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带一路 建设已取得哪些重要的成果,还有什么不足
在政策沟通方面,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政府间协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在设施联通方面,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陆续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开始启动,一批高速公路建设正在推进。中欧班列品牌业已形成,迄今已成功开行2000多列,常态化运输机制逐渐形成。
在贸易畅通方面,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已经达到9955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1%。在资金融通方面,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与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成立并启动项目投资,沿线国家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合作基金,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开。去年,我国企业对相关国家直接投资148.2亿美元,吸收来自相关国家的投资8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3.8%。在民心相通方面,我国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一带一路”人文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取得成功,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业已启动。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大工程,6大经济走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设经济走廊达成共识,正抓紧编制规划纲要。中巴经济走廊起步早进展快,已实质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正在积极规划建设。
“一带一路”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正成为一条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中国企业的最大风险是中国企业性格的内向性,不走出去,中国企业会越来越被动,会越来越受制于人。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贰』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哪些不足
1、促进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采取比较谨慎的限制体制,行政审批体制过于复杂,缺乏效率和透明度,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
2、与国外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不兼容:企业“走出去”要面对与国内迥异的制度环境,但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应对准备不足,由于不熟悉国外商业习惯、法律环境,以及缺乏国际项目经验等,往往发生“合同泡汤”项目落地困难、企业被罚等事件。
3、企业国际化能力不足:我国汽车企业对各国市场的特征和规则尚待深入了解,在品牌形象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外方违约责任追究、反倾销诉讼等方面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走出去”举步维艰。我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竞争,不但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位依赖发达国家企业,售后服务亦成为明显的制约因素。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产能合作可有两个渠道进行:既可以通过产品输出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产能位移。
可见,我国提出的产能合作超越了传统的资本输出,它既是商品输出,也是资本输出。不过,流行的产能合作主要指产业转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需要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顺利进行。
『叁』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 还有什么不足
第一是来自现有国际秩序的阻碍,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国的“一带一路”无论是在发展的理念,推进的方式,关注的重点和适应的对象,与美国的TPP为代表的这种区域协议具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一方面以某些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媒体,对我们的“一带一路”进行抹黑。另外一方面个别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对我们的“一带一路”有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对外援助。我们一直认为“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
第二方面是融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基础设施、能源等等都是一些风险高、资金需求大、风险相对较大的项目。这种项目的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方面“走出去”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个别的工程项目难以达到国际水平,影响了“一带一路”的国界口碑。
第四方面是理论支撑的不足。“一带一路”理论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我国的对外宣传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让西方主导的舆论体系抹黑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意图和成果,不利于与相关国家制定务实的合作。
第五方面是安全的问题,“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存在着政治、地区安全等等的风险,使得我国企业在海外的项目和投资也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最后是我们自身在配套机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我们的一个当务之急是对“一带一路”要进行理论方面深入的研究,用总书记的话来说,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面,虽然我们的理论界也开始了各方面的研究,有些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但是现在真正对“一带一路”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理论支撑,我觉得还需要在座各位共同的努力。在这里面我们觉得有一个理论模型值得关注,可以拿来分享。大家都知道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有一个模型,认为中国当时全球体系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作为一个消费驱动型增长集团,中国作为一个出口驱动的增长型集团,通过两相偶合的模式,这是对中国来说最黄金的一个全球发展体系。但是随着中国的体量做得越来越大,现在世界一个分工体系形成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分工体系当中分成三个世界,以美国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形成消费集团,中国和亚太一些国家形成生产集团,还有广大的一些中东、非洲国家从能源、资源方面提供大量的支持,使得全球的循环自己在循环,中国在当中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这个模型我们觉得提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在这个模型当中,把我们传统知道的中心依附理论进行彻底的颠覆,使得中国有一个理论性的阐述。并且使得中国和传统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起到的作用也有更大的改变。中国在这其中提倡的是平等的交易,我们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时候,也把工业化的机会留给了发展中国家,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动的产能合作。
『肆』 “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为加强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间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增强尊重互信、共创人类文明繁荣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任何民族、宗教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保护、传承好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其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优秀成果,“一带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类型国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区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于此,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也发源于此并流传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通过经贸合作带动人文交流,必将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对外交往总是充满征服和奴役、刀剑和鲜血不同,我国的文化传统始终坚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礼相待”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原则,因而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是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活动的主旋律,“一带一路”的构建必将使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大范围地走向世界,使之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成为增强各国尊重互信、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原则标准。
『伍』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五年来,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加快建设。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
中缅原油管道投用,实现了原油通过管道从印度洋进入中国;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经超过9000列,班列到达了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二、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高于中国整体外贸增速5.9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6.2%。
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中国总出口额的34.1%;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666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39.0%,近五年来进口额增速首次超过出口。
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43.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并购项目整体锐减五成、交易总额整体下降逾10%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投资额逆势增长32.5%。
目前,中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等成为双边合作的典范,中国—老挝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园区也在加快建设。
三、金融合作深入发展。
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稳定的融资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价值链创造,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国际接受度不断提升。
五年来,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氛围。
(5)一带一路成果及不足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3—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69756.23亿美元,增速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中亚是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与卡塔尔、黑山、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经贸往来表现出强劲增长动力。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境外经济合作区增加到82个,对外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累计上缴东道国税费20.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
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蒙古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与20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线联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1000列,运行线路65条,通达15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
中欧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显提升,运送货物由电脑、手机扩展到服装、鞋帽、粮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贷款项目34个,共计70亿美元,正助力数以亿计的人们改善生活。
各类“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陆续搭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应合作需求而生,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而不断发展完善。目前,“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挥总牵引作用,扮演着合作机制内核和指挥棒角色。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凝聚起广泛共识和强大动力,达成279项合作成果,目前各项成果正在积极落实中,并且许多已成为常态性工作。二是中国与合作伙伴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陆』 一带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带一路项目成果:
1、蒙内铁路
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唯一的支点,是新丝路建设中获得中国资金援助最多的国家。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期间,中肯签署了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咽喉,也是东非次区域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规划全长2700公里,预计总造价250亿美元。
中国企业也携手通用电气开拓EPC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比如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在其承建的肯尼亚基佩托风电项目中采用60台通用1.7-103风机。
2、中匈协议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的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
3、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5、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
2015年12月22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与巴基斯坦国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签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约1,152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公司本次签约承建的苏库尔-木尔坦段,为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全长392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合同金额2,943亿卢比,约折合人民币184.6亿元,约占公司201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31%。公司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取得重大实质性成果。
6、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7、中巴经济走廊
2015年12月31日,“中巴经济走廊-2016中国产能合作友好访问团”新闻发布会暨大型纪录片《巴铁》启动仪式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举行。
8、中亚天然气管线项目
2009年,该项目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团承建,GE为该项目提供了四个压缩机站的十二台压缩机和航改型燃机。除技术、资金支持外,GE还调动沿线国家的本土团队,协助进行项目沟通,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通过中亚管道接入西气东输管道,覆盖国内25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用户,造福5亿多人。
9、印尼雅万高铁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万高铁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铁。
10、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柒』 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2,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3,老挝铁路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筑路队伍整装待发。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根据规划,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4,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
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带一路
『捌』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哪些成果
一是政策和规划对接不断强化。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去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了279项成果清单,目前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包括大家知道的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
三是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我们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四是金融服务领域合作得到加强。丝路基金已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扩大。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框架下,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了2500万人次。
(8)一带一路成果及不足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