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每个点简介一下,马上马上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眼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卫星,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2. 中国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6件(重大事件)
一、中国养活了占地球四分之一的13亿人口,13亿人要吃饭 要住房 需要医疗 需要工作岗位,这个是很不就不容易的,(美国才1亿多人都这么多失业的,美国要有13亿人口,早乱套了)
二、中国是联合国五常中的唯一发展中国家(日本 德国 印度 巴西等做梦都想进啊,都努力几十年了还没圆梦)
三、中国是世界第三核大国,有强大的人民军队,国家安全稳定(想想阿富汗,伊拉克 以色列 巴勒斯坦等还在战火中的人民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四、中国是现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谁不羡慕?
五、中国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多少国家想借钱,这不得看我们心情借不借?
六、最有能力抵抗金融风暴的国家,现在哪个国家不想让中国拉一把?
七、。。。。。。。。。。。。。
想说的太多,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3. 2019年中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9年,国家发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杂交稻种子、盾构机穿海工程、国际顶尖机场、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人造太阳”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1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4 、超级装备 最聪明盾构机挑战穿海工程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8日,海宏号盾构机在大连始发,它堪称中国研发的最聪明的盾构机。海宏号盾构机是中国中铁专门为该工程研发、也是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设计全球领先。
5、 时速600公里 国产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
“高速磁浮列车”成为2019年点击率颇高的关键词。5月23日,我国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实现了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标ITER 中国企业为“人造太阳”装“心脏”
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组织中标通知书,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工程)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参与,携手法国法马通公司等单位组成国际联合体,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正式中标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TAC1安装标段。
4.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4)六个重大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5. 近年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
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
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神舟十号飞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天宫一号整器结构完整,运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8年“受控”坠落,残骸落入指定海域。
3、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广大参试人员在江主席贺电的鼓舞下。
团结协作,精心测控,努力确保飞船安全飞行和回收成功。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分布在三大洋的四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及各有关地面测控站,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成功实施变轨,并进行了两次轨道维持。“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
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
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神舟”四号飞船的返回舱运回北京后。
由科研人员对飞船及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飞船轨道舱将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
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4、神舟十一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的载人飞船。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
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5、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6.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7.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制造超级计算机、人工合成蛋白质、成功研制激光器、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等
1、超级计算机
神威蓝光,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名为“神威蓝光”的计算机2012年9月16日安装在山东省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很可能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计算机之列。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采用的8700片神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本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
2、人工合成蛋白质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3、激光器
在激光技术方面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4、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5、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 中国2016都有那些重大成就
成果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4月发射。
成果2:长征火箭“三代同堂”齐登场
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大火箭2016年要首秀啦!
成果3: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下半年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
成果4:量子“魅力”大爆发,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将开通
量子是什么?它来自拉丁语quantum,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在物理学中,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量子科学家的本领在于,可以对量子纠缠进行某种意义的“控制”,甚至异地“控制”。这种“控制”,能帮助不是科幻作家的你不敢想的很多事。比如,超级计算和加密通讯。
成果5:C919将翱翔蓝天
中国人的大飞机终于要展翅高飞了。“我肯定愿意第一个坐这个飞机。”全国政协委员、大型客机项目总设计师吴光辉说。
成果6:“高分”家族将添新丁“天眼”看地球,“慧眼”识九州中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中有一个“天眼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简称“高分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