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火箭

成果火箭

发布时间:2021-12-14 15:54:46

① 祖国新成就关于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17个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一号丁、长征二号、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等11个型号在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1]
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5.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5.5吨。在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GTO运载能力约14吨,LEO约25吨。[2]
截至2016年10月17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237次,发射成功率达95.36%。[3]

② 火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吗为什么

是第三工业革命的产物。

火箭(rocket),火箭有很多种,原始的火箭是用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现代的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弹头)。
希望可以帮助你,望采纳,谢谢!

③ 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果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完成在轨演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火箭的人是谁

是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发明的。

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现代火箭技术之父,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

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的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

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戈达德环形山(Goddard Crater)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4)成果火箭扩展阅读:

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的研究成果:

他从1920年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而德国的V-2火箭试验成功,已经是1942年以后的事了。

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冰雪覆盖的草原上,戈达德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3.4米,发射时重量为4.6公斤,空重为2.6公斤。飞行延续了约2.5秒,最大高度为12.5米,飞行距离为56米。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现代火箭技术的诞生。

1930年12月30日,戈达德研制的一枚新的液体火箭发射成功,高度达到610米,飞行距离300米,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打破了以往的火箭飞行记录。

1931年,他在火箭发射试验中,首先采用了现代火箭目前仍然使用的程序控制系统。

1932年,他首开先河,用燃气舵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同年,首次解决了用陀螺仪控制火箭飞行姿态的问题。

1935年,戈达德研制的的液体火箭最大射程已达到20千米,时速达到1103千米,是人造飞行器第一次超过音速。

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

事实上,美国是现代火箭技术真正起步的地方,戈达德也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⑤ 中国航天有什么成果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周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
据介绍,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白皮书指出,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据白皮书介绍,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白皮书说,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白皮书说,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白皮书说,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⑥ 月球火箭运动理论的叶戈罗夫和希勒利的成果

叶戈罗夫和希勒利用把火箭轨道分为几段﹐每段都是圆锥曲线的方法﹐全面研究了月球火箭的轨道﹐获得许多重要结果。尽管这些结果只起定性作用﹐但可给数值方法指明范围﹐从而减少盲目性和减轻工作量。在月球火箭运动理论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击中月球的轨道﹑绕月飞行的轨道﹑绕地-月飞行的周期轨道﹑月球卫星的轨道和利用月球引力等。

⑦ 中国最近火箭航空成果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这九项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神舟一号
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
亮点:考核了飞船5项重要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
神舟二号
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
亮点: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
神舟三号
首次装载了模拟人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
亮点: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还完善了回收过程安全着陆技术。
神舟四号
达到可以载人的程度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
亮点: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还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男)
亮点:首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男) 聂海胜(男)
亮点: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计划。
神舟七号
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男) 刘伯明(男) 景海鹏(男)
亮点:翟志刚进入太空。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天宫一号
安装对接口的太空实验舱
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
亮点:与中国此前发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宫一号不再是一叶孤舟,它安装了几个对接口,入轨后等待神舟系列飞船对接,最终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神舟八号
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
亮点: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神舟九号
我国首次载有女航天员的飞船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男 第二次飞天) 刘旺(男) 刘洋(女)
亮点: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未来,随着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中国将完全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关键性基础技术。
我国下一步将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再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预计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

⑧ 火箭发动机的最新成果

中国:2006年7月4日,承担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研制任务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透露,用于推进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该院首次整机试车成功。在试车过程中,发动机各项指标正常。
“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重要动力装置,其最大推力为120吨,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远高于中国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能将火箭现有的运载能力提高3倍左右,可使中国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的9.2吨提高到25吨,将为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深空探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对该发动机的所有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据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介绍,绿色环保是这种发动机的突出特点,它采用环保安全的液氧、煤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可从根本上消除现有有毒推进剂对科研人员健康的损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产品,可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中国火箭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中国未来20年至30年内航天发展需求,实现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将于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
美国:据国外媒体报道,宇航局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火箭目前已经进入关键评审阶段,预计在2018年完成,质量大约550万磅,高度达到98米,推力为840万磅。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近40年来我们再次获得了超级火箭,因为我们要登陆火星。目前SLS火箭的关键设计评审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步骤。当SLS火箭发射升空时,就开启了探索火星的时代,这就是我们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能够近百吨货物送入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空前强大。
这将是目前最强大的火箭,能够与猎户座飞船搭配,形成探索地球轨道之外的运载工具。NASA探索系统开发部门的副主任助理认为,第一次飞行的所有主要部件正在进入生产环节,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发动机测试,下一步是在2017年制造、测试SLS火箭,并通过设计认证。最终SLS会变成非常强大的火箭,SLS项目经理认为,该火箭设计团队非常努力地工作,加速推进火箭的研制。
火箭核心动力为低温液氢液氧发动机,使用RS-25发动机,美国宇航局正准备对SLS火箭推进进行第二轮考核,完成一些结构测试。

⑨ 人类探索太空已经取得哪些成果

这方面太多了。复
1、宏观上制,包括外星星系的发现,宇宙范围的测量。
2、微观上,研究具体星系间的运行,半人马座、仙女座、太阳系等天体的研究。
3、理论上,研究宇宙发展理论,最主要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学说。
4、探索上,寻找外星生物、寻找可为人类生存的星球。
5、研究上,包括黑洞、四维空间、时空隧道等学术的研究。
6、保护上,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和发展,包括小行星带的监视。保护地球安全。
7、学术上,对于物质和反物质的研究。对于是否存在超光速等研究。
8、技术上,发射探索者、发现者号等研究火星地貌、是否存在水分等。
9、宗教上,研究宇宙是否是上帝创造等等。

阅读全文

与成果火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