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省玉山县三清山有什么“绝”色风景
首先是三清山的奇峰怪石,奇花异草,其次是霞光云雾等自然风景,这些都是值得观赏的绝色风景。
『贰』 三清山的演化历史
三清山的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10亿年前,三清山地区成为华南洋中的一个岛弧,9-8.5亿年前后,洋盆消失、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三清山地区恰处于古板块结合带。中生代以来,陆内A型俯冲与陆内伸展奠定了地质构造和地理格架,为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形成、生物的繁衍以及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质环境。
约9亿年前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对接,并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留下了珍贵的古洋壳残迹即蛇绿混杂岩带(9.68亿年)和兰闪石片岩(8.66±0.14亿年),是古板块对接和晋宁造山运动的重要见证。8.3~8亿年前进入裂谷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三清山位于扬子大陆板块与华南裂谷海盆之间的过渡带,形成了海相磨拉石—复理石和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南华纪早期,区内处于滨海—陆表海的沉积环境中,以碎屑建造沉积为主;随之“雪球事件”出现,留下了古冰川活动的遗迹—南沱组冰碛岩。
震旦纪,陆壳基本固结,气候转暖,冰雪消融,到了震旦纪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沉积了一套浅海相泥硅质和碳酸盐建造。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2亿多年前,三清山结束了长期的海洋历史,开始进入内陆发展的新阶段。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中生代是三清山花岗岩成岩、成山的重要时期,也是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的奠基时期。此后,又通过新生代的变化,才造就了现今的奇特的花岗岩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叠世印支运动之后,三清山及其相邻地区为陆内地势相对较低的复式向斜。此后,才逐渐形成今日所见的盆岭地貌格局。
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岭雏形期,由于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区内发生了强烈的燕山期陆内造山动动,随着赣东北深断裂的陆内俯冲作用,形成了北东向三清花岗岩基,怀玉山脉开始呈挤压型“坳中隆”式低缓隆起,并逐渐发生弱剥蚀,两侧出现陆相盆地。当时,包括三清山在内的古欧亚大陆与古北美古大陆曾是相连的。
在晚白垩世盆岭伸展成型期,进入喜马拉雅期,地壳于造山后,强烈伸展,发生大规模断块作用。怀玉山脉急剧隆升,强烈剥蚀,花岗岩体暴露地表,估算剥蚀厚度约4000~5000m。山脉两侧作不均衡断陷,形成红色碎屑岩断陷盆地,北侧盆地规模较小,南侧信江断陷盆地规模大,堆积红色碎屑岩厚度2000~3000m。山体与盆地存在巨大反差。是怀玉山脉主要的形成期。欧亚古大陆与北美古大陆开始分离。在古近纪至新近纪盆岭缓变期,为地壳强烈伸展后的相对休眠期,山体剥蚀微弱,盆地萎缩,缺失沉积。
在第四纪盆岭改造期,地壳作波浪状缓慢抬升,在怀玉山脉上部和近山麓地带的三清湖喀期特峰林都保留有3级夷平面,信江河谷形成3级阶地。从怀玉山山脉、山麓至信江盆地,地壳隆升幅度依次降低。同时沿部分断裂,发生差异升降作用。三清山受周边所围绕的3条正断裂控制,再次缓慢抬升,在怀玉山脉隆起的背景下,形成“隆上隆”,成为怀玉山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三清山峰林景观的造景时期 。
『叁』 三清山的作文
三清山方圆两百二十平方公里,因主峰玉京、玉虚、玉华三峰似道教鼻祖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而得名,其顶峰海拔达1816.9米,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三清山历经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终以其雄奇险秀的神采成为大自然的瑰宝。三清山以山岳、古松、云雾、飞泉、道教古建筑称奇,怪峰异石仙迹神工,古松奇花万姿千态,飞瀑流泉瑰丽多彩,云海神光变换莫测,人文景观粗犷古朴,可谓处处有美景,时时露神韵。历代文人墨客不辞攀登之苦,纷纷登山吟赋,留下了“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等无数赞誉。当代著名的散文家秦牧则把三清山描绘成“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赞美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自然,奇在深幽,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三清山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道教文化于一身,是造物主给世人的丰厚馈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展风景名胜资源普查,三清山逐渐显露出她那令人惊异的芳容。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清山,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从完全原始状态的深山幽林,逐步成为一个景观独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呈良好发展势头的风景游览区。到本世纪初,三清山将成为文明遐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国家一流风景名胜区。三清山风景区旅游栈道是一条平均海拔1600米、长4600米的旅游栈道,专家认为,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旅游栈道,而且其设计之奇巧也实属罕见。这条旅游栈道位于三清山西部,又称西海岸栈道。14亿年前的地质变动使三清山三次沉入大海,现海拔1600米的西海岸栈道就与古地质时代的海岸线基本一致。西海岸栈道通体灰白,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如玉带沿悬崖峭壁蛇行延伸,其中3600米甚至没有一级台阶,最窄处仅有90厘米。游客到此,必定是背部紧贴万仞崖壁,任脚下翻滚松涛阵阵,极目远眺,更有气势磅礴的云海直到天际。人们可在栈道上行走吟唱,任山风吹拂,尽情体会云中漫步的感觉。西海岸栈道耗资2000多万元,把自然景观云集的梯云岭景区和人文景观荟萃的三清宫景区连为一体,其安全系数极高,经过了反复的加力和拉力实验。三清山虽然已经有了世界最高最长的高空旅游栈道和观看野生动物的安全平台,但为进一步构架三清山风景区,三清山的东部环线栈道正在运筹之中。届时栈道将在东部山间众多瀑布中穿行,山、水、人将合而为一。女神峰属三清山三大绝景之一,位于三清山之南,面玉京峰而立,高86余米,远眺近观,从各个角度审视,此峰皆形如少女,丰满秀丽。她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秀发齐肩,正襟端坐,凝神沉思;双手托着两棵古松,意若要使春色永驻人间。其峰浑然似鬼斧神工,成就了这尊艺术珍品。相传姑娘本是山下一采药老人的独生女儿,为救护众乡亲,泄露了玉帝要把三清山沦为中海、把百姓变为人鱼的天机,才遭玉帝惩罚而化为石峰的。万芴朝天位于玉京峰东南。此峰拔地而起,立面平薄。由于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分化,峰体岩石如削,形成一片片长条裂隙,线条均匀,状如竹简,故名。相传,太上老君在玉京峰与众仙下棋,忽然听到山崖下一声巨响,老君转首俯视,见一条巨蟒破岩而出,欲害不远处一位老妇,老君心发慈悲,顺手掷下竹简经书将巨蟒镇住。现在简书峰下有一巨石腾空而起,其状如蟒,近处有一险岩形似村妇。传说把这一景点的几个景物贯串起来,给游人增添不少情趣。仙苑秀峰位于岩珑峰西,拔地而起,崎秀出,故名。峰体四周岩绝壁陡不可攀,顶上岩石参差突起骨几株虬松破石而出,姿态飘洒。玉京峰俗称广平尖,异名孔明尖。位于三清山的中心,与玉虚、玉华两峰鼎峙屹立,海拔1816.9米,是清山第一高峰。《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三清山系道教名山,其最高峰故名玉京峰。峰顶突出有两大岩石。东侧岩石峭壁上镌有“玉京峰”三个楷书大字,顶端平坦约会1平方米,中间有一方石,刻有棋盘,传说是太上老君与众仙下棋处,人称“棋盘石”。其东南侧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的铸铁觇标一座,为玉京峰的标高点。西侧岩石地势空旷,上有两块相连的巨石,锋如刀刃,很难立足,岩壁上镌有“升天石”三字,比东侧岩石要高3.08米,“此处离天十八丈”,是三清山的极顶。玉京峰气势雄伟,高耸云天,东、南、西三面岩石如峭,峥嵘险峻。峰下西北侧是飞仙谷,深邃莫测。北面有登极岭,石磴蜿蜒曲折直达峰顶。身临其巅如在九霄,脚下绝壁千仞,危崖欲坠。周围群峰交织,幽壑纵横,俯视令人头晕目眩。站在峰顶远眺,极目烟峦无际处,天上人间一望中。“值天朗乞清,则匡庐,鄱水隐然指顾间”。玉京峰南面,蓬莱三峰隔壑而列,陡峭秀丽,葱茏娇翠,奇美动人。玉京峰顶看日出是一大奇观,旭日东升如锦上金盘,美不胜收。遇有云雾又是一番景色,时而苍茫如海,时而缥缈如纱,游人迈步云中走,伸手可以把云抓,俨然人间仙境。玉帘瀑布位于三清山石鼓岭这上的幽谷丛林中。此瀑分数股,有的紧依崖壁,蜿蜒曲折,时断时续;有的悬空而下,如水帘垂下。距此瀑一里左右处,又有一大瀑布从悬岩上飞落,高34米余,上宽18米余,下宽30米,远看宛如一挂白玉珠帘高悬于天际,近看又似万斛珠玑,凌空抖落。风雷塔在龙虎殿北的悬崖上。宋代建筑。前临深谷,气势雄伟。塔以悬崖上之巨石为基,用花岗石分塔底、塔身、塔顶三段雕凿干砌迭成,6层5面,塔檐角稍向上翘,塔顶为攒尖式。塔高2米,古朴玲珑,是三清山古建筑的明珠。风雷塔离王祜墓不远,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从堪舆观点出发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风雷塔周围苍松挺立,景色绮丽。这里东面临壑,视野开阔,是观云海看日出的好场所。观音听琵琶位于三清山之南、梯云岭下。万里河汉间,群峰攒簇,其中一石峰如老僧端坐,左手抱琵琶,右手拨弦;又有一峰形如观音大士面僧而立,煞似凝神聆听琵琶仙乐。山风徐徐,流泉铿然,眺望此峰,耳边似有琴声。猴王观宝在二桥墩北。此石如猴子蹲坐,手抱宝物观赏。巨蟒出山位于三清山之南,与女神峰相峙。此峰紧傍峭壁,从深谷中兀突勃起,直冲云天,高120余米,峰端形如蛇首,峰腰略有粗细,似蛇身挺立,酷似巨蟒朝天猛窜,气势逼人,可谓稀巨奇景。相传它就是玉帝派来移山造海的黑蟒将军,它从东海借来水,正欲出洞兴风作浪,被女神灵芝用长藤兜地一勒,顿时行动不得,死后便化为石峰。南清天门峰位于玉京峰西北,与灵龟峰对峙,两峰中间是三清福地三清宫的要隘天门。峰居三清宫北,形家乾亥为天门;又《老子》有“天门开阖”语,道家指心或鼻孔为天门,故名。天门峰海拔1568米,地形高旷,从工业区面登峰,要攀一段峭壁到达峰顶,因岩石难登,古人在石壁上刻有“天梯”两个大字。峰顶是一巨大花岗岩体光洁平坦有数百平方米。站在顶端石上,视野开阔,东海奇观,西山夕阳,北坡层峦,南头主峰,尽收眼底。脚下三清宫,清华、净衣、涵星三池,九龙松林,一览无遗。峰上松树葱茏,怪石累累,有紫烟石、雷公石、丹炉石、费隐石、朝阳洞等名胜。
『肆』 三清山和黄山哪个更美
黄山只是开发得早,虚名大已!论风景和可观性,不可与三清山相提并论!
『伍』 江西三清山集团怎么样
三清山集团 快速发展中的上饶市三清山集团 朝着“打造世界级品牌,迈向世界级水平”的目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积极融入上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个枢纽”、建设“四个基地”的发展格局,全力实施了“大三清、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做优三清山旅游产业,组建并发展壮大了上饶市三清山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简称:上饶市三清山集团)。截止2008年底,集团公司注册资本5115万元,总资产达22464万元,净资产9604万元。内设五个部门:综合部、人力资源部、财务审计部、市场营销部、事业发展部;拥有管理型分公司7家:景区管理分公司、门票管理分公司、门禁管理分公司、监保分公司、保洁分公司、轿业管理分公司、导游管理分公司;经营型子公司6家:上饶市三清山园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饶市三清山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上饶市三清山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饶市三清山宾馆、上饶大三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上饶大三清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型子公司1家:上饶市三清山景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公司2家:江西三清山索道有限公司、江西上饶三清山金沙索道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服务区建设、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轿业服务、导游服务、水资源开发利用、园林建设、物业开发管理等。集团公司现有员工350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197人,管理人员62人,集团公司管理的景区讲解员157人,轿工292人。 在喜迎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三清山集团人将继续发扬“尊重科学、务实创新、众志成城,敢于追梦”的“三清山申遗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发挥三清山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发展优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资本为纽带,紧紧围绕三清山景区容量扩大、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环境优化等方面,加大项目开发和实施力度,积极完成增资扩融工作,加大市场拓展、机制创新的力度,通过特许经营与市场竞争相结合、委托管理与多种经营相结合、景区建设与盈利性投资相结合,不断夯实基础、壮大实力,拓展经营领域,创造优良的经营业绩。争取3—5年内,在旅游服务接待、旅游商品、酒店管理、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管理、交通运输、广告业、房地产、电子商务、娱乐演艺、农副土特产品经营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到2012年,力争集团公司经营性投资达1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2个亿,把集团公司发展为成长稳健、业绩优良、实力雄厚的国内一流旅游企业。
『陆』 三清山集团的企业简介
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首家民营旅游企业集团。从一九九五年九月投资兴建三清山索道以来,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为拥有十六家子公司、员工近八百人、资产达五亿元的集团公司。产业也从单一的索道经营,发展为以旅游业为主,兼营房地产、茶叶种植加工、信息传媒等多元化产业。二ОО五年实现营业收入184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4%;实现利润2233.0万元,比上年增长77.1%;上缴税金1760万元,比上年增长67.2%。成为上饶市的纳税大户。十年来,三清集团一步一个跨越,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辉煌业绩。当今,汽车、购房、旅游已成为人们三大热门消费,三清集团产业发展定位就占了其中两大热点。十年前,作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游客不到二万人,三清集团瞄准市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三清山兴建起了当时亚洲最长、跨度最大的索道。开启了山门,使三清山天堑变通途,从此游客逐年递增,二ОО五年三清山年接待游客达六十余万人次。三清集团在发展的路上永不止步,多年来不断把积累的资金投入企业的再生产、再发展。先后兴建了天门山庄酒店(三星级)、上饶三清大酒店(三星级)。特别是自二ОО三年以来,投入巨额资金参与婺源这个“中国最美乡村”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修缮及环境的整治,完成了对江南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江南第一深洞——灵岩洞及婺源现存最大的原始森林——石林等景区景点的开发;收购并完成了对江湾大酒店(三星级)的改造,使江湾大酒店成为婺源宾招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三清集团把企业的触角沿伸到房地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在重庆、海南及本省贵溪市和三清山南山投入大量资金,拉开了房地产开发建设及销售的序曲。壮大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婺源绿茶曾是帝王贵族的高档消费品,一九一五年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金奖。然而,婺源绿茶未能享受茅台酒“万千宠爱于一身”。为此,三清集团投资两千余万元在远离人居、远离污染的国家森林公园兴建千亩生态茶园。目前,茶园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产出的“婺茗”茶由于品位高、质量好,不但受到消费者青睐,还获得国家有机茶的三个认证书。在二ОО五年韩国举行的世界茶博会上获得银奖,二ОО六年四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茶博会上又一举夺得“金奖”。三清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物质和文化生活,努力让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同进步。如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全体员工的后顾之忧。三清集团注重兼顾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同发展的企业宗旨, 多年来,累计投资达四亿多元;累计上交国家和地方税收五千多万元;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及待业人员几百人,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二00三年以来,三清集团用于困难群体的捐款就达一百余万元,连续三年共资助了三十名贫困学子步入大学殿堂;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清集团也因此荣获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A级企业和江西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荣获江西省“双爱双评”先进单位;荣获上饶市诚信、纳税及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优秀旅游企业等荣誉称号。
『柒』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征文启示急需文章参考!!!急需,,速回!!
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大江网 2009-11-30 10:33
■尹世洪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江西、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造性实践,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其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等多个方面。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是要使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朝着更加合理、更为协调的方向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和人类行为方式的生态化转型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这一理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力争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经济区,成为具有较强带动辐射作用、支撑江西崛起的生态经济区,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鄱阳湖水质如今常年稳定在Ⅲ类以上,周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鄱阳湖对长江流域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构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在这一区域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新路,意义十分重大。当前,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呈现出东中西互动的发展态势,鄱阳湖地区处于我国东西部的接合部,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也是连接西部地区的重要水陆通道。在这一地区探索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具有扎实雄厚的前期基础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江西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必须尽快在经济发展和保持“一湖清水”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通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保护与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就能更好地诠释生态文明的理念,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协调,即经济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实现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注意合理使用资源和控制排放,结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代价。以此为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子,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充分利用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统筹鄱阳湖和环湖地区的保护与发展。要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基础,在生产领域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在流通领域开辟绿色通道,发展绿色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在消费领域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科学、节约和健康消费,促进人类行为方式的生态化转型;在分配领域,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平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实现江西“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有效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生态与经济双优的耦合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目标。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等微观层面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完整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重点加大江铜、新钢等龙头企业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使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项目具有生产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二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具有优势的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三要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尽可能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要改变传统的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并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总之,要通过建立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重视规划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在区域发展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建立科学的空间开发秩序和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促进区域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条件,统筹考虑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我国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区分类,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我国国土管理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伟大创新。根据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参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可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以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构筑保护“一湖清水”的天然屏障,以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生态经济的发展为鄱阳湖及其流域的保护提供坚强的经济支撑,使各主体功能区真正建立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合理开发、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具体来说,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使其成为地区生态财富的富集区。在滨湖沿岸的生态脆弱地区,属限制开发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江西经济文化中心,应强化其集聚与辐射功能,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在重点开发区,充实技术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和限制、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将有效解决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空间失衡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相协调。一是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在其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等方面有所区别,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二是改变传统的一味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对各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和政绩考核评估。三是逐步推进体现公平的政策支持,促进健康有序生态机制形成。要加大环保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生态敏感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禁止开发区及限制开发区内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当地的中等水平。
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它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培育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化的成熟度决定着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发展和繁荣生态文化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全民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的培育,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绿色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潜力,同时,也是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最佳土壤。鄱阳湖地区生态文化源远流长,湖区人民长期以来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创造了极具魅力的生态文化,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尊重、利用与保护。鄱阳湖地区生态文化如同清澈的湖水,润物无声,当地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真情,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炼,重点挖掘瓷文化、茶文化、候鸟文化等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加强现代生态文化思想的宣传教育,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把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与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民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状况出发,调整政策导向,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倾斜力度,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从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
制度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保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一项重大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来保障。要倡导“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改变生态保护区出现“绿色”贫困的状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服务功能支付制度,使这些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生存发展成本得到全社会的承认,并得到应有的补偿。
『捌』 了解的给点意见啊,三清山旅游经济发展中尚存在的不足有哪些啊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 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 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玖』 分析三清山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或市场竞争优势
三清山要发展,第一,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收入。特别是环卫人员,现在三清山环卫工作人员工资不升反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三清山的形象。第二,大刀阔斧改革,撤掉一批庸散人员,引进人才,这个特别严重,现在三清山里一些机构里都是什么人在主事。第三,合理分配旅游收入,要让每个三清人爱三清。第四,加强引入和扶持旅游区里的特色产品产业,如特色农业或是特色食品等,解决旅游区里产业的单一。第五,加强建设旅游区的文化建设,如道家文化。真搞不懂,玉坑花2000多万搞说明立面改造,就不能花点钱建设了大点的庙宇,这样以后庙会什么,提高人气和一种文化,也让游客多了个去处。希望我的话多少有点作用
『拾』 三清山的来历
三清山的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10亿年前,三清山地区成为华南洋中的一个岛弧,9-8.5亿年前后,洋盆消失、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撞,三清山地区恰处于古板块结合带。中生代以来,陆内A型俯冲与陆内伸展奠定了地质构造和地理格架,为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形成、生物的繁衍以及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质环境。
(10)三清山可持续发展成果扩展阅读: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