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的项目成果
“十五”以来,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234项,获得研究经费13800万元。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9项(首席主持1项),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金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7项,欧盟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际科学基金(IFS)5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课题3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8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优秀研究团队资助计划1项,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6项,个人荣誉奖9项。申请发明专利28项,获授权专利16项,已批准新兽药证书10项,成果技术转让9项。成果技术转让7项。另外有5项成果已通过专家鉴定。1人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1人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湖北省“全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发表SCI收录论文199篇,出版专著44本。
❷ 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
❸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吗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
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3)华中农业大学成果扩展阅读
1、华中农业大学研究成果:
2006年至2014年4月,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9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61项,省部级项目1782项,国际合作项目101项;获得科技经费约34.8亿元;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218项,其中,国家级18项;授权专利786项,其中发明专利583项,实用新型专利195项,外观设计8项。学校承担的各类在研科技项目1434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78多项,国际合作项目近46项,部、省级项目530项。
2、华中农业大学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13日,
收藏纸质图书138余万册,纸质期刊11万余册,电子图书136万册,数据库109个,电子期刊(全文)6万余种。文献资源涵盖农、生、理、工、文、法、经、管等学科,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馆,形成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❹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近2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科研、开发、推广和有关服务项目70余项,其中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丰收奖2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项,市级发明奖4项,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各级各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达1000多篇。
“十一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跨越计划项目、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农业行业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达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学院在研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
❺ 华中农业大学肾结石研究成果
近日,从我校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负责人、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正国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抗击结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构建了一个在常规条件下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功能基因进行方便安全研究的遗传操作平台,并发现了一个可能在结核病原潜伏感染及耐药性突变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WhiB-3。相关成果已以“Dissect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ory Pathways Through a New Bacterial One-hybrid Reporter System”为题,于2月18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由我校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章通讯作者为何正国教授,第一作者为生科院2006级本硕连读研究生郭曼曼。
《基因组研究》杂志由国际知名的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于1995年创办,属于国际性同行评审性月刊。该期刊关注所有物种的基因组研究,并刊登提供或有助于以基因组为基础的生物过程分析的研究文章,2007年SCI影响因子为11.2。
曾经蔓延全球的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或动物而引起的,20世纪因医药事业的进步而消退。但是已被大多数人淡忘的肺结核近年来又“死灰复燃”,成为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150-200万人死亡,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对结核病的防制。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大大加强了对结核病原的研究,2008年,我国还专门启动了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在张启发院士、陈焕春院士等专家的呼吁和支持下,我校也于2007年成立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专门针对包括病原微生物、农作物等重要对象在内的蛋白组及代谢组学开展高水平研究。
据介绍,结核病原的研究一直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极其缓慢,遗传操作不方便;另一个是它具有很强的感染致病能力,对研究人员健康存在威胁。因此,特别需要建立一个能在常规实验条件下方便安全地研究其功能基因的新技术。在这项研究中,何正国教授的实验室建立了一个新型的细菌单杂交报告系统,能够在大肠杆菌中方便地研究DNA复制蛋白或转录因子与靶DNA之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利用该系统,他们已经发现了100多个以前不知道功能的转录因子可能直接参与调控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过程。特别是,一个名为whiB-3的基因被首次发现能广泛调控结核分枝杆菌多个致病基因的表达,这暗示该基因可能在结核病原潜伏感染及其耐药性的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基因组研究》杂志聘请的三位世界同行专家不约而同对该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遗传操作平台,新发现的功能基因在临床方面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重要性。何正国教授介绍说,由于新发现的基因极有希望成为抗结核新型药物靶标,具有明显的药物应用潜力,相关发现最近已经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的科技成果
学院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支撑计划、国家行业计划,湖北省及相关省份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多项,近年获批科研经费逾5000万元。建成了“油菜的遗传改良”教育部创新团队,棉花遗传育种、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农业害虫治理与昆虫资源利用和生物质能源等研究团队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来,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审定作物新品种60余个,其中油菜新品种37个,累计推广面积2亿亩;授权专利17项。2003-2007年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SCI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累计发表138篇。推广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10余项,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❼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的项目成果
1、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157项,省部级135项,国际合作19项,科研经费每年在4500万元左右。
2、发表SCI收录论文321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10篇、5以上论文2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6项,申请专利75项,授权专利29项,国家级审定品种18个,省级审定品种52个。获得的授权专利和培育出的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农作物新品种,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为“三农”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近5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
(1)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大规模开展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与国际同类研究处于同一水平;
(2)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分离鉴定了有应用前景、功能明确的控制水稻产量、品质、抗病虫、抗逆等新基因49个,基因均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基因17个,有助于改变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长期依赖引进国外基因的局面。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Plant Cell上,多篇论文以杂志封面的形式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长期致力于杂种优势生物学基础研究,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的观点,并利用构建的“永久F2”群体全面、圆满地解析了优良杂交稻汕优63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4)以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为基础进行作物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形成了主要农作物资源创新与挖掘的技术、理论体系并培育大量特色材料;
(5)构建了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一批油菜、番茄、棉花、水稻品种(系);
(6)建立了完整的柑橘细胞工程技术体系,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离体材料保存库,发掘了一批有价值的柑橘突变体,培育的品种占我国同期选育品种的35%,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在国内外油菜育种界被广泛研究利用,以此为材料培育了一大批新材料和新品种,精细定位一批油菜育性相关基因并应用于育种实践,每年以1300万亩的面积在全国大面积种植,杂交油菜的研究与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❽ 华中农业大学校名是谁写的
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百年校庆亲笔题词。
老校门前有董必武为学校题写的校名——“华中农学院”。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百年校庆亲笔题词。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听取我校关于生物产业的汇报。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亲笔回信,并提出“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希望。
(8)华中农业大学成果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2017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华中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月,华中农业大学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❾ 华中农业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预期成果怎么写
华中农业大学相关信息,
建议直接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或你的班主任、辅导员。
祝你新年学业进步。
❿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或是985吗
华中农业大学是211。
华中农业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景面文心、情景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
现有学院(部)17个,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
学校荣誉:
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十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以来连续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再次荣膺这一荣誉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华中农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