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B. 最新科技成果介绍
二十一世纪象棋包括双规则中国象棋,双规则高级国际象棋,单、双规则高级国际象棋,单、双规则72变棋,本人已写出了《二十一世纪象棋的战略战术》,该棋可用于:各国小学生体育教材:娱乐和国内外比赛.本棋可制成塑料棋、木料棋和电脑棋,其成本接近中国象棋成本及其电脑棋成本.
成果项目产业化实施方案及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简析
系列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或国际空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成果创新构思及市场预测
姓名: 詹承镇 性别: 男 年龄: 民族: 汉
籍贯: 江苏省 职业: 专业发明 职位: 职称: 高工
通讯处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83号西四楼406创新产业部
邮编: 100856 电话: +86-10-66808529
个人简介
自毕业后,参加相关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创新发明至今。
获得荣誉、专长及成就
擅长科技创新发明,曾获多项创新成就奖。
C. 最新科技成果,带介绍的
1.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2.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3.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5.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1.0GHz,实测性能超过1.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6.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7.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8.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9.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10.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D. 我国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最近的,快快!!!!!!!!!!!!!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今天正式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前来参会的部分境外嘉宾,并出席了主题报告会。
主题报告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先后致辞,并向中外来宾介绍了本届科博会的有关情况。
郭金龙介绍,本届科博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集中展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信息产业和生物育种等最新的科技成果。
杜占元说,当前,世界进入了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的时代,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科技界,只有在更加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基础上,才能有效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科技进步无疑是共同战胜危机、迎接挑战的重要途径。
他表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据杜占元介绍,本届科博会将突显五大特点:一是集中展示我国自主创新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技术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作用;二是把握低碳经济、生物多样性、世界城市、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全球性热门话题;三是充分利用科博会国内外专家、企业家集聚,项目信息密集的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合作和重大项目落地;四是以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视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五是充分发挥北京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全国各地经济的发展。
在主题报告会上,麦肯锡公司董事长鲍达民、诺基亚集团董事长约玛 奥利拉等分别就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据悉,本届科博会共有来自11个国际组织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政府和经贸代表团,以及国内30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代表团参会。从今天至5月31日,科博会将开展数十场高新技术展览、论坛、项目推介和经贸洽谈活动。公众可前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免费参观展览。
E. 2019年中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9年,国家发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杂交稻种子、盾构机穿海工程、国际顶尖机场、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人造太阳”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1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4 、超级装备 最聪明盾构机挑战穿海工程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8日,海宏号盾构机在大连始发,它堪称中国研发的最聪明的盾构机。海宏号盾构机是中国中铁专门为该工程研发、也是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设计全球领先。
5、 时速600公里 国产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
“高速磁浮列车”成为2019年点击率颇高的关键词。5月23日,我国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实现了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标ITER 中国企业为“人造太阳”装“心脏”
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组织中标通知书,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工程)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参与,携手法国法马通公司等单位组成国际联合体,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正式中标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TAC1安装标段。
F.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G. 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的新科技成果(各个方面的都可以)
1.西方最新基因研究成果证明女人给了男人智慧
西谚曰:摇纺车的手统治着世界。这句话入木三分地概括了社会生活中的男女关系。从生物遗传进化角度看,女人的确给了男人智慧。据北京科技报报道,关于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点。
人们观察发现,男女两性的智商有许多奇怪的差异。男性的智商范围稍大,他们的智力低下者和天才都要比女性多一些。早在30多年前,这些智商测定的结果就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的注意,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医院的罗伯特·莱尔克推论说,决定智力的基因大多数集中在女性的X染体上。如今德国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证明这一推论的正确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X染色体在人的智力上扮演着中心角色。由于人类的女性祖先重智力而轻相貌和体力,最终创造了人类不可思议的大脑,它们擅长于数学和物理,并以艺术、音乐和文学作为娱乐。
性选择影响进化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尔文。他认为在配偶时雌性的选择可以解释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雄孔雀的尾巴和雄狮的鬃毛不仅不能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还可能招致杀生之难,却没有被进化掉,而只是因为能够获得异性的青睐而特别地保留了下来。
新的研究表明,X染色体在性选择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只有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它们决定着人的性别。女性拥有一对X染色体,而男性拥有XY各一条染色体。由于染色体配对存在,在任何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一对,但是由于男人的性染色体上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上的任何基因就只是单个。这便是性选择的魔力和结果,也成为人类大脑进化的基础。当遗传突变导致一种使个体更为成功的特质产生时,它可以从男性唯一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出来,因为在男性的另一条Y染色体上没有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配对以抵消或遮蔽它。
随着女性不断选择聪明的男性,突变的基因就会在那个人群中很快变得普通起来。最终由于该基因的普及,不断增加的女性成员就会具有成双的突变基因,并因此而把突变特点(如聪明)表达出来。所以这一基因突变的传递模式是,由女性主要负担传递的任务,而在男性后代身上首先体现出基因突变的特点来(男性先变得更聪明一些),然后普及到众多的男女后代。2.蚊子爱咬你 基因来决定
最新研究发现,如果蚊子总爱选择你下口,那么错不在你,而在你的父母,因为无论是招蚊子咬,还是对蚊子叮咬产生严重反应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者尼克?马丁在研究了成千上万个蚊子和500对孪生子后发现,在蚊子叮咬和身体对叮咬起严重反应的情况中,85%是由基因决定的。长相相像的孪生子因为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对蚊子叮咬的反应相同;而那些只有一半基因相同所以长相有差异的孪生子,对蚊子叮咬产生相同反应的可能性只有50%。
3.基因实现神话 绿叶变成鲜花
随着基因科学的逐步发展,原本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可以看到的变绿叶为鲜花的情形,现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了。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是由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基因实验获得了成功。他们发现一种芥子植物的所有基因中有五个是负责花瓣的生成的,而它们的生长基础与叶子完全相同。科学家们把叶子中的相关基因进行了改变,把整个叶子也变成了花瓣。研究者认为这一技术将为植物种植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种植花卉的人们可以随意把花卉变成不同的漂亮式样。
4.只需一滴水 基因助防伪
只需滴上一滴水,商标便会发生生物反应,商品真伪立即可辨。如果要仿冒这项技术,其代价是投资 1亿美元,还得由一流专家历时两年才有可能破译其生物配方。这便是原华西医科大学的访美学者、生物基因工程专家李光武教授最近研制的生物基因防伪技术。
据介绍,这种奇特的生物基因防伪商标形如白纸,可反应生物藏在“纸”的夹层里,你只需将一滴普通的水涂在商标上,1到3分钟以后,商标就会发生生物反应,生物分子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运动,形成明显的防伪图案,真伪立即可辨,十分简便。也可使用特制的防伪标准液,此时,生物分子会发生另一种运动,可更加准确地识别产品的真伪,这也是该商标的二级防伪功能。据称,目前这种防伪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H. 用一句话介绍你最熟悉的最新科技成果
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I. 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
天津威欧斯公司早在非典爆发之前就向专利审批部门递交了隐形液体手套的可行性专利报告,充分显示出威欧斯公司在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眼光。之后爆发的非典疫情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珍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随之也被深刻地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而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双手的健康问题就尤其引人注目。天津威欧斯公司及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市场商机,以创新性手部卫生新概念,汇集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倾力推出具有良好抗菌润肤功能的隐形液体手套。 隐形液体手套是天津威欧斯公司采用 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绿色环保护肤用品,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ZL03150232.6,ZL200510133674.X,ZL200710059270.X )。本产品由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活性材料制成,该活性材料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类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此外,本产品还富含多种天然成分,如维他命 E , TCC 抗菌剂等,可持续、安全、稳定的杀灭各种接触性病菌、真菌、支原体、传染病和残留物,杀菌率高达 99.98% ,明显改善人体皮肤本身的抗菌力,并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本产品还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深层滋润皮肤,持久有效的去除皮肤表层附着的油污垢。因此,本产品即可作为日常生活的化妆品用,也可用作医疗保健用品。使用时,本产品可在人体表面形成双层可生物降解的液体保护膜,可抵御多种有害物质及污垢的侵袭,抑菌去油有效时间长达 10-24 小时。使用结束后,用水冲洗,即可“脱”除。既方便快捷,又绿色环保。 隐形液体手套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煤矿、石油化工、油漆、机械维修、金融、电讯、学校、网吧、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人们上学、上班、娱乐、点钞之前或工作、商旅之中,如果使用了本产品,都可达到消毒、杀菌等防护作用。 隐形液体手套不仅能除油护手,有效抗菌、抑菌、抵抗病毒入侵,而且具有良好的气体通透性,使用中不影响手部皮肤呼吸,手感舒适顺畅。本产品还具有极佳的肌肤亲和性,涂抹在手部后, 1 分钟即可自然风干成膜,成膜后紧贴手部皮肤,不影响手部灵活,没有异样感觉,工作、学习均不受影响;独特的皮肤修复功能,能促进手部皮肤细微创伤的自我修复,并能够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隐形液体手套使用简便,使用时挤出 1-2ml 均匀涂抹在双手上, 1 分钟后自然风干即可进行工作。工作之后,用清水洗手即可。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使用中接触水后需重新“穿戴”,以保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