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药研究成果

中药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19 07:26:20

❶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在中药天然产物开发、中药质量评价、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中药材育种、植物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利用、经济动物养殖等基础及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3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转让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5项。出版学术专著27部,出版译著2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面向21世纪教材《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材加工学》《野生植物资源学》《中药资源学》等4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学》《植物资源学》《经济动物疾病学》《经济动物生产学》等8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野生植物栽培学》。发表学术论文244篇,其中SCI论文12篇。承担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7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总计科研经费1800多万元。

❷ 李时珍研究中药数十年有怎样的成就

他研究中药学数十年,参考各种图书800多种,撰成《本草纲目》52卷,集明代药物学之大成。在诊断方面,他还撰有《濒湖脉学》一书,发展了中医诊断学。

❸ 刘嘉湘的科研成果


1977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医扶正法治疗晚期支气管肺癌200例” 医学
1979年获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国庆三十周年献礼科技成果奖“中医辨证治疗晚期原发性肺癌300例疗效分析”
1980年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三等奖“养阴法治疗阴虚型晚期原发性肺癌及其机理探讨”
1983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肺癌》(刘嘉湘教授为本书编委及作者)
1984年获上海中医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蟾酥膏治疗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应用及其研制”
1984年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二等奖“蟾酥膏治疗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应用及其研制”
1985年获中央卫生部医药卫生重大科技成果部级甲级奖“蟾酥膏治疗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应用及其研制”
1987年获上海中医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扶正法为主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987年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扶正法为主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扶正法为主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989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扶正法为主治疗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198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1988年获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国医药学报》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扶正法治疗122例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93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肺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93年获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从细胞生物学水平研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对肺癌细胞周期及核酸的影响”
1993年获上海市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从细胞生物学水平研究益气养阴类中药对肺癌细胞周期及核酸的影响”
199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及益肺抗瘤饮对其的影响”
1995年10月获上海中医药大学授予1994-1995学年研究生“山田奖学金”优秀导师奖
1995年3月获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优秀新产品成果二等奖“蟾酥膏巴布剂”
199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薏苡仁酯乳剂药学研究和治疗肺癌的研究”(刘嘉湘为第七完成者)
1996年获中国中医药学会“辽沈杯”全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优秀论文一等奖及全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优秀论文金奖金复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1996年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得康对癌症患者扶正作用的研究”
1996年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益肺抗瘤饮对肺癌生长转移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1997年3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云芝糖肽(PSP)的研究”(第八完成者)
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得康对癌症患者扶正作用的研究”
1999年2月获本泽宝组奖励基金会“1998年度‘本泽宝组奖励基金’二等奖”
2000年1月获本泽宝组奖励基金会“1999年度‘本泽宝组奖励基金’一等奖”
2001年获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益肺抗瘤饮治疗27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❹ 杨贵贞的科研成果

《医学免疫学》 专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主编
《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应用理论与实验技术》 专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主编
《中华内科学》“临床免疫学基础”篇 专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
《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免疫学:生命的双刃剑》专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主编
《免疫中药学》中药药理与临床 专著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年 主审编委编写
《人参皂甙对手术应急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免疫靶器官中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ACTH阳性细胞数的影响》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及精神病学杂志1998,5(1):12教委三等奖
《海马中一氧化氮通过NPY-PAA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1):37 教委三等奖
《抗APO-1单抗促进SEB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内游离Ca+浓度相关性研究》 论文 解剖学报1998,29(3):275
《神经肽Y基因在哺乳动物CHO中的稳定表达》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5):353 教委三等奖
《神经营养素对小胶质细胞分泌的血浆蛋白溶酶原及其激活因子的调节作用》 论文 中风与神经病杂志1998,15(1):22
《大鼠血纤酶原的纯化和鉴定》 论文 中国生物制品杂志1998,15(1):22
《中药免疫学研究由启蒙到升华-我与中西医结合事业》 论文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老龄个体的免疫状态》 论文 老年医学与保健1998,4(1):3
《开展博士生免疫学公开课的尝试》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1):77
《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受体的表达》论文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20(4):187
《Preparation of peptide mimicking lipid A epitope using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y》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999,1:43
《APO-Ⅰ/Fas及其配体介导超抗原SEB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论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3(3):57
《试用ICAM-1相关小分子肽抑制角元细胞介导的共刺激反应》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9):402
《IgY抗体对幽门螺旋菌菌体抗原细胞活性的中和作用》论文 中国生物制品杂志1999,12(3):139
《人红细胞免疫小鼠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 论文 中国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501 教委二等奖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PYmRNA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9):66
《炎性细胞因子对人胚胎胰岛功能及其分泌IL-6的调控效应》 论文 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1999,19(5)42
《中药免疫学研究的走向》论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5)59
《中药免疫学之我见》研究论文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9,10(5):257
《神经免疫学进展动向之一-细胞因子神经生物学》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22(5):17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脂多糖类脂A表位的研究》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2):49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BPI23-Fcrl fusion protein in E.coli.》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13
《The expression and its specification of the Ku70 gene transferred in LCA.》
论文 U.S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2000,2:71
《变应原卵清蛋白核心表位类似物对小鼠哮喘模型的实验性研究》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1)42
《Ku70基因导入人肺癌细胞后的表达及意义》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4):203
《rBP23基因克隆及鉴定》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6):312
《髓磷脂碱性蛋白促进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8):423
《VCAM-1核心表位的噬菌体短肽用于EAE的实验治疗》 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2001,8(3):145
《髓磷脂蛋白提纯及其对PBMC产生TNF和IFN的影响》 论文 中国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2001,8(3):148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降低LPS所致大鼠发热及室旁核、孤束核c-Fos蛋白表达》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201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VCAM-1和MHC-II类分子表达》论文 解剖学报 2002,33(2)
《脂多糖通过诱导白介素-1的生成引起迷走传入神经活动》论文 生理学报 2002,54(2):111-114
《盛会后的思考》-记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 述评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1

❺ 在中医中药研究方面,哪些科研成果使用辩证法

我国都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

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该所成立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16项,部局级成果54项,获专利12项,研制中药新药35个,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培养研究生60名。

❼ 中国人研究草药的历史

草医草药是中华民族医药学的巨大遗产之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追本溯源始于草医草药。中华民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这与我国古代草医草药十分发达是分不开的 。

草医草药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本草学”,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植物药占绝大部分,故名“本草”。根据中国甲骨文和金文记载以及近期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元谋人时代(距今170万年)、蓝田人时代(距今60~80万年),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用火烧熟食物,用百草疗疾健身。创造的象形文字“药”,就是草字下面一个“乐”字,两人在草下面跳舞。在七八千年前就发明了驯化种植野生动植物和耒耜耕地及采药的石器,五六千年前又发明了青铜器和铁器、碾药用的石窝、姜窝,碾槽等也相继发明。医药与饮食同源,更是我国草医草药和传统医药学的独有特色。早在《周礼》和《诗经》等古代书籍中就有“食医”和“疗饥”的章节。汉代刊行的中国最早的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当时世界是划时代的著作,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草学”历史要早数百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把中国的国药大黄传到西亚和欧洲,发展为大黄苏打片,成为迄今跨三个世纪畅销不衰的泻下药。这也是中国草药对世界人民健康的巨大贡献。

中国草医草药自古至今保持了医和药结合一体的特色,以原植物、动物、矿物为主,具有当地有产、采集容易、使用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较好的优点,数千年来广泛流传,民间乐意使用。特别是在一些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西藏、云贵高原、蒙青新草原、南方热带森林、长江三峡、川陕甘秦岭巴山以及黄土高原等地,草医草药无不家喻户晓,山镇集市处处有售。相传红布兜装、刀切水煎或酒浸泡服等,都是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这与欧美等西方国家走了很长的合成药道路又回到重视天然植物药的研究开发、提取单味药有效成分形成热潮比较起来,更加说明中国草医草药是世界医药学宝库的重要财富 。

我国的草药在许多地方又称为“七药”。种类多,分布广,大部分都是人们长期实践临床验证后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国家正式列入经营的商品和被国家收载入《药典》的中药材,有的仍在产地和民间沿以草药使用。现代在长沙出土的一批完整记载了汉代医药资料的皂书和竹简《五十二病方》,经考证应在《黄帝内经》之前,记载了一百多种病,每种病附方1~2个,多者达20个,共计280方,药物240种,其中只有三分之一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可见《神农本草经》这部最早通用的药典所收载的365种常用药也只是当时民间用药的一少部分。梁代担任过宰相、后来研究药学的陶弘景所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收载中草药730种;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官方颁布的第一部药典,收载中药844种;宋代的《证类本草》翻了一番,收载药物1558种。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后被十多个国家以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以后清代的《广群芳谱》、《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等医药学巨著大体都保持在这一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经过中草药普查,1972年全国中草药汇编收载中药资源6500种,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常用中药713种,都只是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尚未被收入其中。1982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制定长远开发规划,从1983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同时进行,组织科技人员4万多名,历时5年,采集标本200万份,搜集民间单验方10多万个,经中国药材公司汇总编著了《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收载中药12694种,达到了现代新的顶峰。

❽ 张祥民的研究成果

在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包括:色谱理论方面,在国际上(1)首次发现了色谱学上同族化合物的分簇现象,提出了多柱系统理论;(2)第一次建立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保留值换算理论模型;(3)首次建立色谱理论模型并实验测定了106种多氯联苯化合物的辛醇/空气标准分配系数。在创新技术、新原理研究方面(4)建立了多个新型多维色谱分离系统,发明了并行阵列色谱与电泳高通量多维分离系统新技术,使蛋白质组等样品的分离效率提高10-20倍;(5)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快速气相色谱仪,首创柱上加热、微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创新技术;(6)首次研制出了sol-gel高强度毛细管液相色谱柱技术和530微米毛细管大口径整体柱与富集柱制备技术;(7)发明了基于液体热膨胀原理的高精度梯度微流泵,将在生物色谱、蛋白质组学多维分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发现了水杨酸甲酯等数种植物间传递的诱导抗性信号分子物质,是潜在生态农药制剂;发现、确认了多种醛、酮及氨基酸等标志物与肺癌、乳腺癌、糖尿病等疾病的密切关系,发展了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新技术、新方法;在疾病诊断、普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9)在肝脏蛋白质组研究方面,首次分离、鉴定了人肝组织中数千种蛋白质;(10)建立了多维液相色谱平台技术,首次获得了多种中药及复方药物的两维色谱“超清晰”精密指纹图谱,在药效物质基础、药理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

❾ 如何完成中医的科研成果

根据现有的中医情况提出疑问,寻找解决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看看是否正确,就可以知道是否完成中医的科研成果。

阅读全文

与中药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