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绿色化学研究成果

绿色化学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15 22:51:47

⑴ 绿色化学有哪些主要内容

绿色化学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绿色化学倡导使用和生产化学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使用和生产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材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品和副产品。

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它本身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渐趋向于实际应用,它的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绿色化学的理想是在生产源头消除污染,使整个合成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停止使用有毒和有害物质,产生废物,并处理废物。

这是消除污染的根本措施。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手段来防止污染的开始,过程和终点都是零排放或零污染。



(1)绿色化学研究成果扩展阅读:

绿色化学从三废控制等级来说,它属于防污的优先级,表明反污染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因此与传统的末端处理相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但是,要真正实现 废物的“零排放”是非常困难,目前“原子经济”反应的结果与绿色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非常重视绿色化学技术,并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在产率得到提高、工人安全得到改善的同时,新过程还减少了废物 的排放、溶剂的使用以及对纯化设备的需求。

⑵ 绿色化学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绿色化学是一门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绿色化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与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地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绿色化学的实施,需要上述学科的知识做基础并带动这些学科的发展。从科学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认识,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它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它从源头上避免和消除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和产物、副产物的产生,力求使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因此,绿色化学是发展生态经济和工业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研究新反应体系,其中包括新合成方法和路线,寻求新的化学原料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探索新反应条件如超临界流体、环境无害的介质以及设计和研制环境友好产品。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环境的治理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绿色化学则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策略,即所谓污染预防。既然没有污染物的使用、生成和排放,也就没有环境被污染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绿色化学的途径,从科学研究出发发展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工技术,才能解决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1)绿色化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学科研究的前沿。1990年美国颁布污染防治法案,并确立其为国策,推动了绿色化学在美国的迅速兴起和发展。1996年,美国政府设立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奖励在利用化学原理从根本上减少化学污染方面的成就。1997年由美国国家实验室、大学和企业联合成立了绿色化学院;美国化学会成立了“绿色化学研究所”。日本制定了环境无害制造技术等以绿色化学为内容的“新阳光计划”。欧洲、拉美地区也纷纷制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科研计划。有关绿色化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增加,展示了绿色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美国每年有以绿色化学为主题的哥登会议(Gordon Conference)。1999年绿色化学的Gordon Conference在英国牛津召开,同时出版了《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专集;同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国际性化学期刊,旋即在欧洲掀起了绿色化学的浪潮。总之,绿色化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与发展方向。
我国对绿色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也十分重视。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推动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的院士咨询课题,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资助了“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自1998年开始举办了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以后每年举行一次, 2001年在山东省召开了第四届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
(2)绿色化学的发展预测
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绿色化学已成为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十年绿色化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又称12项原则)是:
1) 从源头上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
2) 合成方法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3) 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
4) 设计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环境毒性的化学品;
5) 尽量不使用溶剂等辅助物质,不得已使用时它们必须是无害的;
6) 生产过程应该在温和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而且能耗应最低;
7) 尽量采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别是用生物质代替石油和煤等矿物原料;
8) 尽量减少副产品;
9) 使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10) 化学产品在使用完后应能降解成无害的物质,并且能进入自然生态循环;
11) 发展适时分析技术以便监控有害物质的形成;
l2) 选择参加化学进程的物质,尽量减少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⑶ 什么是绿色化学

名称解释
按照美国《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 “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编辑本段提出背景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0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年后在,“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编辑本段重要性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 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以1993年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30亿磅。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环保监测、达标,事故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7000亿美元。1996年美国Dupont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亿美元,环保费用为1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1990年美国颁布了污染防止法案。将污染防止确立为美国的国策。所谓污染防止就是使得废物不再产生。不再有废物处理的问题,绿色化学正是实现污染防止的基础和重要工具。1995年4月美国副总统Gore宣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其目标为:至2020年地球日时。将废弃物减少40-50%,每套装置消耗原材料减少20一 25%。1996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些政府行为都极大的促进了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另外。日本也制定了新阳光计划。在环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域。确 定了环境无害制造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和二氧化碳固定与利用技术等绿色化学的内容。总之,绿色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外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与开发万向。 这对我国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编辑本段研究情况
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化学国际杂志(green chemistry)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性质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原则
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
途径
(1)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4)对于危险或反映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5)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编辑本段研究成果
1。开发"原子经济"反应 Trost在l99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的概念,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 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Zeroemission)。对于大宗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来说,选择原子经济反应十分重要。 近年来,开发新的原子经济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均在开发钛硅分子筛上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新方法。此外, 针对钛硅分子筛催化反应体系,开发降低钛硅分子筛合成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反应匹配的工艺和反应器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已有的原于经济反应如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虽然反应已经是理想的。但是原用的油溶性均相铑络合催化剂与产品分离比较复杂,或者原用的钴催 化剂运转过程中仍有废催化剂产生,因此对这类原子经济反应的催化剂仍有改进的余地。所以近年来开发水溶性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 示意图
究领域。由于水溶性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与油相产品分离比较容易。再加以水为溶剂,避免了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所拟开发水溶性均相络合催化剂也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除水溶性铑-膦 络合物已成功用于丙烯氢甲酰化生产外,近年来水溶性铑-膦、钌-膦、钯-膦络合物在加氢二聚、选择性加氢、C一C键偶联等方面也已获得重大进展,C6以上烯烃氨甲酰化 制备高碳醛、醇的两相催化体系的新技术国外正在积极研究。以上可见,对于已在工业上应用的原子经济反应。也还需要从环境保护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继续研究。加以改进。 2.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为使制得的中间体具有进一步转化所需的官能团和反应性,在现有化工生产中仍使用剧毒的光气和氢氰酸等作为原料。为了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 需要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它们来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 在代替剧毒的光气作原料生产有机化工原料方面。Riley等报道了工业上已开发成功一种由胺类和二氧比碳生产异氰酸酯的新技术。在特殊的反应体系 中采用一氧化碳直接羰化有机胺生产异氰酸酯的工业化技术也由Manzer,;开发成功。Tundo报道了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Komiya研究开发了在固态 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它取代了常规的光气合成路线。并同时实现了两个绿色化学目标。一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二是 由于反应在熔融状态下进行。不使用作为溶剂的可疑的致癌物一甲基氯化物。 关于代替剧毒氢氰酸原料,Monsanto公司从无毒无害的二乙醇胺原料出发。经过催化蜕氢。开发了安全生产氨基二乙酸钠的工艺,改变了过去的拟氨、 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的二步合成路线。并因此获得了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变更合成路线奖。 3.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目前烃类的烷基他反应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催化剂。这些液体催化剂共同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 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国外正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开发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他技术引人注 目,这种催化剂选择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还有一种生产线性烷基苯的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了氢氟酸催化剂,改善了生产环境,已工业化。在 固体酸烷基化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以降低产品中的杂质含量;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延长运转周期;降低原料中的苯烯比。以提高经济效益。异丁 烷与丁烯的烷基化是炼油工业中提供高辛烷值组分的一项重要工艺。近年新配方汽油的出现,限制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更增添了该工艺的重要性。目前这种工艺使用氢氟酸或硫酸为催化剂。 4、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大量的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 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 (3llC、7477.7g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它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 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均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除采用超临界溶剂外。还有研究水或近临界水作为溶剂以及有机溶剂/水相界面反应。采用水作溶剂虽然能避免有机溶剂,但由于其溶解度有限,限制了 它的应用,而且还要注意废水是否会造成污染。在有机溶剂/水相界面反应中。一般采用毒性较小的溶剂(甲苯)代替原有毒性较大的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醋 酸等。采用无溶剂的固相反应也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如用微波来促进固、固相有机反应。 5、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 利用生物量(生物原料)(Biomass)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学术奖授予TaxaA大学M. Holtzapp教授,就是南于其开发了一系列技术。把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然料。 物质主要由淀粉及纡维素等组成。前者易于转化为葡萄糖。而后者则由于结晶及与木质素共生等原因,通过纤维素酶等转比为葡萄糖。难度较大。Frost 报道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酶反哎可制碍己二酸、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等。尤其是不需要从传统的苯讦始采制运作为尼龙原料的己二酸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苯是已知的治癌 韧质,以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方式,从合成大量的有机原料中取除苯是具有竞争力的绿色化学目标。 另外,Gfoss首创了利用生物或农业废物如多糖类制造新型聚合物的工作。由于其同时解决了多个环保问题,因此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具优越性在于聚 合物原料单体实现了无害化;生物催化转化方法优于常规的聚合万法@Gross的聚合物还具有生物降解功能。 6,环境友好产品 在环境友好产品方面。从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看,设计更安全他学品奖授予RohmHaas公司。由于其开发成功一种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 小企业奖授予Donlar公司。 因其开发了两个高效工艺以生产热聚天冬氨酸,它是一种代替丙烯酸的可生物降解产品。 在环境友好机动车燃料方面,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规定,逐步惟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 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 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万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柴油是另一类重要的石油炼制产品。对环境友好柴油。美国要求硫含量不大于0.05%,芳烃含量不大于20%,同时十六烷值不低于40;瑞典对一些柴 油要求更严。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是要有性能优异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二是要开发低压的深度脱硫/芳烃饱和工艺。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进展。 此外。保护大气臭氧层的氟氯烃代用品已在开始使用。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也在使用。
编辑本段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事实上,没有一种化学物质是完全良性的,因此,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目的是用化学方法在化学过程中预防污染。 由于绿色化学的重要性,1995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在绿色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有重大突破和成就的个人和单位。 绿色化学的发展还可能将传统的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充分地利用每个原料的原子,做到物尽其用。 要发展绿色化学意味着要从过去的污染环境的化工生产转变为安全的、清洁的生产。 清洁生产的重点在于: ①设计比现有产品的毒性更低或更安全的化学品,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②设计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良性的合成路线,例如尽量利用分子机器型催化剂、仿生合成等,使用无害和可再生的原材料; ③设计新的反应条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以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 在现今社会中,一提起“化学”,很多人都要紧皱双眉,因为他们都认为“化学”是引起环境污染的源泉。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对“化学”这门科学缺乏全面认识而造成的一种误解,只要你留心地观察和仔细地思考一下,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战胜疾病等方面,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家的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的发展。 诚然,化学品和化工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相信化学家能够利用提倡绿色化学和绿色生产以及防止污染、治理污染的方法来消除环境污染,成为环境的朋友。
编辑本段中国发展
中国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活动也逐渐活跃。 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1996年,召开了“工业生产中 绿色化学与技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汇编》。 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立项资助了“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与开发中心在该校举行了专题讨论会,并出版了《当前绿色科技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论文集;香山科学会议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为主题召开了第72次学术讨论会。 1998年,在合肥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化学进展》杂志出版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专辑;四川联合大学也成立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上述活动已推动了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

⑷ 纪顺俊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有机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学(微波和超声波作用下的水相反应,离子液体反应等绿色化学研究)以及有机光化学和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的研究。01年以来在J. Am. Chem. Soc.; Org. Lett.; Chem. Commun.; Synlett,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80余篇,被他人引用超过300余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江苏高校重大项目1项。二位博士和两位硕士分别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和优秀硕士论文。

⑸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成果

科研奖励 序号 成果名称 第一
完成人 完成单位 奖项名称、等级 颁奖单位 获奖时间 1 药物制剂缓控释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 贺 芬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1年 2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0年 3 高纯度井冈霉素生物催化生产井冈霉醇胺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8年 4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 5 天然d-a-维生素E工艺技术创新 李春波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0年 6 阿卡波糖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国家教育部 2011年 7 含氮、硫、氯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及强化原理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教育部 2010年 8 生物法废气净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国家教育部 2008年 9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 沈寅初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重大贡献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0 典型污染物催化/生物降解强化机制研究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1年 11 多组分工业废气高效生物净化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2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绿色合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3 高纯度井冈霉素及其生物催化生产井冈霉醇胺的产业化技术开发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7年 14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 15 安全、高效、广谱型新兽药大观霉素的研制及产业化 裘娟萍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8年 16 萘普生绿色合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11年 17 电氧化技术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10年 18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9年 19 含硫氮污染物废气生物净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8年 20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绿色合成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8年 21 替代光气、氯化亚砜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6年 22 一种高纯度井冈霉素粉剂的制备方法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中国知识产权局 2011年 23 N-[1(S)-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酸-N-羧酸酐的化学合成方法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第十届中国专利奖
优秀奖 中国知识产权局 2007年 24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 集成开发及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国家环境保护部 2007年 25 中药代谢分析技术平台建立与应用 曾 苏 浙江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0年 26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和发现 刘 滔 浙江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0年 27 基于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杨 波 浙江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8年 28 盐酸麻黄碱的生产新工艺 周后元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市技术发明
一等奖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9年 29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综合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宣尧仙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 浙江省卫生厅 2012年 30 病毒性载体基因药物(产品)临床前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 宣尧仙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 发明专利(部分) 序号 发明专利名称 第一
发明人 专利权人 授权
时间 1 一种利用超支化聚合物对平板膜进行亲水改性的方法 魏秀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22 2 管道化连续生产2-乙基蒽醌的装置及工艺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22 3 氯乙烯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 李坚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22 4 乙酰乙酸乙酯微生物转化制备(S)-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 欧志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22 5 一种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6-乙酸酯的方法 钱俊青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22 6 管道化方式生产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方法及专用设备 陈志卫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08 7 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提取物的方法 王 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08 8 红球菌ZJPH1003及其在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 王 普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8.08 9 不对称还原制备(R)-1,3-丁二醇的方法及菌株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25 10 一种铝-铁联用的有机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方法 林坤德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25 11 5-氨基-1,2,4-噻二唑乙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钟为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25 12 一种二苯基瞵甲基取代的杯[4]芳烃的应用 钟为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25 13 高通量筛选三氮唑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方法及化合物 朱 勍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04 14 一种柑橘精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钱俊青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04 15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螺旋形光反应器及废气处理工艺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16 生物催化与分离耦合法生产R-扁桃酸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17 一种甘油脱水酶基因.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18 具有17β-雌二醇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E2-Y及其应用 姜理英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19 能够高效降解二氯甲烷的罗得西亚甲基杆菌H13及其应用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0 高活性高耐受甲醛降解菌及其应用 钟卫鸿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1 新型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应国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2 一种新戊二醇的高效回收方法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3 一种2-环己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4 一种从陈皮中提取橙皮苷的方法 谢 捷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5 一种多取代烯丙基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钟为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6 一种2-吡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27 27 一种利用硫铁矿废水及处理污泥制备聚合硫酸铁铝的方法 林春绵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28 亚氨基二乙酸的液相分析方法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29 一种利用鞘氨醇单胞菌发酵萃取耦合制备辅酶Q*的方法 钟卫鸿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0 生物催化法生产R-扁桃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1 一种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载体、工程菌及其应用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2 一种多取代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陈志卫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3 2-杂芳基取代喹啉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李振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4 一种固定化酶整体毛细管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钱俊青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5 一种2-氯烟酸的合成方法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30 36 一种酰胺类除草剂降解产物ESA的降解方法 徐 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37 一种资源化处理硫铁矿废水制备氧化铁黑颜料的方法 林春绵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38 一种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王 鸿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39 一种利巴韦林缩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李永曙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0 4-溴-2,3,5,6-四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 俞传明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1 一锅法制备二苯并噻唑二硫醚和三苯基膦 钟为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2 一种二乙酰大黄酸的制备方法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3 玫瑰杆菌zjut及其在制备琼胶寡糖中的应用 梅建凤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4 一种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李坚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5 一种葫芦素B的提取分离方法 单伟光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6 一种2,3,4,5-四氟苯甲酰氯的化学合成方法 苏为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7 N-磺酰酮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23 48 生物催化法生产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的提纯方法 郑裕国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16 49 能够高效降解尼古丁的申氏杆菌HZN1及其应用 马 云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16 50 叔丁基-[2-(联苯-4-基)-1-(羟甲基)乙基]氨基甲酸酯的 张兴贤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5.16

⑹ 绿色化学的研究成果

1.开发原子经济反应
Trost在199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的概念,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 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Zeroemission)。对于大宗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来说,选择原子经济反应十分重要。
近年来,开发新的原子经济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均在开发钛硅分子筛上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新方法。此外, 针对钛硅分子筛催化反应体系,开发降低钛硅分子筛合成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反应匹配的工艺和反应器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已有的原于经济反应如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虽然反应已经是理想的。但是原用的油溶性均相铑络合催化剂与产品分离比较复杂,或者原用的钴催 化剂运转过程中仍有废催化剂产生,因此对这类原子经济反应的催化剂仍有改进的余地。所以近年来开发水溶性均相络合物催化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水溶性 均相络合物催化剂与油相产品分离比较容易。再加以水为溶剂,避免了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所拟开发水溶性均相络合催化剂也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除水溶性铑-膦 络合物已成功用于丙烯氢甲酰化生产外,近年来水溶性铑-膦、钌-膦、钯-膦络合物在加氢二聚、选择性加氢、C一C键偶联等方面也已获得重大进展,C6以上烯烃氨甲酰化 制备高碳醛、醇的两相催化体系的新技术国外正在积极研究。以上可见,对于已在工业上应用的原子经济反应。也还需要从环境保护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继续研究。加以改进。
2.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为使制得的中间体具有进一步转化所需的官能团和反应性,在现有化工生产中仍使用剧毒的光气和氢氰酸等作为原料。为了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 需要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它们来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
在代替剧毒的光气作原料生产有机化工原料方面。Riley等报道了工业上已开发成功一种由胺类和二氧比碳生产异氰酸酯的新技术。在特殊的反应体系 中采用一氧化碳直接羰化有机胺生产异氰酸酯的工业化技术也由Manzer,;开发成功。Tundo报道了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Komiya研究开发了在固态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它取代了常规的光气合成路线。并同时实现了两个绿色化学目标。一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二是 由于反应在熔融状态下进行。不使用作为溶剂的可疑的致癌物一甲基氯化物。
关于代替剧毒氢氰酸原料,Monsanto公司从无毒无害的二乙醇胺原料出发。经过催化脱氢。开发了安全生产氨基二乙酸钠的工艺,改变了过去的拟氨、甲醛和氢氰酸为原料的二步合成路线。并因此获得了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变更合成路线奖。
3.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目前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催化剂。这些液体催化剂共同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 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国外正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开发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他技术引人注 目,这种催化剂选择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还有一种生产线性烷基苯的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了氢氟酸催化剂,改善了生产环境,已工业化。在 固体酸烷基化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以降低产品中的杂质含量;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以延长运转周期;降低原料中的苯烯比。以提高经济效益。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是炼油工业中提供高辛烷值组分的一项重要工艺。近年新配方汽油的出现,限制汽油中芳烃和烯烃含量更增添了该工艺的重要性。目前这种工艺使用氢氟酸或硫酸为催化剂。
4.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大量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 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 (3llC、7477.7g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它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 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均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除采用超临界溶剂外。还有研究水或近临界水作为溶剂以及有机溶剂/水相界面反应。采用水作溶剂虽然能避免有机溶剂,但由于其溶解度有限,限制了 它的应用,而且还要注意废水是否会造成污染。在有机溶剂/水相界面反应中。一般采用毒性较小的溶剂(甲苯)代替原有毒性较大的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醋酸等。采用无溶剂的固相反应也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如用微波来促进固、固相有机反应。
5.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
利用生物量(生物原料)(Biomass)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学术奖授予TaxaA大学M. Holtzapp教授,就是在于其开发了一系列技术。把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
物质主要由淀粉及纡维素等组成。前者易于转化为葡萄糖,而后者则由于结晶及与木质素共生等原因,通过纤维素酶等转比为葡萄糖,难度较大。Frost 报道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酶反应可制得己二酸、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等。尤其是不需要从传统的苯开始采制运作为尼龙原料的己二酸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苯是已知的致癌物质,以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方式,从合成大量的有机原料中去除苯是具有竞争力的绿色化学目标。
另外,Gfoss首创了利用生物或农业废物如多糖类制造新型聚合物的工作。由于其同时解决了多个环保问题,因此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其优越性在于聚合物原料单体实现了无害化,生物催化转化方法优于常规的聚合方法,Gross的聚合物还具有生物降解功能。
6.环境友好产品
在环境友好产品方面。从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看,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授予RohmHaas公司。由于其开发成功一种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 小企业奖授予Donlar公司。 因其开发了两个高效工艺以生产热聚天冬氨酸,它是一种代替丙烯酸的可生物降解产品。
在环境友好机动车燃料方面,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规定,逐步惟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柴油是另一类重要的石油炼制产品。对环境友好柴油。美国要求硫含量不大于0.05%,芳烃含量不大于20%,同时十六烷值不低于40;瑞典对一些柴油要求更严。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是要有性能优异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二是要开发低压的深度脱硫/芳烃饱和工艺。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进展。
此外,保护大气臭氧层的氟氯烃代用品已在开始使用。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也在使用。

⑺ 绿色化学是什么意思

绿色化学技术是指将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应用于化学研究、化工制备以及化学品的利用等方面。

绿色化学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与传统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

传统的有机反应,由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设计和发展在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的过渡金属介入和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富于创新性的成果。水作为溶剂有以下优点: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不会燃烧和爆炸),而且无毒。在有机反应中可省略反应物的保护和脱保护的合成步骤。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得到产物。某些水相有机反应还有出人意料的化学选择性,大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在空气中进行的有机金属反应,可使小量的组合合成、大规模的制备及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变得非常简便。水相催化的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石油化学品和农业化学品的合成及高聚物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创新性的研究为传统上只能在惰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合成反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⑻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在绿色化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绿色化学核心是实现零排放,而加成反应和

(1)重氮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氮原子一方提供的,重氮甲烷的分子结构为CH2-N≡N,
将共价键换成电子对,且最外边的N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电子式为:

⑼ 我们国家对绿色化学做了那些工作

自2006年以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了5500多亿元,占同期GDP的1.24%;一系列促进污染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证券等政策也相继出台,并且政府还加大了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力度。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4.66%和3.14%,首次实现了双下降。
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还不能因此放松警惕。正如代表委员们介绍的那样,“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也正是我国将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的初衷: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落实国家减排目标,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可以预见,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也因此变得更加迫切。
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目前,石油和化工行业每年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万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6800万吨,在全国工业行业“三废”排放中分别居第一、第四和第五位;COD、氰化物、氨氮、石油类、二氧化硫和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也名列前茅。特别是对于染料、农药和精细化工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目前污染治理技术还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任务还十分艰巨。
据了解,环保部的成立将使我国对环境污染的事后追惩转变为事前评估和预防,此举必将有力地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创建绿色化工的步伐,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做好节能减排。相信不远的将来,神州大地必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阅读全文

与绿色化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