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地震成果图

地震成果图

发布时间:2021-12-24 23:21:53

『壹』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主要成果

依托完备的基础科研条件,研究所在地震孕育与发生机制、地震灾害预测与工程应用领域,开展了地球物理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完成的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震破裂过程时空成像和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2004年底完成的全国范围地磁测量,为编制新的中国地磁图积累了一批宝贵的综合性地磁测量数据。

『贰』 如何利用地震解释成果绘制构造成果图

如何利用地震解释成果释制 造成果释 构 释制 造释的用释? 构 地震 造释及其 释件如地释等厚释、特构它 殊岩性 分布释等,是地震勘探的最释成果释件, 体其释包含有 释的地释信息,具有 释重要的地释意释 丰极 和释释价释,是释释 作出含油 释价,提出释井位置等 区气 主要 考释料。 参 什释是 造释? 构 地震 造释是一释以地震释料释依据作出的平面释件 构, 以等释释(等深释或等释释)以及一些符 (释、超它号断覆、尖释等)直释地表示出某一释位的地释 造形释。 构构 造释是反映一 域或 造释元的 造特征和 造释展释 个区 构构构 史的地释释件。通常以地释释释基释释制,突出反映各释 造构 释型的性释、空释展布形释及其形成释序以及同 造释型之 构释的交切释系。 造释又分释地震 造释和地释 造释。 构构构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R(E1+2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2 1 5 0 8 3 1 1 8 0 . 5 A 8 2 1 1 8 5 A 8 3 1 1 8 7 A 001174 8 2 1 4 0 S 8 3 1 5 0 8 2 1 1 8 2 8 2 1 1 7 9 A 8 3 1 1 7 7 8 3 1 1 8 3 . 5 A 001176 8 3 1 1 9 1 8 2 1 3 4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0 0 1 3 7 0 0 1 4 3 0 0 1 3 9 0 0 1 3 5 0 0 1 2 7 8 2 1 4 8 B 8 2 1 4 4 B 昆北昆Ⅰ 2 1 5 5 0 0 5 7 5 0 6000 6000 6250 6250 6500 6500 67 5 0 7 0 0 0 7 2 0 0 7250 7 2 5 0 7 5 0 0 7 6 0 0 7500 6750 7000 6 7 5 0 6 6 0 0 6750 7000 7 1 0 0 7 1 0 0 7000 6 7 5 0 6 7 5 0 7 0 0 0 6500 7 2 5 0 7250 7 2 5 0 7 0 5 0 6750 6600 7500 7750 8000 5 3 5 0 + + - + - + 7000 + 2 昆2 昆 2 昆 2 昆造释释制的步释 构 造释是通释 构释井、释井、地震释料的释合解释释依据作出的平面释件。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1 、释料准释 A 、首先要收集 本 或释 有释的地释和地球物理释料,主要 与区区 包括有:水平 加和 加偏移释释剖面,释释坐释和相释的地释释 叠叠料,释释 网等。 B 、了解工 域地释背景,仔释 究 解释有释的地释和地球物 区区 研与 理释料,要做到释工 域地释背景,盆地释型和主要 造特 区区 构点有一基本释释。 2 、释料有效性释释 地震剖面是地释剖面的地震 释,在地震剖面中 响,释藏有大量的地释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释释象,在地震剖面中都释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释释象的 释响 之外,释包含着 地释释象无释的 , 释不具有任何地释意释 与 噪声 它,所以要释行有效性释释,去除无释的释料。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地震释料品释的分析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释 释 品释 释青达潜号区 0 2 4 6 8 10 km 释 例级 级级级一品井级级级级二品Ⅰ鄂博梁 号 8 2 1 3 4 8 2 1 1 8 2 B 821189 0 0 1 2 7 0 0 1 3 9 8 2 1 4 2 B 8 2 1 4 0 N 831183. 5A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3 1 4 2 B 8 2 1 4 8 B 8 2 1 4 8 B 8 2 1 5 0 8 3 1 1 7 7 8 3 1 1 8 0 . 5 B 8 2 1 1 8 5 A 8 2 1 1 8 5 B 8 3 1 1 8 7 A 8 3 1 1 8 7 B 8 3 1 1 9 1 0 0 1 3 7 0 0 1 4 3 0 0 1 4 6 001174 001176 9 5 3 2 9 I2 鄂 3 鄂 1 昆 1 冷科 85 深 86 深 88 深 110 冷 包括工 的地理信息,地震地释 件,地震释料的品释等 区条。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16480 1648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520 16525 0 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43 15 43 10 43 05 43 0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75 42 70 42 65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释 释 品释 释青达潜号区 0 2 4 6 8 10 km 释 例级 级级级一品井级级级级二品Ⅰ鄂博梁 号 8 2 1 3 4 821182B 821189 0 0 1 2 7 00139 82142B 82140N 831183. 5A 8 2 1 2 8 8 3 1 3 0 8 2 1 3 2 8 2 1 3 6 8 3 1 3 8 A 8 3 1 4 2 A 8 3 1 4 2 B 8 2 1 4 8 B 8 2 1 4 8 B 8 2 1 5 0 831177 831180.5B 821185A 821185B 831187A 831187B 831191 0 0 1 3 7 0 0 1 4 3 00146 001174 001176 95329 I2 鄂 3 鄂 1 昆 1 冷科 85 深 86 深 88 深 110 冷××造构 斜坡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地震释料品释的分析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3 、地震 据释合 数 释了使地震 据解释正 必释把剖面释合在一起。释合地震 数确 据的 重要目的: 数 两个 第一,建立了地震剖面上所看到的释面迹释之释的释系; 第二,可以把 成释的释面延伸到井控不存在的地 。 即将 区 A 、地震 据的释合程序 数 : ( 1 )释看 据数 按照相似的方向释行 据分释整理,释释 要解释的主要地释特征 数 与你的释角释同一方向的释。在有褶释和逆 释的地 ,释释 褶释和逆 释垂直 断区与断 的一释释。( 2 )拾取要解释和制释的反射面 地震剖面包含有 多反射面,释每 反射事件都释行解释和释释是不 很个 可能的,也不释释。解释人释必释释格释释释些剖面, 定 地震释位是最 并决 哪个佳解释和制释释位。( 3 )释注释井信息 地震释交叉的所有释井的位置都释注好。 将与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4 ) 利用校释 信息 释井 据 地震 据释合 炮将数与数 井的位置释注好后,释始定位 自释井 据的信息,同释释注在释释剖面上或 来数 加释到释算机中 释注在剖面上。 地释控制 据 地震 据释合起 的方法: 并将数与数来 a 、利用自校释 据释算出的释 炮数 - 深函 ;数 b 、把地震 据 合成释释 据释合起 。利用校释 释井地释释面 据数与数来 炮数将 数从 深度释释释释释, 在合适的释候把相 的释位释注在地震剖面上。 并当( 5 )利用合成地震释释释合井 据 地震 据数与数 定合成释释旁释井曲释上释定释位的位置,再在合成释释上 释位释至合成道。 确画 把合成地震释释放在地震剖面适 的位置上,接着上下移释合成地震释释直到 地当与震 据匹配好释止。先前 的释位释 表明释释于释井释位的释释地震反射位于地震释 数画将 上的位置。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6 )释合 释断 在释行释位释路释合之前,释先释 释面释行释路释合。先释合 释的好释 断断 : a 、在释释 造, 释释式有助于 定存在释地 的 造释型。 构区断确区构 b 、 在一 包含有释低的地震释率,或 据不太一致的剖面的一 当个数 部分上释制释位释像释,可能 释生一些释释。 一 存在的 释释 释生释合差 会条断会。( 7 )释和释位的释合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B 、释合释路的释释 二释 据释 释面释合释路的失释可以释致把 释释制成一 的后 数断 两条断 条果,三释 据上 释面释合释路的失释可以释致出释 不存在的所释圈释 释。所数断并断 以必释释释释合释路释行释释。 地震解释必释在地震释 格之释释合,正 的解释必释释合才正 。所网确确 有的 释和释面都必释在空释释释 格 架中被释合和释释。 断网构 地震解释中普遍的释释是不能保释所有影 解释的地释面都已沿着 响释释释循释释合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 4 、释合差 在地震释释的交点释常常 出释同一反射同相释的释释不一致 会、波形振幅比例不匹配的释象,地震上 释释象 释释合差。 将称 释合差校正的释释是释好基准面(或 考释),多次 参反释释算和修改校正量。在一般解释系释上都有释合差校正的功能,所释释的基准面 释越少越好,越 近目的释越好;所以释是一 断靠 释解释释释行释合差校正的交互迭释释程。 个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释合差校正前释合差校正后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二、释位的释定 释位释定是指利用井释料所揭示的地释意释(如释释埋深、岩性、厚度、含油 性、孔、渗、释等) 其地震 气与响 释特征(如地震旅行释、波形、振幅、释率、相位、释速度等)之释的释释释系 判释或释释释 井、缺少井控制 域地来离区内 震信息的地释含释 , 是一释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方法。是它 建立井释释系,使释井的地释释位和地震反射释一一释释,解释的目的释明 。确 1 、释定的基本分析步释包括: A 、地释和释井释料的整理 释释分析, 立先释的地释信息或 理与确数 释释释系; B 、释位追踪释比; C 、地震 性分析,形成若干释沿释 性 据文件;形成 属属 参数数究 所有井的井旁地震 性 文件; 研 区内 属 参数 D 、建立井 先释信息和井旁地震信息之释的某释释释释系或判释模 内式; E 、判释 释合解释 与 , 包括释制相释的释件; F 、释释。 二、释位的释定二、释位的释定立释志反射释 确立释志反射释 确依据地释分 依据地释分布 定释志 确布 定释志 确反射释,在 反射释,在地释剖面中释 地释剖面中释定物 找并确定物 找并确性界面 性界面二、释位的释定 2 、释位释定方法: A 、释井剖面通释井孔释定(最主要的释定方法): 1 )依据释井分释及释井速度(地震释井或VSP 释井)释定; 2 ) 波释井曲释制作合成释释释定; 声 B 、相释工 已知剖面引释释定: 区 C 、 地表露释已知剖面引释释定; 从 D 、 已知 地震反射特征释比释释释定; 与区二、释位的释定分释 1 分释 2 分释 3 深度域的释井曲释 释释域的地震剖面 深度域的释井信息和地释信息正 地释释到释释域,在释释域和 将确 地震 据释行释比、释算和解释, 数 建立地震剖面中的同相释 释井岩 与性之释正 的释释释系。 确 由此可释释定的释释是如何 释井曲释由深度域释 将释到释释域。释释的途 是制作地震合成释释。 径释 释二、释位的释定二、释位的释定 3 、同相释释比追踪: A 、 释定井出释,通释释井剖面释释追踪目释反射释; 从 B 、依据地震反射特征释释 释 释同一地释释位(不同释 释最好分 断两断 释有井释定释位); C 、 建格架剖面 ,控制地释释位; 构网 D 、通释 释释合释释释位的追踪释果; 网 4 、 据的提取 数 拾取和释注地震释料的释型、 据提取、信息释注(释位 数的释定)等以及释深释释 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 、 释的解释 断 释是一释普遍存在的地释释象,释于油 断气的 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释 释的解释 运断 是地震解释的重要 容.释释释比中由于 释附近地释释 内断状 的释化,形成不同释型的 释,在 释附近地震反射波释 断断 特征释的十分释释,因而,做好 释解释是释释剖面 造断断构 解释的释健。三、 释、释位解释 断 A 、 释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释志 断 1 )反射波释生释断 2 )反射波同相释 目突然增加、 少或消失 数减 3 )反射同相释形 突释、反射零 出释空白反射。 状 乱并 4 )反射波同相释释生分叉、合、 曲和强相位释释等,一并扭 般是小 释的反映。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B 、 点释合的一般释律 断 1. 先主后次; 2. 先释释后释释; 3. 同一 释在平行的释释剖面上 断 性释相同; 4. 同一 释释 ,断内 地释释 的释化释有释律; 状 5. 释 释波释具明释特征,且在平地释释方向 十公里范释释 断 两数 内 特点相似; 6. 点释合要 断 遵循 裂力 机制的释律 ;断学 7. 要 可能弄 控制 释的 尽清断 造性释和其成因释型 ;构 8. 点的释合有 断 释释-修改-再释释的释程。三、 释、释位解释 断 C 、 释解释方法遵守的原释: 断(1 )只要有可能,一次解释一 释; 条断(2 )用最少的地震控制释料快速 定初步的 释面; 确断(3 )释合控制井释料;(4 )用3D 释释 释面; 断(5 )在释始释行最释释位解释之前,完成 释解释。 断 D 、采用四释基本方法释行 释解释 断(1 )利用垂直剖面的释 释方法; 断(2 )利用垂直剖面和释释切片的释 释方法; 断(3 )多 释方法; 断(4 )三释可释化方法; 三、 释、释位解释 断 波释和波系释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反射波同相释突然增加、 少或消失,下释地释增 减厚三、 释、释位解释 断反射波同相释突然消失,上释出释空白或释 反射 乱三、 释、释位解释 断同相释 曲 释释 扭并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三、 释、释位解释 断 E 、 裂系释释合 断 通释释释切片及 域 造释力释特征合理释行 裂释合。利区构断 用三释相干技释 释释 点,精定释 面的分布范释和 释释的搭 来断确确断断 接释系,合理地反映 造和 释的空释分布特点。剖面上 释的释 构断断 系同平面上 释释的平面释合释系要保持一致,明 释释的主次之 断 确断分。三、 释、释位解释 断裂系释释合 断 1 1 、 剖面上目的释的 点位置释格的释注在平面释上; 将断、 剖面上目的释的 点位置释格的释注在平面释上; 将断 2 2 、 不同剖面的同一 释的 点释接,如释所示; 将 条断 断、 不同剖面的同一 释的 点释接,如释所示; 将 条断 断裂系释释合平面示意释 断提示: 裂系释释合是一释释释的工作,尤其是 释的切割释系释 断 当断 提示: 裂系释释合是一释释释的工作,尤其是 释的切割释系释 断 当断释释释释,不但需要释致,而且需要 富的空释想象能力。 丰 释释释释,不但需要释致,而且需要 富的空释想象能力。 丰三、 释、释位解释 断 2 、释位解释 包括释释 格架、合成地震释释等方面, 网前面在释位释定的释候已释包括了 容。 内 三、 释、释位解释 断一、 据准释和有效性释释 数二、释位释定 三、 释、释位解释 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 、释制 造释 释方法 构几 A 、以地震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释释释比出反射释后,用人工方法释制深度剖面,释出深度剖面上的 据,释制等深度 造释。 数构 B 、以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直接释出某一释的t0 释,作出等t0 释。 C 、以释释剖面释原始释料,先作等t0 释,再释行空释校正,得到 造释。 构 D 、以释释三释偏移的三释 据 释基本释料,利用水平切片,可以方便快 数体 速地作出等t0 释,由等t0 释释行释深释释,不需要空释校正。 2 、释制 造释释程 步释 构与 A 、 造释释位的释释原释: 构 1) 能代表某一地释释代和释位主要 造特征; 构 2) 能释格控制含油 造目释释位; 气构 3) 能在全 释释追踪且反射特征明释的释准释。 区 B 、 造释比例尺和等释释距的释释 构 造释的精度又取 于释 密度,释料释量和地释 造的释 构决网构 释程度。比例尺越大, 造释反映得越精释;因此,在作释释释释比例尺 构,释根据释释疏密,地释任释的要求,地释情 的释释程度和释料释量好 等况坏 因素考释。在 造释释,释料释好的情 下,释释用释大的比例尺;在造构况构 释释,且释料释差的情 下,释释用释小的比例尺。 况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C 、释释剖面释比释量 释制 造释的全部 据都是 释释剖面或深度剖面上释取的, 构数从 剖面解释的可 程度直接释系到 造释的释量,因此在释制 造释之前, 靠构构 释释所有解释释的剖面释行释释。主要释释 容包括:释准释的地释 性是否准 内属 ,剖面 量是否释足地释任释的要求, 点是否落释, 释、尖释、超确数断断 覆等地释释象 定是否合理等等。 确 D 、定 造释的释格和要求 确构 1 )释名、比例尺、释例、释明、制释释位、制释释释等要求释全。 2 )释的四角释释度或平面坐释、井位,重要地物要注全。 3 )释释 、释释端点、交点、释折点的释 要释全,新老释释要用不同的释色 号号 或符 释。 号区 4 )释释上的 据点释按要求释释释全。 点位置及升降释方向, 点落差、 数断断 尖释、超释点的位置均释释注释全。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3 、 造释的释制步释 构 A 、释制释释平面位置释 B 、取据、释据。 数数 C 、 裂系释平面释合 释制 裂系释释 断与断 D 、勾释等释释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4 、等释释释的勾释 A 、勾释的平面释 剖面释,在 造形释、高点位置、 造隆起幅度和范释 与构构 都释基本一致; 造释的相互释系和基本特征也释一致。 构 B 、勾释 造等释释释符合 造地释制释的一般释律。 构构 1 )在释斜释上,反射释的深度(或释释)向一 方向逐释增大或 小, 个减 等释释释近似平行排列,等释释释隔释均 释化,不允释出释多释或缺释释象(释中 匀(a )、(b))。 2 ) 正向(或释向) 造之释的鞍部或脊部不能走释释,而释有 两个 构两 释相等的等释释 列出释在释释 释。释是因释任何 同向 造被相同释 条数 并两 两个 构距的水平面切割释,最外圈的等释释 释释释相等。释 数 (c) 中的 释是释释的。 虚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3 )在无 释影 释,正释向 造释相释出释, 造释向大 一致;正释向 造释 断响构构体构 渡释的等释释是释释的, 造释释走向截然释化的勾法是不合理的。 构 4 )勾释 释 释的等释释,释考释 释前释 造形释上的释系,如释(a)的勾法是释 断两断构 释的,释(b)的勾法是正 的,此外, 释上升释某点等释释的 释加上释 确断数 点的落差等于释点下降释等释释的 释,如释(c)所示。 数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释有释的等释释勾释 与断 5 )背斜 造 释后,下降释等释释的范释比同深度上升释的小。释于正 释, 构断断 上下释 点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释释(释(断 a ));释于逆 释,上断 下释 点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重迭(释( 断 b ))。 6 )作多释 造释释,释释理好上下 造释释的释系,释 各释 造释按深度释序迭合 构构将构 释释,同一 释穿释多释 造释是, 释释不能相交。 断构断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7 )等深释释相释的疏密程度释志着界面释角的大小,相释等深释距释密,反映出界面释角释大,反之,相释等 真深释距释稀,释释明界面 释真 角释小,例如释中释一背斜造释,释北翼 造等深释 构构 密而西翼稀疏,反映了释北翼释角 而西翼平释。 陡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等深释疏密 界面释角的释系 与 完整的背斜或向斜表释释释 圈释的等深释。每根等释释 状都释有“ 释去 ”,在无 释情 来脉断下,能自成回路或延伸到工 况区 以外,在有 释情 下释 释相 断况 与断遇形成回路(如释)。释主要 造等深释特点 几构 8 )在 造释上,释释注释名、比例尺、释构 释度或释释 、井位、主要地名、地号 物和释任表。 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2(N2 1 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 82136 83138 A 831 42 A 821 50 831180.5A 821185A 831187A 001174 821 40 S 831 50 821182 821179A 831177 831183.5A 001176 831191 821 34 821 28 831 30 82132 00137 00143 001 39 00135 001 27 821 48 B 821 44B 昆Ⅰ 3250 3050 3250 3250 3000 3000 3000 2750 2750 2500 2500 2250 2250 3250 3500 3750 4000 4250 2850 + - 2 昆2 昆 2 昆 2 昆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16490 16495 16500 16505 16510 16515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42 95 42 90 42 85 42 80 海省柴 木盆地昆特依 伏Ⅰ 地 地震反射T 青达潜号区 R(E1+2底)等深度释 0 1 2 km 82136 83138 A 831 42 A 821 50 831180.5A 821185A 831187A 001174 821 40 S 831 50 821182 821179A 831177 831183.5A 001176 831191 821 34 821 28 831 30 82132 00137 00143 001 39 00135 001 27 821 48 B 821 44B 昆北昆Ⅰ 2 1 5500 5750 6000 6000 6250 6250 6500 6500 6750 7000 7200 7250 7250 7500 7600 7500 6750 7000 6750 6600 6750 7000 7100 7100 7000 6750 6750 7000 6500 7250 7250 7300 7250 7300 7050 6750 6600 7500 7750 8000 5350 + + - + - + 7000 + 2 昆2 昆 2 昆 2 昆四、释制初步 造释 构 2009 年年释 人工作 释释释 个学 释 强 2009 年12 月25 日 从2009 年7 月28 日释道入释到释在,已释有近五 月的释释 个了。释段释释 ,首先在公司释释正 指释和同事释释心 助支持下, 释了 内确帮学 GPT 一 化平台中的 体 GPTlog 和GPTmap 功能模释的释件,也释 两个 学了释多地释、释井释释等相释知释。在工作中逐步熟释释用 到的知释技释释利油 学田地释院、孤释采油 、石油释释中心、释辛采油 等释位用释释行 好的技 厂厂很 释服释, 释段释释的 释工作情 释释如下: 将学况一、释公司的了解和释 GPT 系列释件的 释学 1 、释入释在北京释行了一 星期的 释。 在培释部释释释理的释解 释了 个学 并学公司的文化、释品、释章制度和释展释程等多方面知释,释 GPT 集释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和释释。在技释部释释理的释解和指释 助下释公司的 帮 GPT 一 化平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释释,释技释支持释位的具 工作 体体 容和释释有了初步了解。 内 2 、 加了我释公司释释利油田地释院用释的培释工作,在培释释程中重点释 参 GPTlog 和GPTmap 释行 释, 初步掌握了 学并 GPTlog 和GPTmap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同释 释了 学 GPTserver 、GPTlog 和 GPTmap 的系释释境、安 以及释件的配置和释释。 装 3 、通释仔释释释用释手 和在公司同事特释是白斌和王永释的释情 册帮 助下, 依照介释释序把释件中的每 按释、命令逐一 释释 释释。 并个学并 通释释 释段的 释能释 释释 据、加释 据、释 据释量释释到释制 个学从数数数 成果释释行熟释的操作,在释 释段通释努力 释释然能释 快的释 个学很 制出地释成果释件,但释做出 的成果释件正 否释 有做到 来 确与 没心中有底。 后加强释物探、释井、地释和释释等知释的 释,目随学 前已释熟释的释用释件释制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地释释件,释释制出的成果释的正 性或是否符合用释要求能释释行释释, 能释 好的 确并很 解答用释在使用释件释程中遇到的释释。 4 、释 GPT 系列释件新版本的 释。十一 释释释后公司释一释 学国 释技释部全 人释集中到北京释部释 体 GPTlog3.0 、GPTmap3.0 和GPTMmodel 新版本的释,通释释新版本释件的 释了解了释件的释展方向和释方 学学 便用释方便快速的做出成果释增加的新功能。 二、入释以 到目前的工作情 来况 1 、八月初释地释院的培释工作 八月初释入释, 北京培释回 之后 加了释地释院的部分 从来参 用释释件释用培释工作,在培释释程中了解我释公司培释的方式、程序以及培释要点,释以后培释工作释累了释释。在培释的释程中释用释安 释释释件 装,释助同事解答用释遇到的释释释的释释,了解用释的情 。培释释束后释用 况释及释回释 踪,指释用释释释件的使用, 及释解答遇到的释释。 跟并 2 、释地释院用释全面 踪服释 跟 释利油田地释院 释室 释着释利油田释释 释油田的勘探释释 断担断 任释,地释 造比释释释,释地释成果释件要求比释高。据了解 释室工程释在 构断 释制地释释件释 多情 下仍在用 很况 AUTOCAD 释行释制,培释释后我释释 释断 室释行持释不 的 踪服释, 努力 助用释做出符合要求的地释释件, 断跟并帮如 助用释释制了释 帮 425 释的多释地释 造释等,集中展示我释释件在释释释 区构 程中的释释和特点,释得了用释的初步释可。 在地释院释海室,释用我释的释件制定了部分地释释的释准。通释持释不 的 踪服释释海室用释,向用释展示我释一 化平台的释释,释得了用释的 断跟体 释可, 助用释在制定释释释准释用我释的 帮 GPTmap 释件释制了地释释比释(用释的地释释比释就是我释的释件中的砂 释通释)和油藏剖面释的释件释准。 体 在稠油室、低渗透室等其他科室,通释持释不 的 踪服释, 断跟 有部分用释已释释始 释使用我释的释件。前释段精力集中在 释和释海 科学断 两个室,下步 向其他科室用释投入更多力量宣释 将 GPT 系列释件,鼓 用释 励使用我释的释件,相信通释我释努力和释释的服释能释展更多的用释。 来 3 、释释利油田其他释位用释的 踪服释情 跟况 石油释释中心用释是通释地释院 释室用释介释释释了解我释的释 断件,通释释石油释释中心用释释件的安 和培释,用释释我释的释件功能有释释有 装了释多的了解和释释,下步鼓 其更多的使用我释释件做成果释。 励 孤释采油 、释辛采油 的用释前期白斌和王永释做的工作释多 厂厂 ,我去服释释 次 释部分用释释行释件安 、功能释解、释用展示,释已在 几并装 用我释释件的用释在释用释程中遇到的释释释行解答。 目前我自己接 服释到的用释有近 触 40 人,其中有10 多人都释我释的释件释用有 高的释情,释些用释中已释有释多释用我释的释件做出成果释 很。三、下步工作释划 1 、释释地释院用释加强交流,鼓 用释 可能多的 用我释的释件释行释目 励尽运究、做成果释。释海室的一些用释释我释的释件释可程度高,元旦后有 研几 用释想用 个 GPTmap 释件释行释目 究 释制成果释,要 住机 助用 研并抓 会帮释用好释

『叁』 地震剖面的对比

地震剖面的对比是反射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比工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地质成果的可靠程度。

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叫做波的对比。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主要指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地震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反射层位表现为同相轴的形式,所以在地震剖面上对反射波的追踪实际上就变为对同相轴的对比。

1.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直接受该界面埋藏深度、岩性、产状及覆盖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就会使得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接收点上反映出相似的特点。属于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其同相轴一般具有三个相似的特点,也称为反射波对比的三个标志。

1)强振幅

经过反射地震资料的采集及处理中一系列提高信噪比的措施后,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振幅一般都大于干扰波的振幅,因此具有较强振幅的同相轴一般是反射有效波同相轴的特征。当然,同相轴能量的强弱与界面的波阻抗差、界面的形状及波的传播路径等有关。一般若无大的变化,沿测线振幅的衰减是缓慢的。

2)同相性

由于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到达相邻检波点的射线路经是相近的,因而它们的相同相位所记录的时间也是十分接近的,同相轴应是一条圆滑的曲(直)线,同一界面的反射波不同相位的同相轴应彼此平行。因此,有平滑的、足够长的和平行的同相轴通常是同一界面反射波的标志。

3)波形相似性

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道的地震记录上波形一般是相似的(包括视周期、相位个数、各极值间的振幅比等)。因此,在位置接近的道上振动形状的主要特点不变应当是属于同一个波的标志。波形相似性与同相性两个标志合并称为相干性。

2.实际对比的方法

尽管理论上有上述对比波的基本标志,但实际情况往往十分复杂。由于激发、接收条件的变化,干扰波的影响,地震地质条件的变化等,会使有效波发生各种变化。因此,除了掌握上述反射波的对比三个标志外,实际对比时还需了解下述对比的具体方法。

1)掌握地质资料、统观全局、研究剖面结构

对比工作开始之前,要收集和分析掌握工区和邻区的地质、测井及其他物探资料,了解采集处理的方法及因素。在此基础上,统观工区大量剖面,研究重要波组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掌握剖面结构,研究规律性的地质构造特征。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一般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当先从主测线地震剖面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剖面上的反射层引伸到其他测线上去。所谓主测线是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比较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它还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

3)重点对比标准层或强波的长同相轴

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多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标准层。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的反射层。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储油层。通常应当重点研究由浅到深、能控制不同年代的若干个标准层,掌握了它们就能研究剖面的主要构造特点。如果标准层的反射不够好,则应尽量选取能量较强的或能连续追踪较长的同相轴对比。

4)相位对比

一个反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往往包含有几个强度不等的同相轴,选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个同相轴进行追踪,这叫做强相位对比;有时反射层无明显的强相位,可对比反射波的全部或多个相位,这称为多相位对比。多相位对比可以保证在某一个相位由于岩性变化或其他原因而对比中断时,通过其他相位的对比来判明原因或补充连续对比。

5)波组和波系对比

波组是指由三、四个数目不等的同相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或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系列,称为波系。利用这些组合关系进行波的对比,可以更全面考虑反射层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地质的观点来说,相邻地层界面的厚度间隔、几何形态是会有一定联系的,反映在时间剖面上反射波在时间间隔、波形特征等方面也是会有一定规律的。有时在剖面的某段长度内,因某种原因有的同相轴质量较差(振幅弱、连续性差),可以根据反射波在剖面上相互之间总的趋势,如是等时间间隔的,还是逐渐减小、增大的等,以好的反射波组来控制不好的反射波组,进行连续追踪。

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

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沿测线闭合圈追踪对比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测线交点处回声时间应相等。当闭合圈中有断层时,应把断距考虑在内。一般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如果超过这个规定,就意味着对比追踪的不是反射波的同一相位,需要重新进行对比。

剖面不闭合还可能是各测线施工时间不同、采集和处理因素不一样、测量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如遇闭合差超过允许精度时,应认真检查其原因。

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当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时,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同相轴形态会比较复杂,这时可利用偏移剖面来帮助进行对比工作。剖面间的闭合不能用二维偏移剖面,因为对于沿地层倾向的剖面,反射波可以归位,而对于沿地层走向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倾角为零,偏移后反射波位置没有变化,这样在测线交点处反射层就不能闭合。只有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才能使其闭合。

8)剖面间的对比

在对时间剖面进行了初步对比后,可以把沿地层倾向或走向的各个剖面按次序排列起来,纵观各反射波的特征及其变化,借以了解地质构造、断裂在横向、纵向上的变化,这有助于对剖面作地质解释和作构造图等工作。

『肆』 汶川大地震重建工作成果(带数字,超短)

有的完工。

『伍』 地震勘探成果

1) 通过野外地震施工,本次获得4条地震时间剖面,其中主测线3条,联络线1条,地震剖面长37.71km。

2) 通过已有地震资料及合成地震记录分析,预测区识别出TQ波(新生界的反射波)、T3波(3#煤)、Tly波(侏罗系下部砾岩)、Tsh波(山西组底)、Ty波(侏罗系下部辉绿岩)5组地震波。

3) 根据煤层厚度与地震波能量关系预测了3#煤层厚度,3#煤层厚度一般在5~10m之间,平均8m左右。平面上3#煤层在预测区中北部厚度大,一般在8m以上,向南、西南、东南方向煤层变薄。

4) 根据地震资料反映,区域断裂构造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区构造精细解释,获得了第四系底板、侏罗系底板、3#煤层底板、山西组底板、太原组及本溪组底板构造成果图,其中3#煤层底板主要发育北东向、近南北以及北西向3组断层。

『陆』 地质学创始人翁文灏及七名地学院士编著的地震成果

李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一、引言

馆藏地震资料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地震系统所收藏的地震资料所类比,但它是我国地震资料的一部分。馆藏地震资料的技术参考价值,受当时调查的手段、方法,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其参考价值越来越低,但它史料价值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降低。笔者从史料角度出发,对我国著名地质、地震专家编著的地震资料进行介绍,目的是为今后编史修志,提供佐证。

二、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学者编著的地震资料

馆藏有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地质工作创始人翁文灏等老一辈地质专家编著的地震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院士/学部位员,共8名院士编著的地震资料(表1)。

表1 我国著名地质专家、学者编著的地震资料

续表

三、资料介绍

1.翁文灏

馆藏翁文灏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共4档。

《调查民国六.一月至三月地震说明》该资料记载:民国六年一月至三月地震,综合各省依时刻、烈度和方向三项内容资料可知,除霍山等处地震时间超过1个月外,一般可分三次:一月二十四日上午为第一次;二月二十二日为第二次;三月一日为第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地震震源大致相同,皆在皖鄂豫三省之交境处,同震线形状相近;第三次报告资料不多,从无制图。三次地震以第一次地震最烈,影响最广。前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大抵在霍山、商城、麻城和罗田之间。此区由太古宇片麻岩和结晶片岩构成。正是其间的断裂活动造成了这样的地震。从地震史料上看,霍山一带千余年来一直有地震,而且每次历时很久。

《调查甘肃地震大略报告》对1920年12月甘肃大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甘肃大地震震灾范围在兰山、泾原、渭川和宁夏四道,尤以泾原道之海原固原隆德静宁诸县灾情最严重;震中由海原东南、固原西北、复向南经静宁之西达道渭之西部成一带状;震中地恰好处在东侧中生界与西侧太古宇、元古宇接触薄弱地带,当属构造地震。此次大地震发生于12月16日晚八时左右,随后小震不断,至25日又有大震发生。甘肃全省地震死亡人数达24万人,牲畜损失无数。同时造成道路和河流堵塞。世界地震死亡人数少有超过10万人。甘肃此次惨重地震灾害盖因于建在黄土中和黄土上的土窑土屋,发育垂直节理的黄土。它们一旦受断裂错动,极易坍塌。

《甘肃地震考节要》1920年12月甘肃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山崩川塞,尤为世界罕见,遂引起学者研究之热心。然于甘肃地震遗漏颇多,其结论颇嫌渺茫。兹以宣统年修之甘肃新通志为本,参考研究可知:13世纪前记载,每十年必有一次地震,14世纪以来记载较详,至少每四年必有一次地震;若把倒房毁城伤人称为破坏性地震,那么从公元前8世纪至今,计有68次。平均每100年3次;若从14世纪以来起算,则每100年有7次。明清两朝,甘肃省破坏性地震共有20次。地震迁移往复周年为30年。大震后余震烈度较弱,其间有烈度突高者,但其震中已经迁移,不在原处。甘肃省大地震的原因并非火山,而与地质构造有关。

《调查甘肃地震意见》提出了防治计划:甘肃地震比他省多,平均每4年有地震一次,每15年有伤人毁屋的大震一次。鉴于甘肃灾情之重,预防地震要改变人民居住方式、避免地震火灾,减少损失,还要造林固土,防止山崩;山崩堵塞的河流须急开通,以免上游涨溢为患。据地震史料,中国各省平均每年有地震一次。地震灾害常见。故政府应拨款派员调查研究。首先设置地震计、次设地震机构和培养专门人材。日本有关地震研究诸多方面可以参考。

2.邓起东(地质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馆藏邓起东独著或合著的地质资料共2种。

1)《安阳、邯郸、沙河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活动趋势的初步分析》:①华北平原地震活动与相对隆起背景上最新活动的断陷构造有直接关系;②华北平原地震发育区为北东向隆起与东西向坳陷、北东向坳陷与东西向隆起复合区。因此,安阳、邯郸、沙河渡口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安阳地区位于汤阴地堑之上,为一隆起背景上断陷,近期活动明显,为地震活动危险区;邯郸地区位于太行山与临清坳陷交界处,有近代活动性地带,但为北东向坳陷与东西向坳陷复合区,危险程度次于安阳;沙河渡口地区位于普遍上升的太行山基岩出露区,无大规模深大断裂活动,地震活动性较小。

2)《中国地震构造的主要特征》:中国不仅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且地震广泛分布于全国大多数省区,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均有6级以上地震记载。它们与我国现代地震构造及其活动性有密切联系。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活动分区和板内断块构造以及活动断裂、断陷盆地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6级以上强震活动与各断块区及次断块间的活动深大断裂和新断陷盆地带有密切的关系,而6级以下地震则比较分散,震区无明显的构造标志。我国板内应力场,一方面来源于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另一方面是由各地区地质构造发展特征及地壳厚度变化、深部物质的重力均衡作用产生地区性的垂直附加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在华北断块区表现较突出,新疆断块区也有所表现,华南则相对较弱。由于水平和垂直作用力的叠加和联合作用正是我国构造活动复杂化的根本原因。

3.丁国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馆藏丁国瑜独著或合著的地质资料共2种,以地震地质研究资料为主。

《富蕴地震断裂带》本资料以丰富的实际资料和图片对富蕴地震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特征作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发震的二台断裂的新活动以及阿尔泰地区的区域构造环境、区域构造应力场、现代地壳运动和动力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富蕴地震断裂带的研究阐述了研究地震断层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地震断层研究》论文集选编的论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多年来进行地震断层考察、实验及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涉及的内容,包括地震断层的几何形态、运动状况、动力学过程等方面,资料比较丰富,并附有大量插图和照片。对从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工程等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师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4.马瑾(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

馆藏马瑾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唐山地震与地震危险区》唐山地震区行政区划属唐山市管辖。经过地质调查,了解到唐山地区有多组断层,构造复杂,存在多个应力集中点。其中以唐山、滦县(卢龙)、宁河(黄庄洼)应力集中程较高。它们之间密切关联,所以地震展布面大。唐山本身的发震模式主要是由于北东向断层与东西向断层交而不会。唐山附近高应力区域大,最大剪应力值高,而且平均应力也很高,造成了酝酿高能量地震的条件,也不易产生前震。唐山地震发生本身是由于北东向沧东断裂与东西向怀来、兴隆断裂活动的结果。而宁河、滦县地震则是由于唐山地震发生,促使其应力进一步提高而发展。在特定的区域应力条件下有些点虽具备了发震的构造条件,但不具备发震的应力条件(应力不高),这就可以从“危险区”中把它们排除。

5.陈庆宣[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地质力学家]

馆藏陈庆宣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甘肃山丹地震调查报告》1954年2月11日山丹地震,发生在山丹城北龙首山之破拉马顶一带。龙首山绵亘于山丹县城以北,西起弱水,东止永昌以上,长约170km。龙首山主要由南山系石英岩,石英岩质砂岩,千枚岩,结晶石灰岩所组成,不整合于上石炭纪太原系之下。祁连山龙首山当祁吕系山字型构造之西翼。龙首山及祁连山南山系岩层和片理走向大约在北60°西左右,红色花岗岩也大体沿着这个方向侵入。民乐南祁连山玉带沟中南山系灰色薄层细砂岩中有北50°西冲断层,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40°,同时发生许多彼此平行的北55°西的小正断层,断面向北东倾斜25°,自下而上依次向北东错动,断距自10cm至20余cm。

6.王竹泉[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

馆藏王竹泉先生编著的地震资料2档

《京东地震》京东地震自1934年9月23日大震之后,仍不时发生小震,偶亦有较巨之震。发生地震的原因为:渤海地带原为地壳下沉之区域,愈向渤海中心下沉之速度愈大,反之愈近山地其下沉速度愈小,至进入山地则变为上升。在渤海与山地之衔接处,地下易发生不平衡之潜势。当此种潜势逾过一定限度则爆发为断层,而巨震起矣。滦县附近为渤海与山地之衔接地带,故为震中所在地,而生剧震。

《平东地震调查报告》资料以1945年9月23日滦县地震为引言,记述了北京东部滦县唐山等地历史地震频率、震级、地震灾害程度等。并对不同震级造成不同灾害进行了描述。此资料对今后地震预报、防灾减灾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7.谢家荣[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

谢家荣院士编著的地震资料1档

《1920年12月甘肃地震报告》1920年12月16日甘肃特大地震发生时刻最早为晚6时35分至47分,大多在7~8时。17日刮大风,黄沙飞天。大震呜声最高,余震呜声较低。大震前没有小震,大震后小震多至几十、几百次。此次甘肃大地震共死亡234177人,这是世界上也未曾有过的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穴居黄土、以黄土做围墙以及震发季节和时刻都有关系。此次大地震发生山崩、河道堵塞的地面裂缝甚多。而建筑物倒塌主要与东北西南的地震动力方向有密切关系。甘肃海原、固原、静宁、通渭、隆德、会宁和靖远七县地震烈度达到十级。重灾面积达2万多km2。从上述NE—SW向带状震中分布来看,此次大地震为断裂活动所致。

四、结语

馆藏地震资料,仅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珍藏地质资料的“一小部分”。它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地质学家,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调查了甘肃等大地震的起因、造成的损失,提出了防治规划。这些资料虽然在现今地震地质调查,制定防灾、减灾规划中技术参考价值越来越小,但今后的编史修志中的史料价值将会得到体现。

『柒』 地震构造图及其种类

1.什么是构造图

图5-13 等深度示意图

所谓构造图,就是用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其他地质符号表示地下某一层面起伏形态的一种平面图件。它反映了某一地质时代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地震勘探最终成果图件,是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因此,绘制构造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图5-13中,假设地下有一个穹隆构造,若将构造顶面的等深线向上投影到地平面上,得到的是平面图,就是该穹隆构造顶面的等深度图或构造图。显然,一条深度剖面只能表示沿该剖面的地下构造形态,要想知道地质构造的空间形态,必须把测网中的各条测线的深度剖面都利用起来,如图5-14所示,把4条剖面上的同一反射层(T)的深度,按一定间距展布在测线平面图上,然后根据所标注的深度值绘出等深线,就得到了构造图。

2.地震构造图的种类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用深度等值线表示的等深度构造图;另一类是以时间等值线表示的等t0构造图。前者是在深度剖面基础上绘制的,也可以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后得到,其表示的构造形态和位置直观、准确,是最终成果图件;后者是在时间剖面基础上绘制的,是等t0构造图,只能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在位置上也存在偏移,属于过渡性图件。但这类图件制作快捷。

等深度图按深度性质又可分为真深度图、法线深度图和视铅垂深度图。等法线图或视铅垂深度图经过偏移校正就得到真深度构造图;也可以由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直接作等t0图,再经过空间校正得到真深度构造图。这种方法较简便,在我国已普遍采用。另外,还可以利用偏移剖面直接作构造图。无论哪种方法,它们的基本作图程序是相似的。

图5-14 地震构造图

『捌』 怎样看地震记录

在地震勘探现场我们经常看到工作人员手中拿着一张长长的相纸看来看去。他们看什么呢?原来相纸上并排照着24条、48条或更多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黑线,这样的照片就是地震记录。地震单炮记录是野外采集后显示的主要成果。说起来也怪,有时这些线间杂乱无章一点规律也没有;有时又像齐步走一样,各条线同时向上跳,好似很陡的山峰(称波峰),有时又同时向下跳,好像很深的山谷(叫波谷),离开原点向上或向下跳的高低(称振幅)也不一样。这些忽而杂乱无章,忽而又规则跳动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代表什么意思?其中又有什么奥妙呢?

地震单炮记录P、P′、P″为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它们的反射能量不同在地震勘探生产中,我们把测线上每一个测点的地震检波器与仪器上的一个放大器及一个记录系统所构成的信号传输回路称为一个地震道。为提高效率和精度,在野外采集时,每放一炮同时有很多个按一定规则排列的地震道,它们可以接收从地下地层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同时,所有这些地震道统称为一个接收排列。一个排列上从炮点到地震道之间的距离专业上叫做炮检距。一般一个排列少则有几十个地震道,多者达数百道甚至上千道。显示时一般按一个排列显示在一张记录纸上。这就形成多条并排着的黑线。各个地震道同时跳起来的波峰和波谷称同相轴。这些地震记录能提供何种信息以至于使工作人员如此仔细地分析研究它呢?大家都知道,当地下岩层存在分界面时,返回地面的反射波就会引起地面振动,这时,一个排列上所有地震道也就都会跳动,因而会在地震记录上出现波峰、波谷构成的同相轴。因此,如果我们在地震记录上看到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现象,可以说,这一层段不存在明显的反射界面;如果看到有一层一层的同相轴,说明这个层段存在有多个反射界面,波峰、波谷跳得越高,说明分界面上下岩层的性质差别越大。一般地层含油气后其与上下岩层差别较大,这时在地震记录上会出现振幅比较强的同相轴。在地震记录上不仅能找到可能的含油气地层(当然还要参考其他信息),还能计算出含油气层的倾斜角度及埋藏深度。所以,要研究地下地层的变化,就要学会看地震记录,研究地震记录。

『玖』 landmark进行地震解释的成果数据和图鉴有哪些

sgy 文件,请使用专门向地震解释开发的程序,比如landmark,Vista,RadEx sgy文件的分类: 1、有卷头的工作站格式Segy文件 2、无卷头的工作站格式Segy文件(SU) 3、有卷头的微机格式Segy文件 4、无卷头的微机格式Segy文件(SU)功能。

『拾』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的分布规律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中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中国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台湾地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地区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云南等中国西部地区受欧亚地震带影响较多,这些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
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截止2015年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阅读全文

与地震成果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