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百色起义精神的当代价值
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色起义精神不仅是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息息相通,已经化为一面旗帜、一种文化观念、一种象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百色起义精神蕴涵了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顾全大局、为民谋利;敢于斗争,百折不挠;民族平等,团结奋进的精神。百色起义精神是在新时期党带领广西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动力,推动我们永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色起义精神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培育的崇高精神风貌,它镌刻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红七军全体指战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特别是为新中国的诞生所创立的不朽历史功勋。百色起义精神推动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更加旺盛的活力。
② 百色中学好还是百色六中好
百色中学好一些。
百色中学创建于1905年春,拥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桂西地区创办最早的学校。
时为桂西最高学府,中学堂建成时,因经费筹集于泗城(今凌云)、百色两地,故定名为泗色中学堂。1919年奉省政府命令改为广西省立第五中学。
学校现状:
百色中学以“创一流教学质量,创一流教学水平,创一流教育科研成果,创一流设备,创一流环境”为发展目标,它占地96亩,校舍总面积33186平方米,有4幢教学楼、4栋学生公寓楼、8个篮球场、一个300米跑道的田径场,百色市唯一的校园内标准化游泳池一个、有一幢全市最大的科学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色中学
③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7.1%提高到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从相当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增长近4倍。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占全国比重由17.6%提高到18.0%。地方财政本级支出由2601亿元增加到13772亿元,年均增长22.8%,占全国比重由24.9%提高到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9.2%提高到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6.7%提高到17.2%。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占全国比重由3.6%提升到4.2%。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路方面。“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干线公路1.8万公里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实现98.3%和81.2%,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2008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3.2%。
铁路方面。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通车,填补了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永载史册的辉煌穿越。到2008年底,进藏列车运送旅客352.8万人,货物280多万吨,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渝怀铁路、兰武铁路复线、遂渝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兰渝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成兰铁路等跨区域铁路以及郑州至西安、成都至绵阳至乐山、西安至宝鸡等客运专线相继开工建设。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2.94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23.2%和38.8%,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比重达到37.7%。西部地区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紧张得到缓解,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机场方面。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桂林等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建林芝、九寨沟等21个支线机场。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遥远的西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水利方面。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宁蒙河套灌区等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99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79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④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7.1%提高到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从相当于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增长近4倍。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年均增长19.6%,占全国比重由17.6%提高到18.0%。地方财政本级支出由2601亿元增加到13772亿元,年均增长22.8%,占全国比重由24.9%提高到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9.2%提高到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占各地区加总比重由16.7%提高到17.2%。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占全国比重由3.6%提升到4.2%。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公路方面。“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干线公路1.8万公里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实现98.3%和81.2%,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点的路网骨架。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2008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3.2%。
铁路方面。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通车,填补了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永载史册的辉煌穿越。到2008年底,进藏列车运送旅客352.8万人,货物280多万吨,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渝怀铁路、兰武铁路复线、遂渝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兰渝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成兰铁路等跨区域铁路以及郑州至西安、成都至绵阳至乐山、西安至宝鸡等客运专线相继开工建设。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2.94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23.2%和38.8%,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比重达到37.7%。西部地区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紧张得到缓解,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机场方面。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拉萨、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桂林等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建林芝、九寨沟等21个支线机场。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遥远的西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
水利方面。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四川都江堰、武都引水二期、宁蒙河套灌区等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0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安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299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79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⑤ 百色市有哪几个普通高中
有百色高中、百色祈福高中、百色市一中、百色中学、百色市第四中学等。
1、百色高中
广西百色高中创办于1962年8月,是自治区原十六所重点高中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百高人志存高远,团结进取,优异的教育教学业绩享誉八桂。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全国基础教育百强校”、“全国师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先进学校”等80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的荣誉称号。学校于2015年10月30日正式搬迁至位于百色市龙景区的新校区。
2、百色祈福高中
百色祈福高中是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市委、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2月创建的百色市公办重点高中。
百色祈福高中是百色地区三所重点高中之一。学校占地138亩,现有66个教学班,245名教职工,4463名学生。
3、百色市一中
百色市一中创办于 1978 年,原校名为 “ 百色县中学 ” ,学校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地35964平方米(54亩),建设总面21110平方米。
4、百色中学
百色中学创建于1905年春,拥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桂西地区创办最早的学校,时为桂西最高学府,中学堂建成时,因经费筹集于泗城(今凌云)、百色两地,故定名为泗色中学堂。
1919年奉省政府命令改为广西省立第五中学;1929年百色起义胜利、红七军诞生,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将学校名改为广西劳动第一中学;1941年改名为广西百色中学。
后学校多次更名为百色县初级中学、百色镇第二中学、百色县第二中学、百色市第二中学。1984年经市人民政批准,恢复使用“百色中学”校名,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果。
5、百色市第四中学
百色市第四中学位于百色城西郊东笋工业区,创建于1957年,校名历更为“红旗农业中学”,“百色镇第四中学”,“百色县职业中学”,1983年更名为“百色市第四中学”。
学校面积为84亩。校舍面积4743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349平方米。学校配有专用的物理、化学仪器室、实验室;运动场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其中有250m跑道田径场、足球场1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色高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色祈福高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色市一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色中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色市第四中学
⑥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重大成就
近年以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突显。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延边、海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 内蒙古工业在建国后发展较快,以采矿、冶金和稀土工业为骨干,毛纺、森工、机械、食品、建材、化工全面发展。本区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牧区草场肥美,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细毛羊均为著名畜种。农区集中于河套平原与东南部丘陵谷地,出产小麦、莅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 经济发展状况 内蒙古经济增速蝉联我国第一。GDP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第24位增长到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 新疆现有农用土地9.46亿亩,人均占有耕地2.95亩,为全国平均的2.1倍。后备耕地也在全国之首。二是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探明储量有96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6种,石油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陆上石油预测资源量的30%。天然气的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预测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40%。三是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景观神奇独特,冰峰与火州相望、沙漠与绿洲为邻,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据统计,文物点有4000多处,已建的景区有500多处,国家级A级景区有168个。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是4203亿元,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500多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1432元。棉花年产量是30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新疆的瓜果面积也有将近1500万亩,工业增加值2008年是1790亿元,其中原油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新疆煤炭开发步伐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新疆加快发展的重要亮点。除此以外,新疆还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还有从1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科技等合作关系。2008年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22亿美元,这是1955年的4300多倍。另外,喀什经济特区,来自新疆地区代表在2010年两会正式提交的设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 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大力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家就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拨给大量财政补贴、专项补贴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并调集大批物资进藏。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种特殊支持的力度逐年增大,中央政府每年拨给西藏自治区财政补贴10亿元人民币,并积极组织实行对口援藏。新农村建设让整个农牧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看病、上学、出行、饮水、通讯等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率先支持西藏建立农牧民社会救助制度,将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的特困农牧民的收入补助至800元,目前受益人口已达81.9万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是全区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50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生根开花结果的50年,是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50年,是广西文化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50年,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当家做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的50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生产总值只有25亿元,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十分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2008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达7171.58亿元,比1958年24.52亿元、1978年75.85亿元分别增长291倍和94倍,年均增长分别12.03%和9.52%;人均生产总值14966元,比1958年113元、1978年225元分别增长115倍和66倍,年均分别增长10.27%和15.02%。壮族地区、汉族地区和12个自治县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2008年,壮族聚居区5市(南宁、来宾、河池、百色和崇左,以下简称“壮区”)国内生产总值2636亿元,比1958年11.75亿元、1978年36.73亿元分别增长223倍、71倍,年均分别增长11.43%和15.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2元,比1958年的122元和1978年243元分别增长113倍和56倍。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发开放先导区》。《纲要》以提升沿边开放和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为背景,以拓展国际合作、推进图们江区域加快发展为目标,突出以长吉图为主体的我国图们江区域在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中的先行先试地位和前沿平台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快图们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重点区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纲要》提出了四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纲要》提出了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即到2012年,珲春市经济总量翻两番,人口达30万人;长吉图区域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力争翻一番,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高,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到2020年,中国图们江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实现重大突破,特色产业体系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长吉图区域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以上,基本建成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际旅游岛,2008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口举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新闻发布会,省旅游局局长张琦在会上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惯例,争取把国家确定的旅游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放在海南先行先试,推进海南新一轮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今天,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改革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展。
⑦ 建党以来百色取得的伟大成就
那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啦,我们的国际地位提高了那么多,好多会在我们国家开,歧视我们华人的也就只有可恶的毛子了,这都是大家的贡献,只要安稳的发展就是最伟大的成就
⑧ 广西百色一带曾经有过什么皇帝
历史文化 早在80万年前,百色就有人类居住。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百色盆地先后挖掘了百谷遗址、檀河遗址、杨屋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共出土各类标本3万多件,其中石制品7000多件,经考古学家反复研究表明,早在80.3万年前右江河谷就有古人类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百色手斧”的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治学术界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2000年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其中百谷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百色西林已成为古句町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区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的居住地。另外,百色还有清朝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抗法将领岑毓英和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父子故居—西林宫保府遗址;“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遗址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百色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革命传统文化 百色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拥有一大批珍贵的红色文化。
⑨ 广西百色高中历任校长
现任校长:
党总支书记、校长:宋翠莲,女,1981年12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法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原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8月至今任百色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001年10月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22期中学校长研究班学习,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作为广西中学优秀校长被推荐到上海挂职学习。参加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两项:<>和<>,结题时,前者被评为优秀研究科研成果二等奖,后者被评为实验研究先进个人;论文《吃苦奉献铸不灭精神 革故鼎新创似锦前程》发表于《广西教育》2002年第六期,《现代高中校长的使命》发表于《基础教育》2004年第一期。
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梁恒安,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函授本科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
后勤副校长:
李铭,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本科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 系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班结业,中学一级教师。论文《浅谈如何把立体几何问题转 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和《谈立体几何应用问题中数学建模的构建》获国家级教二 等奖。
教学副校长:
吴泽年,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学员、百色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百色市教科所生物学科研究中心组成员。从教22年来,先后在教育部《中学生物教学》等国家及自治区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获一、二等奖。2005年荣获国家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