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建国七十周年科技成果

建国七十周年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13 14:04:48

『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有哪些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贰』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叁』 建国以来十大科技成就是什么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肆』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我国有哪些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

两弹一星成果不断在进步中;北斗群星组网成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天眼瞭望天际:基建狂魔敢为天下先;高铁稳中求进;太多的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剩下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揽世界于怀抱,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温度与速度,给世界带来正能量的光辉

『伍』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
、建国初
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
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②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开始,推进了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制定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提高了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实力.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开发研制.(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目的:打破美苏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后来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③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①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际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号”
5、生物技术的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希望可以帮到你.

『陆』 建国以来70年的成就

七十年来,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奠基石,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举世闻名的中国奇迹。祖国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足以让人自豪。
比如;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业绩。
在有;1971年,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更为骄傲的是;1992年,政府决定实施命名为“921工程”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从“神州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国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试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1997年跟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到祖国的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也把“中国文化”传递给了世界。
建国70年的变化使中国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四个现代化也已经实现,一个泱泱大国更让其它的国家羡慕不已,国防力量不断的发展和强大,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里美好的生活。

『柒』 中国建国以来的高科技成就

第一方面:国防高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用的时间在世界核大国里最短。2、1964年6月第一颗地对地导弹试射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试射了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地对地导弹。70年代开始,我国装备自主研制的战略远程导弹。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成功。我国具备了核威慑反击能力。
3、1970年4月22日,我国应用自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掌握了宇宙飞船的重要核心基础技术。1981年我国成功的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人造卫星送上宇宙。
4、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世界上具备先进水平。具有稳定可靠、安全、运载力大的优点。⑴、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⑵、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⑶、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⑷、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首张月面图像。第一幅月球照片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工程的影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⑸、2008年9月25-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太空出舱行走。6、2010年国庆节,我国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7、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成功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两个飞行器胜利实现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胜利返回。
第二方面:民用科学技术
1、杂交水稻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1973~1975年首次在世界上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1974年培育成功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完成大规模制种试验和高产试验。】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最高技术奖。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2、“863计划”―――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八六三计划于1987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2)内容:《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3)863计划的历史意义: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极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70年中国开始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改革开放前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差距仅三年;1974年至1987年王选院士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机术。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亿次的银河一号计算机;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时代开始了。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迅速普及宽带网。200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芯片“龙芯”诞生。2008年9月,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230兆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0研制成功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将普遍采用国产的龙芯-3中央处理器,中国的大型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核。2010年6月1日,,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发布,它的运算速度达到3000万亿次,实测运算速度每秒1271万亿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二。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化。1993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掌握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到2011年我国网民达到5.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成为世界上互联网规模最大的国家。手机上网3.65亿人。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4、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设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焦柳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研制成功复方青蒿素、成功实现断肢再接、完成肝脏等多器官移植、研制出乙肝疫苗在内的多种抗病疫苗。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6、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公共领域的创造发明领域取得一批成就。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成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

1、政治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2、经济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3、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8)建国七十周年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从此,全球市场得以见证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61年后,上海,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拉开帷幕,让世界惊叹于中国市场的强大活力。

70年的中国,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一部红色基因的传承史,更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奋斗史。我们伴随着祖国的成长而成长,随之我们也将见证祖国的伟大、繁荣和富强。

『玖』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第二, “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教师应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第三,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第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第五,虽然我国的核技术发展的起因是国防需要,但也为和平时期核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武汉长江大桥;喷气式飞机

阅读全文

与建国七十周年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