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当代法学的报刊成果
《当代法学》杂志创刊20年来,已出刊110期,4000多名专家、学者在该刊上发表论文。许多在《当代法学》上发表过论文的年轻教师、学者,现已成为各院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法律人才。在《当代法学》上刊发的学术论文,每年都有几十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教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2004年《当代法学》在全国238种法律类专业期刊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D410-416法律类)文摘量全国排名第9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文摘量全国排名第7位。2005年,《当代法学》在全国法律类1182种报刊中《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第9位。1992年以来,《当代法学》杂志一直被评为全国法律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自成立来,学院教师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多部。
学院主持完成的《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被省委宣传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申报国家项目先进单位,多次被省社科联授予重点调研课题申报工作先进单位。
由学院负责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政法纵横》(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于1999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法学理论刊物,受到学报界及法学界的重视与好评。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优秀学报。2012年5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要目总揽》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法律类的核心期刊,位列28种法律核心期刊第20名。这是学报首次进入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
㈢ 申请法学会课题中的所申报的课题成果是指什么
首先课题研究者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自己承担的研究课题进行较为严密的初步论证。进行课题的初步论证时应把握好如下几点:①明确选题性质和目的任务。即具体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研究目的,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㈣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2011年以来,法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科研数量、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CSSCI、EI等全文收录20余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40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材20部,有些教材还在国内大学出版社评奖中获得一等奖殊荣。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在研或完成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项。
㈤ 安徽大学法学院的教学成果
法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学院教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21篇,其中有较多论文发表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现代法学》等重要期刊;独著和合著30多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0多部。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以及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等20多项。学院教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另主持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国法学会、安徽省社科规划办、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项目等数十项。
法学院在培养人才中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院教师现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多项。
法学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余,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法制建设。学院教师中现担任《高等教育法》修订专家组成员、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市政府法律顾问、省市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十多人。
二十多年来,法学院共毕业硕士研究生近千名、全日制本科生2000余名。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许多毕业生在国内著名高等政法院校、科研机构和法律实务部门发挥骨干作用,为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以及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㈥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基础,法学院各专业均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先后承担完成国内外国家级社会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专、译著、200余部,各类科研论文2000余篇。无论是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总数,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的总数,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总数,学校科研科业绩突出奖获得者的总数,基本上都相当于全校其他院系的总合。在赵常青教授主持下完成的《禁毒全书》,曾被国家有关机构作为赠送给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礼物; ……. 我校有13名现职教师的科研成果被收入校庆50周年的《西南政法大学学子文库》,属于法学院现职教师的就有7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法学院 最基本的任务。
法学院教师担任全校的法学前沿,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公证与律师制度学等 20多门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课程学位课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全院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网络教学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局面。
㈦ 海南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承担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国仲裁制度研究》、《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防止司法腐败的对策研究》和教育部研究项目《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司法独立研究》,出版了《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部分)、《行政诉讼导论》、《中国行政诉讼法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导论》、《廉政学》、《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基层司法工作理论与实务》、《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日本民法概论》、《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研究》、《监督政府的理论与实践》、《论犯罪观》等四十多部著作。同时,诉讼法学科的谭兵教授和谭世贵教授还受司法部原法学教育司聘请,分别主编了全国统编法学教材《民事诉讼法学》和《律师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证据法学》(副主编)。目前,学院的教师正承担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有3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王峻岩教授与谭兵教授撰写的《论邓小平关于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和伟大实践》一文,1996年9月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是当年全国高校中获此奖项的两篇论文之一和当年海南省获此奖项的唯一论文;谭世贵教授主编的《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一书和撰写的论文《论司法独立》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国司法机构改革研究》获全国司法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
㈧ 苏州大学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王健法学院拥有高端的科研平台和丰厚的法学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法学学科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和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公法研究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建有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培训基地,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为苏州大学校级科研机构。学院内部还设有比较法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等十余个院级研究机构。法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积极为法治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新世纪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上千篇。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王健法学院教师2011年度发表的法学类核心刊物(CSSLI)他发数数量位居全国法学类院(系、校)第12位。
㈨ 重庆大学法学院有哪些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平台强大,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丰硕。
建有国家“985”工版程研究基地1个、权“西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制研究中心”“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基地2个,校级科研基地(中心)4个,院级科研平台(中心)13个。牵头成立“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调研成果《中国大数据交易合规性调查报告》获评“2017CTTI来源智库精品成果”。
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含马工程)项目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横向课题2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CSSCI以上论文1000余篇,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50余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钱端升法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0余项。
㈩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重大科研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始终致力于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学术品格的塑造,关注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实施过程中寻求学科新的切入点、立足点和增长点。大力促进各项科研教学活动与国家的法制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科前沿性、战略性、应用性问题的研究。积极参加国家立法规划、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研究制定工作,使法学院为国家机关提供重大决策参考的咨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参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湖北省暨武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制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完成的重大课题有: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研究第18专题《科技发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专题研究、国家立法研究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草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草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草案研究》、《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法律专题研究》、《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草案研究》;
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知识产权协调保护与管理研究》;
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诉讼监督效力研究》;
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法律环境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科技法学》等。
2003年5月,法学院俞江教授等人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国务院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举国震动,为当代中国宪政发展与人权保护史留下了浓重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