论文《把校庆当课程来建设》 (《成才导报》2006年第41期)
14、论文《站在新起点谱写新篇章 》(《常州晚报》2006年2月)
15、论文《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9期)。
16、论文《要重视学校文化的重建》(《精品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17、论文《关于建立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8、论文《关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探讨》(《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3月)。
19、专著《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之间》(江苏人民出版社(主编)2008年)。
20、专著《诱思探究的光辉实践》(远方出版社(主编)2004年)
E.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的学术成就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承担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含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等重要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计委、科技部、教育部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国际组织资助或国际合作项目6项。
面向服务地方承担重大应用研究与工程项目20余项,中—美、中—加、中—德、中—法、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多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
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20余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200余篇,相当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发表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如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等,以及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测绘学报、遥感学报等。
先后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近200人次,成功举办两届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会(Geoinformatics 2002、Geoinformatics 2007),主办全国地图学高层论坛(2009)、地球系统科学与遥感高级研讨班(1999),承办第二期欧洲空间局-科技部“龙计划”大气遥感高级培训班(2009),向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南京大学在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成就与影响。
F. 洪银兴的研究领域及成果
《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88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资本市场: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公共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人民出版社2005
《市场秩序和规范》,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现代经济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转型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创新型经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研究(200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济转轨中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问题研究(200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增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2010) 2004年
出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院长
2003年
著作:公共经济学
与刘建平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
论文: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分析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1 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 2003/4
政府干预市场的效率与规则
山西大学学报 2003/1
用经济理论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
江苏社会科学2003/2
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
经济学家2003/2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3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实践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3
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
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著作:
《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 转轨时期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洪银兴刘志彪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
论文:
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方式
管理世界2002/3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
中国社会科学2002/4
以创新的理论证明马克思主义强劲的生命力
教学与研究 2001/1
新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产业
南京社会科学 2002/3
信用经济、虚拟资本和扩大内需
经济学家 2002/4
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创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学术月刊 2002/11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2
论市场取向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深化
当代经济研究2002/1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经济学动态 2002/12
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研究
理论前沿 2002/1
借助发展新经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产业经济研究创刊号 2002
苏南模式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洪银兴陈宝敏宏观经济研究2002/10
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南京大学学报 2002/3
2001年
著作: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2001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论文: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江海学刊 2001/1 10000字
大学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与周诚君合)
现代城市研究 2001/1 5000字
中国市场化渐进式改革路径的一种选择
经济学家 2001/1 12000字
区域经济差距与西部开发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1 10000字
关于企业家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工业经济 2001/4 7000字
WTO条件下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管理世界 2001/2 11000字
中国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转轨通讯 2001/1 6000字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与陈宝敏合作)
改革 2001/4 10000字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问题
江苏社会科学 2001/5 6000字
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学术月刊 2001/10 8500字
光明日报 2001-11-2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与参阅》2001/24 净化科学研究的学术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11 8000字
2000年
教材:
现代经济学(第3版) 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6
专著: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与沈坤荣等合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0/12
论文: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 (与陈雯合作)
经济研究 2000/12 9500字
非均衡市场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
学术月刊 2000/1 11000字
推动经济回升的宏观扩张性政策取向
经济学家 2000/1 11000字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资本经营路径
教学与研究 2000/1 10000字
重建社会主义经济学
中国经济问题 2000/3 8500字
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与孙宁华合作)
宏观经济研究2000/4 10000字
追寻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与蒋伏心合作)
学术月刊 2000.8 8500字
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0.1 10000字
以高科技为导向迎接“入世”
南京社会科学 2000.3 5000字
《资本论》和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代经济研究2000.8 8500字
国企改革,路在何方
上海改革 2000.3 5000字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与沈坤荣等合作)
江苏社会科学 2000.2 11000字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 (与范从来合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4 8500字
构筑新世纪江苏发展的基础:经济结构现代化
现代经济探讨 2000.6
1999年
论文:
1、 企业重组:目标和路径
经济学家1999.1 9000字
2、 增长方式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9.3 10000字
3、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改革和发展
经济评论 1999.3 6000字
4、 企业重组秩序论
财经科学 1999. 1 9000字
5、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
管理世界 1999. 4 9000字
6、 江苏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
南京师大学报 1999.5 9000字
7、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与研究 1999. 4 6000字
8、 经济波动的一般性原因分析
当代经济研究1999. 7 6000字
9、 论企业家制度建设
群众 1999. 8 5000字
10、 竞争、合作和垄断
江苏经济探讨 1999.1 5000字
11、 1999年: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结合
南京社会科学 1999. 3 5000字
12、 由批判转向建设—研究《资本论》的思路
南京大学学报 1999.4 6000字
13、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在规范 5000字
江苏改革 1999.12
1998年
一、著作:
1、现代经济学 (教材) 洪银兴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4 36万字
2、赢得市场--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9 24.5万字
3、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秩序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12 16万字
4、现代财政学 (教材)洪银兴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37
二、论文:
1、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南京大学学报 1998 .1 10000字
人大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F13 1998。3
2、企业重组的资本经营路径
管理世界 1998.3 10000字
3、真理标准讨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江海学刊 1998.5 9000字
4、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经济评论 1998.6 11000字
5、中国买方市场的基础和市场扩容
经济日报 1998.6.1 3000字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1998.4
6、启动政府购买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证券报 1998.9.22 2500字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6
7、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高教研究 1998.1 3500字
8、论买方市场背景下的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 1998.1 7500字
9、企业重建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群众 1998.2 4000字
10、乡镇企业的新台阶:组织企业团队
江苏通讯 1998.9 4800字
11、发展知识经济,现在可做些什么?
新华日报 1998.8.6
12、当前拉动需求的重点在哪里?
新华日报 1998.9.17 3000字
13、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与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
三、获奖:
1、资本经营和企业重组
天津日报 1998 3 1997年度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文章一等奖
2、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教学与研究 首届华堂杯优秀理论征文优秀论文奖 1998。12。中国人民大学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1998 (教育部)
1997年
著作:
转轨阶段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8万字
论文:
1、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经济研究 1997 N 6 8500字
2、 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家 1997 N 1 9000字
3、 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教学与研究 1997 N 1 8500字
4、 乡镇企业高效率的产权解释
管理世界 1997 N 4 9000字 与袁国良合
5、国有企业改革:产权、结构和文化
江海学刊 1997 N 4 9500字
6、 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
经济学家 1997 N 5 10000字
7、 在经济稳定增长中实现转型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7 N 5 8500字
8、 论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N 8 8500字
9、苏南乡镇企业的历史命运
经济纵横 1997 N11 5000字
10、 以资本经营推进企业重组
群众 N 12 5500字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公有制实现形式
光明日报 1997年11月17日 3000字
1996年
一、著作:
1,国际商务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0月
2,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陈得明 洪银兴曹勇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
3,苏南乡镇企业高德正洪银兴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
二,论文:
1,关于江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主持和执笔 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2,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功能 洪银兴 曹勇 经济研究 1996年第5期。
1995年
一,论文:
1、《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11000字
与沈坤荣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6年第4期。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产权问题》5500字
经济学家 1995年第1期
3、《上海与苏南应实现经济一体化》 6000字
上海经济研究 1995年第2期
4、《国有制企业改革之我见》 6000字
江南论坛1995年第2期
5、《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7500字
江海学刊 1995年第3期
6、《江苏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6000字
南京大学学报 1995年特刊
7、《股份制和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6000字 与姜宁合作
江苏社会科学 1995年第5期
8、《市场竞争力与产业优势》 5500字
江苏经济 1995年第10期
9、《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 5500字
经济纵横 1995年第11期
10、《市场经济与市场创新》 7500字
管理世界 1995年第6期 新华文摘1996第3期
11、《上海和苏锡常:一体化和产业分工》 10000字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浦东开发和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
12、《在区域共同发展中推进苏北现代化》 5000字
新华日报 1995年5月16日
13、《苏南与上海:竞争、依赖和一体化趋势》 6500字
南京社会科学 1995年第7期
1994年
一,著作:
1、《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卫兴华洪银兴主编
42万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洪银兴著
21.3万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8月
3、《财政学》 洪银兴主编 29.6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二,论文:
核心刊物
1,《蒋学模经济思想述评》 18000字
中国社会科学 1994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6年第1期。
2,《农村的非农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协调》 8500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4年第3期
3,《论通货膨胀的均衡》 4000字
生产力研究 1994年第3期
4,《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7000字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4年第8期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环节和成本》 9500字
学术月刊 1994年第10期
6,《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 6500字
经济学动态 1994年第12期
7,《农村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协调》 6500字
江苏社会科学 1994年第3期
8,《论金融深化和资金融通》 6500字
南京社会科学 1994年第7期
一般刊物
9,《建立具有发展功能的财政机制》 6500字
财经问题研究 1994年第8期
10,《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梯度及其协调》 7000字
经济纵横 1994年第7期
11,《论市场规范》 9500字 合著
经济纵横 1994年第10期
12,《在改革中救活国有企业》 3500字
江苏经济探讨 1994年第6期
13,《略论美国高校经济类院系的教学》 4000字
高教研究与探索 1994年第1期
报纸论文
14,《市场建设:新目标、新方式》4500字 合著
新华日报 1994年5月20日
16,《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基础》 4500字
粤港企业家报 1994年7月10日
17,《从放开走向建设》 2000字
新华日报 1994年3月14日
三,政策咨询报告:
18,《对江苏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八点建议》
2500字 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 1994年4月20日
19《增大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的可靠途径》
1500字 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 1994年5月8日
1993年
一、著作:
1、《非均衡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秩序》 22.3万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二、论文:
1、《中国市场化过程的非均衡和均衡》 9000字
经济学家 1993年第5期
2、《我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观》 30000字
江苏人民出版社:《我的市场经济观》1993年
3、《论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波动》6500字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6期
4、《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乡镇企业面临五大革命》
江苏政报 1993年第2期 4000字
5、《论高校科技产业》 9000字
南京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
6、《在宏观调控中求发展》 4500字
市场经济导报 1993年第3期
7、《论非均衡经济增长》 8000字
南京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
8、《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会和途径》3000字
科技与经济 1993年第1期
9、《要用市场经济观判断经济是否过热》4000字
江苏经济 1993年第3期
10、《建立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4500字
人民日报 1993年6月25日
11、《走向市场经济:革谁的命》 4500字
经济学消息报 1993年7月29日
12、《建立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4500字
中国企业报 1993年4月25日
13、《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基础》 5000字
新华日报 1993年10月15日
14、《换个视角再评判》 2500字
新华日报(新华论坛) 1993年2月15日
15、《确立市场经济的速度观》 2000字
新华日报(新华论坛) 1993年2月22日
16、《识制约 求机遇》1993年5月3日
17、《李国鼎经济思想和台湾经济起飞》 10000字
中华经济圈(香港) 1993年第一期
18、《私营经济成长的环境》10000字 《私营经济论》
第4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19、《1989年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分析与评估》
15000字 与范从来合作 《89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第5章 香港励志出版社1993年
1992年
一、著作:
1、《发展资金论》 30.3万字
人民出版社 1992年7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胡福明洪银兴主编
12万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
二、论文:
1、《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生产要素结构的优化》7500字
城乡经济 1992年第12期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7000字
人民日报 1992年12月29日
3、《居民消费增长的秩序》 6500字
消费经济 1992年第3期
4、《经济运行机制的有序结构:计划和市场》8000字
经济管理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
改革 1992年第2期
5、《论非均衡经济发展的秩序》 9000字
经济研究 1992年第4期
6、《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的思路》8000字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2年第2期
7、《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取向》 7500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2年第3期
8、《发展资金论纲要》8500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2年第1期
9、《高科技产业的经济学考察》 6500字
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
10、《企业集团--计划和市场的结合部》 5000字
集团经济研究1992年第1期
11、《搞好大中型企业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
4500字 江苏经济探讨 1992年第1期
12、《发展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5500字
经济学动态 1992年第5期
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93
13、《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的基础》3000字
社科信息 1992年第5期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理论支撑》
4000字 经济论坛 1992年第4期
15、《论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12500字 与刘欣华合作
经济学家 1992年第1期
_16,《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趋向》4000字
_经济参考报 1992年3月17日。
1991年
一,著作:
《避开通货膨胀的改革》 洪银兴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 20.5万字
二,论文:
1,《论资金积累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7500字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1年第1期
2,《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9000字经济学家1991年第1期
3,《资金积累和集中定义的界定》 6000字
洪银兴王国刚江苏社会科学 1991年第3期
4,《资金积累机制及其矛盾》 6500字
经济学动态 1991年第1期
5,《改革与发展的协调》7000字
江海学刊 1991年第4期
6,《计划和市场分层次多重结合》5500字
经济纵横 1991年第1期
7,《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
4500字 新华日报(5.27)
8,《搞活大中型企业的计划市场环境》4000字
经济论坛1991年第6期
9,《制约最优积累率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因素》
6000字 投资经济 1991年第3期
10,《中国农村改革的效应分析》9000字
经济与管理科学 第3期爱沙尼亚国际会议论文
1990年
一,著作:
1,社会主义经济的经典理论 20万字 王国刚、严强、洪银兴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3月
2,发展经济学通论 22万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7
二,论文:
1,平抑市场物价的消费机制 经济论坛 1990年第2期
2,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史要南京大学学报 1990年第3期 合作者王国刚
3,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纲要 南京社会科学 1990年第3期
4,现阶段私营经济成长的环境 社会科学战线 1990年第4期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海学刊 1990年第6期
6,论改革和发展相协调 经济纵横 1990年第1期
7,抓住紧缩需求提供的发展机会 1990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8,计划和市场结合的难点和重点 1990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
G. 范可的科研成果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学分),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族群性与民族主义(2学分-硕士课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论文的写作与准备(2学分-硕士课程),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课程),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3学分人类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
ANTH 370,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 华盛顿大学,2005年暑期.(5学分) 。
社会学原理,南京大学首席教授课程。
文化多样性,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暑期课程(2学分) 。
政治人类学,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课程,2学分,04-05学年下学期。
ANTH 202 Cultural Diversity ,Pierce College, Lakewood, WA 98498-1999, USA),2002年夏季学期(5学分) 。
人类学概论,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7,1988,1990。
人类学学说史,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6,1988,1990。
中国少数民族,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6,1988,1990。
宗教人类学,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5,1987, 1989。
中国民俗学,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9,1991。
参与由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ArthurWolf、台湾中研院民族学所庄英章、厦门大学历史系杨国桢主持的“闽台社区文化比较”项目,在福建省同安县阳翟村做社区社会、历史、习俗调查。调查获美国Ruth 基金会资助。1990年夏天。
参与由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陈国强主持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人类学研究”,在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做该村之历史和社会变迁调查。1987年夏天。
参与福建省民委资助的省内民族调查,分别在福建省晋江陈埭镇丁姓回族聚居区、宁德县金涵村,以及漳浦、漳平等地的 族社区做历史、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调查。1984年春季。
所承担研究课题(2004年以来)
2007 “走向和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南京大学社会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子课题主持人——4万元。
2006南京大学中国教育部“985工程”项目:“宗教与文化”之子课题主持人-9万元。
2004 “华南穆斯林的社会历史变迁”,南京大学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3万元。
H. 郑建明的科研成果
近几年完成、承担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5项、省教育厅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一流刊物11篇,国内核心24篇,第一作者19篇。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分析;教育部批准项目: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张仲景评传、文科计算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文史哲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省级项目:面向21世纪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建设(课题)、文史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能力研究。 独立撰写出版专著2部,参与撰写出版专著3部。《当代目录学》;《张仲景评传》;《文献学导论》等。
专题研究方面:“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分析”课题撰写并发表系列学术论文五篇(其中一篇一流刊物,四篇核心刊物)并撰写10万字课题总报告。该课题2000年12月如期结项,经专家鉴定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现实价值,“达国内领先水平”,结论为优秀一级; 台湾信息产业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合计11篇(其中一流刊物3篇,核心刊物8篇);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与教育研究(世川良一基金资助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一流刊物1篇,核心刊物5篇)。书目信息理论、古典文献学理论等方面亦有显著成绩。当代目录学获南京大学首届社科项目奖二等奖(1/1)奖励时间:1997。
获奖情况:南京大学奖管金(1995);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奖教金(1995、1996、1997、1999);南京大学奖教金一等奖(1998);南京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人教育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建设(课题)主要参加2/3,1998);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同上2/3,1998);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史哲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4/5,200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二等奖,4/4,2000);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史哲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与实践,4/5,2001)。
I. 有谁知到南大科技是个什么样的单位
http://www.nandainvestment.com/
公司介绍
南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18日,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她是以百年名校南京大学为主体,联合上海天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星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南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市鼓楼区国有资产经营中心,共同出资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以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己任,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的孵化、投资和管理,及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管理经验的引进。公司依托南京大学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凭借政府的政策支持;结合公司各股东强大的经营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形成一个以产业技术项目、项目经理人、项目投资人为一体的投、融资互动平台,以整合高校的科技、人才和企业资本等优质资源,努力推动高新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公司将以清晰的产权关系,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新的业务发展战略为起点,积极引导科技创业机制的形成,使之成为资产质量优良,运作机制完善的新型投资控股公司,成为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产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
南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以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为指导,将资本运营作为战略核心, 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主营发展方向。公司通过资源组合、战略利益联盟、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作的有效方式,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已先后控股或参股了十家企业:
南大红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南大红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该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红外医疗诊断设备和制造技术,从事先进医用光学设备的生产及配套软件的研发,红外医疗诊断人才的培养。
南大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生产的水煤浆添加剂(CWM)是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阴离子型水煤添加剂,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通过教育部主持的鉴定,被评定为“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出厂后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同时被定为省、市高新技术产品。公司也因此被认定为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南大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是公司参股的、南京大学所属信息工程技术类高科技企业,是中国防伪协会会员单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数码防伪系统及智能多功能电度表。其自主开发的“惟一TM数码货流监控系统”项目,不但可以有效鉴别产品真伪,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并具有极强的辅助功能和联网功能。该产品是目前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的六种数码防伪产品之一。
南大先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是依托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基于对技术的持续投入,面向特定行业开展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提供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交通、水利、房地产等行业应用领域的高度整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应用软件产品。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智能甲级资质”和“江苏省软件企业证书”。
南大波平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是依托于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由专家、学者和资深管理人士组成的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先后推出各类吸波材料产品,其优越的电磁性能和高性价比深得用户好评。公司在吸波材料的机理研究、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吸波材料电磁性能和测量及制造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
是从事图书、情报、出版发行业等文献信息处理软件的开发及信息服务的股份制公司。“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该产品自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已经为国内近百家知名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所选用。
深圳市京盛泉实业有限公司
是公司控股的,集生产、贸易、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经营各类生产资料,兴办实业,电子仪器进口及工艺品、工业产品出口。注册资金为伍百万元人民币,年营业额为一亿元人民币。目前主营文化用纸及建筑钢材。
南大科技园宇思科技培训有限公司
是公司投资控股的社会办学机构,该公司以IT和语言等技能培训为主,经营管理咨询及培训为辅,重点为园区企业培养人才服务。
南京南大易派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由南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计算机网络集成的科技企业,同时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公司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卓越、勇于创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及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秉承南京大学科技创新传统,为用户提供工程咨询、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培训维护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恪守信誉,真诚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是公司对每一位客户的承诺。我们将本着“以智能服务生活,用科技创造未来”的精神,为促进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甲级资质,是面向城市建设、道路、桥梁、地铁、隧道等领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监测、治理;岩土原位测试与物理力学试验;资源与环境评估及其相应技术咨询与服务的,集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南大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设有资产运营部、投资管理部、贸易部、人力资源部、综合管理部和财务部等部门,各部门职责分明、运作规范。公司将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以主动、用心、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地开拓,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J.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成果展示
2001年,由15所著名高校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版在指导委员会的指权导下,依托南京大学情报学、图书馆学2个博士点的优势,中心研制开发了CSSCI数据库,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工程项目1项以及港台合作项目1项。现中心已完成1998—2009年12年CSSCI的数据制作并提供网上服务,出版了3套《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
CSSCI研制成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03年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系统的建设。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中心正加紧CSSCI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为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