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财经大学统计系的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统计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3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项。
『贰』 张忠占的科研成果
在《应来用数学学报》,《系统源科学与数学》, 《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著有《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概率统计会常务理事,北京统计学会理事,《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曾入选北京市第一批科技新星计划,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统计中几类相关数据的统计模型与分析”,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带有观测误差的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重点项目“生物统计中的EV模型”。
『叁』 马广惠的科研成果
1. 马广惠,1997,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J],《外语界》(2)。
2. 马广惠,1998,1999,“总体史”与历史社会学方法,《东方论坛》(3),《新华文摘》(1)。
3. 马广惠,文秋芳,1999,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 马广惠,2001,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外语教学》(3)。
5. 马广惠,2001,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6)。
6. 马广惠,2002,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7. 马广惠,2003,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山东外语教学》(3)。
8. 程月芳,马广惠,董娟,2003,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外语界》(2)。
9. 马广惠,2004,英语口语体的语言特征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10)。
10. 马广惠,2004,新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与语料库语言学,《文艺报》12月16日。
11. 马广惠,2005,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12. 马广惠,2005,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学研究,《常熟理工学院学报》(5)。
13. 马广惠,2006, 中学生英语高频词汇水平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
14. 马广惠,2006,大学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入学水平测试与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15. 马广惠,2007,二语词汇知识理论框架,《外语与外语教学》(4)。
16. 马广惠,2009,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中的词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
17. 马广惠,2011,词块的定义、分类与识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18.马广惠,2003,《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19.马广惠,2004,《影响二语写作的语言因素》。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马广惠,2006,《新世纪外国语言文学新论》。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1.马广惠,2007,《马广惠语言学选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2.马广惠,2005,2006,2007,《主题英语快速阅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3.马广惠,2006,2008,《新要求大学英语词汇手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英国)理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著/蒋平、马广惠译,2008,《搜寻忘却的记忆-全球毒品500年》。南京:译林出版社。
25.马广惠,2012,《2011版新课标·初中英汉学习词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6. 马广惠, 2004-2007,《大、中、小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综合研究》(04YYB01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27. 马广惠,2006-2007,《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发展研究》,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
教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
1. 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
2. 应用语言学通论
3. 应用语言学高级统计方法
硕士生课程
1. 应用语言学概论
2. 二语习得概论
3.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4. 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
5. 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
6. 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专业本科生课程
1. 翻译(英译汉)
2. 翻译(汉译英)
3. 英语高级写作
『肆』 教师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
所谓自身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所谓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
所谓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识
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据介绍,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论的创立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涉及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史、心理学、大脑科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艺作品、少年读物、时事新闻科技信息等,其中属于方法论的书就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系统科学》、《最优化原理》等。
一般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2、教育科研的专门理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能。1、发现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设计为研究课题,这是整个研究过程开始的关键一步。2、预测设计能力
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3、信息筛选能力
即对相关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评估、使用等。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信息量大,此种能力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4、实施操作能力
即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诉诸于文字,通过科研报告、科研论文、著作等表述出来的能力。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说过,“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述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讲求坚持真理,用于探索、事实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用于创新。
『伍』 林洪的主要科研成果
林洪, 孙求华. 中国国民幸福统计研究十年简史. 统计研究, 2013(1).
林洪, 杨科. 普查经费投入的博弈分析. 统计研究, 2007(8).
张华初, 林洪.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ARIMA预测模型. 统计研究, 2006(7).
林洪, 尹恩山. 基于因特网的网上调查技术与统计制度方法问题探析. 统计研究, 2001(8).
林洪. 对统计学学科性质、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认识. 统计研究, 1999(11).
林洪. 在改革探索中构建、阐发统计基本理论——评李朝鲜主编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教程》. 统计研究, 1997(6).
林洪. 统计变异分析的方法论研究. 统计研究, 1996(6).
林洪. 重构统计基本理论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评介袁卫等著《统计学》. 统计研究, 1993(3).
林洪, 费平. 论组距数列方差和总方差. 统计研究, 1992(2).
『陆』 朱建平的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纵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03BTJ014、11BTJ001)、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项(06JA910003)、国防科工委计划课题一项(KX2003-05)、国家统计局重点课题三项(LX2002-2、LX200409、2009LZ045))等20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和政府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其中独立完成的《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及实践》学术专著,获得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世纪之交中中国统计学科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中国居民消费的特征分析——中基于两阶段面板分位回归(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04);金融高频数据挖掘研究评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11.06);基于家庭收入的保障性住房标准研究(统计研究2011.10);有序聚类及对地震活跃期的分析(统计研究2009.1);数据挖掘中一种新的聚类方法(统计研究2008.1);面板数据聚类分析及其应用(统计研究2007.04);数据挖掘中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9)等。
『柒』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内容
摘要:答: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总结、鉴定、应用、推广和成果奖励专等。 (1)科研属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对所扶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统计分析。写出学术性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及工作总结;(2)科研成果的举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鉴定;(3)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学术水平;
『捌』 教科研成果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玖』 科研成果统计系统设计主题词有哪些
通常我们所说的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统计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如实、有效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保障统计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揭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客观性和科学性上。客观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大量客观数据量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科学性体现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各项统计指标,从而对大量现象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反映客观真实情况和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 统计工作的职能是通过正确地完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时地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和实现统计监督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 (1)全面地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规模、结构、布局、速度、比例和效益,预测其发展趋势,阐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党政领导决策、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管理,提供依据。 (2)系统地检查国家政策的实施和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执行政策和计划情况,阐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实绩,揭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全面的、严格的统计监督。 (3)深入地发掘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科学文化的潜在力量,为总结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经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探索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途径,提供有力的统计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