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一届政协的影响和特点
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❷ 第一届政协会议结束后,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这个时期期的人民政协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体会议。由于尚未召开全国人大, 政协全体会议被赋予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主要为: 1. 制定或修改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 2. 制定或修改共同纲领; 3.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 执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4. 在全国人大召开后, 向全国人大或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建设案; 5. 选举全国政协。因此, 政协全体会议具有立法权(制定或修改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权(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并有决议权。这种最高形式的协商形式在政协历史上仅开过一次。人民政协《组织法》虽然规定全体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 但实际上未能实行。
第二个层次是全国政协。人民政协全体会议闭幕以后, 设政协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 , 由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其性质为“国家政权以外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议机关”。全国政协因自成立起便脱离于国家政权之外,故没有立法权、选举权和决议权, 只有建议权。
第三个层次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常委会) 。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由全国政协互选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 设主席一人, 副主席若干人主持常委会会务。政协常委会的职权为: 执行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和全国政协的决议, 进行日常工作全国政协设秘书长一人, 由全国政协选举产生。
设副秘书长若干人, 由政协常委会选任。设秘书处, 在秘书长领导下承办日常事务。秘书处设处长、副处长, 均由政协常委会任免。
一届全国政协所设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主要有:
(一) 工作组。工作组是政协委员开展经常性的工作机构。一届全国政协分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宗教事务8个组。
(二) 工作会议。工作会议由全国政协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工作组组长、秘书处正、副处长及其他有关专职负责人组成。秘书长主持会议, 每周举行一次
(三) “双周座谈会”和“学习座谈会”。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重新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取代了原来的《组织法》政协的变化如下
(一) 《章程》规定, 因一届全国人大已经召开, 《宪法》已经颁布, 《共同纲领》已为《宪法》所代替, 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并将政协组织由原来的三层, 改为全国政协、全国政协常委会二层。
(二) 关于人民政协的任务, 《章程》将《组织法》规定的“旨在实行新民主主义”, 改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三) 《组织法》未提中共对人民政协的领导。《章程》则明确规定: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将继续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 更广泛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四) 《组织法》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及候补委员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全国政协邀请的个人, 经人民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章程》取消全国政协候补委员, 将全国政协的产生改为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推出”的代表组成, 必要时可邀请个人参加。每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参加单位、名额和人选,
由上届全国政协常委协商决定。每届全国政协期间, 有必要增加或变更委员人选时, 由本届全国政协常委协商决定。
(五) 《组织法》未规定全国政协任期, 规定会期每半年举行一次。《章程》规定全国政协每届任期4年, 将会期改为每年举行一次。
(六) 《组织法》规定,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主席和副主席由全国政协互选产生。《章程》未规定常委会的产生方法。增设全国政协名誉主席。
(七) 《组织法》规定, 全国政协具有“协商并提出对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议案”的职能。《章程》取消此款。将全国政协的职能改为,“就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事项, 进行协商和工作。”
(八) 《组织法》未规定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的关系。《章程》则具体规定: 1. 全国政协和各级地方政协对下一级地方政协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2.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设省政协、自治区政协、直辖市政协和市政协。地方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地方组织。其任务是遵守政协章程, 推行全国政协的决议和号召, 协商
进行地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省政协每届任期四年。直辖市、市和其他地方政协每届任期二年; 3. 地方政协设常委会主持会务, 由地方政协主席、副主席及常委组成。
❸ 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及意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对于政治协商会议,后来称之为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为了区别于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正式成立。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把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六百三十四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界民主人士、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7日,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决议以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29日,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少数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30日,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并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180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并推举毛泽东为政协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会议最后一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❹ 一届政协会议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背景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垮台,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内容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❺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
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仍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5)一届政协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人民政协的设计师和缔造者。
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
这个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
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哪些内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军人是国家防卫的力量。
❼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人民政协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机构从此产生。
其次,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基,为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备。
第三,人民政协这一组织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收并蓄的传统精神,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英文: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缩写:CPPCC)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参加会议的有46个单位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首都、纪年等决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❽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8个主要内容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参加会议的有46个单位的代表共662人。会议通过了8个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2、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4、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规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6、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7、采用公元纪年。
8、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8)一届政协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政协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委员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
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职务设置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❾ 政协会议对一个国家重要吗
呵呵,谈到政协,就要回到解放前的日子了。当年中国共产党把老将赶到台湾,自然就成立新中国,但是当时社会还有不少阶层对中共有顾虑,特别像是民主人士阶层,所以中国急需一个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沟通的桥梁,政协就是应运而生。政协的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其实,政协在新中国初期的作用是很大,开始时还代行使人大的权力,但是随着时间发展,特别是到了现在,政协完全就是沦为一个窗帘似地,实际作用很少。一般来说,做的政协委员的,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不是有钱就是有权,还有的是像社会明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分阶层。在党,政府,人大,政协四个组织中,政协是最无权的。说好听的就是给国家献言献策,还有监督的作用,实际上政协就是一个给一些年老接近退休的官员养老的地方。有人曾经很生动地用一个家庭比喻党、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关系:一个家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孩子,爸爸就好像党(有实权),妈妈是政府(操心劳碌),人大是爷爷(偶然会有点作用,发一下脾气),政协就是奶奶(整天唠叨但没人听她)。呵呵~~~
政协的召开一般同步人大,也有政协常委会,处理日常事务,内容无非就是总结一下情况,然后提一些提案,中共一般都不会理政协提案,只是表面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