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世纪法国美术先后产生了哪些重要流派,各有何突出特点
19世纪欧洲的美术中心仍在法国。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 在文化艺术上显得最为活跃。法国的美术,在这个世纪中, 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产生了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 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期印象主义。这些美术流派通过其作品和理论, 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米勒便是一个杰出的代表画家。
新古典主义——大卫《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安格尔《泉》。。。
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库尔贝《打石工》、米勒《拾穗者》。。。
印象主义——莫奈《日出·印象》、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后印象主义——塞尚《静物》、凡高《向日葵》。。。
『贰』 十九世纪法国油画最大的特色是
19世纪法国油画艺术代表了19世纪欧美美术的发展方向,是法国艺术史中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西方美术从古代走向现代的一个转折期。此时期在社会变革和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动下,造就了一批以特殊情感创作艺术的艺术家,他们的情感更加强烈、更加真实,他们把这种特殊情感融入到油画艺术创作中,寻找一个情感与艺术表现的融合点,创作出能够表达自己的形象语言,如大卫、库尔贝、德拉克勒瓦、莫奈、凡·高分别以不同的特殊的情感形式在绘画语言上进行了创作,由此推动19世纪法国油画艺术达到绘画史上的顶峰。
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以来,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革命打碎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和对权威的迷信,使思想获得解放,个性得到尊重,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拓、创新和实验的新时代来临了!这个新的时代里,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改变,人们开始关注过去很少谈论的风格问题,并有意识地去追求不同的风格样式,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过去艺术描绘的内容题材局限于宗教故事、古代神话,或是风俗、肖像之类。新时代艺术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无拘无束,开始把任何能够激发想象或引起兴趣的事情作为描绘对象,美术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大大拓展了。艺术家的地位在新时代也发生了改变。过去的艺术家总是受命于教会或宫廷,从未摆脱过工匠的地位。新时代的艺术家却被视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天才!他们的情感和气质非同一股。美术学院和官方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展览会展出艺术家的创作,通过展览让美术作品引起社会的注意,寻找购买主顾,使艺术作品走向市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光和色彩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引入,新的视觉语言和艺术审美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艺术运动和思潮相继产生,将欧洲艺术发展推向高潮。如果站在模仿写实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发展的话,古希腊可视为第一个高潮,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第二个高潮,19世纪以法因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就可以称作欧洲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新古典主义不仅表现在美术中,也表现在文学和音乐中,它在法国兴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下半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是两个阶级面临决战的变革时代。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它的杰出代表是大卫。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3是新古典主义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位继承者,19世纪上半叶法国画坛的保守派领袖,第一流的学院派画家。正如他的老师大卫一样,安格尔也十分敬慕庄重典雅的古典艺术,在教授学生时,安格尔强调一丝不苟的写实功夫的训练,贬斥那些草率和放纵的画风。他对革命并无什么兴趣,是一位看重艺术形式,倾向于唯美主义的古典艺术家.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他的艺术还带有一些夸张的浪漫情调。
浪漫主义艺术
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这时尽管新古典主义在艺术界仍占有优势,但它所崇尚的那种不变的美的模式和对客观对象的执著研究,同时代精神格格不入,成为束缚艺术发展的陈腐教条。代之而起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不仅在法国出现,它也风行整个欧洲。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同新古典主义一起并行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文艺思潮,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在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各个文化领域均有所表现。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The romance)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通的兴趣,这些小说几乎都用罗曼语(Romance)写成。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称为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通常包含着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它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理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个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潮。这儿的浪漫主义主要是指第二个涵义。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古典主义艺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一整套方法和规范,这些规范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模仿,对共性的赞赏和颂扬。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艺术,则从表现客观对象转向了表现人的主观世界,它全力去揭示人的心灵和独特的自我,放弃了古典主义那种普遍而绝对的共同美,去追寻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理想美。浪漫主义不再把自然作为原型,而是把它作为“假托”,以富于诗意的想象和热情,通过自然形象寄予个人的情感,艺术成为了以个人感情为基础的创造。这种强调主观感情,努力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特征。
浪漫主义并不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有固定的传统模式,而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上的态度和倾向,一些艺术家对官方的正统艺术或公认的传统产生怀疑,认为这些艺术有太多的虚的和假象,带有太多的人工痕迹。他们竭力追求那种自然的、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总是试图去表现那些不熟悉的、陌生的和新奇的世界,表现异国情调和模糊的幻想,艺术家们从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醉心于色彩和富于动感的构图。总之,一切能够激发艺术家热情和想象的事物都成为他们创作的对象。这种迫求新奇的思想态度是浪漫主义的第二特征。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带有浪漫主义思想倾向的艺术家颇多,如英国的布来克、康斯太勃尔、透纳、弗塞里、西班牙的戈雅、德国的弗里德里希以及法国的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等。
历来法国画坛就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包括17世纪的普桑,19世纪的大卫、安格尔笔下的理性典雅的艺术;另一种倾向则是崇尚鲁本斯的激情和注重视觉快感的艺术。包括18世纪的华多、布歇、弗拉戈纳尔和19世纪的席里柯、德拉克洛瓦等人的艺术。第二种传统倾向再加上19世纪新的时代风尚,便造成了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现实主义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
从40年代到70年代,是现实主义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出现,自然科学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人们开始以冷静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冷静务实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源仍沉浸在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和对高贵典雅的追求中,浪漫主义则沉溺于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这一切都远远脱离时代,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当时学院派流行一种观点,认为高雅的艺术应表现高雅的人物。现实主义艺术家则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个普通的文学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始于19世纪30—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年代的库尔贝画展,它在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Realism)也可译成“写实主义”,通常它包含两个涵义,第一个涵义是指文学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即按照本来的样子去描写和反映生活;第二个涵义是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潮。
『叁』 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画家和艺术影响
法国印象主义主要代表画家: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在船中〉〈莫奈在船上做画〉;莫奈〈印象.日出〉〈草垛〉〈卢昂教堂〉〈睡莲〉:雷诺阿〈包厢〉;德加〈沐浴中的女性〉〈舞女〉〈赛马〉;毕罗沙,印象派的米勒。
印象主义之后在法国出现了“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塞尚,现代绘画之父。〈有苹果和橘子的静物〉;凡高〈向日葵〉〈农民〉〈邮递员罗修〉〈夜间咖啡店〉〈星空〉;高更〈黄色基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艺术影响:印象主义对19世纪末期西方绘画艺术乃至二十世纪的现代派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由过去对主题内容的注重转化为更多地注意绘画的形式语言本身。就此意义上来说,印象主义绘画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术之间的分水岭。
『肆』 为什么19世纪文学和艺术的中心会出现在法国
1。首先来看一下法国19世纪的历史 事件: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70-1871普法战争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历史解析
19世纪初的法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剧烈波动,法国这个国家的人民以浪漫著称,因而也充满激情。一直到拿破仑1799年的五月政变法国政坛一直变换莫测,1815年的波旁王朝真正复辟,以及在法国建立起来的七月王朝和第三帝国,短短几十年之间,政权更迭十分频繁。整个19世纪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期,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799-1814,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1830,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1830-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1789-1870年先后成立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统治的15年,七月王朝建立的金融资产阶级政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以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80年间先后建立起来7个政权。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较量激烈。从而激起了两个阶层在主流文化上的斗争。
3。文学
19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学运动,为反对封建复辟和埋葬古典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代表作有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剧本《欧那尼》和小说 《巴黎圣母院》 。大仲马( 1802~1870)的历史剧《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乔治·桑的小说《印第安娜》和《康素爱萝》等等。浪漫主义文学到40年代初走向衰落,但是它的巨大影响使法国19世纪后半叶的文坛出现了流派并列、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雨果的《惩罚集》和《悲惨世界》等杰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波德莱尔、魏尔兰(1844~1896)、兰波(1854~1891)的象征主义诗歌和以戈蒂耶为代表的帕尔纳斯派的唯美主义诗歌都因追求诗歌形式的完美而各放异彩。其中有一批浪漫主义的拥护者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中坚,例如司汤达写出了《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的社会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则因注重素材的准确性等特色而被左拉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只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较多地受到了生理学、遗传学等的影响。左拉还首次在《萌芽》中描写了工人运动。除此之外,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和布尔热(1852~1935)的心理小说等在19世纪法国文学中也都有一席之地。
4。艺术
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也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纵观法国19世纪的历史,由于阶级斗争引发文化碰撞,经历了古典-浪漫-现实 主义的演变,同时在互相碰撞中达到了繁荣局面。与社会形态发展稳定经济富足催生的文艺复兴不同,法国19世纪的文学和艺术繁荣在于新的阶级新的文化体为 需求 主流文化地位 而进行的创新。这种由于 阶级斗争和历史交替 而促成的文化斗争发展在其他国家 历史上也可找到对比,所以19世纪法国发展为文学和艺术的中心有依据可循,提问者若感兴趣也可自己多挖掘,在此我也就不一一列举。
个人观点,暂时就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
『伍』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发展
19世纪法国美术简单的可分为:
法国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印象主义美术
详细的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美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70、80年代达于鼎盛时期,它继承着库尔贝等前辈让美术面向当代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使美术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使绘画脱离了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为了生动再现亲眼目睹的日常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印象主文画家大胆抛弃了长久受到公认的创作观念和程式。他们纷纷离开空气沉闷的画室,走上街头,奔向海滩,进人原野和乡村,凭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感受摄取丰富多采的新鲜事物,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转到光色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他们的探索,使美术靠近了它的本体,从这种意义上看,尽管印象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再现的传统,却使现代美术距我们更近了。印象主义美术运动遍及欧美各地,但在法国,它获得了最为辉煌的体现。谈到印象主义,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一系列法国美术家的名字。在现代,他们的作品仍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
(l)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最著名的是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他那幅色彩美妙、受到波德莱尔赞颂的《劳拉·德·瓦期斯》(1862)为其代表作,显示出西班牙绘画的强烈影响。马奈成为新一代革新者的领袖。马奈是杰出的色彩画家,他能以洗炼的笔法涂抹干净美妙的颜色,捕捉生动的形象。在他笔下,不同深浅的冷暖色块构成一个动人的绘画世界。他擅长利用黑色,充分发挥它丰富的表现力,使画面富于节奏感。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是最著名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代表作《日出印象》(1872)显示着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2)印象主义画家的伙伴罗丹
在近代,同兴旺发达的绘画相比,雕塑处于衰落的境地。恢复米开朗琪罗、贝尼尼等大师雄风并深刻影响众多雕塑家的人物,是法国的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他是振兴和发展雕塑艺术的一代宗师,在当时的西方,没人堪与他比肩。说罗丹是印象主义者,似乎不太合适。但作为印象主义画家的同代人,在反对陈腐的法则、追求自由的表现、强调生动的感受、致力流动的效果等方面,他与这些画家有着相似之处。罗丹作为一位真正的雕塑家,始终关注着人,但他并不把精神集中在人的形体上,而更关心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命运和人的力量。这种态度贯穿在他富于创造性的一生中。《思想者》(1880)、《加莱义民》(1884--1886)、《吻》(1886)、以及《巴尔扎克像》(1892--1898)都体现了上述特点。
(3)法国以外的印象主义者
与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有着交往并深受德加影响的美国女画家卡萨特(Mary Cassatt,1845--1926),是位画风清丽的印象主义者。她的代表作《洗浴》(约1891)描绘了母女亲情,流露出女性的细腻感觉,构图处理上显然有着德加的影子。 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 Abbo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比卡萨特更具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注重色彩的配置,追求形式感。《白衣女郎》(1862)亦称"白色变响曲1号",是件富于装饰性的作品,处理上借鉴了马奈和日本浮世绘的一些特点。他后来的作品《黑与金的夜曲:坠落的火箭》(1874)则流露出明显的抽象意味,证明着他大胆的创造精神。
『陆』 在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是由以下哪几个方面组成的
法国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是十九世纪30—40年代法国大革命发展到高潮时出现的一种进步的民主的艺术运动。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常识艺术篇。
『柒』 简述19世纪法国印象派艺术主张
之前的很多画派比如巴比松画派,所做的风景画都是室内的架上绘画,并没有引入自然光源概念。而印象派的核心是打破了这一沿袭几个世纪的传统,将自然光照下的世界在现场(不是躲在屋子里)用色彩表现出来,它不追求真实世界的实际外貌,以提炼真实世界在自然光源下的色彩之美为艺术主张,所以印象派大多在表现光与影,以此表达世界。
『捌』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特点
新式的建筑艺术
在19世纪末,一种新式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风行欧洲。这种含苞待放的艺术从建筑物的建造,采用大量钢、铁、玻璃到繁琐的装饰工作完全摒弃了旧有的传统,并从根本上创造出一种新式的风格,同时也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艺术风格。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十九世纪欧洲绘画艺术的特点
1.派别
(1)浪漫派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
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代表作有《美杜莎之笩》。
(2)现实派
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
(3)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代表作有凡高的《向日葵》。
(4)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2.发展到19世纪印象派之后,在强调主观精神、表现自我及形式探索等方面,大幅度突破传统写实的束缚。到了20世纪,各种流派纷呈,从强调形式到否定形式,从具象到抽象,出现了各持己见的诸种极端见解
『玖』 19世纪法国美术流派
19世纪法国美术
19世纪欧洲的美术中心仍在法国。法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摇篮, 在文化艺术上显得最为活跃。法国的美术,在这个世纪中, 随着革命形势的起落和文艺思潮的变化,产生了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 直至最后影响深广的后期印象主义。这些美术流派通过其作品和理论, 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拾』 简述19世纪法国主要艺术流派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大卫《苏格拉底之死》《马拉之死》
法国浪漫主义,德拉克洛瓦《但丁之舟》,安格尔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库贝尔《奥尔南的葬礼》米勒《拾穗者》《簸谷者》《扶锄者》
法国印象主义 、莫奈《印象 日出》雷诺阿《狄安娜》
新印象主义、修拉《阿尼埃尔的水浴》《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凡高,吐鲁斯-劳特雷克、雷东、波纳尔。
本回答以外国美术简史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