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果整理
重庆市农用抄地分等成果按照《农袭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细则》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技术简报》(第 25 期)要求,分类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数据整理
数据表格成果要齐全,字段格式必须统一,按照相关要求填写。
(二)图件整理
包括县级和市级图件整理,图件成果要完备;图上各类线状地物、权属界线要齐全;等别色标由低到高要符合识图习惯;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坐标系统、制图时间和单位等要素要齐全。
(三)文字整理
文字报告包括技术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应用报告、成果分析报告等;文字报告格式严格按照成果要求统一编写。
图2-8 重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
重庆市农用地分等项目最终生成成果图 800 余幅,完成各类文字报告 150 余篇、数据汇编7000 多张,开发了重庆市农用地等、级、价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样地法分等探索研究,建立了全国首个标准样地体系,编辑出版的《重庆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研究》获得 2006 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2. 规划成果整理
一、标准条款
1 规划报告
1.1 基本情况
a)自然条件: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
b)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
c)社会经济: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情况、群众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态、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发展过程、治理现状、成就、主要经验、存在问题。
1.2 规划布局
a)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针对规划范围的具体特点和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
b)水土保持分区:大面积规划应进行分区阐述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小面积规划中,如规划范围内几部分情况有明显差异的也应进行分区。
c)土地利用评价:提出规划依据,明确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规划:应提出坡耕地、荒地、沟壑、风沙等水土流失地类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辅助措施的具体部署。在大面积规划中,还应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地区的治理措施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规划,作为附件。
1.3 技术经济指标
a)提出规划期间年均治理进度与规划期末累计治理程度,以及相应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并简述计算依据。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需要投入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并简述计算依据。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保水或调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4 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
应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在组织领导、机构、经费、政策、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所提措施应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况表与规划成果表见本标准附录D列出的14个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项目和内容,具体运用应按附录D中的D.2进行。
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过程表。
a)根据计算工作需要,各地可采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计算过程、说明计算依据为原则,本标准不作统一规定。
b)当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作为规划的附件时,此项计算过程表应纳入该附件中。
3 附图
3.1 小面积规划附图。
a)水土流失现状图;
b)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
c)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图的比例尺为1∶10000~1∶5000。
3.2 大面积规划附图。
a)行政区划图;
b)水系分布图;
c)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图(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图);
d)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分布图;
e)重点治理小流域与治理骨干工程分布图。
根据不同的规划面积,附图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比例尺,见表1-10。
表1-10 附图的比例尺
3. 3 根据需要和可能,大面积规划中应附不同类型地区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评价与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
3. 4 有条件的还可编制地貌类型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降雨分布图、侵蚀模数分布图等附图供深化研究。
3. 5 附图的图例。
3. 5. 1 常规通用图例包括行政区界、村庄、道路、河流等,可按国内一般地图图例绘制。
3. 5. 2 水土保持专业图例,如梯田、坝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园、人工草地等,见本标准附录 E ( 资料性附录) 。
4 附件
4. 1 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对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库等重点工程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并将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作为水土保持规划的附件。
4. 2 大面积规划中不同类型区的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及其有关图表。
4. 3 大面积规划中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的专项规划及其有关图表。
4. 4 投入、进度、效益三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或可行性论证报告) 的计算依据与计算过程。
二、理解与实施
这是水土保持规划的最后成果整理阶段,整个规划工作最后要体现在规划报告、附表、附图、附件这四项上。本节主要介绍了这几个方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新标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几个方面:
( 1) 删除原标准中本段开头部分解释的文字。即: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报告、附表、附图、附件等四项。大面积总体规划与小面积实施规划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综述性质的语言,删除使得标准更简洁。
( 2) 原标准 9. 1. 1 基本情况中的 “a) 自然条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主要农业气象”改为 “a) 自然条件: 地貌、水文、气象、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更改之后新标准的措辞更严谨,更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术语。
( 3) 原标准 9. 1. 3 技术经济指标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 保水、保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改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 ( 保水或调水、保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新标准措辞更严谨,考虑更全面。
三、示 例
由于规划成果涉及的内容较多,此处不详细一一列举,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图目录: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征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表(略)
4.浙江省社会经济情况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计完成各项治理措施面积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11.坡耕地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一览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岗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略)
17.仙霞岭、洞宫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略)
18.浙北重点监督区范围(略)
19.浙东南沿海重点监督区范围(略)
20.钱塘江中上游重点治理区范围(略)
21.浙东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范围(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额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附图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区图(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图(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图(略)
3.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与整理
2.1.2.1 目的
统计以往工作区水文地质勘探与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与完成的工作量,为科学布置本次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服务。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来的调查区相关资料的统计。
(2) 要细化统计内容,明确以往工作区完成的各类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内容内描述报告份数、页数及附图张数和比例尺等。
(4) 统计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应包括地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做的工作。
2.1.2.3 内容
(1) 项目名称: 原项目的名称。
(2) 项目编号、项目来源及工作性质: 按任务书有关内容填写。
(3) 工作范围: 包括工作区的地理坐标和工作区内的各级行政区,行政区应具体到县一级。
(4) 项目类别: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其他。
(5) 项目下达单位、承担单位及起止时间: 按实际填写。
(6) 地质测绘: 包括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的面积、工作比例尺及实测剖面条数和实测剖面位置。
(7)遥感解译:包括遥感解译面积、比例尺,成果解译图及说明书等。
(8)物探:各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电测井法、磁法、重力法、浅层地震、甚低频或声频大地电场、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条数及各类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图件。
(9)化探:化探样品数量及分析项目数,化探成果图件。
(10)钻探:各类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勘探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等)数量、总进尺及样品数目。
(11)抽水试验:各类抽水试验类型(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干扰井群抽水试验、大型群孔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混合抽水试验、分段抽水试验等)、数量。
(12)动态观测:地下水水位观测水点、水质观测水点及开采量观测水点个数。
(13)水质分析:水质简分析、水质全分析的样品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样品数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样品数量及主要分析项目。
(15)其他工作:压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试坑渗水试验、连通试验、示踪试验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种综合性调查报告、研究成果、图件以及其内容简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况(包括其社会经济效益)。
填写附表68。
4. 为什么要开展变形成果的整理工作
低应力无变形(LSND)焊接法是一种在薄板焊接时,利用特定的预置温度场积极控制焊接热应力应变发展过程的新技术。采用相应措施防止工件在焊接温度场共同作用下的瞬态失稳变形,以保证有效的“温差拉伸效应”跟随焊接热源,定量地控制焊缝纵向压缩塑性应变。改变焊后残余应力场使之重新分布,采用常规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参数,即可达到焊后低应力无变形的效果。
5. 简述总结,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哪些内容
其实工作抄总结写管做工袭作工作总结基本条理性都致写其实知道自应该说点没条理性要自该说整理使语具定条理性 1、导语或抬 2、工作总体顾 3、工做绩顾(都做圈点事务展说绩) 4、工作失误顾(或者没做) 5、工作失误原与改进 6、何保证绩继续 7、步工作总体展望 8、工作计划执行实际进度图(选) 9、结束语 注意:总结检讨重要发现问题并找问题解决切记要写检讨
麻烦采纳谢谢!
6.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土地利用现来状调查成果整理是源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过程中的土地面积汇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写等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束后,整理的主要成果资料有:
(1)县、乡、村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和以土地权属单位划分的土地面积统计表。
(2)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的土地权属界线图。
(3)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
(4)县、乡土地边界接合图表。
(5)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和争议原由书。
7. 关于成果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董建秀 贾国锋
(全国地质资料馆,北京100037)
摘要 如何理解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上台阶,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收集整理工作来体现服务上台阶这一主题?根据收集整理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如何贯彻服务上台阶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协作与交流、追求精致细节、实现自我价值这几方面着手,来提高收集整理工作质量,进而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地质资料;收集整理;思考
1 增强服务意识
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虽然表面上和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收整部门作为地质资料接收、整理、验收、著录等实际操作与执行部门,它的每一项工作都和汇交单位的汇交过程紧密相连。收集整理工作上一点点小的变动,对于汇交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大的变动。特别是在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工作涉及汇交单位范围非常广,以至于我们的工作哪怕有一点点进步,比如说汇交四联单由手工填写,改成电子版四联单后,在汇交单位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相反,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一丝不足,那无疑也会给汇交单位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作为具体从事收集整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用一颗服务的心来对待工作,是我们是否有动力去不断改进、完善自身工作的关键。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不仅想汇交单位所想,还要想未来用户之所想。
2 加强协作与交流
全国地质资料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分工高度细致,业务流程非常明晰的地质资料馆收藏机构,所有工作在各部门之间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由严密的分工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所串联起来的工作流程可以保证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时间长了无疑会在整个机构内产生一些定势和内部损耗,这些无疑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使其对外部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加强地质资料接收部门与汇交单位之间的协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协作同样也需要强调服务精神,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服务他人、服务同事的精神,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多考虑一下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使各项工作接口更为平滑,使一些制度性的耗损减低到最小,使整个机构运转更有效率。
收集整理的工作是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整个业务流程的起点,因此和全国地质资料馆内、外众多部门都有工作衔接,因此不断提高收集整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其他业务部门,成为我们今后工作重要目标之一。
以汇交单位汇交地质资料的情况为例,以前规定的是3个有效工作日内答复,汇交单位需等待时间较长,现在通过收整室业务人员共同配合,实现24小时内答复汇交单位资料汇交情况,哪些不足需要补交,而且通过进一步增强收整室与各汇交单位间协作,缩减不必要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验收问题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配合来使整个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3 追求精致细节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话说得有一点夸张,但却还是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因为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从事地质档案工作的人来说,虽然出现一些细小的失误可能不会产生那样严重的后果,但是当我们面对广大用户的时候,我们同样深感肩负的责任。尽管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精益求精应该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收集整理的很多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而且大量的工作需要简单重复劳动,比如资料整理、资料验收、著录等,这些工作虽然枯燥,但是却非常重要。比如资料属性分类按汇交格式要求中规定应确保准确;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电子文档格式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纸介质资料与电子文档保持一致性等。因为有些失误可能只是我们工作上轻描淡写的一笔,但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就有可能导致他不能利用从而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开展甚至影响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因此,我们必须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工作,不断从细微之处来完善自己的工作,从而让广大用户从细节上领略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的魅力,不断提升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品牌效益,使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形象更加深入用户的心中。
4 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从事地质档案收集整理的一名工作人员,能否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品味出一份身为地质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荣耀,决定于我们对自身工作的理解和态度。当我们真正以一颗服务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用户、服务社会的热忱之心,通过我们实实在在、一点一滴的全情投入,来共同搭建“全国地质资料馆”这样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提供知识的平台,当看到广大的全国地质资料馆用户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来进一步的满足个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时候,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体会自身的价值所在。
8. 为什么要将测量计算成果整理成一张表格
经过整理的数据更方便使用和查看
表格的形式更清晰明了
9. 养成良好的习惯属于什么保持整理整顿清扫成果属于什么
整理:是指把你的工作的桌面,将桌面上的物品进行一个区分。一般是分为必需品与非必需品,要注意的是,工作现场是不放非必需品的。
10. 如何整理学习成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归类,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加以注明,感觉不是非常明确的,加以标注,便于以后的查证,如果还有问题,请说明是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