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葛继平的工作成果
1.获得奖励
2009年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2010,2011年,2014年城建学院考核优秀
2013 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14 校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主要教学经历;
讲授课程《桥梁墩台与基础》、《软基处理》、《地基基础》、《桥涵水文》、《基础工程》、《桥梁加固与维修》、《土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试验与实习》、《毕业设计》,《桥梁抗震与抗风》,《结构动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等
参与编写《墩台与基础》(王荣霞,彭大文。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第四章第五章。
3.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万,2015-2017。(项目负责人)
2.铁道部重点科技开发项目,30万。(项目负责人)
3.上海市公路投资有限公司,15万。(子课题负责人)
4.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3万。(项目负责人)
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才启动项目,3万。(项目负责人)
6.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桥梁全过程安全受控与预测预警系统研究》。(参与完成)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参与完成)
4.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1. 杭州市萧山城市桥梁检测
2.南汇X2桥施工监控
3.杭州萧山南门江成桥静动载试验
4.北山通缆检测和加固设计”
5.福州二环路九座桥梁的外观检测和三座桥梁的静动载试验
6. 南平地区五座双曲拱桥和石拱桥的外观检测和静动载试验
7.青岛海湾大桥主桥(自锚式悬索桥)和宁波奉化江大桥抗震性能研究。(参与完成)
8. 6.25米捣固装煤推焦一体机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研究。(参与完成)
5.学术论文:
1.葛继平,王志强,彭大文。基于并联弹簧接缝模型的装配式桥墩抗震分析方法,中外公路,2014。
2.葛继平,王志强,李建中,彭大文。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双柱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33卷,第3期,2013。
3.葛继平,王志强,彭大文。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32米箱梁模型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第30卷,第1期,2013。
4.葛继平,王志强,王红伟。振动台试验过程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动力特性识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页,2012。(核心)
5.葛继平,沈磊,王志强。高速铁路模型箱梁静力非线性和动力损伤关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7卷,第6期,2013。
6.Jiping Ge, Jianzhong Li, Zhiqiang Wang.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lf 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2013.
7.葛继平,彭大文,严平。重复荷载下高速铁路24米箱梁模型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7卷,第4期,2013.
8.葛继平,彭大文,张旭。基于纤维模型的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模型箱梁非线性分析。中外公路,第132卷,第6期, 214-218页,2012.
9.严平,李胡生,葛继平。基于模态应变能和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振动与冲击,第31卷,第1期, 121-126页,2012.
10.葛继平,王志强,王红伟。振动台试验过程中基于加速度响应的动力特性识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页,2012.
11.Ge Jip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with precast segmental pi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0-253 pp 1966-1970 ,2011.
12.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工程力学,第28卷,第9期, 122-128页,2011.
13.葛继平、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累积变异的梁桥损伤识别试验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第31卷,第1期,85-88页,2011.
14.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集中塑性铰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工程力学,第27卷,第8期, 185-190页,2010.
15.葛继平,王志强,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统计方法的桥墩振动台试验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44卷,第6期,803-806页,2010.
16. 葛继平,王志强,魏红一。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的纤维模型模拟方法。振动与冲击,第29卷,第3期,52-57页,2010.
17.葛继平,李胡生。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异指标的斜拉桥模型损伤识别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6。
18.宋子收,周奎,李胡生,葛继平。基于曲率模态和小波系数差的损伤识别。公路交通科技,Vol.27(11),2010年。
19.葛继平,李胡生。平均曲率模态法识别桥梁损伤可行性实验研究。中外公路,第五期,2010。
20. 葛继平,李胡生。Experimental Study On Damage Detection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Energy Accumulated Variation Index,2010年IEEE检测技术与机电自动化国际会议,2010年3月。
21.葛继平、李胡生。基于柔度变化率的独塔斜拉桥模型损伤识别试验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Vol.10(1),2010年3月。
22.葛继平。干接缝连接节段拼装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Vol.9(4),2009。
23.葛继平,刘丰,魏红一,王志强。胶接缝连接的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Vol.33(5),2009。
24.王志强,葛继平,魏红一。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ol.29(4),2009。
25.王志强,葛继平,魏红一。东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同济大学学报,Vol.36(11),2008。(EI检索)。
26.葛继平,魏红一,王志强。循环荷载作用下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分析。同济大学学报,Vol.36(7),2008。(EI检索)。
27.Wei Hongyi, Ge Jiping, Wang Zhiqiang. Cyclic tests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pier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8. Wang Zhiqiang, Ge Jiping, Wei Hongyi. Shake table tests of segmental bridge column with match-cast dry joint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9.张恒晟,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在小行程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构工程师,Vol.24(6),2008。
30.葛继平。预制拼装摇摆单柱桥墩拟静力分析模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l.39(S2),2007。(EI检索)。
31.Zhiqiang Wang, Jiping Ge. The influnence of prestressing tend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 columns. Shanghai, China: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32.Zhiqiang Wang, Jiping Ge. A review of seismic performance study of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 Fuzhou&xiamen, China: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6.(ISTP检索).
33.葛继平,管仲国,李建中。群桩基础桥梁抗震分析简化模型。结构工程师,Vol.22(6), 2006。
34.王志强,葛继平。粘滞阻尼器和Lock-up装置在连续梁桥抗震中应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Vol.19(1),2006。
35.Jiping Ge, Zhouhong Zong.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ld-formed square hollow section beams. Fuzhou & xiamen, China: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ISTP检索).
36.宗周红,葛继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筑结构学报,Vol.27(2),2006。(EI检索)。
37.宗周红、林于东,陈惠文,葛继平。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1。
38.夏樟华,葛继平,林传金,宗周红,低矮型钢——混凝土梁桥方案设计与分析,福州大学学报,2005.6,Vol.33,No.3,pp345-350。
39.葛继平,宗周红。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恢复力模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Vol.25(6),2005。
40.葛继平,宗周红。轴压钢管混凝土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福建建筑,3,2005。
41.Jiping Ge, Zhouhong Zong.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tubular column to steel beam connections with sided plates. Xi’an, China: The Proceeding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ISSEYE-8), 2004.8,PP:175-179.(ISTP检索)
42.Zhouhong Zong, Bijiaya Jashi, Jiping Ge and Wei-xin Ren.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a CFT Half-through Arch Bridg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43.葛继平,宗周红。地震作用下钢桥面系杆拱桥的动力响应。世界桥梁,2003,3。
44.彭雪林,任伟新,葛继平。大跨度斜拉桥的建模和模态分析。全国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结构工程师》(增刊),2003。414-417。
B. 什么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应该是 统计资料
C.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数据是次要的,关键是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现象、发现优点问题和趋势、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和施行后取得的成效。
D. 试用期主要工作成果怎么写
E. 统计员工作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一年来的统计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关怀、帮助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一、一年来的工作表现
(一)仔细认真,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统计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统计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
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后勤处室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对办公室费用方面,继续发扬以必需品为前提,节省处室费用消耗,保证各种办公必需用品齐全,确保领导与同事对办公用品的需求。这一年里积极配合做好后勤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仔细认真,克服浮躁心理。面对枯燥的数字统计工作,不怕繁琐,做到谨慎细心,不浮躁,积极适应各种数据变化,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
(三)多从细节考虑,紧跟领导意图,协调好内外部关系,多为领导分忧解难。继续加强对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用公司的各项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
总之,一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文字基础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F. 统计工作总结该怎么写
总结大体的结构都一样
1开头简单叙述一下今年取得的成绩,引出下文
2详细叙述每个工作的完成情况
3总结好的经验方法
4总结缺点教训
5积极创新想法,设想未来的工作
G. 李惕碚的工作成果
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经验和重要成果,曾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研究”(1987-1990)以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体高能过程的空间观测与研究”(1992-1995)和“天体高能辐射的物理过程”(1998-2001),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的研究”(1988-1991)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1)从1963年开始,参加云南高山站大云雾室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并在云南高山站进行了多年宇宙线研究,负责大云室机电系统和高山宇宙线电磁簇射研究项目及重质量粒子事例的数据分析,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从70年代开始倡议并组织开展了中国宇宙线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领导建设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室,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并进行对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世界上首次用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
(3)80年代初建立了银河gamma射线的统计模型,首次给出对宇宙线与星际介质作用产生高能gamma射线的定量估计,指出欧洲gamma天文卫星COS-B数据分析方法中的错误,并明确断定2CG星表上的gamma射线源约有一半并非真实的分立源,而是星际分子云。经过多年争论后,这一模型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空间和地面观测证实。
(4)在发展数据分析方法中取得重要成果:为解决稀有事例的准确处理问题建立了置信分布方法;指出高能天文中通行数据分析方法的错误,和马宇倩合作建立了估计对象-背景观测结果统计显著性的正确方法,被称为李-马准则,已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实验研究中广泛应用;同吴枚合作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显著提高了对低信噪比、低统计和低分辨数据解调及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建立了在时域上进行时间分析的一套算法。专著《实验的数学处理》获1977-1981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5)在建设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库及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在数据分析和天体高能辐射模型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首次获得天鹅座X-3的高能gamma射线像,首次揭示黑洞双星高频时变特征,发现gamma射线暴参量的长期变化现象,建立了gamma射线暴的等离子体放电模型等。
(6)任中国(973)基础科学前沿项目“天体高能辐射的空间观测与研究”首席科学家,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该项目将建造一台世界最高灵敏度和最高分辨本领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硬X射线成像巡天和对活动星系核、黑洞双星等高能天体的高灵敏度定向观测,发现一批新天体和天体高能辐射新现象,推进人类对天体极端物理条件下高能过程的了解。
H.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与整理
2.1.2.1 目的
统计以往工作区水文地质勘探与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与完成的工作量,为科学布置本次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服务。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来的调查区相关资料的统计。
(2) 要细化统计内容,明确以往工作区完成的各类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内容内描述报告份数、页数及附图张数和比例尺等。
(4) 统计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应包括地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做的工作。
2.1.2.3 内容
(1) 项目名称: 原项目的名称。
(2) 项目编号、项目来源及工作性质: 按任务书有关内容填写。
(3) 工作范围: 包括工作区的地理坐标和工作区内的各级行政区,行政区应具体到县一级。
(4) 项目类别: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其他。
(5) 项目下达单位、承担单位及起止时间: 按实际填写。
(6) 地质测绘: 包括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的面积、工作比例尺及实测剖面条数和实测剖面位置。
(7)遥感解译:包括遥感解译面积、比例尺,成果解译图及说明书等。
(8)物探:各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电测井法、磁法、重力法、浅层地震、甚低频或声频大地电场、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条数及各类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图件。
(9)化探:化探样品数量及分析项目数,化探成果图件。
(10)钻探:各类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勘探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等)数量、总进尺及样品数目。
(11)抽水试验:各类抽水试验类型(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干扰井群抽水试验、大型群孔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混合抽水试验、分段抽水试验等)、数量。
(12)动态观测:地下水水位观测水点、水质观测水点及开采量观测水点个数。
(13)水质分析:水质简分析、水质全分析的样品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样品数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样品数量及主要分析项目。
(15)其他工作:压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试坑渗水试验、连通试验、示踪试验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种综合性调查报告、研究成果、图件以及其内容简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况(包括其社会经济效益)。
填写附表68。
I. 统计工作总结和计划怎么写
统计工作总结和计划就是总结过去,计划未来,取长补短的一个文章!
J. 个人简历工作成果怎么写
是叫岗位价值分析。 就是企业特别希望能花最少的钱,招一个人干最多的活,节省用人成本。
但是企业也是犹豫的,他不能说你值1万块钱给你6000块钱就把你打发了,他会担心你来这之后,不好好工作跑了怎么办。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了,企业也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团队的,所以企业必须得给你满足市场价格。
比如说你市场价格值1万,他一般会规定工资范围是8千到1万2,那我们该怎么让企业工资给到最高,拿到1万2呢?
如何会发高薪呢?企业一般会想:我给他高的工资,但是他能做1.5个人的工作量,甚至能做2个人的工作,这才是值得。
工作成果和成绩,你要尽量数据化,个人化,体验出是你自己做的,而且业绩要集中表现出来。
关于工作成果和成绩,面试官在求证的时候首先他会看的:
第一个:这个工作是不是你做的?是不是真实经历。
第二个:参与度的问题,就是你参与了项目的多少工作。
你要知道别人也会做简历,做简历的时候也会适当的包装。尤其是职场油条,他往往会把不是他干的活,按在他自己身上,说他自己干的,那hr就得判断其真实性。
第二个是更可怕的一种人,比如说有一个项目,你作为项目的非常边缘化的一个小人物,在里面跟着掺和,然后你非得说你自己是项目经理。
所以人力资源就得判断,你是否参与了项目,你参与了项目的多少工作,面试官就会针对这个问题反复的,直接的间接的去求证,求证你的成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从这个角度看,你就需要首先在简历里优化工作成果
将自己的工作成果表现出数据化、个人化,把工作成果包括业绩集中体现出来,向HR证明或者化解掉他的疑虑,表明这事是你做的。简历搞定之后,面试你需要应对这几点:
第一个:你需要就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成果等细节问题进行展开,要做到滚瓜烂熟,这样才能体现出真实性,打消面试官这个疑虑。
第二个:同时你要数据化的表现你个人的业绩,这个时候你简历里的有些数据你要记在心里,在面试官问你的时候你不能被问住了。
对于细节问题,你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简历优化后的工作成绩,你要做到烂熟于胸。同时气势要足,表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