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轮人才争夺战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据报道,早在2017年6月,武汉宣布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6天后,长沙提出5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宣布“5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第一轮人才争夺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住百万大学生,一方面是为了立足武汉发展全局,留下武汉的建设力量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是为了改善武汉的人口结构,如果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人口结构就能改善十分之一。
长期来看,二线城市“抢人”将缩小东中西部、大城市与小城市、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此后,全国人才市场将进入常态化流动阶段,从而形成新的城市体系和格局。
『贰』 谭忠富的主要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设计、电力企业文化培育方略、电力市内场。先后主容持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力成本综合优化的系统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的分解协调理论与方法”等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等3项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1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子项目“发电系统总体优化理论与方法”。
多年来,主持了多项纵向项目,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北京社科重点项目、1项北京社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项北京市与高校共建项目等。出版著作6部;发表SCI与SSCI检索论文13篇,他引46次;发表EI检索论文67篇;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收录论文169篇。
出版著作有《复杂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电子商务概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叁』 第三部分 人才举荐及成果评选
人才 举荐及成果评选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人才举荐及成果评选 TALENTS RECOMMENDATION AND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人才培养和举荐工作继续取得新成绩,一批优秀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评选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12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会议,对由专家评选产生的候选人进行终评。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候选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集中评议,经无记名投票,产生了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教师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共15名。
获奖者是从全国各地勘行业部门、单位推荐的70余名候选人中,本着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德才兼备、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过初评、公示、终评程序评选产生的,分别在各自领域为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地质调查等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
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
2013年1月14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行业专家、院士召开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2012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排名不分先后):
◆发现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
◆我国不同季风区古气候演化差异及成因机制研究
◆福建缺煤省基于滑脱构造理论的深部煤炭资源研究
◆彭水区块页岩气勘探项目
◆碎屑岩层系大中型油气田富集规律与勘探关键技术(2008ZX05002)
◆高成熟老探区富油凹陷二次勘探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与持续增储
◆冀东青龙山一长凝一带铁矿调查
◆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技术研究
◆贵州省黔东锰矿富集区深部大型一超大型锰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排名不分先后):
◆成都气田马井什邡区块侏罗系蓬莱镇组三段气藏天然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勘探与发现
◆哈拉哈塘超深层间岩溶碳酸盐岩大油田的发现
◆延川南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
◆西藏扎西康锑铅锌银矿床成矿机理及找矿评价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浩尧尔忽洞金矿东、西矿段详查项目
◆广西德保县足荣扶晚矿区( 陇汤矿段、老坡矿段、 岜意屯矿段、孟屯矿段) 锰矿详查
◆河北省滦县司家营铁矿南区深部普查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煤田 (-800~-1500米)煤普查
◆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多渠道举荐秀项优目和人才,为优秀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
2012年,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工作。杨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侯增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郭旭升(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当选。其中,杨华获得“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12月14日,三位获奖者在颁奖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中国地质学会还开展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工作。经学会初审后向国土资源部推荐,其中,1项荣获一等奖,4项荣获二等奖,获奖比例再创新高。
6月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京举行了“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孙枢院士、邱中建院士为由中国地质学会推荐的荣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第三届至第七届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和奖金,朱立新秘书长介绍了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推荐评选情况。
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
『肆』 怎样促进创新人才和成果的产生
第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构建“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协同推进机制。更加注重人才工作从点上突破向整体运筹转变、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发力转变,实现资源、资本和要素集聚效应的最大化。一是加强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出台《成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八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例会制度、议事制度和督促落实机制,进一步增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力。明确将人才工作纳入市级相关部门“三定”方案、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并将人才贡献率纳入区(市)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统计并发布各区(市)县人才资源状况,形成人才优先发展倒逼机制。二是强化社会组织服务功能。组建全国首个由组织部门主管,民政、经信、科技、人社、投促、金融6个部门联合指导,以“促进人才发展”为宗旨的新型人才组织——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不断提高促进会服务水平,推进促进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引进、培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三是发挥市场主体引才作用。重点围绕高层次领军型创业人才和企业急需的“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多渠道引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主体作用。探索设立引才“伯乐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发现、推荐、引进等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党政部门引才与企业引才、中介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方式协同并用的工作格局。
第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的人才开发机制。围绕“着眼于战略发展需要引才聚才,着眼于现实发展需要育才用才”,逐步形成开放引才、战略育才、科学用才的人才开发机制。一是聚焦高端引才。捕捉国家大数据战略趋势,实施海内外引才“黄金眼”战略,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统,扩大引才半径。以全球视野、开放理念,加大“成都人才计划”实施力度,提高资助标准,增强政策吸引力,全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大“走出去”引才力度,建成全市首批海外人才工作站,将人才工作阵地前移到欧美发达国家。二是着眼实用育才。系统开发本土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坚持代表性、贡献度与示范性相统一,择优选拔一批“市优专家”。实施“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骨干人才进行培养。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产业实用人才开发5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产业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已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培育实用人才120.3万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实用人才保障。三是创新机制用才。针对专家发挥作用受限等问题,出台“部门新型智库”建设办法,提高部门决策科学化水平。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行基层一线点题、统筹分类定题、专家人才解题,实现基层集聚智力要素和专家成果转化双赢。
第三,着眼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构建“资金资助+社会荣誉+感情留人”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加大人才投入、创新市场化运作资金等系列举措,不断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让人才出效益、出生产力。一是坚持人才投入为先。树立抓人才投入就是抓长远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将成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升至2亿元,带动区(市)县配套设立16.3亿元,并撬动创投基金等60多亿元跟进扶持。二是坚持精神激励为重。对“成都人才计划”“市优专家”等人才计划入选者,给予物质激励的同时,授予荣誉称号,促使人才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探索设立创新创业人才杰出贡献奖,对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授予“成都市杰出人才”荣誉称号。对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专家人才,优先推荐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是坚持感情留人为要。在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激励的同时,用感情留人,让人才落地生根。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市领导见面会,为人才排忧解难。确定24小时服务专员,定期和不定期走访,切实消除专家来蓉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氛围,切实增强专家人才在成都宜居乐业的归属感、建功立业的成就感、主动有为的责任感。
第四,完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构建“创业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的综合扶持机制。坚持“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探索运用灵活的市场手段,建立务实高效的综合扶持机制。一是全程化创业服务。针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打造独具特色、功能互补、一体运行的发展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的创业孵化载体、“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为人才创业提供全链条、精细化服务。针对人才“创业难”问题,建立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集成与人才创新创业息息相关的部门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创业成功率。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和“补位”作用,统筹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每年遴选1-5个重点人才(团队)项目进行综合扶持。建立“高校研究院+产业园”等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让人才走上生产一线,为成都的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二是“一站式”政务服务。在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多方资源,加快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人才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和高层次人才服务的“一对一”。依托各产业园区、创新创业街区、重点楼宇、重点企业,组建“新型人才工作站”,延伸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手臂”,实现服务人才“零距离”。三是多维度生活服务。在组织部打造“人才之家”,及时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及创业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出台《为来蓉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停(居)留便利措施》,在来蓉人才办理工作类居留证件、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优化审批流程,缩短申办时限。实施“筑巢工程”,打造以天府国际社区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居住区,筹建中西部首家中外合资的综合性国际医院,引进3所优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加快建设国际商务社区,为来蓉高层次人才创造宜居宜业、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环境
『伍』 长沙人才新政落地实施1个取得什么成果
9月22日讯 《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长沙人才新政22条”) 已正式落地实施1个月。从长沙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9月21日,为落实人才新政而设的全市16个人才服务窗口共接待服务43440人次,有6126名人才申请资金补贴,共办理高校毕业生落户手续8544人。
政府越加健全完善,人才更加得到认可。
『陆』 业务专长及工作成果,填简历的时候这个项目要填什么谁给点意见。
本人是搞机械设计的所以以此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擅长于机械内加工与制造容方面的设计,并在机械设计方面已有3年的工作经历,曾在2008年获得过(实习生入职设计第一名),并在同年下半年获得公司设计创新奖,2009年..............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就是把你的特长跟你的经验简单的描述一下就可以了
『柒』 人才发展项目的效果,该如何评估
对于公司来讲,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一场短则几周,长则1年的人才发展项目,如何评估其效果,确实是不少老板、HR总监、培训经理和人才发展经理们特别关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才发展项目的实战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所培养人才的胜任率:通过人才发展项目,有多少所培养的人才晋升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这个应该是老板和用人单位特别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所期待能够达成的效果。就是人才发展项目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召之即来,战之能胜!
『捌』 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怎么样他们的“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成果如何
楼主你好,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在教育方面开展了不少公益项目。其中的“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已经为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多个国家培养了很多国际公共管理硕士、中国法律硕士等高端人才,有300多名不同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在项目中受益,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玖』 刘力的项目成果
1、主持2012年度合肥学院人才科研项目“旅游业就业研究——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
2、主持200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旅游企业电子服务发展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3、主持2006年度合肥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合肥城市旅游形象研究”;
4、参与2009年度德国科文部立项课题“中德共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
5、参与2008年度“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课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排名第三;
6、参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