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大型通用数据库立项成果简介

大型通用数据库立项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24 15:11:26

⑴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的简介

英文名称来:China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Database(简称CSTAD)
中国科技成果数自据库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不仅可以用于成果查新和技术转让,还可以为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信息源,为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革新工艺提供重要依据。

⑵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的项目成果

中城院完成了上级60%以上的开发项目调研工作;与国家部委专家、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合作完成西部地区31市经济发展顾问咨询、中国新兴城市发展课题项目、革命老区战略发展课题项目以及中华世纪坛、三峡工程、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项目技术服务等30余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得上级和服务单位的多次嘉奖。
目前中城院开展的工程项目有城市金融服务项目、城市通用产品开发项目、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数字城市工程项目、城市数据库建设、城市评级项目、《城市月刊》杂志筹备编辑出版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城院致力于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努力,着重在城市公共事业、城市农业事业、城市金融事业、环境事业、绿化事业、信息产业、重点工程、城市类别研究及科教、文化事业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城院以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城市为己任,诚邀中外城市、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专家同仁携手合作,共创更加辉煌的美好明天。

⑶ 常用数据库系统简介

FoxPro2.5 FoxPro2.5是Fox公司和Microsoft公司合并后,于1992年在FoxPro2.0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
由于兼容了以往在我国应用非常普及的dBase、FoxBase,加上新颖的Rushmore查询技术和窗口用户界面,所以一度在国内数据库应用领域成为首选数据库。
Visual FoxPro
Microsoft公司在FoxPro2.5的基础上,引入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方法。
于1995年9月推出新一代的FoxPro也即Visual FoxPro3.0。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Visual FoxPro6.0。Visual FoxPro除了拥有FoxPro2.5的全部优点外,还兼具以下一些新特性:
快速创建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的能力:Visual FoxPro提供各种向导、生成器、设计器以及众多的可视化构件,用来帮助用户以无编程或少编程的方式,迅速创建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快速生成数据库应用程序。
支持面向对象编程:Visual FoxPro允许用户使用对象模型来获得面向对象编程的所有特性,包括封装、继承和多态。
在编程级上通过对Xbase编程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的扩展,使得用户可以用“类”这种新类型来描述对象模型。
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中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种类较为齐全的,完全按面向对象标准进行封装的通用构件来快速地装配应用程序。
支持客户/服务器应用:虽然Visual FoxPro不是数据库服务器。
但它提供数据升迁功能用来将FoxPro的数据格式转换成服务器上的Server SQL格式或者Oracle格式,并通过远程视图或SQL语句进行操纵。
(3)MS SQL Server
MS SQL Server的前身是PC平台中最早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的Sybase SQL Server,1993年起,Microsoft致力于NT平台的SQL Server的开发,98年推出最新版,MS SQL Server7.0。具有以下特点:
与Windows NT集成; 允许集中管理服务器; 提供企业级的数据复制; 提供平行的体系结构; 支持超大型数据库; 与OLE对象的紧密集成。

⑷ 本项目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不仅是国际宝石学的技术难题,也是地质学界的科学难题。2002年11月,各国政府、国际钻石行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达成创立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e Scheme)的协议,对国际科技界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开始参与钻石产地来源的科学研究。钻石产地来源的研究从普通的科学问题上升为涉及国际政治、外交关系及人权问题的重要社会科学议题。

本项目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近50年来我国三个钻石产地的地质背景、钻石产量及各种宝石学特征的资料,根据最近开采情况,尽可能收集、观察和统计分析了三个钻石产地产出的数万克拉的钻石,并分析测试了三个产地1077颗钻石样品(远远超过原来设计样品数量),直接到国外参观考察了国外钻石开采和分选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比对和直接测试国外部分矿区的钻石样品/资料,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设计的科研工作,取得如下的一些重要进展和成果:

(1)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开展野外地质野外调研和采样,了解我国最新钻石地质探采和研究进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重砂矿物的研究,首次在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脉中淘选出斜锆石样品,对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重砂矿物样品进行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LA–ICP–MS)、Rb-Sr、U–Pb、Lu–Hf 同位素方面的测试分析工作;并首次获得了辽宁金伯利岩斜锆石的精确Pb/Pb 年龄479.6±4.9Ma及176Hf/177Hf初始比值数据(0.282283~0.282389,Hf(t) –2.98~–6.75),证实了至少部分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和山东蒙阴金伯利岩是近于同时侵位的;发现辽宁和山东金伯利岩记录了华北新太古宙古大陆拼合(2.4~2.6Ga)和1.3Ga地幔交代事件的锆石年龄,初步证实两岩区钻石结晶时岩石圈地幔状态存在差异,两地在钻石形成时可能并不是统一的克拉通陆块。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前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放大设备及高倍显微镜系统,对中国三个产地钻石大小、质量(重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项目执行期间仍在开采的山东蒙阴701钻石矿金刚石/钻石的品质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获得了山东新开采矿段钻石的质量品质数据。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实际观察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辽宁钻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宝石级钻石含量最高;山东钻石粒度最大,质量(重量)变化也最大;湖南地区砂矿金刚石以带有磨圆特征的完整晶体居多,钻石相对较小,质量(重量)变化小,完整性好。

(3)利用常规的放大设备、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光谱仪(CL)等仪器,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毛坯的实际晶形、结晶度、微形貌及内部生长特征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观察比较,发现前人所描述的部分表面特征并不是独立的特征,如毛面特征其实是楔形特征的显微表现;利用新的测试手段——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DV)分析统计了超强短波紫外光波在钻石表面激发的荧光影像及生长结构,探讨了该仪器在钻石产地来源方面的应用。在山东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111}面上观察到特殊的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象,提出了这种蚀像是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优先选择性腐蚀所致;CL和DV图像显示的生长结构表明,我国三个产地的钻石都出现了均匀的无环带和规则层状环带模式。但湖南样品和山东、辽宁样品相比,无环带比例明显偏高,从中心到边缘两期和多期生长结构样品比例则明显偏低,且湖南钻石CL图像出现独特的“皮壳”状发光样式;证实了山东钻石中也存在辽宁钻石中见到的多期多阶段的复杂生长环带形成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特别是通过对钻石进行拉曼光谱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辽宁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最小,为5.4737~6.1024cm-1(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6396cm-1;山东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最大,为5.6069cm-1~6.8527cm-1(主要变化范围为6.2~6.8cm-1),平均值为6.4112cm-1;湖南金刚石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介于山东和辽宁之间,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7027cm–1。研究结果为中国三产地钻石的品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显示钻石的结晶度可能对钻石的产地来源有指示作用,是潜在的产地指纹性特征。

(4)首次在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大规模开发以来,对联合国金伯利进程非常关注的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的品质、晶体形态和表面微细特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指出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表面常见的红色斑点的形成与我国湖南等产地砂矿钻石表面常见的褐色斑点和绿色斑点有本质差异,与地质辐照作用无关,是次生氧化铁类矿物沉积氧化致色;根据该地金刚石/钻石阴极发光、DV图像特征以及“十字架”是大量溶蚀坑沿[100]方向折重叠排列的事实,推断这类特定的缺陷可能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线状和面状缺陷,如位错线、位错束、氮杂质集合体等有关。上述成果对分析马朗金刚石砂矿成矿及其赋存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并首次提出“十字架”形熔蚀图像和红色斑点、斑块为世界金刚石砂矿罕见特征,可作为该产地的“指纹”特征。

(5)对中国三个产地314颗钻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类比较研究,确认我国所产钻石红外光谱类型主要为IaAB型,其次为IaB型和IaA型。山东钻石的类型相对丰富,IaA、IaB和IIa型钻石的比例均高于辽宁和湖南两地。而湖南IaA型钻石比例偏低,证实了三个产地的钻石中普遍存在H杂质。而被测样品中,除IIa型钻石外,所有样品均显示出与{111}滑移面有关的吸收峰,表明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普遍存在塑性变形。同时,首次对钻石进行了系统的面扫描分析,根据显微红外光谱谱图定量计算出钻石中的氮含量并进行填图示踪,证实钻石生长过程中钻石类型的转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钻石生长过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是不断变化的,且成核阶段氮含量可高于或低于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氮杂质含量变化不具有单向变化规律,显示钻石生长过程中地幔流体碳和氮存在复杂的交换,不同产地钻石中氮含量频率分布及NB(% )/ N(T)特征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钻石中碳和氮含量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

(6)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三个产地192颗钻石原石的包裹体进行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电子探针成分及激光烧蚀等离子发射光谱与质谱的系统研究,确认了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以P型包裹体为主,而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钻石P型和E型包裹体比例接近;首次同时在三个产地均发现了共生于同一金刚石/钻石中的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组合(P+E型);在湖南砂矿钻石中发现确认了原生蓝晶石矿物包裹体及金红石、柯石英包裹体组合,显示湖南钻石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扬子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具有重要启示。

根据橄榄石拉曼压力计、石榴子石-橄榄石共生矿物对的Ni温度计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得的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温度范围为1109~1327℃,压力为4~6GPa,形成深度133~192km,确认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存在难熔的岩石圈地幔,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湖南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与山东、辽宁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的类型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显示出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组成及演化过程存在的差异;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与西澳和非洲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类型组合类似,除了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的原生矿来源可能和钾镁煌斑岩相关(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还可能暗示了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或者陆壳物质参与了地幔对流和再循环过程。上述成果对认识湖南金刚石/钻石来源的多样性、确定今后找矿方向具有明显的意义,为我国钻石找矿提供了新的重要认识。

(7)利用加拿大同位素研究所(CCIM)的SIMS(Cameca IMS-1280离子探针)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进行了精细的碳同位素分层原位测试(123个点)。结果显示,辽宁瓦房店钻石的41个点δ13C的变化范围为-6.0‰~-2.6‰;平均值为-3.9‰;山东蒙阴钻石56个点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5.6‰~-2.0‰之间,平均值为-3.6‰,湖南样品碳同位素δ13C的变化范围为-8.6‰~-3.0‰,平均-6.1‰。辽宁金刚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最窄,湖南最宽。碳同位素原位测试结果显示,辽宁和山东的钻石生长具有更多的期次,变化复杂,在钻石结晶晚期碳同位素大部分呈现变轻趋势;而湖南沅水钻石则变化较为简单、平缓,大部分晚期出现变重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出钻石结晶时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地幔流体或熔体碳同位素组成或来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有关的变化规律仍然需要更多测试结果的证实。

(8)首次系统地对世界25个地区金刚石/钻石及我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对9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元素含量分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产地来源的金刚石/钻石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FeO、MgO、CaO三种组分的含量分组聚类后有一定的差异性,建立了判别方程,证实E型石榴子石的成分是一种潜在的指纹性特征,可以为产地来源的判断提供量化参数。通过比较,确认钻石(矿)形成时间、矿物学特征(特别是晶形及其组合)、氮杂质、包裹体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等要素组合,对于金刚石/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重要性。理论上,如果可以确认某个矿区金刚石/钻石的上述特征,在存在国际金刚石/钻石产地完整数据库前提下,可以通过这些要素组合进行单一矿区典型钻石包装样品(指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的产地来源进行判别。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形成地质背景,结晶矿物学特征及包裹体地球化学,原位碳同位素分析,创新性地将宝石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综述世界重要克拉通不同产地钻石特征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我国三个产地来源组合特征及其与国际其他产地来源钻石的区别,研究成果对支撑我国参与联合国金伯利进程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⑸ 三权发证数据库成果资料包括哪些

常见的数复据库.如制ACCESS,MSSQL,MYSQL,ORACLE,DB2.一般前三个用得多一点.ACC用于一般的企业网站.数据量小.访问量小.后两个,用于大点的网站.在效率上会比ACC要高.最后两个,一般都是大型的应用平台才会用到.当然,还会有其它的数据库.但一般用得少.

⑹ 项目概况数据整理

本信息系统将项目分为5级:一级项目、二级项目(即课题)、三级项目(即专题)、四级项目(即四级专题)等。凡物探资料室存档的成果资料,均要填写项目概况属性表。例如某研究项目(一级),下有三个课题(二级),项目和三个课题均上交了成果研究报告;那么,项目和三个课题都要填写项目概况属性表。

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包括“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科研项目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收集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3部分。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均按“航空物探数据库建设”要求填写,根据属性表的各项要求及相关说明,分别按类别、年代逐一查阅航空物探项目存档资料,按存档资料所述内容填写。

一、航空物探勘查项目项目概况数据

航空物探勘查,或形成面积的航空物探试验飞行、地面物探等资料完整测量区域均填写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表8-1)。异常查证情况汇集、野外工作不成面积的,无报告或报告内容不全、图文不成套的资料不填写属性表。

表8-1 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

续表

表8-1a 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

表8-1b 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

续表

航空物探勘查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中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如下。

项目标识:由信息系统软件自动生成,不用填写(下同)。

项目来源:国家专项、部项目、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部门基金、合作项目、横向委托、自立,其他。

项目类别:勘查项目。

工作性质:固体矿产、油气、水工环、区域调查。

项目级别:一、二、三、四、五级(凡中心独立项目均为一级)。

项目任务书号:地调局项目用地调局任务书号,中心项目用中心任务书号。

工作单位:本级项目的负责单位。

参加单位:参加(协作或分包)本级项目工作的单位。

成果评价: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优、良、合格等。

奖励名称: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勘查奖、科技奖、找矿奖、民间奖等。

奖励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其他。

奖励等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其他。

测量方法:航磁、航电、航放、航重。

测量参数:航磁部分,总场、水平梯度、全轴梯度;航电部分,各道频率值(频率域);航放部分,Tc、K、U、Th、微分道值;航重,重力加速度。

测线方向:使用报告中数据,有几种填几种。

测量工作量:生产km。

测线工作量:测线km。

生产小时:不含调机的飞行小时。

定位方法:目视、布标、双曲线、照相、应答、多普勒、GPS、差分GPS。

校正方法:航磁,正常地磁场校正、磁日变校正、高度校正、同步校正;航电,格值、串音、零漂;航放,基线校正、上视校正;航重,…

原始数据来源:实测单位名称。

探头安装方式:固定、吊仓。

正常场校正方法:线性插值、泰勒级数、IGRF。

磁场调平方法:切割线调平法、非切割线调平法、人工,全用。

飞机两翼探头距离、尾翼上下探头距离、尾翼下探头与两翼探头连线中点距离:仅是磁梯度测量时填。

航电部分装置类型:固定翼垂直共面、直升机吊舱水平共面及垂直同轴。

航电数据处理方法:常规校正、最小值连线校正,其他。

测量道数:总道、4道、256道、512道。

能谱校正方法:本底综合校正、本底分项校正。

在填表过程中,针对有的报告前后说法不一致或不能确定的一些问题,向有关专家请教后按专家意见填写。个别解决不了的,按原样填写或不填。

二、科研项目概况数据

无论哪一级项目或课题,凡是资料室存档的、资料完整的研究性项目、数字编图、仪器研制、不成面积的试验飞行项目等,均填写科研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表8-2)。

表8-2 科研项目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

科研项目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中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如下。

项目类型:科研项目。

工作性质:方法(数据处理、解释、编图)、成果应用(基础地质、矿产评价)、软件、硬件。

研究形式:独立研究、与企业合作、与院校院所合作、与国外合作,其他。

三、收集资料概况数据属性

资料室存档的历年来以采购、下发、交换、赠送、索取等不同方式收集到的地质、矿产类资料和省航、地物类资料,均填“收集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

收集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中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如下。

资料类别:地面物化探、地质矿产类、物性资料,其他。

资料性质:文字、图件、文字+图件、数据。

收集方式:采购、下发、交换、赠送(或索取)。

表8-3 收集资料概况数据属性表

四、项目概况数据填写

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填写是按照“航空物探数据库建设”要求严格按报告内容填写的,然后录入到Execl表格中。对不能确定的数据项用红色字体标注,在入库前请专家解决。

获奖信息从《航遥五十年成果集》中提取。若本单位承担的是某获奖项目的次级课题(专题),录入时奖项不变,人员只录入本单位参加人员(例如:科118、426综研)。若某一奖项与多个项目有关,则将相关档号一同写入“项目标识”栏中。例,《航遥五十年成果集》第116页的“甘肃省嘉峪关北部地区航空伽马能谱、磁力综合测量成果报告及河南省驻马店西部地区航空伽马能谱、磁力综合测量试验性生产报告”的奖项与3个档号有关:磁265(驻马店西部地区试验)、磁276(嘉峪关北部地区生产)、科67(仪器改进)。在填写表格时将3个档号并列写入“项目标识”栏。又如,一个项目下设几个课题,在“项目标识”一栏填写项目档号。

航磁勘查、科研类资料属中心成果,是项目概况数据属性表填写的主要内容。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各勘查项目的报告编写入不同、编写报告的年代不同以及各年代对报告编写要求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描述多种多样。数据库要求对同类问题的描述尽量统一规范。为此,我们对采集的信息按照建库要求进行了必要的整理。现将整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如下。

1)报告中没有详细列出项目起始日期的,以生产报告中生产开始时间和成果报告封面结束时间为准。开始时间只有年份无月、日的,填该年度第一个月的第一日。如开始时间是1961年,填1961.1.1。有年份和月份无日期的填该月第一日。结束时间只有年份无月、日的,填该年度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日。有年份和月份无日期的填该月第一日。

2)表格中一个档案号后有多个测区编号,是因为这个工区测量比例尺不同或测线方向不同时,按不同比例尺和测线方向给出的编号。若报告中以不同比例尺或测线方向给出测量、测线工作量,飞行小时、精度等信息时则分别录入。未分别给出的,则将相应栏目合并后录入总值。

3)需要填写数值的栏目如平均飞行高度、定位精度、磁补偿精度、磁场测量总精度等。报告中给出的是数值范围或多种数值的,取最大的或主要的。若报告中只有计算公式无计算结果,将公式照抄到属性表的原始表中,Excel表不录入。

4)工作性质、定位方法、测量参数、仪器型号、校正方法等以《航空物探数据库字典》的表达方式为准,尽量向《航空物探数据库字典》所列各组合项归靠,确实归靠不了而字典中又没有的,增加新组合项。

5)同一问题,若评审意见、生产报告、成果报告说法不一致时,一般以成果报告为准。

⑺ 通用数据库都有哪些

主要的数据库目前有四种:
Oracle为第一数据库。免费MySQL被其收购。
IBM DB2是仅次于Oracle的企业级数据库,其在IBM的大型机上有垄断地位,当然那个DB2和一般的linux或者windows下的DB2其实差别很大。
Sybase。
MS SQL SERVER这个最流行,但只在windows上,没有UNIX、LINUX版本。微软是太牛了,不用跨平台。

⑻ 数据库建设

(一)数据准备

1.数据收集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数据包含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两种格式,影像数据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与SPOT融合影像、TM与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强分类处理后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区;矢量数据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线影像、1∶25万地形图、地质图、航磁解译地质图、遥感解译单元图、遥感解译地质图。现以新疆瓦石峡地区、内蒙古阿龙山地区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1)瓦石峡地区

TM卫星影像

SAR卫星影像

航磁等值线(TIF)影像

航磁解译地质图

地质图

遥感解译影像单元图

遥感解译地质图

(2)阿龙山地区

TM卫星影像

SPOT卫星影像

航磁等值线(TIF)影像

地质图

航磁解译地质图

遥感解译地质图

2.数据预处理

1)影像数据处理,主要针对原始影像数据

(1)将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线(.JPG)数据格式转换为ERDAS的.IMG格式。

(2)对转换后的IMG文件进行投影转换。投影系采用6度分带的横轴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参数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椭球(spheroid)体采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椭球,参数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度量单位为米,这样可以在GIS系统中方便的量算特征的长度和面积。

(3)图像坐标纠正

参照地形图选择同名点,对影像数据进行坐标精校正。同名点的选择不少于12个。

2)矢量数据处理

工作主要针对地质图、航磁解译地质图、遥感解译单元图、遥感解译地质图。

(1)数据分层

根据图面特征信息内容和制图要求,每幅矢量图按特征类型划分为点、线、面(区)三个图层。划分的依据是遥感地质解译图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地质调查图件,它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从影像图中判读出的地层、岩石影像单元及构造界线,但各种地质特征的单位、时代、分类、度量、结构、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体,因此在属性定义上比较一致,对一个图件不需要产生基于同一特征类型的专题图层,因此按矢量特征类型划分较为合理、简便。

(2)图件扫描矢量化

将地质、影像单元等图件扫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层要求,将每个图件数字化为点、线、面三个图层文件。处理的图件和产生的矢量图层文件见表3-1至3-7。

表3-1 矢量图层表

1∶25万遥感地质填图方法和技术

c.面特征:由于影像单元图的面特征描述有其特殊之处,有时遵照地层、岩石的分类方法国家标准,但绝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颜色、纹理等划分和称谓,因此进行分类编码十分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以上编码方法是在每种特征类型组合最大值和预留一定的扩充余地的基础上编制的,编码方案参照国标:GB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万)

(6)属性定义

说明:由于地质代号的组成方式极为复杂,使用了上下角标、希腊字符、拉丁字母等,而这些字符和格式在纯文本的属性字段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确表达的,因此在录入时对地质代号进行了一些简化。

例如:Pt2xh简化为Pt2xh

简化为An1—3

(二)建立数据库

GIS空间数据库有两种存储形式:一是基于文件索引的传统空间数据库管理体系;二是采用商用关系数据库的解决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种结构是对应用的集成,而数据是松散的,虽不利于数据的集中管理,但对不同系统平台之间共享数据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别是数据较少的小型应用系统。这种结构的另外一个可取之处是方案简单,工作量小,不需要数据库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二种结构既是应用的集成,也是数据的集成,并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数据和安全管理优势,但它需要专用的空间数据引擎,对其他软件使用数据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必须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和格式转换,并且要求使用者对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经验。

由于本集成系统采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软件,它们之间只能达到文件方式的数据共享,虽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这种关系数据库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空间数据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数据管理能力,但为了满足两个软件之间数据的交互处理,本系统采用文件索引形式的数据库。在数据完备的基础上,建库工作需以下两个步骤:

(1)首先创建基于项目的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目录树工作区,把所有数据文件分类保存在这个工作区中,工作区框架以瓦石峡幅数据为例(图3-5)。

(2)然后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个 MAP DOCUMENT(以下简称为文档),添加所有数据文件到文档中。文档中每个数据文件都被称为一个 LAYER(以下简称为层),每个矢量层可以有它自己的环境,文档可以保存环境的变化。使用者只需打开这个文档即可调用项目所有的数据文件,并且恢复到上一次工作时的状态。

图3-5 数据分层结构图

在MAP DOCUMENT这种集成的数据环境下,使用者可以采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参照影像图层进行矢量化的解译工作,对已形成的图件直接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进行辅助解译的空间分析,对各种图件进行叠加比较,使用文字标签或属性字段标注特征,按照分类符号化特征,制作专题图,打印输出图件报表等,实现一系列与遥感解译有关的功能和操作。

由于ARC/INFO提供的地质图式图例和符号不能满足我国的地质成图要求,因此制图软件采用地质行业较为通用的MAPGIS。通过ARCTOOLS工具将最终的解译成果矢量地质图转换为ARC/INFO的标准交换格式E00,提交给MAPGIS形成绘图文件,出版印刷。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流程见“成果图件制作方法研究”一节。

⑼ 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需要什么开发

首先,没有什么语言最好的说法。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其次,数据库的确是分C/S,B/S结构的,他们的工作原理和开发语言都不一样。C/S结构的开发语言很多,像VB,VC,DELHPI,C++等等。而B/S就是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开发语言以ASP,JSP为主。 实际上,数据库是一个很大的计算机应用领域,要彻底弄清楚是很难的。但是,很好的掌握一两门语言和开发技巧还是可以的。

⑽ 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金 妮1刘小娥1刘 虹2

(.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的定义、分类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管理的难点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保证数据库类资料完整、准确、有效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数据库类资料抛砖引玉,希望与其他同仁进一步交流。

关键词 数据库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1],这些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高新技术的渗透,地质资料管理已从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2],大量地质工作成果也已经以数据库形式出现。

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

1.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定义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是指成果地质资料中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3]。其将地质工作成果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以利于实现地质类成果数据共享,并对成果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分类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最简单的存储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运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目前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机构已验收的数据库有: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和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DmGis 平台上开发的单机版软件;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包括 Access MDB 数据格式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 MapGis 格式的图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是指数字填图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由 DBF、MDB、MapGis 等多种格式组织形成。

1.3 数据库存放

数据库类文件置于“源电子文件”目录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内,同其他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起存储于光盘和移动硬盘中进行汇交。

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自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也已越来越清晰,地勘单位为了在地质勘查工作立项、项目投标、争取资金等方面谋得优势地位[1],同时担心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纷纷加强了对地质资料的封锁,使得近些年,地质资料欠交、拒交现象十分严重。数据库是成果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单位汇交人在汇交时就更加谨慎。

2.2 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数据库类资料汇交内容的齐全、完成、准确是保证其二次开发及利用的基础,《关于印发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 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对数据库类电子文件的汇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通过对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实践,数据库电子文件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汇交人应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汇交完整的数据库资料,一般数据库内所存储的地质工作成果比较齐全,但汇交人很容易忽视与数据库相关的其他文件,如数据库验收意见、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和说明性文件(如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带图件的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相关的字库和系统库,部分图形数据库中缺失图名、比例尺等信息;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区调类空间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元数据。

(2)数据库内容与验收意见不一致,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对应数据库审查意见验收时,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对应不上,各市、县数据库一起汇交,有张冠李戴现象。建库报告、技术文档纸质或电子文件有时会出现缺页多页或页码颠倒等问题;数字地质填图类数据库野外路线数据与成果地质图反映内容不一致。

(3)数据库类资料未按 210 号文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存放于相应位置,而是单独存放于一个自建的文件夹中。

在检查对应的纸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双面打印时,页码应居中或放外侧,但常出现放内侧的情况。

(2)当数据库类的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单独装订时,汇交人容易忽视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3)图纸类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当图纸过大、需要接图时,有用双面胶接图的情况。

3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对管理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做好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必须要有地质专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要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由于数据库种类较多,内容繁琐,数据库验收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各类数据库的验收技巧,并积极与地勘单位项目组成员或汇交人沟通,确保数据库类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数据库是地质信息中最重要的,随着数据库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现,为了避免在地质工作中重复投入、减少社会浪费,其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从而也使服务形式往多元化发展,服务产品多样化。而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硬件的建设。

4 几点建议

4.1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应着力解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问题,要严格履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职责,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地质资料的汇交应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加强汇交人汇交数据库的意识,并消除各汇交单位对权益保护存在的顾虑;加强法制观点的宣传,依法汇交资料是汇交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国家也保障汇交人的权益,保障资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4.2 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培训工作

由于汇交人经常有变动,汇交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也在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是必要的。汇交单位也应积极响应。有些单位地质资料不经过资料室直接由项目组成员汇交,建议各汇交单位派资料室专人进行汇交,项目组成员给予配合、督促汇交工作的完成。

4.3 积极推进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首先应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硬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库类资料的服务意识。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应包含资料中是否有数据库的信息,提供社会查询,服务人员也应提供简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展现良好风貌。

5 结语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工作成果信息,积极做好其汇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类数据库验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证其完整、准确、有效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

参 考 文 献

[1] 卫伟,王天文 . 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难点和对策 [J]. 山东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2):207 ~ 209

[3] 全国地质资料馆 . 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规范与标准 [M]

[4] 李桂芳 .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476 ~ 478

阅读全文

与大型通用数据库立项成果简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