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草莓簇生植原体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分子生物学检测:JosephPostmanandNahlaBassil曾用两组引物进行巢状PCR检测,初始PCR的通用引物P1/P7和巢状反应用引物R16F2n/R16R2,可检测草莓簇生植原体,以9月中病株的叶柄为最合适的检测材料。
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草莓病株叶柄切片,电镜见韧皮部有类似菌体。DAPI染,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筛管有荧光。
检疫危险性评价:草莓簇生病病原为草莓簇生植原体。草莓无性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介体、危害情况不明。有资料认为引入,定居、扩散的潜在险系性小,经济危害小,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4分,为低危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内尚无发生,鉴于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007年)。
地理分布:美国。
检疫国家地区:中国。
应检植物:草莓无性繁殖材料。
检疫措施:进口时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许审批,限量进口,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此类病毒。入境后须经指定的隔离检疫站进行一年以上生育期检验,确认无病者,交还进口货主,并在隔离条件下繁殖无病毒种苗,才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B. 草莓皱缩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生物测定法是通过嫁接或蚜虫传播到感病指示植物而进行的。
弗吉尼亚草莓UC-4、UC-5、UC-6等品种和高山草莓Alpine品种,具有很高感病性,以丛林草莓VC5检出率最高(检出率100%)。被害后表现为条纹花瓣和叶柄病斑,其他症状还有叶脉褪绿后产生不规则坏死斑,叶片偏上生长、皱缩、畸形以及异常增生。
血清学检测:病毒的纯化能顺利进行(Hunter等,1990;Leone等,1991),但尚未制备可靠的抗血清。
电镜观察:应用电镜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具弹状病毒组的典型特征(Richardson等,1972;Yoshikawa&Inouye,1989)。在蚜虫中也发现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有被膜,其大小为69±6nm*190~380nm。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草莓皱缩病毒,可通过草莓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并可经草莓钉蚜等进行持久性传播,容易形成流行。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内虽有发生,因对草莓生产可构成相当经济损失,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和内检对象。
地理分布: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中国(辽宁、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前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它的实际分布要比上面所列的广泛。只要发现Chaetosiphon属草莓蚜虫地区就有SCV的分布(Frazier等,1988)。
检疫国家地区: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荷兰、克罗地亚、秘鲁、挪威、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土耳其、匈牙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冰岛、摩洛哥等。没有任何地区性植保组织将SCV列为检疫性病害。SCV在欧洲有介体使得它广泛分布,是该地区常见病害之一。EPPO正在制订的草莓无毒生产计划中要求不带该病毒。
应检植物及部位:草莓繁殖材料。
检疫措施:进口草莓繁殖材料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此类病毒。入境后经检验,确认无病后才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C. 草莓潜隐C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欧洲野草莓及弗吉尼亚草莓的有些品种,始发症是新生叶和叶柄严重偏上性,接着叶片变小,而其他品种表现为和性或暂时性症状。
体外稳定性:无报道。
电镜观察:通过电镜观察欧洲草莓被害组织中发现类似病毒粒子,具有弹状病毒属的特征。该病毒集中分布于细胞核及其周围,而草莓皱缩病毒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分布(Yoshikawa等,1996)。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草莓潜隐C病毒,可通过草莓的繁殖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并可经草莓钉蚜扩大蔓延,对草莓生产可构成一定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7分,为中危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内尚无发生。EPPO列为A1类名单,因还未分离得到该病原,无法检测,我国尚未定为外检对象。
地理分布:日本、美国、加拿大。
检疫国家地区:保加利亚、荷兰、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南斯拉夫、挪威、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突尼斯、匈牙利、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澳大利亚、秘鲁、阿尔及利亚、冰岛、摩洛哥等。草莓潜隐C病毒病,是EPPOA1名单中的检疫性病害(OEPP/EPPO,1984)。在EPPO地区,该病害能够造成草莓早期衰退和严重减产。而欧洲草莓多数品种对普通草莓病毒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病性。草莓钉蚜介体在EFFO地区广泛分布。如果该地区广泛种植无毒繁殖材料,这种病害的检疫重要性将会减小。
应检植物:草莓繁殖材料。
检疫措施:EPPO要求(OEPP/EPPO,1990)对进口植物材料必须进行室内检疫。繁殖材料应附有检疫证书,证书上列出不带该病毒的侵染源和常见病毒名单。其母本必须在过去三个生长季节未发生该病毒,种植地区在上一生长季节未发现该病毒。
D. 草莓即将上市了,想要检测一下,应该去哪个部门要检测哪些项目需要多少费用
每个地区都有农产品检测中心或者各地的检测服务公司,可以做这些检测。草莓检验的项目:卫生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转基因成份、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激素及内外源污染物等常规和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质量评价及研究。 各地视不同情况而定。检测费用1000-2000元。
E. 下雨天对草莓花成果有影响吗
没什么影响如果你做畦种植的哈 做好排水就行
F. 如何进行草莓病毒病鉴定和检验
鉴定检验草莓无病毒苗,常采用小叶嫁接法、蚜虫接种鉴定法和电子显微镜检测法。利用电子显微镜检测草莓病毒比前两种更直观,而且速度快。其方法是,利用负染色法及超薄切片法处理待测叶片,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被测叶片中含有较多病毒颗粒,可被直接观察到。
G. 草莓开花挺多的,为什么成果律低呢
虽然草莓是雌雄同株的,可以自花授粉但是这样坐果率低,很容易结果减少,甚至不结果可以用毛笔之类的进行人工异花授粉,这样坐果率会比较高
H. 草莓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草莓园应选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土壤肥沃疏松。
前茬作物为豆类或葱蒜类蔬菜地为宜,园地应先行除杂草、灭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湿润土层5-6厘米),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1周后,根据种植的数量适当施肥,结合深翻园地,精细整地,做成高20厘米,宽50厘米的畦面,畦沟宽30厘米。
2、选草莓苗:做好草莓幼苗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幼苗,最好选择一些当面就可以开花结果的草莓幼苗,最好草莓的幼苗带着一些根系或者尽量多带一些草莓幼芽或者草莓叶子。
3、选择种植时间:草莓的种植季节的选择,最好选择在春季,或者初春,或者春末夏初,或者清明前后种植,这些季节或者时令都比较适合种植。
4、灌排方法: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草莓是喜大水大肥的植物,但是用不同的泥土有不同的浇水法,比如我养花,大多是用山土调配,有点点的粘性,表面干结就会出现丝丝的裂缝,说明就要浇水了。
种草莓我用的是园土混合木屑,珍珠岩等,很疏松透气,这种土,经常保持湿润,甚至水大点也不会伤根。
5、加盖塑膜:地膜覆盖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果,还能提高果实质量,增加商品果率。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盖膜。注意盖膜前一定要摘除植株上的枯叶、老叶。
6、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
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7、采收: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一般亩产草莓1500千克。
(8)草莓成果验收扩展阅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几圆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阔楔形。
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极尖,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长2-10厘米,密被开展黄色柔毛。
草莓花呈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花序下面具一短柄的小叶;花两性,直径1.5-2厘米;萼片卵形,比副萼片稍长,副萼片椭圆披针形,全缘,稀深2裂,果时扩大;花瓣白色,近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基部具不显的爪;雄蕊20枚,不等长;雌蕊极多。
草莓的果实呈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鲜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于果实;瘦果尖卵形,光滑。果期6-7月。
I. 草莓种植
草莓高效种植技术
草莓是一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结果早,产量高,而且省肥,易管理,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在一般管理条件下,当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植,第二年5月底采摘结束,果实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可达1500~2000千克,亩收入5000~7000元。据杭州市几年来种植草莓的经验,要种好草莓,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即应选择地势高,地面平整,田块南北向长方形,灌排方便,土壤质地疏松,最好是江、溪冲积土,属培泥沙田或泥砂田的田块。这类田块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强,易早发。因此,在栽培技术方面应抓好以下各个环节。
1.选择优质品种 选择早熟,休眠浅,适合温室栽培,高产耐贮运的优质品种,如丰香、章姬等。
2.培育壮苗 草莓通常为葡匐茎分株繁殖和地下茎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松,无杂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条件。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个月翻耕,整地时,每亩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30千克作基肥,再开沟作畦,畦宽2米。选择健壮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茎的生长有充足的空间和光照。如农户不设立专门繁殖苗圃,也可于当年5月底果实采收后,在生产地中选留一块条件好的作繁殖基地,并每3行删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后松土整平,并将新发出的匍匐茎引向母株周围空间处,将茎节上的叶丛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茎节上形成有3~4张叶片的新苗时,即可将幼苗切离母株移植。要尽量选用离母株近的壮苗集中移栽,一般离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长越健壮,长势越旺盛。
3.提高移栽质量 一般于8月上旬~9月上旬,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移栽,尽量避开晴天炎热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亩本田施腐熟栏肥2500千克、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后作成垄顶宽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垄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的高垄。移栽前每亩用50%丁草胺200克兑水60千克喷雾防除杂草。垄面铺黑色膜,以提高土温和防止果实接触地面受沾污而影响着色与品质。每垄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亩种植7000~8000株。
4.科学管理
(1)培土 如垄面没有铺黑色薄膜,则在9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进行一次厚培土,以促使幼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
(2)覆盖越冬 到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至白天最高温度低于15℃或者晚上温度低于8℃时,尽快搭建大棚,棚宽6~9米,中心高度2.5米。覆盖材料为厚度0.08厘米聚氯乙烯膜。第二年3月下旬~4月上旬,随着气温回升,开始揭开大棚两侧薄膜,以降低棚内温度,提高通风透光程度,要求白天棚内温度在30℃以内,开花后白天的温度在20~25℃,晚上不低于5℃。
(3)疏花 草葱花序上第3级和第4级枝梗上的花常不孕或只形成无效果实,在开花前花蕾开始彼此分离时要将这些花蕾疏去,疏蕾时间最迟不迟于第1朵花开放期。有条件的农户,最好从草莓始花期开始,棚内放一群蜜蜂,以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果率。
(4)追肥 在草莓浆果形成后,果实膨大到约成果的一半大小时,亩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各含15%)10千克,每隔15~20天施一次,连续施3~4次。
(5)精细采摘12月上旬开始采收,每隔1~2天采摘一次,一个品种的采收期一般可延续至5月底。一天中,采摘的适宜时间为上午,露水干到炎热来临前。露水未干或在雨中采摘的果实容易腐烂,应尽量避免。采摘动作要轻,手捏果柄,带柄采下,不要损伤花萼,否则易腐烂。
参考资料:兵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