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17博鳌亚洲论坛成果

2017博鳌亚洲论坛成果

发布时间:2021-12-13 13:17:21

Ⅰ 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是怎么回事

3月23日,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盛大开幕,有超过18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为全球贸易做贡献的代表参会。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为本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Ⅱ 博鳌亚洲论坛给海南带来什么影响

海南博鳌因为被定为博鳌亚洲论坛永久的会址而闻名于世。带热了一大批博鳌旅游景点,主要有:海南博鳌海洋馆、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海南琼海七宝莲池等。周边海景优美,环境清新,国家在当地开设有干细胞研发先行区,10月20-22日,2017博鳌国际干细胞&抗衰老高峰论坛也会在这里举办。

Ⅲ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外交部有何表示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对此提问时,外交部汪文斌说:“相信在各方积极参与下,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为亚洲和世界各国早日走出疫情阴霾、实现复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汪文斌表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是疫情形势下首个以线下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各界高度关注。国家领导今天上午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阐明了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背景下加强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于增强各界信心、凝聚各界共识,引导亚洲和世界各国携手战胜疫情、共创美好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3)2017博鳌亚洲论坛成果扩展阅读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正式开幕

4月1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现场,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风和日暖、海碧山青,更是信心勇气、携手同行。本次论坛通过线下线上融合的方式,正搭建起连接海内外的“希望之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来到十字路口,唯有团结一心“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亚洲经济、世界经济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主题是:“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从2013年起经过8年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已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近一年多来,在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了亚洲及毗连地区经济复苏,展现了亚洲国家促进国际合作的决心,也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亚洲视角”。在全球范围内,“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截至去年底,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Ⅳ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这个论坛主要有哪些作用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这个论坛主要有哪些作用?

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经济发展而发起的聚会,有矛盾的话能放下来咱就放下来先发展经济再说。咱们都在这个地区不能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或者一些事情耽搁了经济发展。 能合作的就合作 就是这个样子 我的理解就这样。所以每年的峰会都没有具体内容也谈不上落实什么政策。

博鳌亚洲论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后疫情时代,加快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全面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是各个国家面临的最紧迫事项。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20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今年一季度经济延续强劲复苏态势,GDP更是实现了高达18.3%同比增速,预计2021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1/3。博鳌亚洲论坛是在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和中国经济取得稳健复苏背景下召开的世界范围内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通过面对面的抗疫经验分享和高质量建设性对话,将向全球各国传递更多积极信号和坚定信心,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社会复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Ⅳ 博鳌亚洲论坛20周年了,博鳌亚洲论坛论什么

博鳌亚洲论坛,英文简称博鳌亚洲论坛,是一年一度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各国就经济发展达成共识的结果。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非官方、非营利性、常态化、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公司于2001年2月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正式成立。博鳌是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每年定期召开年会。博鳌亚洲论坛为凝聚亚洲共识、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各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会议将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博鳌计划”,作出积极贡献。博鳌亚洲论坛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扩大,为凝聚共识、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区域合作、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论坛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成为具有亚洲特色甚至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

Ⅵ 博鳌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如果要在中国寻找一个对外开放与创新驱动的样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一定是答案之一。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深化,创新再驱动,这里是最前沿的地方。
大湾区的战略构想被正式提出后,粤港澳三地就受到广泛关注。4月9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现场,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共话大湾区建设与发展。
“大湾区规划很快就要出台”
两个特别行政区、9个地级市、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16家世界500强企业,经济总量10万亿元,总规模接近纽约大湾区……在马兴瑞眼中,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已经积累的优势。从全国来看,这里也是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年会上,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就要出台。他希望,规划出台后,可以发挥粤港澳三地各自的优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将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林郑月娥也非常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正式出台。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大湾区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发展,而且对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以及全世界的开放联系很有助益。她也呼吁,在具体规划出台后,最好有更高层次的负责人或机构来协调,“为我们排忧解难”。
梁维特提出,大湾区的建设既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又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要深入融合实现共享共建,又要兼顾各方不同效益,发挥各方独特作用;既要重视大型企业和机构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又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参与。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化进程正在加速,这需要更大的城市群来解决住房、交通、就业、产业链等发展问题,而“大湾区就是这么一个新的空间”。樊纲预测,到2050年,大湾区将拥有1.2亿到1.4亿人口,如果体制机制的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深入开展,“9+2”城市之间精诚合作、协同发展,大湾区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国两制”既是挑战也是优势
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和3个关税区。
“改革开放40年已经证明了这条路能走下去!”在马兴瑞看来,“一国两制”既是大湾区的最大挑战,也是最明显优势,下一步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就是要集聚各方优势与能量。马兴瑞坦言,目前大湾区确实在人、物、信息流动上遇到一些障碍,比如人员过关、进出货物等,这些问题可以得到部分解决。比如,香港、澳门的大学生在广东工作,需要就业许可证,广东省可以通过自身机制改革取消这类限制。
“流不动的地方,我们就要向中央政府报告,这些内容我们现在都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马兴瑞说,对于三地间的制度障碍,要一步一步解决,“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
林郑月娥认为,“一国两制”客观上为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更宽松、开放的环境,这在大湾区建设中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帮助。“在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大湾区需要的专业金融服务,无论是融资、投资还是发债,都是我们的强项。”
她还指出,香港独特的社会制度、法治传统以及与国际高度接轨的营商环境,既可以把国际企业引进大湾区,也能够帮助内地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南丰集团CEO梁锦松曾担任过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旧金山大湾区和纽约大湾区的综合体,既有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的结合,也有金融与国际贸易的结合,“‘一国两制’赋予香港很独特的地位”。
梁锦松尤其看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国际融资等业务。在他看来,这既是推动金融与制造业结合、促进大湾区建设的具体做法,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樊纲注意到,大湾区内有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他建议这3个自贸区可以先与香港、澳门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联盟,在贸易流通、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开展试点。
科技创新是方向 人才流动是重点
在博鳌论坛的相关讨论中,来自粤港澳的嘉宾都谈到了大湾区的重点合作方向:科技创新。
马兴瑞表示,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未来的主攻方向,但也是目前的短板所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和别人的差距相当大,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没有世界级的大学。”
怎么办?他认为,大湾区可以依托香港的科研力量,配置全球的创新资源要素,而珠三角可以继续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独特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特别是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力,我们在大陆是第一的。香港和澳门有一大批科学家,有很好的原始创新能力,把这些有机结合,应该不得了。”
林郑月娥也认为,香港可以通过底层的科研创新将成果转移和孵化到珠三角城市,等到企业规模扩大需要融资甚至上市时,再借助香港金融市场的力量。据她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这一届的香港特区政府还设立了特区发展顾问团和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大力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
林郑月娥提到,大湾区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需要更多人才在这里流动。在她看来,大湾区为香港解决了发展空间的瓶颈问题。“香港目前没有这个空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两大局限,一个是土地,一个是人力。”
梁锦松认为,人才是大湾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和留住全球人才,尤其是从细节制度入手。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称,香港到深圳过关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如果时间耗费太久,会影响人才能力的发挥。他建议利用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让人才在大湾区间流动得更为顺畅。
此外,他还建议在生活保障方面放开限制,服务更多人才。例如,在一些城市进行国际医疗试点,让香港和国外的医生可以在试点区内开展医疗服务,从而让人才在大湾区内流得动、留得住。听到这个建议,马兴瑞立马接过话头:“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是有可能实现的。”
马兴瑞还说,下一步广东将密切与港澳的合作,加快建立大湾区建设协调机制;聚焦破解一国两制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各自优势,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共同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强化医疗保障和人才合作,促进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更加便利。
本报海南博鳌4月9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任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4月10日 01 版)

Ⅶ 博鳌论坛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博鳌论坛成功的原因是亚洲正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世界对亚洲经济的关注和对博鳌亚洲论坛的兴趣也因此与日俱增。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东亚与南亚在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5%与6.7%,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2017年,亚洲贡献了全球约60%的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亚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5%,仍将继续占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行和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将变得更为密切,合作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增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体现。未来是亚洲的世纪,通过博鳌论坛这个平台增加沟通交流和寻求合作,加强地区经济联系,是实现亚洲整体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复兴的重要一环。亚洲经济的发展与活力,不仅带动着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沟通合作,更吸引了亚洲区域外国家和企业对亚洲经济的关注。

Ⅷ 2017博鳌亚洲论坛都有哪些议题呢

1月9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北京宣布,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3月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如何推进改革也是2017年年会的重点议题之一。相关议题包括:供给侧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医改、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业绿色革命、商业变革、教育改革、第四次工业革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去泡沫、资产证券化、去杠杆等。

创业、创新和新经济是近几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议题的新亮点。本次年会安排了十余场与新经济有关的分论坛,涵盖工业设计、城市的个性、分享经济、硅谷创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数字货币与区块链、金融科技、创业与资本、互联网汽车、直播经济等。

阅读全文

与2017博鳌亚洲论坛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