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集团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个方面“见实效”是什么
三个方面“见实效”是:
一是聚焦对党忠诚,切实在讲政治、遵法纪、守纪律、懂规矩,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
二是聚焦个人干净,切实在整“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
三是聚焦敢于担当,切实在实干、担当、作为上见实效。
“三严三实”内容:
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严以修身
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
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
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
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
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㈡ 成就跟成果有什么区别
二者在含以、适复用范围和出制处上不同。
一、含义不同
成就:事业上的成绩,完成(某项事业)。
成果: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
二、适用范围不同
成就:多用于指再某项研究上获得了成就。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三、出处不同
成就:冰心 《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成果: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连接不断地取得了一百多项。”
㈢ 【求助】成效和成果有什么不同
“成效”系成果与效率的组合词。是指某一事物取得成果与投入比的关系。
即:效率的高低关系。例如:投入小而产出高的好效果。
㈣ 成果、成绩和成就有什么区别
一、意思不同
“成果”意思是:指成全,成立。是收获到的果实,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专业方面的成就属。也可指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
“成绩”意思是:本意指麻和棉搓捻成线,后来指成功的业绩,成效;也指工作或学习所取得的成就、收获。
“成就”意思是:指成绩;业绩;成就非凡。
二、用法不同
1、成果: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
例句:林先生在商场奋斗多年,现在终于有了一番成果。
2、成绩:通常在句子中作宾语。
例句:小明的学业成绩十分优异,每学期都是全班第一名。
3、成就: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
例句:由于李大婶的热心牵线,终于成就了一桩好姻缘。
(4)成果见实效扩展阅读
“成就”的近义词:
1、造就
拼音:zào jiù
意思是:指培养使有成就。
例句:他创办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能为国家社会造就更多人才。
2、功绩
拼音:gōng jì
意思是:指功业与劳绩。
例句:由于打了胜仗,他获得了很大的功绩.
㈤ 中央“三个见实效”要求是什么
在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㈥ 形容工作效果完成比较好的成语,比方说成效显著
立竿见影、卓有成效 、行之有效、空谷传声、吹糠见米
一、立竿见影 [ lì gān jiàn yǐng ]
【解释】: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译文】: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在山谷里呼咕就会立马听到回响。
二、卓有成效 [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解释】: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自】: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译文】:如果巡视访求劝谕著有成效的;政府准备礼物亲自来到他的房子里;重加奖励。
三、行之有效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解释】: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出自】:毛泽东《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空谷传声 [ kōng gǔ chuán shēng ]
【解释】: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出自】:南朝·梁·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
【译文】:如果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
五、吹糠见米 [ chuī kāng jiàn mǐ ]
【解释】:比喻见效快。
【出自】:《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㈦ 如何让科研成果在学校见成效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领导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实施科学地管人、理财、用物、处事,提高学校管理的综合效益。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如何发挥人的管理效能,确实是全面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直接因素。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关键是搞好对教师的管理。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只要学校领导善于调动它,就能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力量。下面就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运用激励机制是途径。
人文的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工作的绩效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其中人的积极性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通过激励,可以创设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激发其潜力;通过激励,可能使校园充满活动,使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奖赏激励机制。这是一种通过奖励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先进分子,以引导教师努力奋进的导向性激励机制。它包含物质奖赏和精神奖励两种。具体要求:①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奖励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老师。可设有先进班主任奖、教学进步奖、优秀课奖、先进教研组奖、最佳服务奖等,并在每年教师节进行颁奖;②健全教师评优评先制度。要坚持标准,依照程序,由下而上逐步推荐并公示,广泛听取意见;③在学校经费紧缺情况下,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④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意气用事,对人不能有新疏之分,对事不能有抑扬之嫌。
2、情感激励机制。具体要求学校管理者:①要以情感人,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冷暖,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②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③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④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感到集体有情,产生归属感、依附感,从而调整心态,激发热情。
3、目标激励机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将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积极性,而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能给人以某种需要的满足,激励人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具体要:①学校要制定明确、合理、有吸引力的集体目标;②要通过教育、宣传、引导教师把个人利益和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和谐统一起来;③实行严格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推行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这种“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调控教师过“激”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还要构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制度他控和道德自控功能。 ①对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要有具体的惩处条例。如在竞争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等;②要倡导和培育“宽松、和谐、务实、进取”的学校精神;③要推选教师行为准则。
二、凝聚人心所向是关键。
效能管理理论要求我们:人心向背是效能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强化人心所向的凝聚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1、领导表率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①校长应当永远当好公仆。一位好校长,对等教师应以诚相见,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工作上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样的“师者之师”的校长,在教师面前才有威信,教师才会心悦诚服,学校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校长把自己视为教师控制者,缺乏爱心关心,没有人情味;在工作上没有长远打算,任人唯新,在这样的校长带领的学校必定派别林立,勾心斗角,正气不足,学校就缺乏凝聚力,更谈不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②校长在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要致力于建设支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一方面,校长要注意分析和授权给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才能;另一方面,班子每一位成员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广大教师职工,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起来,并善于接受他们的监督。这样,才能把广大教师凝聚在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
③校长要不断强化民主意识,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要不断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让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民主决策,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设,要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期向教代会作工作报告,并由教代会制定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能使校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才有利于积极性的提高。
2、思想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动力。要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实施“树我形象,铸我师魂”工程。要通过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要注意联系实际,对教师关心的热和难点问题,组织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3、帮困解难办实事,这也是凝聚人心所向的重要工作。要开源节支,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恰当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还应利用节假日组织活动,春节走家慰问,日常看望慰问病号,及时帮困解难,为教师办实事,这样才能大大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总之,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和关键都在于都教师。学校管理者只有千方百计地把教师积极性调协起来,把教师身上蕴藏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㈧ 效果与成果的区别
1、“效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绩效问题,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 通俗的版讲效果是表明通过教权育科研,解决问题中“得实惠”的问题。
“成果”回答的是变革后的思路和措施,具体说明“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通俗的讲成果是表明通过教育科研解决问题中“有路子”的问题。
2、效果是感性的:学生的变化,班风校风,教师的变化,各种奖励,社会影响,上级评价,家长反应,媒体关注。效果通常需要通过典型材料事迹加以展示。
成果是理性的:指形成概念、原理、原则等理论成果,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策略、基本模式、方法策略等技术成果。
3、效果的影响范围较小。效果的影响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研究的局部领域内。
成果的影响范围效广。成果的影响作用由于其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规律意义,影响的范围较大。而且一般都是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㈨ “初见成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开始有一点效果了,一般用于事情开始有起色了。
1、有相近意思的词:小有成就、略有收获、初试锋芒、小试牛刀
2、例句:
(1)他们是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课程,并初见成效的?
(2)连云港杨树柳树抑絮试验初见成效 “漫天飞絮”有望缓解。
(3)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初见成效。
(4)人工智能普及课程初见成效。
(5)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初见成效。
(6)中国降低债务努力初见成效债务风险下降。
(7)党员干部“固定学习日”初见成效。
(8)海门镇赌博重点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9)成果见实效扩展阅读
表示有效果的成语:
1、行之有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
【出处】:晋·张华《博物志·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2、百举百捷: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3、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4、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词意指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5、吹糠见米:比喻见效快。
【出处】:《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6、马到成功: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7、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即功到自然成。
【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