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夏学我们应该做什么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夏研究终于从当年的“绝学”发展成了“显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受关注的程度已经不亚于敦煌研究。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收藏的西夏文献有许多已在国内刊布,在此基础上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不过,每当回顾近年来有关西夏学的研究成果时,人们似乎总是愿意强调研究局面的轰轰烈烈,强调学科前景的一片光明,却很少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当前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近几十年,西夏学界推出了几项令人瞩目的发现,例如西夏语动词的趋向前缀系统和人称呼应规则、西夏语构词法中的音韵转换规则、党项人的亲属称谓系统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发现没有一项出自中国大陆学者之手。相比之下,大陆的学术观点中只有关于西夏语系属问题的提议进入了国际讨论的前沿,但提议者孙宏开先生却是一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而非西夏学家。据初步估计,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西夏学论文数量占全世界同领域论文数量的90%以上,但是这些论文在国外论著中的征引率却不到10%。而且国外论著大多只征引中国学者整理刊布的原始资料,几乎没有在大陆学术理念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研究,甚至简单的争鸣也不多见。处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责怪国外学者看不到中国的西夏学著述。据我所知,当前每位从事西夏学研究的国外学者都能阅读中文,有的还能讲流利的汉语,到互联网上查看近期发表的论文更是他们必修的功课。相比之下,倒是我们自身掌握的信息量严重不足。事实上,中国西夏学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成果数量少,而是缺乏对国际学术界的了解,不具备捕捉学术前沿的眼光。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不断加大对社会科学的资金投入,从事西夏研究的单位和个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项目经费,这令国外学者羡慕不已。不过也应看到,当今的课题制度在为科研工作提供巨大支持的同时也会对科研水平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学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科学研究变成了单纯的写作和编辑,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细致地思考问题和了解学术动态。毫无疑问,如果学者不能主动地补充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仅仅依靠多年前的零星记忆来应付课题以终其一世,再丰富的学术积累也终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提升西夏学研究者的外语水平 西夏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补充新的知识和培养新的能力离不开外语这个工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当前西夏学研究人员的外语水平是不现实的。当前,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努力。
第一,为西夏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专业外语课。课程的教材可以从国外发表的论著中选出,内容争取涵盖西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应该是大学里的外语专业教师,而应是长期关注学术动态的西夏学家。如果国内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则不妨考虑从国外聘请。
第二,加强学术动态的报道。学术期刊上可以设“学术评论”专栏,以最快速度介绍国外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或者重要论文,当然,这些介绍应该是学术性的评论。
第三,加强对国外重要论文的翻译。国外的西夏学家都非常愿意在中国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他们文章的译文,所以在着手翻译之前征得他们的许可自然没有问题。翻译练习可以设定为西夏专业教学的内容,具体工作的承担者是研究生,初步的译稿交给指导教师和原作者审订一下,则可以基本保证翻译的质量。
上面三个建议如果得以实施,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我国西夏学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② 西夏国的成就是什么
西夏处西凉地区,是游牧民族,经济并不发达.西夏经济的来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继迁)时期占领了宋的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和兴庆(今宁夏银川)等地,又向西占领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和瓜州(今甘肃安西)等地.这些地区丰饶五谷,经常种植蔬菜,水果和粮食.党项人在这个广阔的农田里耕作,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西夏经济的发展。并且,西夏长期与汉人杂居,农业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史书曰:“耕稼之事,略与汉同”。
西夏本来没有瓷器,瓷器靠掠夺宋人来获得.宋夏庆历和议以后,西夏与汉族人民交往的同时学会了制瓷技术。西夏毅宗时期,西夏开始兴建瓷窑,开始生产自己的瓷器,发展制瓷业。西夏的制瓷中心位于"塞上江南"银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区的优点,也有本民族的特点如淳厚朴实等,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还远销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时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起来,四方的物品会集到兴庆,进入了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西夏的统治民族党项族本是游牧民族,佛教东传甘肃以后,西夏内部开始创造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在额济纳旗黑城、绿城子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
另外,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大庆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灭瓜州、沙州的归义军政权,开始统辖敦煌地区。此时西夏将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从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了几分中原文化,还有一些维吾尔、吐鲁番风格。西夏将自己强悍的民族精神和别具一格的文化也让这座佛教建筑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
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朝政长期处于内乱之中,政敌和宗党间的斗争激烈。蒙古汗国建立后,几次征讨西夏,经过长期的抗争,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
③ 山东大学有认识西夏文的码
应该有
难认、难读、难写的西夏文已经让许多学者望而生畏,而字迹简化潦草、龙飞凤舞、多有连笔的西夏文草书就更令人头疼了。如今,这个困扰西夏学学者多年的难题有望破解。中国社科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已经基本摸清西夏文草书的特点和规律,他本人据此解读了大量西夏文草书文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为汉字所独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出现了很多名家,创作了众多珍品。其实在1000年前,仿汉字创造、在西夏及周边地区使用长达四五百年的西夏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各具特色的书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法艺术。
西夏文创制于11世纪,虽然没有汉字悠久,但使用范围之广、使用时间之长,颇为引人注目。近些年,随着大量流失海外的西夏文文献在国内陆续出版,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有机会一睹西夏文文献的风采。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有印本,也有写本,除了规整的印刷品和手写的西夏文楷书外,还有许多是西夏文草书。其中许多是因快速记事的需要和书写的方便而形成的,这些颇具“生活化”的文字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不可多得的研究价值。
据史金波介绍,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学术价值最高、数量最多的是写本,其中草书又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这些字迹潦草且连笔、简笔较多的文字,也为后代的学者辨析它们留下一个不小的难题。不搬开这个“拦路石”,西夏学研究就很难深入。
西夏文草书的10个特点
史金波很早就致力于西夏文草书的研究,近日,他系统地向光明日报记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
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史金波从分散在各地的西夏文文献中专门找出草书文献,进行系统分类,努力找出西夏文草书的特点和书写规律。在熟练掌握西夏文楷书的基础上,他反复揣摩,利用已知的文字,破解未知的文字,在积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释读范围,进而总结出西夏文草书的规律,了解西夏文草书形成、发展的过程。
经过较长时间的揣摩、研究,他总结出了西夏文草书的10个特点:一个字中笔画多的、较为复杂的部位往往需要草化;一个字中笔画简单又不可或缺的部位,一般不再省笔或简化;同一形体在字的同一部位可简化成不同形式;相近而不同形体简化时尽量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区分,以免混淆;但有时相近而不同形体又可以用相同的简化形式;一个字的同一形体在字的不同部位可简化成不同形式;有的草书形体改变了原楷书的部分章法布局,使两者差异很大,这是破解草书的工作重点;有的字有不同的草书写法,但仍可见其有相似之处;草书写法的随意往往使字中出现夸张的成分,在落笔时更为突出,这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舒张,把个人情感融注于笔画的大幅度流变之中;草书中上下两字连笔较多,在行书和草书中,如上下两字相重复,则可书写上字后从上字末笔连下一拐即可。
这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西夏文草书中蕴藏的历史之谜,进而为揭开西夏神秘的面纱扫清了道路。
以往,权威的辞书提到“草书”都指的是汉字。《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汉字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快速”。《辞海》的定义则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史金波认为,大量西夏文草书文献的发现和研究,应该改写一些词典对“草书”的定义:“草书”是“文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快速,在汉字、西夏文等文字中都有草书”。
④ 宁夏大学多大
宁夏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