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国后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积极的成果和走过哪些弯路
积极成果: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加快了建设步伐。
弯路:大跃进损害了国民经济、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饹农民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建设。
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
㈢ 如何看待我国建国初期所遭遇的曲折发展 简答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上升的,建国初期很多方面我国经验不足,需要摸索
㈣ 中国建国初期曲折岁月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或从国情出发,或不能脱离实际均可)。(4分)
(3)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4)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4分)
他领导中国开始走向富强,他的历史功绩举世公认。(4分)
(5)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或他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4分)
㈤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一路一带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根本原因:
第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950年,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十多年的物价上涨的阶段。为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1950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了。
第三、 合理调整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起重要作用、1950年上半年中央在统一财经政策上,又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这 主要是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5)建国初期我国建设成果曲折原因扩展阅读
新中国经济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108930亿元,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4、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成为新的国际标准。
6、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颁布实施。支持重点节能项目924个,建成后可形成2200多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
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㈥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党和人民在“文革”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67年2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党内健康力量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被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1975年,邓小平大刀阔斧地对各个行业进行整顿,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转向回升,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党和国家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6)建国初期我国建设成果曲折原因扩展阅读: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1、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
2、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㈦ 我国社会主义建国初期取的成果的根本原因
在上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㈧ 建国初期,我国民主建设出现“曲折”的原因是什么
人民对党了解不够。
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政府的重视。建国初期,建立起中国科学院,制订科学发展规划;
2、国防建设的需要。建国初期,我国取得成就的主要领域是两弹一星。
3、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4、教育不断发展完善。
5、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