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小麦成果

小麦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16 14:43:05

⑴ 小麦包括什么食物

小麦主要是加工成面粉,做成各种面食。
常见的有:大饼油条、馒头包子、面条卷面、水饺和烧卖的皮、蛋糕面包、饼干茶食、部分休闲食品等等。
麦是谷物中最重要的农作物,世界上靠小麦作为食品的人多于靠其他任何食品生活的人。世界上70%以上的可耕地种植粮食,小麦占地最多,高于22%。
小麦面粉一般含有9%~14%的蛋白质,所以它是人们日常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2017年,中国农科院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小麦D基因组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

⑵ 李茂松的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减灾对策 ,《灾害学》,第21卷,2006。
2.20种保水剂吸水特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67-170
3.一种新型FA 抗蒸腾剂对春玉米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3 ,36(11) :1266 – 1271
4.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55-60
5.2004 - 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52-55
6.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 10 , 35 (5~6) : 576 – 579
7.保水剂与不同化学材料配合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32(6):133-136
8.保水剂在农业改土节水中的效应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57-60
9.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与展望,《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72-78
10.高吸水树脂吸液率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1):179-183
11.灌浆期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对冬小麦的生理调节作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703-708
12.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93-98
13.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中国农学通报》,2004,12(4):151-154
14.试论退耕还林中对坡度标准的界定,《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6):25-27
15.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研究进展,《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61-69
16.一种新型FA抗蒸腾剂对春玉米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1):1266-1271
17.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中国农业气象》,2004,25(1):38-41
18.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7-10
19.Physiological Effect of A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Maize,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3年第7期:742-746
20.农业干旱指标及其表征模式评述,《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第2期:302-308
21.Physiological Effect of A New FA Antitranspirant on Maiz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3,Vol.54:i12(sci源刊物,影响因子:2.433)
22.牧区半牧区畜牧业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初探,《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第2期:314-319
(二)出版专著
农用保水剂应用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ISBN 7-80167-820-6/S?635
(三)获得科技奖励成果
1.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及其评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晋东南旱地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3.三剂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4.抗旱种衣剂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5.玉米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6.抗旱种衣剂研制及推广应用,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获得的发明专利
淀粉简易糊化超强吸水保水剂的制备方法,ZL2003 10121736.6

⑶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

(1)F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22或20 AAa或a
(2)限制性核酸内切 DNA连接 1/2

⑷ 研制小麦种子的主要人物有谁

是李振声,山东淄博人,被称为小麦之父。
他研究小麦远缘杂交遗传成果,育成了“小偃”系列小麦种子。做出了重大贡献。

⑸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1、在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及基因,基本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以及猪、牛、羊等动物的基因组测序,建立了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2、在技术研发方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趋于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在科技进步作用下,40年来我国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7年的367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肉类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5)小麦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50年代以后,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但它们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的比重,总的变化不大。

1979年以后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确定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农村经济从较为单一的经营向多种经营的商品经济转化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增长,情况才开始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

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变更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自然条件;历史形成的生产习惯和居民生活习惯;生产力的状况;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长远方针与农业政策,都往往要求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但是,这些要求都只是影响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变更。

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大改变,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它使人类有可能改造自然条件来改善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或者改造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去适应自然条件。

⑹ 小麦有哪些作用

本草重新》把小麦的功能归纳为四种: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医林纂要》说它有: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等四大用途。小麦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尿蛋白、磷、铁等营养素,以及多种酶及维生素。因而有保护人体血液、心脏以及神经系统正常工作的功能。长吃小麦还可以增强记忆、养心安神。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另外,小麦粉面粉还有很好的嫩肤、除皱、祛斑的功效。它的面粉和麸皮有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的功能。面粉经加水揉成面团并放置一段时间后所形成的面筋,可以将食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封存在面团中,使面粉中的植酸被酵母菌分解,从而提高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率。

常食面粉或其它谷物,人体可以从中获得以上的热量和蛋白质,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很少,这比以动物食品为主的膳食结构既经济又有益于健康,可以大大减少肥胖症、冠心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和某些肿瘤等疾病。

有的小麦还可以制成小麦啤酒。

⑺ 小麦亩产量

小麦亩产量一般在800~1000斤上下。

冀麦38号: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早熟品种,白粒,粒卵圆型。公顷产量7200公斤左右,在河北最高单产达9465公斤/公顷,适宜在冀中南、豫北、鲁西北、苏北、皖北种植。

鲁麦15号:该品种为半冬偏春性。1989-199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7公斤,比对照济南13号增产19.7%。1993-1996年参加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9公斤。


(7)小麦成果扩展阅读: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⑻ 国外研究光温对小麦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温带海洋气候原本的自然带就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形又是山地,自然就是林业啦

⑼ 做小麦相关研究的院士有哪些

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李振声简介曾任中科院原副院长的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任研究实习人员,1956-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65-1987年在西北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3-198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院长,1987-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育成了小偃麦新品种四、五、六号,小偃六号到1988年累计推广面积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985),陈嘉庚农业科技奖(1989),何粱何利农业科技奖(1995).

⑽ 描写小麦的句子

描写小麦的句子示例:
1)在秋天的田野中,金灿灿的小麦像那数不清的黄宝石,在秋风中展示自己的伟大成果。
2)远远看见整齐的条播麦子都成熟了,像一条金色的带子。一阵微风吹来,梯田里掀起金黄色的麦浪,比大海的波涛还要壮观。
3)麦子接粒了,麦粒一颗一颗的,像小水珠一样镶嵌在麦穗上,还长着长长的麦芒,你如果拿一穗麦子放在手上搓一搓,放到嘴里嚼一嚼,满嘴都是清香!

阅读全文

与小麦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