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一下对中国武术的认识。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式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开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2. 武当山特区中学的教学成果
学校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注重学生特长的发展,学校同艺术学校、武术学校以及其它职业学校联手育人,开设了武当特区地方课程,接受武当文化熏陶,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搭建了舞台,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涵。
武当山中学十年终破壁,已随着武当山“创世界知名风景区,建中国山水园林城”这一大目标的发展机遇,学校将在特区两委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带领全体教师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将迈出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办出武当人民满意的学校。
3. 武术基本功的名称和图
1、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
武术来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中国武术历史悠久,起源中国祖先的生产劳动,发展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攻防技能是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中国武术作为社会文化与中华文明同步产生,点击阅读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早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予,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
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代代相传。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武术家——蚩尤,蚩尤此时发明出多种兵器,其中一部分经演化传承至今。
进入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运用这些器械的方法,还有了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当时的武技多称“手搏”“手格”“股肱”等。
据《史记》记载,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纣王都是徒手生擒猛兽的技术能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这时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使武器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质量精良,长短形态多样,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
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已非常普遍并很讲究攻防技巧,拳术打法也出现了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就已有较为成熟的技击理论记载,并提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见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以看出,当时的武术已由过去单纯的攻防动作逐步发展成可以单独演练的套路形式。
汉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在宫廷的酒宴中常出现剑舞、刀舞、双戟舞等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运动。徒手的拳术表演和比赛也深受统治者重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汉哀帝就是一个“卞戏”迷,说他“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
汉代还通过“试弃”(拳技的考试)选拔武职人员。汉代拳术除了“防身杀敌”“以立攻守之胜”的实用之术外,还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狗斗舞”“醉舞”,还有“六禽戏”“五禽戏”等。这些均可视为早期的象形拳本。这一时期的武术著述也明显增多。
仅《汉书•艺文志》就收录《剑道》 38 篇,《手博》6 篇,这都是论述“攻守之道”的专著。
隋唐时期,武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推行“武举制”,以考试的办法选拔武艺出众人才,这从政策上促进了民间和官方的练武活动。
在隋末就以武功闻名于世的少林寺,在唐武德年间 (618 一 626 年),因助李世民铲平隋末割据势力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声名大震,官府许其自立营盘、演练僧兵。僧徒一度达 2000 余人,练武之风日盛。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战火频仍,广大人民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如“角抵社”“英略社”、 “弓箭社” 都是比较大的民间习武组织。“十八般武艺”一词也出现于宋代的典籍之中。据宋华岳《翠微北征录》载:“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此文原意强调弓箭在征战中的重要性,但已反映当时的兵器远不止 18 种。宋代武术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几部古代小说中窥见一斑,如《说岳全传》《杨家将》《水浒传》等,都描写了众多武艺高强功夫独到的男将女杰。
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蒙古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明太祖先元璋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
这样,明代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歌诀。由于明代的文武全才之风,使武术家著书立说达到鼎盛,而且图文并茂,保留了珍贵的武学遗产,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统计,重要的专著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何良臣的《阵记》、茅元仪的《武备志》等。
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满清贵族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
以地区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当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内功,以门类分有太极门、形意门、八卦门、迷踪门,还有长拳类和短打类。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长短的不足。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火器的普遍使用,武术的健身作用更为明确,它更主要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健康,重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定期举行武术汇报表演,还在高等师范院校及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并组织专业人员在继承传统拳术的基础上,广收众家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中组长拳、初级长拳以及器械套路。
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使武术运动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城乡,群众性的武术运动都广泛推广。特别是近几年来,武术套路在技术风格上、结构布局上、质量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还出现了集体比赛的项目,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新成果。
4. 华东国际文武学校的教学成果
文化与武术表演是学校的一大亮点。二十余年来,学校参加了一系列较
高层次的表演活动,并为文艺院校、影视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2011年6月底,参加台州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红歌会,表演《那一生红》、《党旗飘飘》、《旗帜更鲜艳》、《阳光路上》等歌舞节目;
2011年7月,与台州电视台合作举行“看《少林》游少林”参观表演活动,配合电视剧《少林传奇》之《大漠英豪》在台州的播出;
2011年7月,学校表演队参加第八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荣获25枚金牌,4枚银牌和集体项目第一名及个人全能冠军一项;
2011年9月,学校表演队参加浙江省首届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16枚金牌、4枚银牌和集体拳第一名。 柔道比赛是学校的一大强项。校柔道队教练崔喜、李志光是原国家柔道队队员、国家级柔道裁判,曾多次在全国及国际柔道比赛中获奖。在教练指导下,学校柔道队参加一系列柔道赛事,佳绩连连:
2007年,在临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柔道比赛中获9枚金牌和团体第一名;
2008年,在台州市第三届运动会柔道比赛中荣获9金10银和团体第一名;
2008年,获浙江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台州赛区预选赛14金,同年获浙江省柔道锦标赛1金3银;
2009年,获台州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11金2银和团体第一名;
2010年,获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柔道比赛中1金3银;
2010年,获全国青少年柔道锦标赛1金;
2011年,获全国青少年柔道锦标赛1银;
2011年,主办台州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获9金7银和团体第一名;
2011年,获临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柔道比赛15金4银和团体第一名;
向浙江省柔道队输送队员4名。 2011年,该校竞技班在左恒鹏教练的带领下,参加了四次各种级别的武术比赛,共取得了60金21银8铜的优异成绩,并在浙江杭州第八届传统武术大赛取得集体项目第一名,在2011年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取得集体拳第一名。具体如下:
2011年2月18日,由左恒鹏教练带领该校学生参加在黄岩体育馆举行的台州市第七届“泰隆杯”武术大赛,荣获5金4银3铜的成绩。参赛队员如下:牟太栖、张旭林、王林、陈建敏、熊帅、王帅、徐有杰。
2011年6月18日,由左恒鹏教练带领该校学生参加在路桥文体中心举行的台州市“黄氏杯”首届武林大赛,荣获14金9银5铜的成绩。参赛队员如下:牟太栖、张旭林、王灿、王林、洪杰、陈建敏、蒋晨松、徐婷婷、黄婷、熊帅、王耀、王剑威、王帅、少波、徐有杰。
2011年7月15日-18日,由左恒鹏教练带领该校学生参加在杭州黄龙体育馆举行的2011年浙江杭州第八届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荣获25金、4银和集体项目第一名的成绩,其中王林同学获得个人全能冠军。参赛队员如下:牟太栖、张旭林、王灿、王林、洪杰、陈建敏、蒋晨松、徐婷婷、黄婷、熊帅、王耀、王剑威、王帅、邵波、徐有杰。
2011年9月24日-25日,代表台州市参加在杭州建德举行的2011年浙江省传统武术锦标赛,荣获16金4银和集体拳第一名的成绩。参赛队员如下:陈建敏、王剑威、洪杰、蒋晨松、邵波、徐有杰。
5. 如何提高武术教学成效01
一、 在武术教学中注重“德”与“礼”的培养
在武术学习中更注重“德”与“礼”的培养,这与当前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吻合,也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鲜活的载体。针对应试教育及对独生子女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显重要。尤其在我校,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好,养尊处优的心理状态较普遍。学生往往缺少锻炼,体质相对较差。能吃苦耐劳的学生相对较少,意志簿弱的学生相对较多。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特色化是素质教育内涵的鲜明体现。学校的特色化既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要求。武术教育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多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荣誉,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了让武术教育不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学习上,结合我校德育工作,挖掘其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把武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武术的育人功能除强身健体外,其武德休养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影响深远,我们组织学生通过观看武术教育录像,武术绘画、武术故事演讲比赛,武术专业队表演,武术快板演出等活动,推动以武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术教育活动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武林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 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武术训练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磨练学生坚忍不屈、不畏困难的毅力。例如:武术基本功训练,有的学员练了一会就坚持不住,这时教师会及时激励,跟他们讲革命英雄故事,学员们听后也很震动,决心向烈士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那些怕苦怕累的学员逐步变得坚强起来,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咬住牙根坚持训练。另外,在武术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对学员进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日常的训练课和外出演出以及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要求学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起初部分武术队员,由于年龄小,生活条件优越,意志弱,怕苦怕累,不愿帮助别人,但经过长期艰苦的教育、引导,同学之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在比赛中同学们会自发为场上的队员呐喊助威,促使团队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发扬,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学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成绩斐然。体育系从1984年开始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当时的基础教学内容主要为田径项目及篮、排球。1989年,体育系为推进终身体育教育,率先提出“大学体育四年不断线”的理念,成立了基础教研室和专项教研室,在全国率先实行体育课选课制,实行多课程、多时段、实践与理论并重立体式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内容也由较为单一的田径项目增设至20多个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女子健美操、女子艺术体操、男子棒球、女子垒球、游泳、太极拳、健美、拳击、轮滑等。体育系多次被评为国家及上海市体育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在1996年的京津沪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体育系以满分被评为国家体育教学优秀单位,历年都被评为贯彻国家体育教学工作优秀单位。
7.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的教学成果
我系学生在省、市体育比赛中屡获殊荣:2012年参加四川省大学生运动会,取得9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2011年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曲棍球锦标赛,获得乙组冠军;参加2011年四川省高校体育专业女子篮球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2011年全国排舞大赛总决赛,获得全国普通院校组集体自选曲目、规定曲目一等奖,个人项目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并被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全国排舞推广中心评为最佳编排奖;2010年“浩沙杯”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全国总决赛五个一等奖、2010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西南赛区第一名、“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赛”西南赛区第三名并晋级全国南北对抗赛、“NBA啦啦队选拔赛暨2009年全国啦啦操系列赛”四川赛区二等奖,2009年四川省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夺得两银、两铜,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08年四川省首届高校散打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队员分获男子丙组65公斤级、70公斤级第一名、第三名和女子丙组65公斤级第一名,等等。在专业特色上,我系结合地方需求,充分利用地方优势,经过充分论证,聘请曲棍球国际级裁判员、高级教练员担任教师,开设了曲棍球课程。现有12名学生参加全国初级曲棍球裁判员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5名学生获任中国曲棍球D级技术官员资格。我系拥有较完备的运动设施,建有标准田径场、室内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体操武术健美操房、沙滩足球场、沙滩排球场,并拥有配套的器材设备。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体育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体育系将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团结奉献,务实创新,办一流系科,育一流人才”为奋斗目标,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工作者而奋斗!
8. 在贴吧质疑一个人的教学成果——我这么做犯法了吗
不犯法。
如果他威胁你,对方犯法。
9. 武术基本功
每个师傅的教学方法不同。
大部分师傅,都会先教你基本功,然后看你的表现,决定你适合练习哪种拳法,这样的练法,如果你是每天都练习的话,基本功要一年半到两年(这个时间是指可以练习拳法的时间,基本功还是每天都要练的O(∩_∩)O~),拳术的话,就只能看个人悟性啦!
还有一部分师傅,喜欢先教你拳术,一段时间后,看你对不同拳术的理解(就是所谓的悟性),再按照某一种拳术,进行增对性的基本功练习。
只要武术师傅不是有心不收你,基本就是以上我说的两种情况。
至于练武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本就没有定义和标准,而且还是和个人的悟性有关,武术讲究的是持之以恒,如果你真想在武术上有成就,那从你练习那一刻开始,就要一直练到老去。练武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O(∩_∩)O~
10.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出版教材16部,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主持、参加省部、厅局及校级课题53项。1999年学院被评为“兵团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1年学院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兵团体育事业贡献奖”;2002年、2004年被评为“兵团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学院还致力于打造跆拳道、田径、篮球、武术和健美操等品牌运动项目,并在跆拳道、田径等项目的比赛中获得过优异成绩。近两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品势二等奖和5金2银的优秀成绩。近三年来,连续获得自治区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团体冠军,自治区大学生田径比赛团体第二名,自治区大学生武术比赛多项冠军,自治区健美操街舞比赛中获得六金、九银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